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六韬三略(青花典藏珍藏版)
六韬三略(青花典藏珍藏版)


六韬三略(青花典藏珍藏版)

作  者:国学典藏书系丛书编委会

出 版 社:吉林出版集团

丛 书:国学典藏书系

出版时间:2010年12月

定  价:18.80

I S B N :9787546343280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政治  人文社科  >  军事    

标  签:军事战略、技术  军 事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六韬》一书,相传为周初太公姜尚所著,全书以太公与文王、武王对话的方式编成,所以又称《太公兵法》。《六韬》分别以文、武、龙、虎、豹、犬为标题,共六十一篇,近二万字。其内容十分广泛,涉及战争观、军队建设、战略战术等有关军事的诸多方面,战略战术的论述最为精彩,权谋家思想也十分突出。
    《三略》又名《黄石公三略》、《黄石公记》。旧题秦时黄石公撰。所谓“三略”,其意为上、中、下三卷韬略。传说书中韬略源出于周初姜太公,经黄石公推演成书,传授与张良。本书主要侧重于从政治与军事之间的关系来讨论战争成败,对后世兵学产生过较为重要的影响。

TOP目录

    六韬
文韬
文师
盈虚
国务
大礼
明传
六守
守土
守国
上贤
举贤
赏罚
兵道
武韬
发启
文启
文伐
顺启
三疑
龙韬
王翼
论将
选将
立将
将威
励军
阴符
阴书
军势
奇兵
五音
兵征
农器
虎韬
军用
三阵
疾战
必出
军略
临境
动静
金鼓
绝道
略地
火战
垒虚
豹韬
林战
突战
敌强
敌武
乌云山兵
乌云泽兵
少众
分险
犬韬
分合
武锋
练士
教战
均兵
武车士
武骑士
战车
战骑
战步
    三略
上略
中略
下略
    附录
三十六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  假途代虢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  反问计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记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

TOP书摘

    文韬
    文师
    【原文】
    文王将田①,史编布卜②,曰:“田于渭阳③,将大得焉。非龙非螭,非虎非罴;兆得公侯④,天遗汝师;以之佐昌,施及三王。”文王曰:“兆致是乎?”史编日:“编之太祖史畴为禹⑤占,得皋陶⑥,兆比于此。”文王乃斋三日,乘田车,驾田马,田于渭阳,卒见太公坐茅以渔。
    文王劳而问之曰:“子乐渔耶?”太公曰:“臣闻君子乐得其志,小人乐得其事。今吾渔甚有似也,殆非乐之也。”文王曰:“何谓其有似也?”太公曰:“钓有三权:禄等以权,死等以权⑦,官等以权。夫钓以求得也,其情深,可以观大矣。”
    【注释】
    ①文王:商末周部族的领袖,姓姬名昌。田:通“畋”,打猎。
    ②史编布卜:史:官职名,先秦时主要掌管记事、祭祀及占卜诸项事务。编:人名,布卜,占卜。
    ③渭阳:渭水北岸。渭:渭水。阳.:水的北面。
    ④兆:预兆。公侯:古代爵位的名称。五等爵位中第一等称公,第二等称侯。
    ⑤禹:传说中我国古夏后氏部落的领袖,以治理洪水而闻名。后其子启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⑥皋陶:传说中东夷族的领袖,舜时曾主管刑狱,后又辅佐禹。
    ⑦权:权术。
    【译文】
    周文王姬昌将要外出狩猎,命太史编占卜吉凶。太史编占得卜兆说:“此次在渭河北岸狩猎,将有很大的收获。所得的不是龙,不是螭,不是虎,也不是罴,而是一位公侯之才,是上天赠给你的老师,辅佐你成就功业,并且还将使你今后三代继承人都得益。”文王问:“卜兆是如此吉祥吗?”太史编答说:“我的远祖太史畴过去曾为夏禹王占卜,也曾得到过这种卜兆,因此他就得了皋陶这位贤臣,今天所得的卜兆和那次完全相同。”文王于是斋戒三日,排除杂念,集中思想,然后乘狩猎用的车马,到渭河北岸狩猎,在狩猎期间,终于遇见了太公姜尚,他正坐在长满茅草的河岸上钓鱼。
    文王下了车,向太公致意,并关心地问他说:“你十分喜欢钓鱼?”太公回答说:“臣听说君子喜欢实现他的志向,常入喜欢做他愿做的事。现在我钓鱼,道理和这相似,大概来说并非乐于钓鱼这件事而已。”文王问:“怎么见得和钓鱼的道理相同呢?”太公回答说:“钓鱼这件事体现了用人的三种权谋:用饵钓鱼等于用俸禄去招纳人才;在香饵的诱惑下必然有鱼儿送死,这好像在优厚的俸禄吸引下,必然有人愿意卖命效力一样;钓饵有大有小,钓上的鱼儿也有大有小,这和掌握官爵分封大小的权力一样,根据每个人的才能大小使各尽其才。钓鱼和求贤都是为了有所收获,所以钓鱼的意义十分深邃,我们从这里可以悟出治理国家的大道理。”
    【原文】
    文王曰:“愿闻其情。”太公曰:“源深而水流,水流而鱼生之,情也;根深而木长,木长而实生之,情也;君子情同而亲合,亲合而事生之,情也。言语应对者,情之饰也;言至情者,事之极也。今臣言至情不讳,君其恶之乎?”
    文王曰:“惟仁人能受正谏,不恶至情。何为其然?”太公曰:“缗①微饵明,小鱼食之;缗调饵香,中鱼食之;缗隆饵丰,大鱼食之。夫鱼食其饵,乃牵于缗;人食其禄,乃服于君。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以家取国,国可拔;以国取天下,天下可毕②。呜呼!曼曼绵绵③,其聚必散;嘿嘿昧昧④,其光必远。微哉!圣人之德,诱乎独见。乐哉!圣人之虑,各归其次,而树敛⑤焉。”
    【注释】
    ①缗:钓丝。
    ②毕:古时狩猎用的网,此处意为取得。
    ③曼曼绵绵:曼曼:同“漫漫”,指幅员广阔无际。绵绵:持续长久。
    ④嘿嘿昧昧:嘿嘿:同“默默”,寂然无声。昧昧:纯厚隐晦,不显露于外。
    ⑤树敛:使人心凝聚。
    【译文】
    文王说:“我愿再听你进一步说说这里面的详细情况。”太公说:“水的源流深便流水浩荡,流水浩荡则鱼便于生长,这是合乎情理的;树木的根扎得深就枝繁叶茂,枝繁叶茂就果实累累,这是合乎情理的;君子情意相投就能互相亲和,互相亲和事业就能成功,这也是合乎情理的。一般的言语应对,是真情的文饰;如果能说出真情,也就可以探求到事理的极致。现在臣所说的,就是肺腑之言,可能有些不知忌讳,你听了不会生气吧?”
    文王说:“凡是有仁德的人都能接受正当的规谏,不会厌恶肺腑之言。我怎么能不希望听你的话呢?”太公说:“细小的钓丝和明显的鱼饵可以钓小鱼,钓丝适中鱼饵味香可以钓中等的鱼,粗的钓丝和大的鱼饵可以钓大鱼。鱼吃了饵,就被钓丝牵着;人拿了国家的俸禄,就会为君主服务。所以用饵取鱼,鱼可以捕获;用爵禄聘用人,人会搜罗尽。以家庭为基础去取国家,这个国家必定会被攻克;以国家为基础去夺取天下,天下就会服从君王的统治。唉!天下的事物,往往外表上茂盛发达或绵延广大,常常虚有其表,虽聚集在一起还会散去。唯有那默默而不表露于言语、暗暗而不显露于外形者,光华却能长久照耀。微妙啊!圣人的仁德,常是以独到的见解诱导人。高兴啊!圣人考虑的事,总是希望天下人各得其所,人心能够凝聚。”
    【原文】
    文王日:“树敛何若而天下归之?”太公日:“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①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文王再拜曰:“允②哉,敢不受天之诏命③乎!”乃载与俱④归,立⑤为师。
    P1-3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308页

开  本:16

加载页面用时:98.6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