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生死学十四讲
生死学十四讲


生死学十四讲

作  者:余德慧,石佳仪 著

出 版 社:中国长安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04月

定  价:29.00

I S B N :9787510703447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宗教    

标  签:哲学知识读物  哲学/宗教  哲学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生死学十四讲》是台湾生死学课程开创者余德慧教授的力作,畅销台湾多年,此次为大陆第一次引进简体版。
   生死事大,死亡是生命的目的地。每个人都不可避免要面对这道难关。近观死亡,跳出心智的束缚,透视生命的全貌,你会发现生命更加宽广的存在。
   余德慧教授探讨生死学领域二十年,开创了华人世界第一门“生死学”课程。本书是作者在多年对重症病人的临终陪护经验中,关于生死学的心悟。书中强调,我们不能用常理来判断重症病危的人们,必须跳出常理来理解生与死的本质。并借此深入分析到,我们在正常的生活状况下如何看待生命,如何找回灵性的力量。
   本书不仅是临终陪护人员难得的意见参考,更是每个人启悟生命真相的修行之书。

   二十年前,余德慧在台湾大学心理系,开设了华人世界的第一门“生死学”课程。当时,每一堂课都大大爆满。
   后来,余德慧离开台北,来到花莲的东华大学,并持续在花莲慈济医院的心莲病房担任义工,接触临终病人,亲证生死,既深刻体会到身体一步步毁败对人们心理的撞击,同时也见证到人们身上的灵性之光,如何在世俗事物的剥落之后,幽然显现。几年前,余德慧自己也曾遭逢重病,对于死亡有切身的观照,因而导引出更宽阔的对生死之学的体悟。
   2000年起,余德慧于慈济大学重开生死学课程,本书是2002年的上课记录。作者学养与体验交织,融合了临终照顾实务、研究累积的学术理论及自身体验,文声如清水潺潺,提供人们一条“通往彻念的摆渡”之路。

TOP作者简介

余德慧,台湾屏东人,1951年生,台湾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曾任台湾大学心理研究所副教授,张老师文化公司总顾问,现任东华大学族群与文化关系研究所教授、谘商与辅导心理学系主任,教学内容包括:文化心理学、宗教人类学、文化咨询等。
   余德慧早年从事临床心理学,担任心理学教授十余年,之后因觉得人的世界跟文化、经济、生活等息息相关,在加州伯克莱大学开始埋首于心理与医疗人类学,同时也浸淫于诠释现象心理学、宗教与临终照顾?研究领域。
   近几年来,余德慧在慈济医院心莲病房担任义工,大量接触临终病人,并在慈济大学重新开设“生死学”课程。
   著作有《诠释现象心理学》、《中国人的宽心之道》、《中国人的自我蜕变》、《中国人的生命转化——契机与开悟》、《孤独其实是坏事》、《男儿心事不轻弹》、《回首生机》、《感应之情》、《生命梦屋》、《情话色语》、《观山观云观生死》、《生命史学》与《生死无尽》等。?

TOP目录

推荐序
自序
Part I  生死学的鸟瞰  
第一讲 生死学将引领我们走向何方?  
第二讲 看见存在的遮蔽  

Part II  生死学的进路  
第三讲 抵达无蔽的领会之前  
第四讲 生寄死归  

Part III  了解临终过程  
第五讲 进入愿有决断  
第六讲 关键的重病现象  
第七讲 重病之后的生命时光  
第八讲 “脱离世间”的本质  
第九讲 病沉期咫尺的亲近  
第十讲 背离世间,灵性呈显  
第十一讲 拟像与观,临终最后的存在意识  

Part IV  底线地活着  
第十二讲 濒临之心的修行路  
第十三讲 清净无住,游戏任自然  
第十四讲 终极的归返原初  

TOP书摘

 Part I  生死学的鸟瞰  
 第?讲 生死学将引领我们走向何方?  
    生死学不是死亡学。
    论到生死学,我们想要探讨的不是各大文化的死亡观,比如佛教的死亡观、基督教的死亡观、中国人的死亡观、德国人的死亡观等等。那么,如果不谈这些,生死学要考量什么呢?在生死学的课程及研究里,这个问题的答案并没有准则。
  用“心智”过着常人生活
    修习一门课时,我们通常会期待该门课成为生命里一道“深刻的经验”。但在了解何谓“深刻的经验”之前,我们不妨先来想想什么是“不深刻的经验”?学术上有一个术语“Das Man”  (德文),生死学以及存在哲学将此术语Das Man称为“常人”。“常人”这个名词并不是用来指人平凡、平庸,而是在谈一个根本的问题。通常,人们有一种度过生命的方式,这种方式极为常见,以这种平凡普通的生活方式活着的人就叫做“常人”。
    “常人”一词诉说着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平常的状态。譬如老师上课、学生听课、晚上吃饭、看电视、聊天、喝茶、上网,或是把老师交代的功课做完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平常共同会做的事情。当我们把生命建立在“常人”的生活形态时,通常会发展?一套理解事情的方法,这一套方法称之为“常理”,而我们之所以能够以这种或那种方式理解事物,关键就在于我们的脑袋里有一种称为“心智”(mental/mentality)的东西。  综合“常人”、“常理”、  “心智”三个概念,我们可说,  “心智”透过“常人”的生活形态以获取“常理”,过着一种所谓“正常人”的生活。生死学的第一步就从这里开始谈起。
    “常理”建构成“世界”
    “常人”透过“心智”而获得“常理”,因而交织构成“世界”。  “世界”在生死学里是一个非常基本的概念。我们日常的生活形态、心智的思考,以及由此所形成的一套“常理”,三者相互交织成“世界”。  “常理”是什么?譬如,生病的常理是要去看医生、找到对的药,或者做一些调整、改变饮食等等,使得身体不再那么疼痛。

  ……

TOP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24

开  本:16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54.6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