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重读邵子南
重读邵子南


重读邵子南

作  者:戈焰|主编:陈建功

出 版 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丛 书:中国现代文学馆钩沉丛书

出版时间:2011年03月

定  价:39.80

I S B N :9787503948466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传记  >  文艺体育  >  文学家    

标  签:历史.地理  历史  传记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邵子南同志,是一个值得我们后人永远怀念的共产主义战士,为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他一生虽短暂,但对祖国对党对人民却是无比的忠诚,他的《地雷阵》、《爆炸英雄李勇》等名篇小说,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以及在全国都享有声誉,他是《白毛女》歌剧创作先行者;他不少诗词得到著名音乐家周巍峙、李劫夫等谱曲,还出版了《邵子南选集》等书籍;特别要提出的,他是一个具有高尚道德风貌的人。今天,在他90冥诞之际,在祖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的新时代,编辑出版这部《重读邵子南》,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让我们向英年早逝的邵子南同志致以默哀!
    《重读邵子南》由当代著名作家、诗人、高级记者戈焰编撰。

TOP作者简介

    戈焰,原名郭丽君,当代著名作家、诗人、高级记者。1923年出生。重庆涪陵人,1937年春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10月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参加西北战地服务团,1942年毕业于联合大学文学系,被选为晋察冀边区文协委员。1943年至1949年任晋察冀日报、察哈尔通讯社和冀热察导报记者、编辑科副科长(团级),荣获一等功。1949年随刘邓大军南下解放大江南后,任安徽日报,安徽省人民出版社编委、副主编,安徽省文联、省妇联秘书长、党组成员,兼《安徽文艺》、《江淮文学》主编。1964年至1966年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内刊》编辑。1972年至去世任陕西作协专业作家。陕西日报高级记者。是中国作协会员、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顾问、中国丁玲文学研究会会员、晋察冀文艺研究会会员、《中华人物辞海》特约顾问编委。参加革命工作70年问,从事多种文学样式写作,有散文、报告文学、诗歌、小说评论达300余万字。专集有《革命的火花》、《向英雄的淮北人民致敬》、《绿竹集》、《浪尖上的巾国情》等。1995年抗战胜利50周年,《满城的一个游击队》被中国作协推荐为抗战文学作品100名篇之一,荣获中国作协赠与老作家“以笔为枪,投身抗战”纪念杯。2001年《论现代诗发展之我见》,荣获中共中央党校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荣誉证书和优秀作品奖,个人荣获优秀作家称号。2004年,《论解放区文学在现代文学中的地位》荣获全国作品特等奖。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荣获中国作协大型水晶石和镍铸造的军民抗战胜利纪念章。同年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纪念章。2010年因病去世。

TOP目录

前言
文碑
地雷阵
牛老娘娘拉毛驴
我们是不同的
一个共产党员成了神的故事
张得全和他所讲的故事
三尺红绫(未完稿)
哥哥回来了
李文秀(长篇小说《周金宝》第一章)
稀罕的客人
暴风雨中
两年文艺
跃马前线
第一个整训期
赵巧儿送灯台
两颗西瓜子
臭牡丹
王抄手打鬼
白毛女
达马花和鸳鸯
《晋察冀诗抄》摘录
口碑
西北战地服务团团史西战团团史编写组
谈解放区文艺创作(致陆定—信)  郭沫若
田间、邵子南谈诗笔记 戈焰
回忆田间联想到邵子南 魏巍
清明随笔 孙犁
《漏室铭》及其他 胡荣茂
天才艺术家英年早逝 王洪林
邵子南和作品社 范泉
铁脚板诗人邵子南 戈焰
谈邵子南别具一格的诗文 戈焰
回忆邵子南 曼晴
坦荡无私的邵子南 宋铮
邵子南与精神文明建设 王洪林
忆邵子南 吴锦海
曾在郧阳山水间 黄成勇
邵子南的《三尺红绫》 李传新
邵子南语汇是个富矿 王洪林
邵子南传略 董胜焰
红色恋人 黄成勇
邵子南在重庆 戈焰
打回老家去(之一)  宋铮
打回老家去(之二)  宋铮
《白毛女》再版前言 贺敬之 马可
《邵子南选集》序 欧阳山
邵子南与《白毛女》 陈厚诚
邵子南诞辰80周年座谈会贺信摘选
附录
历史为你呐喊 戈焰
后记 许建辉

TOP书摘

    这里说一个非常平凡的老人家,她干出了一件叫人胆寒的事儿。——她没干,谁也不敢干;她干出来了,人民看来倒也并不怎么稀罕。真是:
    一蹶子掘开了窖子口,
    是金子是银子摆在面前。
    愿意知道这事的,听我慢慢说来。
    阜平鹞子河边柳村,有个七十多岁的牛老娘娘,是南边十来里地名方代口的娘家。老头子去世多年。两个小子就叫大老牛,二老牛。两兄弟都另开家,支盐量米,各立门户。老大牛,五十岁,养了两个小子,一个闺女,大小子年满二十,家境困难,还没说下媳妇;二老牛,四十岁,养了一个小子,两个闺女,大闺女已嫁了出去。老娘娘跟着二牛家过活,孩儿也能孝顺,盛菜煮饭,送汤送水,把老娘娘安顿熨熨帖帖。老娘娘也成了活菩萨一个,一天到晚,盘着腿,坐在炕上,补补连连。闹得补针上打补钉,再打补钉,一家人衣服就是旧得不像样子,可找不出有一个窟窿眼儿。近年来眼睛迷糊了,就搓麻绳捻线。那一双手就闲不下来,闲下来,老娘娘就喊:
    “憋得慌!找个活儿混混手!”
    二老牛早就不让她做活儿了,就说:“这么大年纪了,也清闲清闲。”
    老娘娘就说:“呃,歇不惯!歇下来,就像少了个什么东西似的,坐也不是,立也不是。呃!”
    老娘娘还说嘞,二老牛歪着头,笑嘻嘻地,装上一袋烟,对上火,扛上锄头到地里去。二老牛到地里干了半天活,晌午回来,又见老娘娘盘着腿,坐在炕上,理那破布片子。她把它埋了半截炕,一张一张摸过来,凑到眼睛边瞅了瞅,理展了,放在膝盖上,一叠一叠把它摺起来。
    二老牛说:“娘!这个还理它,没毬用啰!”
    老娘说:“呃,理出来吧,打个补钉哪,打个褙壳哪。——呃,不理展它,看着也心烦呵!理展了,心也痛快了。”
    实在找不出活儿来,她又走到大老牛家,东摸摸,西摸摸,找活儿做,一转眼,她又理清了破布片子,搓完了麻绳,补好了盖锅的拍。人老心软,老娘娘就是有一点护短。大老牛也好,二老牛也好,打儿打女,老娘娘看见,总是不依的。他们要跟媳妇吵嘴么,老人家总站在媳妇这边,挨打挨骂的都没有事,她却眼泪汪汪的了。两老弟兄闹开口角,她一来,就自个散了。
    老娘娘眼睛迷糊了,一头白头发。白头发在脑后挽了一个小疙瘩,簪子都别不上了。老娘娘瘦一些,那身子骨头倒还结实,五六年来,没害过病。
    所以她短不了拿根棍子回方代口她娘家去。她娘家还有一个老弟弟,叫李大全。六十多岁快七十,眉毛胡子都雪似的白了,也是个好老人家。老姐姐见着老弟弟实在亲热。
    老弟弟门前有棵桃树。每年八月间桃子熟了,老弟弟端个小椅凳,拿一条火绳——蒿子编成的火绳,敞开胸脯,坐在旁边一棵大黑枣树下抽烟。敲了烟灰,拉过快编好的席子来,蹲上去编。那一个个拳头大的定州桃,圆溜溜瓜一般,饱满满肥猪似的,嫩一些的,白得玉白,嘴上带点水红;老一些的,红中带紫,紫得发乌。剥开了皮,又红又细,不用牙齿,一抿就化了,凉爽痛快,说不出的美味。这时,老弟弟总得说:
    “老姐该回来吃桃子哪!”
    老姐姐却也回去吃桃子。去不了,老弟弟也得叫儿呀孙的给送去,还捎口信问她:
    “是不是身子骨头不舒快?娘家穷,米汤还熬得起。”
    那桃子,老姐姐翻来覆去地看了。擦清爽了,又剥了皮,边吃边说:
    “呃,老弟兄还是老弟兄!”
    没吃上半个桃子,她就歇下了,把剩下的一半给了小孙孙。看着小孙孙吃完了,她就乐啦,把桃子一个一个分给她孙儿,孙女,大老牛,二老牛,两个媳妇。留下一个半个,却也擦得清清爽爽,放进抽屉里,说:
    “这个谁也吃不了我的。”
    第二天,半前晌,孙儿孙女挤在她面前来了,她把桃子拿出来,拿刀劈成瓣儿,—个一瓣分给他们,她给她的小孙孙把皮剥掉,喂进嘴里,这个小孙孙,才上树掏雀儿窝来。弯着腰,在她面前,张开嘴,吃上嘞,就又去掏雀儿窝。
    要是她回到老弟弟家去么,老弟弟的儿呀,媳呀,都来了,给她椅凳,给她蒲扇,问她吃饭没有,问她喝茶不喝。小一辈的,还有那再小一辈的,也涌上来,哪怕刚会走路。这工夫,喝口水也是甜的,吃口干粮也是香的。老姐姐,老弟弟,在一块聊开家常,就再亲热些吧。一会儿擦眼泪,一会儿儿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说一句话,一会儿只要老弟弟把旱烟锅的火对好,又聊开啦。老姐姐就把自个儿想法告给老弟弟,老弟弟也一样。
    牛家好几代是佃农,减了租子,日子过好了。从去年起,老娘娘有了个想法,就是要喂一条驴。她去给老牛商量:
    “二小子,我们喂条驴呀!”
    二老牛说:“呃,你怎么想到这个?”
    老娘娘说:“我们就缺一条驴。”
    二老牛说:“缺的东西多嘞!”
    老娘娘说:“有驴就好啦!送粪啦,推碾啦,不信你瞧你媳妇,累成什么样儿!呃,还是有条驴好!”
    二老牛说:“没钱啊!”
    老娘娘说:“两兄弟伙着。”
    二老牛说:“哥也没钱!
    说罢,二老牛又进地去啦。老娘娘就去找大老牛。大老牛也说:
    “娘,你真想得好呀!”
    老娘娘一说:“可不,什么事儿都好啦,再有条驴,我就死也心甘嘞。”
    大老牛说:“就是没钱。”
    老娘娘说:“买不上呀?”
    大老牛说:“可不。”
    老娘娘和大老牛长久地聊着大老牛小时候的光景,养种着二亩半嘎咕地,一年尽吃杨叶。有一天杨叶吃完了,吃槐叶,又泡得不够时候,一家人都肿了脸。说得眼泪汪汪,半晌后,才回二老牛家去。
    回娘家,他也一次两次告给她老弟弟:
    “他两弟兄有条驴就好啦!人们都说:如今世道不同啦!好好儿务庄稼吧!他两兄弟就缺驴!缺驴,就不顶!”
    老弟弟就说她的想法对:“买吧,叫他弟兄俩积攒积攒。”
    还领她去看自个儿的驴。每遭回娘家,两个老人家都得谈到驴。老姐姐一去,老弟弟总得上来问:
    “老姐子,你的驴买上没有?”
    老姐姐就说:“没有嘞!”
    老弟弟总得说:“快些买吧。”
    老姐姐总得说:“没钱呀!”
    老弟弟就叹气了:“我看你盼不上啦!”
    老弟弟又领她去看驴。抓一把草放在槽里,驴就伸脖子过来。老弟弟一掌打在驴屁股上,就说:
    “上一集,我可见过好驴嘞!”P29-32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480页

开  本:16

加载页面用时:95.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