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开国领袖和他的老师
开国领袖和他的老师


开国领袖和他的老师

作  者:尹高朝

出 版 社:中央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01月

定  价:36.00

I S B N :9787507331158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传记  >  政治与军事  >  政治人物    

标  签:历史.地理  历史  传记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是辉煌的事业。国家的强盛在人才,人才的成长在教育,教育的兴旺在教师。教育是中国的未来,教师是国家的真正财富。一个既重视物质财富而又重视精神财富的社会,才是一个健全的社会;一个既注重抓经济建设又注重抓文化教育事业的领导人,才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人。
    这,正是《开国领袖和他的老师》所要宣示的。
    本书所记述的不是共和国开国领袖们那英雄史诗般的丰功伟业,而是采撷了他们与老师之间交往史中的一簇簇鲜葩。

TOP作者简介

    尹高朝,湖北麻城市人。生于1959年2月。大学双学历,硕士学位。现为作家、毛泽东研究专家、大学客座教授。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先后有多种著述面世,主要作品有:《从政镜鉴》丛书10部;《国是论衡》丛书11部;《毛泽东的老师们》;《毛泽东和他的二十四位老师》;《赤子毛岸英》;《周恩来的老师考》;《公安部长罗瑞卿》;《罗瑞卿警坛风云录》;《防暴对策学》;《仁者之歌》;共29部,一千余万字。部分作品获“五个一”工程提名奖、中国当代教育成果奖等大奖。

TOP目录

1  纯儒·塾师·堂兄——毛泽东和毛宇居
  严师督导  学业有成
  师生谊厚  手足情深
  书来信往  过从甚密
  30年后  相聚故园
2  “此子将来必成大器”——毛泽东和郭伯勋
  乡野异士  才高八斗
  悉心观察  初识良才
  苦心孤诣  培育栋梁
3“激进派老师”——毛泽东和李漱清
  辍学时节  结识良师
  半耕半读  勤学苦练
  读书心得  振聋发聩
  “尊翁健存  可为庆贺”
4  “是先生教我学起步的啊!”——毛泽东和谭咏春
  东山学堂  迎接学子
  三人同行  必有我师
  文章魁首  备受器重
  鼓励学生  仿效“康梁“
  40年后  追忆恩师
  念及旧情  不徇私情
5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毛泽东和罗元鲲
  言传身教  获益无穷
  竹筒罩光  披览史籍
  师生之谊  非同寻常
  建国以后  关怀备至
6  峥嵘岁月师生情——毛泽东和易培基
  名儒风范  博得称道
  “廿八画生”  奇特之士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道
  峥嵘岁月  师生情浓
  革命基地  “后台老板”
  不是良相  但为良师
7  学界泰斗  人世楷模——毛泽东和蔡元培
  阅读译著  仰慕名师
  投身名校  勤工俭学
  征集赙赠  助友遗孤
  积极扶助  创设大学
  同情革命  营救开慧
  关山万里  心心相通
8  “矢志坚信马列”——毛泽东和李大钊
  北京之行  幸遇导师
  特殊师生  神交已久
  红楼相识  聆听教诲
  粗知马列  思想洗礼
  五四运动  遥相呼应
  精研原著  确立信仰
  惊闻噩耗  深切缅怀
9  铁肩担道义  辣手著文章——毛泽东和邵飘萍
  就教名记  获益良多
  革命斗士  人生榜样
  铁肩辣手  名师高徒
  半载师谊  一生不忘
10  传道解惑一良师——周恩来和龚荫孙
  清末秀才  思想起蒙
  贫家孝子  认作螟蛉
  博览群书  接受新知
  游览名胜  默化潜移
  “及今思之  犹如昨日”
  滴水之恩  涌泉相报
11  清贫淡泊育俊才——周恩来和高盘之
  名师高徒  相得益彰
  少年才俊  志存高远
  赠字“翔宇”  寄托厚望
  “影响最大  思念尤甚”
  “得而育之  毕生大乐”
  师生之谊  惠及后嗣
  投之以桃  报之以李
  两帧照片  一样情真
12  师风高洁仰之弥高——周恩来和张嗥如
  新式学校  欧美风格
  “卓尔不凡  佼佼者也”
  用心良苦  文心雕龙
  教诗习词  求学问道
  操行鉴定  备极褒奖
  良师益友  终生难忘
13  学界巨子  垂范后生——周恩来和张伯苓
  投考名校  结识恩师
  独树一帜  造就英才
  抨击弊政  师生生隙
  “幸赐明教  并颂教祺”
  民族大义  填平隔阂
  追随学生  拒绝赴台
  真心推崇  客观品评
  宵衣旰食  情关南开
14  南开园里真师表——周恩来和严修
  备受器重  免费入学
  资助学子  留学东瀛
  异国重逢  彻夜久谈
  离日返国  以图他兴
  奖学旅欧  学贯中西
  “人各有志  不能相强”
  南开骄子  赤子之情
15  蒙师的启迪——朱德和席聘三
  农家子弟  踏进学堂
  传道解惑  心身获益
  惜别老师  走出山乡
16  师生情谊重如山——朱德和刘寿川  
  扶危济困  恩重如山
  革命老人  备受推崇
  首都北京  师生重逢
17  弦歌一曲奏清韵——朱德和张澜
  新式学堂  明师执教
  再造之恩  永志不忘
  “事之以礼  祭之以礼”
18  “他帮我真正认识了共产党”——朱德和邱岘章
  特殊“俘虏”奉为上宾
  邂逅相逢  往事如梦
  红都亲历  改写人生
19  引向新天地的“桥”——朱德和李鸿祥
  故地重游  拜访师尊
  往事悠悠  师恩难忘
  白首相逢  慷慨而谈
20  良师益友情意长——朱德和蔡锷
  云南讲武  师从将星
  并肩战斗  保卫共和
  师生永诀  遗恨绵绵
21  “如兹美风义  天下知重师”——朱德和李根源
  千里求学  结识“吾师”
  鸿雁传书  互致问候
  师生联手  抵御外侮
  诗词唱和  直抒胸臆
  赤诚与共  尊敬有加
  尊师重教  后世楷模
22  “我岂敢忘了老师啊!”——刘少奇和朱赞廷
  “朱五秀才”  乡村名士
  “刘九书柜”  少年英才
  教书育人  教导有方
  国家主席探望师母
23  严师慈父的教诲——任弼时和任裕道
  慈父严师  望子成龙
  屈原故事  激励后生
  冒险奋勇  男儿之事
24  师生·同窗·战友——任弼时和萧三
  忘年之交  相得益彰
  师生同窗  传为佳话
  共同理想  并肩奋斗
主要参考书目

TOP书摘

    第一次,是1950年9月。这是师生二人阔别几十年后的头一次重逢,相见十分亲切。据毛字居回忆,当时毛泽东握着他的手,带着乡音欢迎说:。“来客哒,来客哒,快请坐!”毛泽东还设家宴招待,宴席破例办得很丰盛,既有“京都大菜”,还有几道家乡风味的便菜,如豆腐、辣椒豆豉等。席间,毛泽东详细询问了家乡的情况,言语之中流露出游子对故乡故土和故人的深切向往与怀念。毛泽东还将几个子女叫到跟前,向毛宇居一一作了介绍,并对他们说:“这是从韶山来的,是你们的伯父……”这次,毛泽东还安排毛宇居参加了国庆一周年的观礼和宴会,陪他参观了北京的名胜古迹。因担心毛宇居不适应北京的气候,特地为他买了皮大衣、皮鞋等。看他牙齿不好,又为他全部换了假牙……毛泽东将自己对老师的那一片感激之情,全部凝聚在对毛宇居无微不至的关怀之中。
    1952年冬,毛宇居第二次到北京。当时,韶山小学要扩建,他受家乡委托,专程进京找毛泽东,请他给学校题写校名。这一次,毛宇居给堂弟带了几样湘潭土特产,有湖南的红辣椒、酱油和三湘人爱吃的槟榔。毛泽东一见槟榔,格外高兴,他拿起一枚槟榔就吃,被保健医生劝阻。毛泽东笑着说:“过去呷了几十年,从没检验过,冒得关系,冒得关系!”他的湖南“土话”逗得众人哈哈大笑。
    接着,毛宇居向毛泽东报告了家乡兴办学校、发展民办教育的事。毛泽东听了,十分高兴地说:“这好,现在需要人才,教育就要发展。你是教书出身的,要多出力,还要教育人家多出力”。当提到写校名时,毛泽东问:“写什么名字好?”毛宇居如实回答:“我们只是办小学,就写韶山小学吧。”毛泽东想了想说:“为什么硬要叫小学呢?将来学校可以发展,可以办中学、大学嘛!还是韶山学校好,这样,一次不就写全了?”毛宇居听了这话,深感毛泽东站得高、看得远,连连称赞:“好,好!”随即,毛泽东欣然提笔,写了几张“韶山学校”校名,供堂兄挑选。
    这次到京,毛宇居还多次到毛泽东家吃饭、叙谈,有一次吃完饭,毛泽东兴致勃勃地说:“今晚我们回韶山,看看你自己吧!”毛宇居一时不明白他的意思,愣住了。毛泽东也不细说,和老师手牵手来到放映室,一起看了一场电影,片名是《解放了的中国》。这部电影是我国拍摄的第一部彩色纪录片,该片的部分镜头是在韶山拍的外景,多处有毛宇居的镜头。看完电影,毛宇居才明白毛泽东刚才那句“今晚回韶山”的趣语的弦外之意。
    第三次是1958年8月。当时湘潭大学正在筹办当中,毛宇居受湘潭县委之托,又一次赴京请毛泽东题写校名。抵京后,毛泽东很快会见了毛宇居,了解了他此番进京的来意。他在询问了湘潭大学的筹备情况后,说:“近来许多人请我写字,我都未写,我的字写得并不好。我小时候读书的湘乡东山学校,几次来信要我写校牌,我也未写,假如给你们写了,他们不会有意见吗?”毛宇居说:“这个问题好办,你写两张。东山学校那一张我替你送去,两县人民不就都没有意见了吗?”毛泽东笑了笑,就答应了。过了几天,毛泽东派秘书将他亲笔题写的两纸校名及一封便函。送交毛宇居……就这样,毛宇居利用上北京的机会,给毛泽东带去下情供最高领导机构决策参考。与此同时,毛宇居还尽他这位纯儒的本分,为家乡兴学办校,发展教育事业尽责,为造福桑梓出力。
    1959年夏,毛泽东终于回到了故乡韶山,在生身之地和启蒙之地见到了他的大哥和老师毛宇居。这样,便出现了前文所述的那兄弟相见、热情问候的一幕。
    毛泽东回韶山的第二天,一清早便由毛宇居等乡亲陪同,来到土地冲楠竹士乇拜谒了父母的合葬墓,献上了一束青翠的松枝,以表达他那一片深厚的赤子之情。接着,他来到上屋场旧居,久久伫立在父母的遗像前,深情地说:“母亲,你的儿子回来了!”
    最后,毛泽东和毛宇居一行又驱车来到韶山学校,少先队员给他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他高兴地对毛宇居等人说:“你们看,我现在年轻多了。”
    中午,开饭的时间到了,毛泽东特地让身边工作人员把毛宇居请到一块儿吃。席间,他三次提到毛宇居的胞弟毛碧珠,见他未到便问:“碧珠怎么没有来?”韶山大队书记毛华松说:“碧珠划了富农。”毛泽东脸上变得严肃起来:“富农又怎样?他是我的堂弟,他还害我?一定要把他找来!”
    午饭后,毛泽东只小憩了一会,便对毛宇居说:“今天想到外面洗个澡,顺便看看乡亲们。”随即,便离开寓所,和毛宇居及随行人员乘车来到毛氏宗祠。
    毛氏宗祠是毛泽东当年创办的农民夜校旧址之一,他和妻子杨开慧曾在这里对农民群众进行过文化知识和革命思想教育。毛泽东来到门口,对身边的毛宇居说:“到里面去看看。”进到屋里,对着过去放祖宗牌位的地方鞠了几躬。毛宇居见状,也陪着他向毛氏祖先恭恭敬敬地鞠躬行礼。P10-12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352页

开  本:16

加载页面用时:124.5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