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戏曲鉴赏(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系列教材)
戏曲鉴赏(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系列教材)


戏曲鉴赏(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系列教材)

作  者:郭克俭

出 版 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01月

定  价:33.00

I S B N :9787544424080

所属分类: 艺术  >  戏剧舞蹈  >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标  签:艺 术  戏剧艺术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健康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教育部令第13号)的要求,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上海教育出版社组织全国部分专家、教授以及近百所高校的一线教师精心编写并出版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系列教材”。
    本套教材在编写原则上,首先,适当考虑到各艺术门类知识的完整性,将各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经典作品按其内在的逻辑架构反映出来,做到整体结构科学合理;其次,充分考虑非艺术专业学生的接受能力,编写深入浅出、点到即止,力求做到专业知识通俗化,以“完全不懂艺术的学生也能步入艺术殿堂”为目标,充分做到有广度、有深度、有难度、进退有度。再次,各分册都配有完备的电脑教学课件,以供教师授课之用。
    本套教材适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包括高职高专等)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除本科、专科、高职高专院校外,还适用于所有的文、理、工、农、医等专业的学生,并可作为广大社会读者提高文化艺术修养的普及读物。

TOP目录

绪论/1
  一、关于戏曲的概念/1
  二、关于戏曲的艺术特质/2
  三、关于戏曲的鉴赏/4
第一章  远古至隋唐的戏曲萌芽,6
第一节  中国戏曲的萌发历程/6
  一、原始社会的歌舞——中国戏曲的渊源/6
  二、周代的“六代乐舞”和巫觋表演孕育着戏曲表演的重要因素/7
  三、秦汉时期的“角抵戏”为戏曲艺术的产生准备了必要的基础与条件/9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优戏与歌舞戏的表演促进了戏曲艺术的产生/9
  五、隋唐时期的新歌舞戏和众多剧目的出现使中国戏曲的雏形已经形成/10
第二节  戏曲萌发阶段的代表性曲目  /11
  一、角抵向歌舞的过渡者:《东海黄公》  /11
  二、戴面具的歌舞戏:《大面》  /12
  三、传自龟兹的歌舞戏:《钵头》  /13
  四、引人人胜的歌舞戏:《踏谣娘》  /13
第三节  戏曲基础知识(一):戏曲的基本表现形式:“唱、念、做、打”  /14
第二章  宋元戏曲/16
第一节  发展概况/16
第二节  “哇农市女的随心令”——宋元南戏  /23
  一、要夺魁名的书生负心戏:《张协状元》  /23
  二、为艺术、为爱情献身:《宦门子弟错立身》  /26
  三、市井风俗的活画卷:《小孙屠》  /29
第三节  雅俗共赏的“真元之声”——元杂剧/31
  一、惊天地,泣鬼神:《窦娥冤》  /31
  二、“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西厢记》  /33
  三、“一点点滴人心碎了”:《梧桐雨》  /35
  四、伤感、哀怨、凄怆的“绿纱窗,不思量”:《汉宫秋》  /36
  五、似真似幻、身魂交替:《倩女离魂》  /38
第四节  戏曲基础知识(二):戏曲角色行当划分/40
第三章  明清戏曲/42
第一节  发展概况/42
第二节  文人雅化的传奇剧目/48
  一、  “用清丽之词,一洗作者之陋”的词曲之祖:《琵琶记》  /48
  二、  “贵当行不贵藻丽”的四大南戏:《荆》《刘》《拜》《杀》  /52
第三节  南北声腔的融和者——昆曲/59
  一、  “梨园子弟争歌之”:《浣纱记》  /59
  二、玉簪定情,终得善果:《玉簪记》  /60
  三、  “生生死死为情多”:《牡丹亭》  /62
  四、  “此恨绵绵无绝期”:《长生殿》  /65
  五、  “挑灯填词,人口成歌,皆南朝新事”:《桃花扇》  /68
第四节  “同光十三绝”与流派纷呈的京剧艺术/70
  一、  “徽班领袖,京剧鼻祖”:程长庚与《文昭关》  /71
  二、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卢胜奎与《空城计》  /72
  三、  “无腔不学谭”:谭鑫培与《四郎探母》  /73
  四、  “人生聚散实难料”:徐小香与《群英会》  /75
第五节  戏曲基础知识(三):戏曲音乐分类/76
第四章  20世纪上半叶的戏曲/78
第一节  发展概况/78
第二节  京剧四大名旦/84
  一、  “春兰王者之香”:梅兰芳与《贵妃醉酒》、《霸王别姬》  /84
  二、  “菊花霜天挺秀”:程砚秋与《锁麟囊》、《荒山泪》  /89
  三、  “牡丹占尽春光”:荀慧生与《红娘》  /93
  四、  “芙蓉映日鲜红”:尚小云与《梁红玉》  /97
第三节  高腔(弋阳腔)系统代表性剧目赏析/100
  一、川剧《柳阴记》  /101
  二、湘剧《金印记》  /104
  三、赣剧《珍珠记》  /106
  四、松阳高腔《三状元》  /108
第四节  梆子腔系统代表性剧目赏析/109
  一、秦腔《三滴血》  /110
  二、同州梆子《三娘教子》  /112
  三、晋剧《打金枝》  /114
  四、豫剧《三上轿》  /115
  五、河北梆子《秦香莲》  /118
第五节  皮黄腔系统代表性剧目赏析/121
  一、汉剧《宇宙峰》  /122
  二、汉调二黄《法门寺》  /124
  三、徽调《水淹七军》  /126
  四、桂剧《拾玉镯》  /127
第六节  戏曲基础知识(四):戏曲唱腔流派/129
第五章  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的戏曲/131
第一节  发展概况/131
  一、对传统戏曲的继承、整理与改编/131
  二、新编历史剧的创作/132
  三、现代戏的创作/133
  四、戏曲队伍的培养/134
  五、戏曲体制改革/135
  六、少数民族戏曲的蓬勃发展,135
第二节  代表性剧目赏析,136
  一、京剧:马连良、张君秋、周信芳及其代表作/136
  二、  昆曲:余振飞、浙江苏昆剧团及其代表作/143
  三、豫剧:常香玉、马金凤、杨兰春、王基笑及其代表作/150
  四、越剧:袁雪芬、范瑞娟、徐玉兰、王文娟及其代表作/156
  五、评剧:新凤霞、韩少云及其代表作/161
  六、黄梅戏:严凤英、王少舫与《天仙配》  /164
  七、粤剧:马师曾、红线女与《关汉卿》  /167
  八、川剧:阳友鹤、周企何与《秋江》  /169
  九、沪剧:丁是娥与《罗汉钱》  /172
  十、越调:申凤梅与《诸葛亮吊孝》  /174
  十一、  吕剧:郎咸芬与《李二嫂改嫁》  /177
  十二、婺剧《白蛇前传》  /179
  十三、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  /182
  十四、湖剧《麒麟带》  /183
  十五、蒲剧《清风亭》  /184
  十六、陇剧《枫洛地》  /187
  十七、碗碗腔《金碗钗》  /189
第三节  戏曲基础知识(五):戏曲程式,192
第六章  “文革”时期的戏曲,194
第一节  发展概况/194
  一、  “样板戏”产生的历史背景/194
  二、  “样板戏”的形成过程/195
  三、  “样板戏”人物主题音乐的贯穿运用/195
  四、  “样板戏”中西混合乐队的运用/197
  五、对“样板戏”的评价/197
第二节  代表性剧目赏析/198
  一、  《红灯记》  /198
  二、  《沙家浜》  /199
  三、  《智取威虎山》  /200
  四、  《奇袭白虎团》  /201
第三节  戏曲基础知识(六):戏曲脸谱/202
第七章  改革开放以来的戏曲/204
第一节  发展概况/204
第二节  代表性剧目赏析/207
  一、广西彩调《刘三姐》  /207
  二、川剧《金子》  /210
  三、越剧《西厢记》、《陆游与唐琬》  /212
  四、豫剧《红果红了》  /215
  五、黄梅戏《秋千架》、《徽州女人》  /216
  六、昆曲《牡丹亭》  /220
  七、京剧《曹操与杨修》、《骆驼祥子》  /223
  八、秦腔《柳河湾的新娘》  /226
  九、河南曲剧《卷席筒》  /227
  十、淮剧《金龙与蜉蝣》  /230
  十一、甬剧《典妻》  /231
  十二、桂剧《大儒还乡》  /233
第三节  戏曲基础知识(七):戏曲伴奏/235
第八章  部分少数民族戏曲/237
第一节  藏戏《文成公主》  /237
  一、藏戏概况  /237
  二、  《文成公主》赏析/238
第二节  壮剧《瓦氏夫人》  /240
  一、壮剧概况  /240
  二、  《瓦氏夫人》赏析  /241
第三节  苗剧《翻江山》  /244
  一、苗剧概况  /244
  二、  《翻江山》赏析/244
第四节  彝剧《半夜羊叫》  /245
  一、彝剧发展概况/245
  二、  《半夜羊叫》赏析/246
第五节  白剧《望夫云》  /248
  一、白剧概况/248
  二、  《望夫云》赏析/250
第六节  傣剧《娥并与桑洛》  /251
  一、傣剧概况/251
  二、  《娥并与桑洛》赏析/252
第七节  蒙古剧《满都海斯琴》  /253
  一、蒙古剧概况,253
  二、  《满都海斯琴》赏析/254
第八节  戏曲基础知识(八):戏曲剧种/255
后记/257

TOP书摘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258页

开  本:16

加载页面用时:109.9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