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康熙的人生谋略
康熙的人生谋略


康熙的人生谋略

作  者:东雄

出 版 社:华夏出版社

丛 书:华夏帝王大智慧丛书

出版时间:2010年11月

定  价:29.80

I S B N :9787508059594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传记  >  历史人物  >  历代帝王    

标  签:历史.地理  历史  传记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作为清朝入关之后的第二代君主,康熙幼年即位,内有权臣,外有悍将,但凡有一步行差踏错,就有可能帝位不保。他不仅要君临天下,还要守成治国。不过,一切困境都没有难倒他。他除权臣,平叛逆,锐意改革,一言一行无不体现出高超的智慧。可以说,他深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奥妙之处,是一个天才的谋略家!

TOP目录

第一策  大器可成/1
一、圣母训教与自我养成/2
二、志量恢宏效法父皇/5
三、不动声色除巨慝/7
四、处事持重息争端/11

第二策  不拘旧制/15
一、满汉一体而天下归心/16
二、与辅臣巧妙周旋/23
三、关心农事重创新/28
四、大举恤商之措/31
五、以教化为先导/33
六、依俗而治的民族政策/35
七、远见卓识办教育/39
八、修德安民以固边/43
九、崇达赖稳定西藏/47

第三策  仁者无敌/51
一、御门听政的理政之法/52
二、躬行节俭积德义/54
三、最是痛恨浮夸风/60
四、帝王亲问农桑事/61
五、不拒民众告御状/63
六、宽仁恤民的策略/65
七、施政重宽仁/70

第四策  用贤任能/73
一、用人以德为本/74
二、选武将在智勇/76
三、权衡利弊轻太监/78
四、敢将军权赋忠勇/80
五、不肖太子犹可废/82
六、不拘一格聚贤才/84
七、委重任用专长/86
八、用人得法治河道/88

第五策  恩威并举/91
一、威严以震慑/92
二、诚敬有加待侍读/94
三、除议政之弊保大权独揽/96
四、御门听政和票拟制度/99
五、皇权不容挑衅/101
六、除祸患于未然/105
七、苦心孤诣治朋党/107
八、莫测密折慑大臣/112
九、君臣一体显盛德/116
十、大权不许诸王公/119

第六策  经世济民/121
一、以民为念/122
二、富民强国垦荒策/124
三、调整税制利贫民/127
四、五台驾到民得惠/129
五、治淮芡以造功/132
六、赈灾防灾乃治国要务/134
七、重农爱民不懈怠/139

第七策  严肃官场/143
一、列数官场八弊端/144
二、正本清源树新风/148
三、政在得人不在官多/153
四、风闻言事又何妨/157
五、雷厉风行惩贪官/160
六、难容阳奉阴违者/163
七、杀一以儆百/165

第八策  相机制宜/167
一、组建抗俄根据地/168
二、虚己以视机宜/172
三、十七军规整军纪/175
四、相机制宜终得胜/178
五、决胜千里之豪气/180
六、调兵遣将以相机/183
七、战前周密备战/191
八、攻心为上/193
九、宜将剩勇追穷寇/196
十、君之过不诿人/199
十一、安不忘危练八旗/203
十二、极妙兵法乃王道/205

第九策  勤学慎思
一、拒虚名而图实务/208
二、笃行孝道/211
三、“重道轻艺”不可继/216
四、读书穷理求治道/221
五、谦虚戒骄的修养/223
六、节欲以修德/226
七、德才兼备的教子方略/228
八、不信仙道信科学/231
九、以德行恤群臣/233
十、修文编典重文治/236
十一、固皇权两废太子/241

TOP书摘

    康熙八年,清除鳌拜后不久,在平反昭雪的过程中,几名在北京很受康熙重视的外国传教士南怀仁、利类思、安文思等,上奏章要求清廷处死前任钦天监监正杨光先,因为杨光先“依附鳌拜,捏词害人”,“诡随狐假,罔上陷良”,并请为受迫害的汤若望、李祖白等人平反。议政王大臣会议已经打算批准他们的要求,康熙却没完全同意,为什么呢?因为这涉及到了一桩持续了二十多年有关新旧历法的争议。
    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很重视历法问题,到了清代初期,统治者遇到了新问题。明末西方传教士汤若望到北京修成新历法,得到科学家徐光启的大力支持,但朝廷刚要废止误差很大的传统大统历改用新历,明王朝就灭亡了。顺治初,经过验证,汤若望的新历准确无误,被顺治皇帝采纳,汤若望也受到重用,任钦天监监正,授太常寺卿,“率属精修历法,整顿监规”。
    顺治十一年,因汤若望修历有功,皇帝赐他“通玄教师”称号,升任通政使,官至正一品,并下诏高度评价说:“国家肇造鸿业,以按时正历为急务。元郭守敬号为精密,然经纬之度,尚不能符合天行,其后晷度遂以积差。尔汤若望来自西洋,精于象纬,闳通历法。徐光启特席于朝,一时专家治历实不及尔。但以远人,多忌成功,终不见用。尔为朕修《大清时宪历》迄于有成。又能洁身持行,尽心乃事。今特赐尔嘉名,俾知天生贤人,佐佑定历,补数千年之阙略,非偶然也。”
    可以看出,清初满族统治者目光长远,能够不带民族和政治偏见,在科学问题上择善而从,很是难能可贵。
    汤若望主持钦天监,撤销旧设回回科,触动了旧派人物的利益,失掉职位的官员要挽回地位权力,开始攻击新历。顺治十四年四月,吴明炫上书指控新历有误及另外所谓舛错之事,朝廷立即派人到观象台验证,所得事实与吴明炫所述不符,诬告者差点掉了脑袋。
    江南徽州有一个叫杨光先的做了一篇《辟邪论》,指责西洋之学是“左道之学”,攻击汤若望新历法是“暗窃正朔,惑众谋反”,可是顺治帝不信这些,没有理会。在顺治朝,旧派人物的努力最终失败,新历法得到承认。随着形势的变化发展,新旧历法的争论日益复杂激烈,后来出现了新的局面。
    康熙三年七月,杨光先再上《请诛邪教流》,文中全面否定引进西方科学,说当年徐光启就是“贪其奇巧器物,不以海律禁逐,反荐之于朝,假以修历之名,阴行邪教”,并说是“借历法以藏身金门,窥伺朝廷机密”。把《时宪历》一书封面上印有“依西洋新法”五个字,也说成是“暗窃正朔之权以尊西洋”,是向全世界宣布清朝屈服于西方,“邀结天下人心,叛形已成”,要求朝廷处死汤若望一班人。礼部开始并不这样看待这个问题,认为只要将不太妥当的“依西洋新法”五个字改动  ,一下,变成“奏准”就可以。谁知这时正是鳌拜擅权的时候,他成了杨光先强有力的支持者,决定给汤若望定罪。正在案件审理期间,杨光先又叩阁呈递所写《摘谬论》、《选择议》,指责新历法有所谓十大错误,特别提出在选择荣亲王葬期问题上不用正五行,反用洪范下五行是犯了大忌。
    康熙四年四月,保守的鳌拜等人操纵不通历法的议政王会审,做出最后决议:把汤若望和参与新历的钦天监一批官员杜如预、李祖白等凌迟处死。孝庄皇太后出面保护,汤若望才免于一死。晚来中国的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等人也曾牵连入狱。五年后,汤若望病逝,从此废除新历,恢复大统历,这时的康熙年幼力单,眼看着守旧派把学术争论变成政治争战,镇压了主张科学的历法改革者。
    被任命为钦天监监副的杨光先虽然“持旧说绳汤若望”,不遗余力攻击新历,但他并不懂天文历法,“顾学术自审不逮远甚”,他自己也明白自己干不了这一行,便找借口多次想辞去职务,但未被批准,反而被提为监正,他只好推荐吴明炫的弟弟吴明煊作监副,助他一臂之力。吴明煊是他的好朋友,可也帮不了多少忙,所用大统历差错频频出现。
    尽管如此,杨光先在《不得已》一书中还说“宁可使华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国有西洋人”这样的话。
    康熙亲政后,看到杨光先不能胜任工作,就把懂科学、通历法的南怀仁派到钦天监。当时正准备铲除鳌拜集团的康熙也在思考解决新旧历法争端的途径。他虽然还不能在学术上分清是非,但康熙明白一点,即应该消除各种偏见,以实验的结果检验两方的看法,才能有正确结果。
    七年十一月,康熙让新旧两派“勿怀夙仇,各执已是,以己为是,以彼为非,互相竞争”,宣布经过验证,“孰者为是,即当尊行,非者更改”,目的在于“务须实心,将天文历法详定,以成至善之法”。当天就派官到午门测量日影。十二月,南怀仁与吴明煊及十二学士图海、李蔚等两派人员到观象台测验。结果实际情况与南怀仁所指逐款相符,与吴明煊所称则“逐款不合”。
    议政王会议一致建议“应将康熙九年一应历日交与南怀仁推算”。  可是康熙表现出十分慎重的态度,他没有急于给出结论,为了彻底解决矛盾,他要弄清持续多年大起大落的历法争端的是非所在。康熙又到钦天监进行了深入调查,征询了另一监正马佑和其他官员的意见,弄明白南怀仁的九十六刻历比传统历法更符合实际,应予推行,而古来的气候之法,对推算历法已没有用处,予以废止。南怀仁建议康熙:“杨光先作为监正历日差错,不能修理,吴明煊妄以九十六推算乃西洋之法,必不可用,应革职,交刑部议罪。”
    康熙从多次天文测量的结果,已经认识到新法比旧法优越,对杨光先所谓的理论根据,若用西洋之法会导致“不利子孙”等等荒谬的一套,十分反感,至此也决定把历法争议的局面改变过来。他批准大臣的建议,罢了杨光先的官,但从宽免交刑部,立即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监副,以后“节气占候,悉从南怀仁之言”。主张科学的新历一派终于又扬眉吐气了。
    南怀仁等在鳌拜倒台后提出严惩杨光先,把他说成是个恶棍,干尽坏事,“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棍徒”,请求皇上处以死刑,很明显这是想借鳌拜事件狠狠整治他一下。康熙对此并不以为然,科学问题上的是非已经澄清,不能再像以前鳌拜那样,掺杂学术以外的因素处理人的问题了。于是康熙以不超越学术范围为原则,认为杨光先虽反对新历,却够不上鳌拜的党羽,应予以宽大处理,决定念其年老,免予死罪,妻子免予流徙。对吴明煊也“姑从宽免,仍留原任”。并且指明出路:“实心实意,与南怀仁商议,务求合于正理,以造历日。”
    康熙皇帝对纠缠多年的历法争端做出了冷静的、实事求是的处理,既无民族、国籍偏见,又不受政治挑动,最终划清学术与政治的界限,这在封建帝王中是极其罕见的。
    后来又出现过这类纠纷,康熙都不轻易处理。二十年十月的时候,钦天监有个叫戈继的博士上疏告监副邵泰衢。康熙表态时,先说他自己原本不相信钦天监做出的选择吉日、风水这类事,认为所据勘察一类的书不是古代圣臣所作,都是后人随意编撰的,并无定说,甚至所预测的也互相矛盾,然而康熙也承认“此等术数亦未可尽废耳”。戈继所告之事,因“俱涉陵寝,关系重大,若行究治,则两造必有极重之罪”,所以不便深究。况且“其钦天监事宜,非专门者不能通晓”。所以康熙表示“既有此等讦讼之人,此后凡遇选择,必然加意详慎”,他也看出戈继的不善之意,决定将此本发还,免其议处。
    虽然这次所涉迷信,并非天文历法业务,但康熙本着一贯原则,不用政治法律手段解决钦天监内部事务,避免一些人的无辜受害,这是明智可取的。
    康熙从历法争议中深刻体会到了科学的重要性,后来他说:为了历法“互为讦告,至于死者,不知其几”,而分辨是非时又“举朝无有知历者”。他由“目睹其事,心中痛恨”而产生了热心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的动力。P11-14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243页

开  本:16

加载页面用时:8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