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新周刊2010年度佳作
新周刊2010年度佳作


新周刊2010年度佳作

作  者:新周刊杂志社

出 版 社:漓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01月

定  价:32.00

I S B N :9787540749842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社会科学  >  社会学    

标  签:社科总论  社会科学总论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新周刊》由广东出版集团、三九企业集团联合主办。每期128页全彩印刷,每月1日、15日出版,属于时事生活类杂志。创刊于1996年8月18日,历经十余年发展,已成为中国社会变迁敏锐的观察者与记录者。
    2010《新周刊》,记录着2010年中国社会的脉动和中国与世界的互动。

TOP目录

中国控
中国控——100年来,那些纠结于中国的人和事
100年来,那些纠结于中国的人和事
十大中国控
爱国,就请开列一份清单
民国范儿——一种趣味、一种风尚、一种美学
什么是范儿?范儿是一种精气神儿
陈丹青民国答问录
酒桌即中国
中国“朝酒晚舞”
喝的是酒,喷的是口水,讲的是关系,办的是事情
哪个年代的女人更好看
19D0~2010年中国女性影像史
19D0~1930:那个时代真美啊,美在她们的勇敢、勇气
1930~1949:城市是魔幻化的,女性也是魔幻化的
1949~1978:即便在“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年代,也有暧昧的潜流
1978~2010:在一个越来越无趣的时代,她们带来另一种美
女人好不好看,跟男人有关
中国人为什么爱说谎?
中国人为什么爱说谎?
说真话为什么这么难?
中国式谎言语法
吴思:他们生产谎言,我们伪装相信
李子勋:我们需要重新定义“撒谎”
急之国——中国人为什么丧失了慢的能力?
谁按下了中国人的快进键?
治疗狂躁社会的愚蠢发明——不耐烦
选择现代化,就是选择不耐烦.
橡皮人——无梦年代的无痛与无趣
我的病就是没有感觉
橡皮人的中国肖像
橡皮人为什么那么多?
冷漠比崩溃更可怕
“二”的纠结——GDP世界第二带来的贫富困惑
GDP的20种中国纠结
《新周刊》“穷人观”调查:多少薪水才算脱贫?
中国穷人现状
你可曾品尝到GDP的愉悦滋味?
可怕的大学
什么毁了中国的大学?
大学是间坏公司
刘道玉:从改革者到批判者
专访刘道玉:大学之美在哪里?(节选)
微革命
中国小趋势
小趋势里的中国大趋势
88个中国小趋势(节选)
活在不确定的未来
微革命——从推特到新浪微博
微革命
国产微博盛衰史
微博达人
美丽的终端:什么东东让我们永远在线?
美丽的终端
2010十大美丽终端
永远在线
围观改变中国——2010网络生活价值榜
2010中国网络生活红皮书
见鬼!互联网的创新精神哪儿去了
2010中国酒店魅力排行榜
2010中国酒店棕皮书
酒店:那些秀场与后台
谁告诉我怎么活?
谁告诉我怎么活?——青年导师面面观
青年导师形象之变
用什么来安抚那些不安的年轻人?
给我生活,地方随便——放弃北上广的N个理由
放弃北上广的十个理由
如何划分N线城市?
我们对大城市的纠结
如何与城市讨价还价?
写给残酷社会的100条微博
社会的残酷与温暖
蔡康永:我最在乎——把别人放在心上
写给残酷社会的100条微博(节选)
戾气那么重,不如来碗心灵鸡汤
不婚物语
中国不婚现状考察
不婚的20个理由
专访李银河:不婚的爱情更持久

TOP书摘

    随着义和团被镇压,西方人对“黄祸”的恐惧也随之消失。20世纪开始的时候,西方对中国的想象已经到了一个拐点。对中国的鄙视与傲慢随着西方社会自身矛盾的激化而得到改变。一些西方人开始到中国寻找解决西方各国之间冲突的方法。18世纪的中国热之后,中国再次被想象成一个乌托邦。英国诗人狄金森、小说家毛姆、哲学家罗素,德国哲学家凯泽林等人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中国。毛姆的《在中国屏风上》把中国想象成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乌托邦,而罗素在《中国问题》中则说:“我想我能够希望,中国,作为对我们的科学知识的回报,将会给我们一些她的伟大宽容与沉思的恬静心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恐怖气氛中,西方人又想起中国的宽容与恬静。
    然而,中国的现实却并不恬静。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虽然推翻了清朝统治,但中国仍不太平,各路军阀正打得天昏地暗。未来的中国将会是什么样子,各种方案纷纷出炉。胡适把中国比喻成睡美人,等待西方的王子来给她深情一吻将她唤醒。但梁启超和梁漱溟则已看出西化的问题,西方自己都打起来了,还去学他们做甚?还是回到中国传统上来。于是西化派与传统派争论不休。
    但无论如何争论,保守也好,激进也罢:大家对于现状总是不满意。这导致了新文化运动中几乎是一边倒的以“西化”、“欧化”为主调的反传统浪潮。陈独秀更激进,在他眼中:“今之中国,人心散乱,感情智识,两无可言。”“二者俱无,国必不国。”章士钊这样的保守派眼中的中国也呈现出“时局不安人心惶惑之象”。鲁迅把“无声的中国”看成一个“铁屋”,想发几声呐喊,而苦于无人应答。郁达夫则在《沉沦》中呼喊:“中国呀中国!你怎么不强大起来?”闻一多干脆说“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难道就没有国人为中国说几句好话?当然也是有的,但那是说给外国人听的.在中国人的心中只有沈从文笔下的湘西边城这样的世外桃源还算美好的中国。1936年林语堂用英文写成的《吾国吾民》在美国大获成功。他也成为塑造美好的中国形象最成功的中国人。此后他又写出了《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等一系列作品,把中国塑造成一个正在经历新生的文明古国。.此前赛珍珠的《大地》正是改变19世纪以来西方人对中国的负面想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下,英美为首的同盟国把中国当成盟友纳入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总体格局中。他们也在想象一个历经磨难不屈抗争的中国形象。蒋介石和宋美龄夫妇的照片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也把共产党的领袖们介绍给西方世界。斯诺说毛泽东面容瘦削,看上去像林肯。不管中国国内存在着怎样的矛盾,但在西方世界,国共一两党都是英雄。
    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中国形象当然并不总是光明的。阴暗的形象仍然在继续。最流行的形象也许是英国作家洛莫尔的“傅满洲”系列小说中所塑造的傅满洲形象。1913年他写出了《傅满洲博士之谜》一举成名,阴险、残忍,时刻准备颠覆西方世界的唐人街罪犯傅满洲形象也随之传遍了西方世界。它是西方人对中国的偏见与恐惧的化身,傅满洲就是生活在西方的中国人。
    红色乌托邦的诞生与破灭
    1949年,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的自信心一百多年来达到了新的高度。这已不是1793年乾隆皇帝的“天朝无所不有”的盲目自信。中国有了新的政府、新的政权。
    但是站起来的中国在西方人看来却是一个可怕的形象。1949年英国记者贝尔登在《中国震撼世界》中写道:在中国发生的革命开始于推翻一个不称职的政权,而结束于巩固一个更加集权的政权。上世纪50年代法国记者吉兰在《六亿中国人》中把中国人描绘成无论男女、无论在哪里都穿着蓝布制服的蓝蚂蚁,诸如此类的报道在西方众口一词。
    对于西方的这些偏见,毛泽东早已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做出回答:“‘你们独裁’。可爱的先生们,你们讲对了,我们正是这样。中国人民在几十年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就是剥夺反动派的发言权,只让人民有发言权……”中国人正在进行着社会主义建设,他们相信通过集体劳动,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邵燕祥在《到远方去》中写道“在遥远的荒山僻壤,将要涌起建设的喧声”;中国人相信“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的中国很快就能赶英超美。我们正在一天天好起来,敌人正在一天天烂下去——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中国才是世界革命的中心,将解放全人类……
    不仅中国人这样想,西方也有人这样想。1955年,法国哲学家、作家萨特的情人波伏娃来到中国,带着朝圣心情来参观中国的革命成就。她在《长征》一书中预言:“终有一天,中国会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1958年英国人尼尔伦夫妇来到中国访问,他们在《美好新世界》一书中对中国的大跃进大加赞美,被吉兰描绘成蓝蚂蚁的人所穿的蓝布制服在他们眼里也成为一种既经济实用又美观大方的服装,“统一着装在几年内不仅节省了大量经费,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培养了一种患难与共的意识和步调一致的素质”。中国人没有想到的意义,西方人帮我们想到了。
    然而相反的声音也暗潮汹涌。1964年瑞士记者斯塔奇在《大墙之内的国土》一书中就把中国描绘成一个被无形的墙封闭起来的暗无天日的国度。1974年,比利时人彼埃尔·莱克曼化名西蒙·莱斯出版了《中国阴影》一书,他的目的是要揭穿西方的红色乌托邦中国形象所掩盖的事实。他说中国正在发生文化大革命,中国人目前生活在一个文化空洞中,特权阶层高高在上,普通民众生活贫困……同年在西方上映的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的纪录片《中国》,则以更直观的影像向西方人讲述在中国发生的一切。红色乌托邦形象急转直下……
    从“走向世界”到“世界来了”
    1978年以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使所有中国人都感到中国进入了一个新时期。郭沫若说中国的科学迎来了春天,其实各个领域都进入了万物复苏的春天。那首《在希望的田野上》唱出了中国人对于自己国家的想象,年轻人在想象“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梦想把所有中国人的热情都调动了起来。
    然而西方人却没有这么乐观。1986年英国作家考林·萨布伦来到中国旅行,1987年他出版了《大墙之内》一书,萨布伦所看到的不是欣欣向荣的景象,而是一个混乱无序的半开化的国度。他在北京看到的是那些面有菜色的女孩,用橡皮圈扎着马尾辫,成群结队地沿着特定的路线骑着车,个个表情严肃……这当然是用西方的标准来衡量中国而没有看到中国的历史已发生了变化。当然中国会怎么变西方的想象却又一厢情愿。美国人把中国的改革开放想象成“资本主义的曙光”,但是很快他们发现自己错了。即使有人认为中国已经“很资本主义”了,但那也是“有中国特色的”。P7-9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344页

开  本:16

加载页面用时:166.9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