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开启潜意识:看透你未知的心
开启潜意识:看透你未知的心


开启潜意识:看透你未知的心

作  者:阿勋 著

出 版 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10年11月

定  价:25.00

I S B N :9787508624365

所属分类:   

标  签:心灵与修养  心灵/感悟  成功/励志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潜意识,就像潜藏在我们心底深处的冰山,在大部分时候难以被我们认识和感知。然而,我们的行为和思想却无时无刻,不在受着潜意识的影响。它的能量可能会超越我们的想象。真正对一个人形成恒久改善的,实际上是来自于潜意识的改变。而隐喻故事,如同一个能够穿透我们的意识,到达潜意识那里的一个急救队员,能够准确地避开障碍,找到问题所在,并迅速排除。
本书记录了作者亲身经历的60个真实案例——人们如何通过那些可以触及到潜意识的隐喻故事,看到自己的心,并改变了自己的生活。那些获得启发、遇见“潜意识深处自己”的人,如同你我一样,是挣扎在高压工作下的职场人,是纠结于梦想和现实的企业人,是渴望着爱和尊重的男人和女人们,甚至是从死神手中逃过一劫的幸运儿。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请放心将自己交给潜意识,你会发现自己的潜能无比巨大,自己的梦想不再遥不可及。

TOP作者简介

\"阿勋(张鸿勋)\n \n当代东方心灵开启导师,著有《开启的世界》、《开启的禅》等开启系列图书\n2002年,中央电视台政商界领袖访谈节目《对话》导演;\n2004年,当选中国年度“中国记者风云人物”;\n2005年,入选包括200位前、现任国家元首和若干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世界青年领袖计划”;\n2009年,开启彻悟后,辞职回家,出版第一本灵性开启著作《开启的世界》;\n2010年,经国际脑科学家博士导师检测确认,拥有“世界顶尖级的心灵意识状态”,已经“连通本觉意识和伟大智慧”。\n\n曾采访过诺贝尔奖获得者、国家元首、世界金融巨头、世界男高音帕瓦罗蒂、奥斯卡获奖者;曾下过距井口6700米深矿难逾百人的矿井、进入死囚室见过杀人重犯、身陷囹圄的商业领袖;曾面对地震、洪水、重大事故死难现场,到过戒毒所、监狱、劳教所、进过高山部落,穿越美洲森林和非洲沙漠。\n\n新浪博客“阿勋:开启的世界”\nblog.sina.com.cn\/axunzhang\n开启,觉也:觉察、觉醒。

TOP目录

\"目录

自序 开启的故事:心灵的太极
前言
1、墓碑上的闪光时刻:你确定自己在活吗?
2、生命的珍珠:打开每一个当下的贝壳
3、断指决策:改变你的优柔寡断
4、落叶和树:和故去的亲人建立连接
5、失恋的年轻人:接受的本质是允许
6、核桃、大米和水:生命只是一只空碗
7、四只小天鹅:一念四转
8、墙上的黑点:别被你的念头骗了
9、一朵不敢开的花:生命要及时绽放
10、和命运的三次谈判:改变自己
11、钻石无须装饰:心本完美
12、穿越时空的提问:拓展10年的视角
13、茶水出入:空杯心态
14、相信一头牛:你是否完全信任过?
15、幼儿园的游戏:世界是个游乐场
16、艾瑞克森的马和病人:信任潜意识
17、小公主要月亮:答案在提问者那里
18、两只袖子和两个念头:观察你的念头
19、佛会拜佛吗:参禅的两个问题
20、洁白的盘子:幸福需要担当
21、不要替人担重担:谁的问题?
22、一个水果篮子:合一管理
23、天堂地狱:觉察在一念之间
24、推销员的100分
25、不想赢,所以不会输
26、一口火锅:“允许”念头
27、捉弄人的鸟:贪婪和幸福
28、爱是电,人只是手机
29、寻找生命的正面价值:无条件幸福
30、心想事成:人生是自我实现的预言
31、求学的书单和宝藏
32、蓝色玻璃罩:声东击西
33、失明的孩子和白鹅:真相
34、演讲比赛和武士决斗
35、小我是一匹马:小我大我都是我
36、字典与游泳:看人游与下水游
37、把大海装入沙洞:真理靠知识能否得到?
38、千卷经典翻稀烂,不及一问点灯燃
39、骆驼、狮子和婴儿
40、选择20%也是选择:想要等于放弃
41、最壮美的日冕:百分之百的信任
42、汽车空调:欲望和需要
43、农夫和辩证法:分别心有烦恼
44、不要在河里筑坝:允许才是接纳
45、我在哪里:认识你自己
46、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47、森林还是叶子:求知与悟道
48、总点头的法官:任何人都是对的
49、富翁捐赠学校:总会听到自己的观念
50、放开操纵杆:手放开,心解脱
51、辞职、农夫与过客:享受工作
52、船夫和学者:知道和体验不同
53、地狱有金矿:谣言产于自我
54、禅师拜佛:只是喜欢
55、不停提问的学生:当下在哪里?
56、找钥匙的梦:没锁的门用钥匙干吗?
57、猥琐的心理咨询:观其所得
58、99枚金币:何时是满分?
59、连环梦1+2
60、墓地埋葬的潜力
后记 假如,我们的生活只是一个故事?

TOP书摘

\"前 言

开启的隐喻是心灵的太极,四两可以拨动千斤。
有人说心灵开启的沟通是催眠,或者高级隐喻,其实,更简单地说,这本书讲的都是潜意识相遇的故事。
潜意识,就像潜藏在岛屿下面的心底深处的陆地,大多数时候难以被我们认识和感知。然而,我们的行为和思想,却时时刻刻都会受到潜意识的影响。它的能量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真正对一个人的心灵状态能形成恒久作用的,实际上是来自于潜意识的改善。
而隐喻故事,如同一位妙手仁心的医生,能够巧妙融化我们冰冻的意识,到达潜意识那里,滋养心灵,呵护心灵。遇到一些心灵深处的顽疾,开启隐喻这位妙手仁心的医生,还能够准确地绕开障碍,找到问题所在,迅速排除,并施以养分。
这本书里就记录了一个个曾深入滋养过潜意识、饱含营养的的隐喻故事,并说明了它们是如何影响和改变人们的内心生活的。而那些心灵获得滋养、遇见“潜意识深处的自己”的人,如同很多读者一样,是挣扎在高压工作下的职场人,是纠结于梦想和现实的企业人,是渴望得到爱和尊重的男人和女人,甚至是从死神手中逃过一劫的幸运儿。
将自己放心地交给潜意识,让心灵的太极滋养内心,你会惊喜地发现,一个开启的世界早已展现在你的面前。
隐喻是开启心灵的沟通方法,这不是现代才有的,而是在几千年前就已存在的事情。
为什么这么说呢?
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我们都曾看过一些经典。比如东方人应该看过老子的《道德经》,其中的婴儿、水、天地等都是隐喻;而在《庄子》、《论语》、《孟子》、《列子》里隐喻则更多,比如庖丁解牛、逍遥游、两小儿辩日等。还有佛禅智慧,在《金刚经》、《心经》、《六祖坛经》这些经文当中,都有相当多的隐喻。而在西方的经典里,当然也是如此,比如《圣经》中无处不在的隐喻智慧,还有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和柏拉图的《理想国》里也到处都是隐喻。
其实,隐喻不只是存在于古代经典之中,在日常生活中,隐喻也无处不在。比如“放下”,这个词显然就是一个隐喻,虽然“放下”的字面含义是指一个手上的动作,可是大家都知道它还有另一层含义。
不管你觉察与否,隐喻其实是无处不在的,但普遍被忽视的是:隐喻的作用非常巨大,然而绝大多数人却都不会正确运用这个“效果惊人”的沟通方式。当你掌握了方法,你就会打出心灵的太极,四两就可以拨动千斤。开启工作室培养的开启指导师中经常有这样的例子,当他们以完全觉察的状态,让故事自然流淌出来的时候,通常也是案主泪流满面,获得很大支持的时候,但开启指导师们还并不清楚是自己看似随意的哪句话支持到了对方。
我看到过一位学习开启指导课程的同学,就是这样支持了一位案主。当时刚毕业的女孩患了严重的抑郁症以致无法工作,辞职了。那位学习开启指导师的同学觉察出她的情绪之后,听完了她的叙述,顺着直觉,开始为她讲一个阿拉伯的一千零一夜故事的变化版本。在这个故事里,同学融入了女孩的几个关键心结,不过两三分钟,这个故事就开始奏效。怎么看出来的呢?这位严重抑郁的女孩子,开口一起和同学编起了故事。再后来,她的状态慢慢地好了起来,两个月的跟踪开启指导之后,没过多久,她就去一家新公司开始工作了。
不过请不要误会,开启指导虽然作用于心灵,但并不是心理咨询,来开启的大多都是很正常很健康的人,有很多职场的白领和企业家,也有政府公务员、培训师,甚至还有心理咨询师。他们可能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一些磕绊,于是来寻找心灵的支持,开启指导师只是帮助他们恢复心灵的自动修复能力,其实真正帮助他们自己的人,是他们自己,不过是指导师启动了潜意识的内在机制而已,这就像是汽车发动机的点火器一样
那么,说到“开启指导”。是指什么呢?
开启指导,作为一种工作,是以“案主拥有解决问题的真正答案和所有资源”为基本原则的科学工作方法,目的是支持案主找到答案。
开启指导,作为一种职业,是“开启指导师”的简称,是指从事开启指导工作的,被相关专业机构认证过的专业人士。
案主,就是开启指导师服务的,需要获得支持或者唤醒的当事人。
“指导”一词,虽然感觉很现代,其实自古有之,导者,本身“道”也。亦作“ 指道 ”。指示教导;指点引导。 《汉书•路温舒传》作“则指道以明之”。 周寿昌 《汉书注校补》:“指道,言指画引导也。”
开启指导师一定“相信案主自己智慧答案”,所以不会给建议、忠告、咨询,而仅仅是指画引导,让其自得智慧。
开启指导师的主要工作方式,是用科学有效的高质量“提问”来指导:“千卷经文翻稀烂,高僧上师全拜见,不及一问点灯燃,开启世界万年暗。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所有东方智慧、国学的根基都是“人人皆有具足智慧”“人人皆可为尧舜”,如果当事人有智慧,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对着智慧讲“建议”呢?甚至包括讲国学的“大师”,这个世界本不该有什么国学大师,因为国学的基础就是“人人皆有智慧”,怎么会产生“国学大师”呢?
开启指导师,不是大师,也不会成为大师,开启指导信任案主的智慧,于是用提问取代咨询,开启指导师对案主的提问工作方式,不是讲坛上的国学,而是“实践的国学”。
同时,这还与古代中医的道理相通合一:中医养身,强调治未病;开启养心,也是治未病。开启指导的核心原理是“每位当事人内在智慧具足。为什么这么说呢?
《黄帝内经》认为,养生第一是养心,这是养生的支柱;第二是饮食,这是养生的基础;第三是体养,也就是锻炼运动,这是养生的动力;第四才是药养,这是养生的最后才用到的辅助手段。中医非常强调“万病皆从心起”。比如:你多半体验过怨怒积郁时,胸腹部紧张、心口发紧的感受,久而久之自然伤身。在中国古代,有很多中医都是开启指导师,既开药方,也调心安气。
古代中医的核心是治未病,治未病的核心就是养心,养心,养命也:也就是养先天的生命系统,这个系统有着强大的自愈能力,复苏能力。而心灵开启指导的本质用意正是用科学养心。所以,开启养心,其实是古代中医在心法上的沿承。
此外,开启,养心,还有一个中医比喻的解释:
人们的意识深处,(心灵,形象地说如同意识和潜意识的岛屿,以及集体意识深处的岛屿大陆架)是有很多孔窍的,可以比喻为意识岛屿深处有许多穴道,而开启的提问和隐喻如同针灸,如果点到穴位,启动内心的经络,只需要简单几次,甚至一次就可以见效。开启指导是一门养心、健心的艺术,而隐喻只是开启指导的方法之一而已。
如果说提问如同中医的行针,那么隐喻的方法如同中医中的艾灸,因为艾其性暖,容易缓解穴位,疏通经络,所以能够高效科学地支持到别人。
举一个例子来说清楚:时下出现了很多从事禅修、瑜伽等的灵修人士,都追求“完全不执著”,却不知道对不执著的“完全”追求,其实又是一种“执著”这个穴道在很多灵修多年的人那里都打不通,形成了最后一个顽疾。
怎么办呢?这样一点拨:不执著的关键是“允许”,允许自己可以“不完全执著”会怎么样呢?这样一问,听者一想,穴道就打通了。 这只是开启指导遇到的诸多例子之一。
心身是合一的,穴道一通,心窍舒通,身心自然健康。
同样的,现在你手中的这本书,虽然是高段开启指导的案例专业参考书,同时也是一本高水平提问的书,这本书,不也可以看作是开启高段指导课程的一个比喻?
所以,如果你要想从这本书中获得收获,只需要你做一件事,就是每一次遇到书中故事后面向你提问的时候,不要急着往下看,停一停,慢慢品味,试着回答一下,那样这本书的真正价值,才会被你获得,否则,你有可能错过这本书中的真正内涵。
再讲一个比喻吧:你正读着的这本书,现在还是干瘪的茶叶,
但不是一杯茶。你若要品茶,须倒入你心中甘泉,用心体会,煮茶,喝茶,赏茶,品茶,却不要过于咀嚼茶叶。
对,你知道我在讲什么,这就是一个简单的隐喻。对文字不求甚解,只是去感受就行了。
好了,就这些。既然是心灵太极,我已经邀请你站在芳草如茵,苍松翠柏的华山之巅,准备起势了,你呢?愿意在这个天高云淡的日子里,和阿勋一起开启心灵,来试一试心灵的太极推手吗?
最后要嘱托一句:静净是智慧的开始,如果要从本书获得更多的信息,让你的心静下来,你知道的,只有心静,才能听得到窗外,落雪的声音。

1、墓碑上的闪光时刻:你确定自己在活吗?

一位朋友去年突然被诊断得了癌症,失眠数月之久,憔悴之至。但在听完接下来的这个故事的录音之后,她第一次按时入眠了。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你说呢?
一天下午,一位小伙子来到开启工作室听课。听完课他没有离开,而是上来搭话。年轻并且帅气的他是一位年近30岁的公司职员,学的专业是计算机,现在在一家IT公司工作。他在介绍自己情况的时候,眉头紧皱,原来他不喜欢自己的工作,觉得每一天都充满了压力,包括工作上的,还有理想和现实之间的。他很喜欢外出旅游,因为他年轻的时候喜欢绘画,所以他其实最喜欢拿着相机到处旅游。
于是,我就给他讲了一个来自我的指导老师玛丽莲的故事。

有一个年轻人,是一个背包族,他旅游过很多地方,在所有他去过的地方中,有这样一个地方,是他记忆里最为深刻的。
那是一个黄昏,他已经走了很远很远。他在一个深深的山谷里迷路了,来到了一个地图上也没有,而且他从来没有听说过的村庄。太阳下山之后,渐渐地,挨家挨户的灯都亮了起来。远远地看过去,那个村庄仿佛就是镶嵌在山上的闪闪发光的宝石。这时候,沿着他走的这条路,他发现旁边有大片的田地,田里种着玉米和其他的庄稼。近处前方有几个隆起的坟包,还有立起来的墓碑。看来,这一带的老百姓,家族的坟地都安置在田里。
“今天晚上,就到这个村庄里找个人家住上一宿吧。”心里想着,他蹲下来,在一个墓碑旁系紧了鞋带,一抬头,他怔住了,墓碑上墓主人的年龄让他不由得大吃一惊:“怎么?才只有2岁?不会吧?”借着微弱的光线,他又看了几个,发现几乎所有的墓碑上面,无论是什么人,名字旁边的年龄都不超过5岁:有3岁、4岁、3岁3个月、1岁3个月、2岁……
他觉得好奇怪呀!“这——是怎么回事呢?”
带着这个奇怪的问题,他走入了村庄。村庄里的集市刚刚散去,街上还有几个人,一看从远道来了一个陌生人,都过来向他打招呼,十分友好。他忍不住问起看到的那些墓碑:“那,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可是,每当他问到这个问题,周围的人,不管男女老少,刚才还是热情招呼他的人,马上就一声不吭,都远远躲开了。
他更加奇怪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他需要找一个过夜的地方,于是他往山坡上走,山顶上有一座离村子稍远一些的屋子,屋子里面亮着橘黄色的灯,光线很温暖。他敲开了门,迎接他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白胡子老人。
老人看上去很慈祥,他很热情地请年轻人进了屋,给他端来了热热的汤和食物。年轻人卸下行囊,吃喝完毕,实在忍不住,他又一次提出了那个问题。老人脸色一变,然后,沉默了很久,终于开口说:“好吧,年轻人,那我就告诉你。我已经年纪很大了,所以,我或许可以把这个秘密,这个几百年来的秘密告诉你。
“在我们这里,记载一个人的寿命,从来不会看他到底活了多久,而是看他一生当中闪光时刻加在一起有多长。比如说——肆无忌惮地放声大笑;比如说——体会到生命是那样的幸福和美好;比如说——突然间有了智慧,明白了自己在干什么,并且很享受当下的生命。这一系列的时间我们把它叫做“闪光时刻”,也就是全然在当下的生命享受。我们认为,这才是生命真正活着的时间,我们每天都会作一个记录。到老的时候,我们只看这样的时间,这才是我们真正的寿命”
老人捋了捋长长的白胡子,笑着说:
“比如今天,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天,我白天积攒了40分钟的闪光时刻,半个小时是在今天早上我看到日出的时候,我感觉到这个朝霞满天的世界真是太美了。刚才看到你,一位年轻的旅行者喝完了我亲手做的热汤,不再寒冷,不再感觉那么辛苦,我觉得自己也很欣慰,这样,我的闪光时刻又增加了十分钟。想想看,我们一天积攒起来几分钟、十几分钟,那么像我,活了88岁,我可以很高兴地告诉你——我的闪光时刻已经积攒到4年半了,所以将来我的墓碑上至少就会写上4岁年半;如果我足够幸运的话,会写上5岁。你知道吗?年轻人,如果那样,我就会是我们这里最最幸福的人了。
“我们永远只会记录那些闪光时刻的长度,这才是我们真正的寿命。如果一个人一生能积攒1到2年,他就应该感到心满意足了;
“如果是3年,他该有多快乐呀;
“如果是4年,就意味着幸福一直陪伴着他,那么他的生活该多美好啊;
“如果是5年,那他,还需要祈求什么呢?”
老人一字一顿地说完了。
一个人的真正寿命,不在于到底活了多少年,而在于闪光时刻加在一起有多场。人生的真正生命,永远只是那些闪光时刻的生命。
小伙子听完,若有所思,静静离去,后来,他发短信告诉我,他已经从原先的公司辞职了,进入了一家杂志社,开始拿着专业的相机,跟着老师学习,做起了他最喜欢的摄影。虽然工资低了许多,但是他非常开心。他发短信说“我决定要积攒我墓碑上的闪光时刻”收到短信,我也开心地笑了。
那么,为什么这个故事会对重症患者的焦虑有抚慰作用呢?
闪光的人生,只在于生命中闪光的时刻到底有多少。其实,哪怕闪光的时刻只有1年,也远比焦虑无奈、痛苦折磨的10年,更让人向往。
这也是这个故事为什么可以让很多重症患者,在听完后能够放松下来的原因。因为当我们确知了生命的数量之后,我们就开始关心质量了:生命的“高质量”当然取决于质量,而不是数量。
开启心灵的太极推手,需要你我共同的投入。最后,留一个问题给你,如果你愿意接受开启,请拿起笔: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哪一个人生命不是有限的呢?难道,非要等到剩下的日子“数量”屈指可数时,我们才会关心“质量”吗?今天就该是金天:金子做的一天天,那么,你如何才能让生命的闪光时刻更多呢?

6、核桃、大米和水:生命只是一只空碗

我曾经指导过一位同学,他是国内最早的一批总裁指导之一,37岁,在这个通常会思考生命意义的年纪,他先是迷上了国学、中医,后来又参与了禅修。上了很多课程、通常情况下,他会来回在深圳、成都、北京几个地方奔波,那段时间我看到他总是很疲惫。
终于有一天,他自己发觉了这一点,希望让我帮他看看,时间为什么总是安排不好。眼圈有点黑的他说他每天都很忙,但是到了晚上一想,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一天就过去了。这让他的内心总是有些焦虑,期望得到排解。看着他,我就想起了下面这个古老的故事。

有一天,在一个山谷的不知名的禅房里有一位老禅师,他发现自己有一个徒弟非常勤奋,不管是去化缘,还是去厨房洗菜,或是陪着施主打禅七,这个徒弟从早到晚,忙碌不停,这看起来并没有错,因为这些都是修行的内容。可是这个小徒弟内心却很挣扎,他的眼圈越来越黑,终于,他忍不住来找师傅。
他对老禅师说:“师傅,这可怎么办啊?”
老禅师沉思了片刻,说:“你把平常化缘的钵拿过来。”
小徒弟就把那个钵取来了,但他并不知道师傅要做什么。那是一只很大的碗,每次去化缘的时候,用来装来自施主送的米。
老禅师说:“好,把它放在这里吧,你再去给我拿几个核桃过来装满。”
小徒弟不知道师傅的用意,捧了一堆核桃进来。这十来个核桃一放到碗里,整个碗就都装满了。
老禅师问小徒弟:“你还能拿更多的核桃往碗里放吗?”
“拿不了了,这碗眼看已经满了,再放核桃进去就该往下滚了。”
“哦,碗已经满了是吗?你再捧些大米过来。”
小徒弟又捧来了一些大米,他沿着核桃的缝隙把大米倒进碗里,竟然又放了很多大米进去,一直放到都开始往外掉了。小徒弟才停了下来,突然间好像有所悟:“哦,原来碗刚才还没有满。”
“那现在满了吗?”
“现在满了。”
“你再去取些水来。”
小徒弟又去拿水,他拿了一瓢水往碗里倒,在少半碗水倒进去之后,这次连缝隙都被填满了。
老禅师问小徒弟:“这次满了吗?”
小徒弟看着碗满了,但却不敢回答,他不知道师傅是不是还能放进去东西。
老禅师笑着说:“你再去拿一勺盐过来。”
老禅师又把盐化在水里,水一点儿都没溢出去。
小徒弟似有所悟。老禅师问他:“你说这说明了什么呢?”
说到这里,我停下来问这位总裁指导师,“你说呢?”我要确认他是否进入了这个隐喻。

这位朋友想了想,,说:“我知道了,这说明了时间只要挤挤总是会有的。”
我笑了,他进入了角色,我接着说:“山谷里的小和尚也是这么回答的,不过呢——”
老禅师却笑着摇了摇头,说:“这并不是我想要告诉你的。”
接着老禅师又把碗里的那些东西倒回到了盆里,腾出了一只空碗。
老禅师缓缓地操作,边倒边说:“刚才我们先放的是核桃,现在我们倒着来,看看会怎么样?”老禅师先放了一勺盐,再往里倒水,倒满之后,当再往碗里放大米的时候,水已经开始往外溢了,而当碗里装满了大米的时候,老禅师问小徒弟:“你看,现在碗里还能放得下核桃吗?”
我停了一下,看着这位朋友的沉思,然后接着讲。
老禅师说:“如果你的生命是一只碗,当碗中全都是这些大米般细小的事情时,你的那些大核桃又怎么放得进去呢?”
小徒弟这次才彻底明白了。

我讲完这个故事,看着那位同学,作为一位很成功的职场人士,他整日奔波,异常的忙碌让他大大的眼睛也长出了眼袋。我问他:“我们怎样才能先将核桃装进生命当中呢?如果生命是一只碗,又该怎样区别核桃和大米呢?”
那位同学有着一双大眼睛,故事讲完的时候,我就在他的眼中看到了光芒,不久之后,我就再也听不到他说时间不够的抱怨声了。再后来,他开始成为一名高阶开启指导师。今天,他已经完全变了一个人,红光满面,终日灿烂。
如果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核桃是什么,生活就简单轻松了。我们要把核桃先放进生命的碗里去,否则一辈子就会在大米、芝麻、水这些细小的事情当中,核桃就放不进去了。
但是,这就有了一个问题留给你,如果你愿意接受开启,请拿起笔:
生命是一只空碗,但是应该先放进去什么呢?什么才是你的核桃?
至少,在今天24小时中,在你的生命之碗里,你是不是先放入大个的核桃了呢?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47.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