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这一生再也不会有的奇遇
这一生再也不会有的奇遇


这一生再也不会有的奇遇

作  者:(日)喜多川泰 著

译  者:黄郁婷

出 版 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09月

定  价:24.00

I S B N :9787539939797

所属分类: 文学  >  小说  >  生活小说  >  成长与自传体小说    

标  签:青春文学  叛逆/成长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日本国民导师喜多川泰最经典之作。振聋发聩,直击人心!日本文部省指定的大、中学生必读书。这一场相遇,重启闪亮人生!

这是一个发生在夏天的故事,一次奇异的青春邂逅,改变了洋介一生的际遇。

每个人的年少时代,都会经历一段彷徨忧闷的时光。

如果没有遇见春香,洋介的十七岁暑假会一如往常般沉闷无趣,所有生动葱茏、热情喜悦的瞬间,都只能成为遥远的梦境。

如果没有遇见春香,如果没有春香留下的纸飞机和信,洋介不会那么认真地审视自己的心灵,不会那么投入、勇敢、坚持、盛放,从容地走向将来。

与春香在一起的日子,是洋介生命中最快乐也最沉静的时光,也带给他最忐忑,最张皇的忧伤。

十七岁之夏的遇见,让一个寂寞灰暗的少年,从此灼灼闪耀,也让他的思索和思念,铭心刻骨一生……

TOP作者简介

喜多川泰(Kitagawa Yasushi):一九七○年,生于东京都,爱媛县长大。小说家、诗人、专栏作家、演说家。专门从事青少年励志和人生辅导工作,在青少年群体中拥有极高的人气。除本书外,还著有《圆梦的手纸屋》、《筑梦的手纸屋》、《第九位贤者》、《心情日和》等。目前他仍然在进行青少年励志成长读物的著述,并且持续在全日本进行巡回演讲,并出席各种电视和广播访谈节目。

TOP目录

画廊
八月六日
漫长的一周
第一课 认识自己的愿望为人生拟张清单
第二课 认识实现梦想的方法——拟第二张人生清单
第三课 认清经济成功的真相——“元”怎么念?
第四课 成为魅力四射的人——让情绪变个性
第五课 不要错把手段当目的——达成目标的方法不只一种
第六课 做不到是先入为主的错误观念——更是把可能变不可能的可怕敌人
电话
建议
春香的房间
手札
门后的真相
最后一份讲义
胜利女神

后记

TOP书摘

八月六日

那年暑假,气温不断创新高。
那天是八月六日,我到现在都还记得那个日子。
彼时我帮家里顾店,一个人坐在收银柜台里面。
我家经营一间小书店。我还记得我小的时候,书店里顾客总是川流不息;现在,不但顾客的足音罕至,即使偶有顾客零零稀稀进门,他们也是用眼睛快速扫描书架一遍后,什么书也没买就离开了。可能是顾客找不到想买的书吧?总之,如果有两位客人同时存在店里,就是很稀奇的景象了。
自从几年前,我家书店附近那间备有大规模专用停车场的大型书店开幕,吸引了超高的人气之后,我们的书店就成了这幅光景。那家大型书店除了卖书,还卖文具、饰品、游戏等外围商品,因此常有中学生上门光顾。我猜,会到我们家的顾客,应该是在那边找不到想找的书,又不死心,怎么也想马上读到那本书,才会过来我们家碰碰运气的。
因为顾客少,所以我顾店的时候根本卖不了几本书。
以前,我家书店为了让不同年龄层的顾客都能开心找到书看,摆了很多漫画、杂志、小说等畅销书籍。但是自从那家大型书店出现以后,即使我们家架上摆的书跟对方一模一样,也卖不出去。后来父亲决定让书店转型,搞特色经营:书店只卖他自己想卖的书,就算卖不出去也无所谓。
幸好,到了家中最小的我上高三的时候,家里的维持还可以靠着之前书店生意好的时候存下来的钱和教育保险,保险的事我父亲直到最近才知道,可以说是我母亲早就打好的如意算盘,总之,那家大型书店的出现,虽然让我们家书店赚不到什么利润,但是让我念完大学,让全家人过正常生活的钱还是有的。
书店转型带来了三个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顾客层结构改变。
店里不摆漫画、杂志之后,虽然总体上顾客数量减少了很多,但专门的顾客倒是变多了。由于父亲尽可能挑别家书店不摆的书来卖,店里全是父亲精心挑选过的、他自己喜爱的好书,所以后来有很多顾客专程来找只有来我家才找得到的书。
第二个变化是:偷书贼变少了。
我们家在乡下的商店街上,铁卷门一拉起来,临街那一面全都大咧咧敞开着,空间结构非常开放。再加上有商店街上头可遮蔽光线的拱顶做掩护,偷书贼把书本往车里一塞,接着把车往外一开,马上就能拐上大马路,坐在书店最内侧的柜台里边看店,根本就很难发现店门口有人偷书。简单说,我们家店的地理环境,对贼偷而言,是好偷、好逃、不易被逮的最佳下手环境;对店家而言,则是最容易引贼入室的最遭立店环境。因此,父亲经常为了书不断被偷而烦心不已。
“不过就是偷本漫画而已,伤害应该不算严重吧?”这是偷书贼普遍的心理,但他们哪知道,对店家来说,一本书被偷的损失,需要多卖七八本书才弥补得回来。书店遭窃最惨重那个月,损失几乎吃掉了当月七成以上的营业收入。毫不夸张地说,对我们而言,那些年轻小伙子的偷书行为,简直和杀人行为没有两样。
不过在父亲改变营业方针之后,我们书店里就没有了年轻偷书贼想偷的书,所以就几乎没再遭过小偷了。父亲对这个意外的附加后果感到相当满意。
至于书店转型之后的第三个变化,留待稍后再说。
我想先让故事回到八月六日那天。
那天,我独自一人坐在收银柜台里,望着街上的人来人往。
商店街上的行人,似乎没察觉有人坐在店里头观察他们,每个人的表情都很放松。偶尔还可以看到我的朋友三三两两地经过。
看了一会儿在街上往来的人群,我突然觉得:明明也没有墙阻隔,可是我和街上的人群,却仿佛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世界。这感觉还挺奇妙的。街上那一端,是动态的、热闹的;店里我这一端,是静态的、沉默的。随时保持活动状态的那个世界的人们,为了什么而匆忙呢?他们一点也没有停下脚步进入我这静止世界的意思,让我有坐在河岸边观看流木漂移的感觉。
那天,父亲吩咐我看店,说是要出去吃个午饭就出门。我知道父亲要去哪儿——附近的茶馆。商店街的其他人应该也会凑到那儿去。没有二三小时他们是不会回到自己的店里的。因为他们习惯一群人聚在茶馆里看高中棒球联赛。
高中棒球联赛啊……
我一个人喃喃自语着。
没错,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就迷上棒球,迷上看高中棒球联赛。从那时起每一年,我整个春假和暑假都紧抱着电视机观赏球赛。那是假期里最令我期待的娱乐,我总是随着每一场战役或喜或忧。对还在小学时期的我来说,电视画面里的高中棒球选手,每一位都是英雄,而且每一位都是大人。我甚至没有特别想过他们和职棒选手在年龄或球技上是有差距的。
不过,在我升上中学,参加足球社团之后,便渐渐不再热衷于棒球了。我迷恋棒球的时间,前后大约六年。
一段时间没看高中棒球后,我发现电视画面里的高中棒球选手们,不过是一群小孩子。对中学时期的我而言,拼死拼活也要打棒球的他们,既不是英雄,更不是大人;不过就是一群棒球打得不错的家伙罢了。而且话又说回来,他们的球技再怎么厉害,比起职棒选手,还差好几截呢。
真想不透,为什么即便如此,大人们还是那么热衷于观看高中棒球联赛。
就在中途对棒球生腻的我这么想着的时候,书店里来了一位客人。
“哎呀,今天换洋介顾店呀?!了不起哟!”
他叫阿卡,是父亲的朋友。我经常不晓得该怎么称呼父亲的朋友。对这一位也是。不管是姓或名,我一概不知。只知道父亲唤他做“阿卡”。而直接问人家的姓名也是不礼貌的,尤其还是一位长辈,所以我也只好这么称呼他。
“啊,阿卡先生,你找我爸爸吗?他去‘HOPE’看棒球赛了。我把他叫回来好了。”
阿卡从书架上挑了一本书,往我这儿边走边说:“不用特地叫他回来,没关系。我今天只是过来买书。倒是你爸爸,怎么把该去念书的你丢在这里看店,自己跑去看棒球赛呢?下次我遇到他再帮你说说他。”
“不用啦,其实也没什么……”
我一边找钱给他,一边苦笑作答。
十七岁少年的暑假,应该是忙着玩、忙着读书,忙着做自己的事。可是我的十七岁暑假却一点也不灿烂。老实说,那时候的我根本提不起劲做任何事。
倒也不是说我没有在为自己的将来打算。虽然对将来感到茫然,但至少有想过高中毕业后要进大学,只是还没决定要进哪所大学、念哪个科系。
更坦白地说,因为我还没想到要成为怎样的人、要做怎样的事,还不能直接进入社会,所以升学充其量只是一种延迟进入社会的办法。
要上大学的前提是必须用功读书。这一点我心里非常清楚,只是对于读书,我和往常一样,怎么也提不起劲。
一般学生可能会觉得,难得放暑假,玩一下又何妨。可是我却是在放暑假时想到要念书,便会觉得去玩很有罪恶感;而让我读书,我又觉得假期了还那么用功实在没必要。青春不能重来,但那么多天的暑假都因为被我内心情绪纠结而浪费掉了。
当时的我,念书没兴趣,做别的事也提不起劲,顾店刚好让我有了“应该做的事情”。而且父亲拜托我顾店,让我有名正言顺的理由可以不用念书。
我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这么行尸走肉的呢?
等到夏天球季结束后,电视里那些高中棒球选手,就毕业后要继续打职棒还是升学的话题持续讨论了好一阵子。曾经以为打棒球就是所有生活的绝大多数学生选手,一定很烦恼毕业之后的出路。但他们终究会选择用继续追逐白球的方式来逃避这烦恼吧?
我如此冷漠地看待高中棒球选手毕业后的出路问题,这种态度连我自己都感到惊讶。
不过,年轻的他们惶惑往后人生该怎么走,而年轻的我也正惶惑往后人生该怎么走。
小时候的我,总是说自己长大后想做什么事,把长大后的世界想得很美好,把长大后的自己说得很能干。当然,想做的事情常常在变。虽然我自己也觉得,每一次我提到“长大后”都没有太当真,但那时我真的认为自己可以成为想成为的任何一种人。
或许“长大以后”的“将来”,对当时而言还遥不可及吧?长大以后的事,感觉像是永远不会到来的未来的事。但我终究到了再过一年就是原以为遥不可及的“未来”的年龄。
小时候常说的那句话——长大后要做○○,随着“长大以后”的“将来”渐渐临近,渐渐现实,再也不能是幻想,因此就愈来愈少从我的嘴里出现了。
P9-15
……

TOP插图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170

开  本:大32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95.2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