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埃及与中东——国际问题论丛
埃及与中东——国际问题论丛


埃及与中东——国际问题论丛

作  者:陈建民 主编

出 版 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丛 书:国际问题论丛

出版时间:2005年06月

定  价:18.00

I S B N :9787301091845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政治    

标  签:中东问题  政治热点  各国外交  国际关系  外交、国际关系理论  外交、国际关系  政治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论述了埃及自1952年7月成立共和国以业国内局势及其国际关系发展的历史过程,特别是通过对纳赛尔、萨达特和穆巴拉克三位总统执政时期埃及对外政策的特点和变化的分析研究,介绍了埃及在当代中东的政治发展和社会变革中所具有的影响力,以及它与该地区一些主要国家的关系演变。本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埃及中东政策的演变过程和客观依据。

TOP作者简介

陈建民,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国中东学会和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理事。1965年自北京大学东语系阿拉伯语专业毕业以后,长期从事国际政治和中东地区及其国家关系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曾任北京大学亚非研究所西亚、中亚教研室主任,并先后在伊拉克、科威特、埃及和摩洛哥等国家学习、考察和工作。主要著作(含合著)有:《当代中东》、《海湾危机与萨达姆之谜》、《海湾寻踪》、《海湾石油新论》、《变化中的中东经济》、《中东风云人物》等。同时发表了一系列有关中东和中亚地区研究的论文数十篇。

TOP目录

第一章埃及的崛起…………………………………………………(1)
第一节纳赛尔领导下的埃及………………………………………(1)
一、“七·二三”革命及其政治变革……………………………(2)
二、纳赛尔的泛阿拉伯主义思想及其影响”……………………(7)
第二节 萨达特的纠偏革命和外交……………………………(10)
一、纠偏革命与政治变革………………………………………(11)
二、萨达特的和平倡议及其反响………………………………(16)
第三节穆巴拉克三连任及其对中东地区的影响………………(19)
一、穆巴拉克三连任与政治变革………………………………(20)
二、穆巴拉克三连任对中东地区的影响………………………(29)
第二章埃及与大国在中东的角逐………………………………(32)
第一节老牌殖民主义者的对埃政策和英美在埃及的角逐……(36)
一、英国在埃及殖民统治走向终结……………………………(36)
二、英美在埃及的角逐…………………………………………(38)
三、苏伊士运河战争……………………………………………(40)
第二节战后美国的对埃政策和在埃及的一再碰壁……………(44)
一、美国人进入埃及……………………………………………(44)
二、美国拉埃及入军事集团之“瓮”…………………………(46)
三、美国以援助为名,行谋求控制之实………………………(48)
四、援建阿斯旺高坝出尔反尔…………………………………(51)
五、纳赛尔与艾森豪威尔中东政治哲学的尖锐对立…………(53)
六、美国在“六·五”战争中支持以色列,埃及与美断交……(57)
第三节苏联的对埃政策与埃苏关系……………………………(60)
一、20世纪50年代苏联对埃及的大力支持……………………(61)
二、苏联对埃及的援助 ………………………………………(63)
三、纳赛尔与苏联之间的分歧…………………………………(66)
四、萨达特同苏联的争执………………………………………(69)
五、萨达特与苏联分道扬镳……………………………………(74)
第四节萨达特转向美国…………………………………………(83)
一、萨达特的考虑与尼克松的中东政策方针…………………(83)
二、斋月战争与美国的先援以、后斡旋………………………(87)
三、戴维营会谈、埃以和约与埃美关系………………………(91)
四、美国对埃及的援助和埃美合作……………………………(95)
第五节穆巴拉克与大国的中东外交……………………………(97)
一、从“不平衡外交”转到“平衡外交”……………………(97)
二、穆巴拉克与美国 …………………………………………(98)
三、穆巴拉克与苏联……………………………………………(103)
四、穆巴拉克与西欧国家………………………………………(105)
第三章埃及和阿拉伯国家………………………………………(108)
第一节从奥斯曼主义到阿拉伯主义(1922—1952年)…………(108)
第二节纳赛尔和阿拉伯世界(1952—1970年)…………………(113)
一、高举反帝的阿拉伯民族主义大旗…………………………(114)
二、对阿拉伯统一的追求与尝试………………………………(118)
三、出兵干涉也门内战…………………………………………(122)
第三节埃及民族主义与阿拉伯民族主义的激烈冲突(1970—1981年)…(125)
第四节为阿拉伯团结和中东和平而斗争(1981年以后)………(128)
一、“我既不是纳赛尔,也不是萨达特” …………………(129)
二、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坚持“埃及第一”的原则…………(130)
三、积极弥补阿拉伯裂痕,带头维护
阿拉伯国家间的团结……………………………………………(132)
四、积极发挥埃及的地区作用,努力推进中东和平进程 …(138)
第四章埃及与阿拉伯地区的经济合作…………………………(142)
第一节 阿拉伯国家的经济合作………………………………(144)
第二节埃及在阿拉伯经济合作中的作用………………………(159)
一、纳赛尔时期:主要目标是实现以埃及为核心的阿拉伯国家联合和统一…(160)
二、萨达特时期:“经济开放”是手段,还是目的? ………(162)
三、穆巴拉克时期:经济问题成为头等重要的问题…………(167)
第三节埃及与其他阿拉伯国家的经济关系……………………(172)
一、商品贸易 …………………………………………………(173)
二、在埃及的阿拉伯投资………………………………………(182)
三、劳务合作 …………………………………………………(186)
第五章 阿以冲突与埃以关系…………………………………(191)
第一节纳赛尔时期:全面军事对抗……………………………(192)
一、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193)
二、1967年“六·五”战争……………………………………(198)
三、不战不和,埃及忍辱………………………………………(200)
第二节 萨达特时期:求和平,以战迫和……………………(203)
一、1973年十月战争……………………………………………(206)
二、走向和平之路………………………………………………(207)
三、《戴维营协议》铸造埃以和平……………………………(214)
四、西奈撤军,埃以关系正常化………………………………(216)
第三节穆巴拉克时期:积极推动中东和平……………………(216)
第六章埃及与伊朗的关系………………………………………(224)
第一节历史往来(1952年以前)…………………………………(225)
第二节对立、缓和与合作(1952—1979年)……………………(226)
一、纳赛尔时期:从对立到缓和………………………………(226)
二、萨达特时期:友好合作 …………………………………(228)
第三节1979年以后的埃伊关系…………………………………(230)
一、霍梅尼时期:互相敌对 …………………………………(230)
二、后霍梅尼时代:调整与缓和………………………………(234)
三、“9·1l”事件以来的埃伊关系…………………………(240)
第七章埃及与土耳其的关系…………………………………(243)
第一节土耳其人统治的历史情结……………………………(243)
第二节双边政治关系…………………………………………(248)
第三节土以军事合作、土叙关系紧张与埃及的居间调停…(253)
第四节双边经济交往…………………………………………(258)

TOP书摘

书摘
纳赛尔与苏联之间的分歧
尽管苏联向埃及提供了大量的援助,苏埃关系也得到很大的发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苏联可以左右埃及的对内对外政策,双方之间就没有分歧存在。1956年8月,纳赛尔对《纽约先驱论坛报》记者说过,埃及的政策是独立的,埃及的所有政策决定都是在开罗作出的,“不是在莫斯科,也不是在华盛顿作出的”。埃及有自己的内外政策,当埃及希望借助苏联的力量推行自己的政策时,苏联未必一定会提供这种政策上的支持,因为苏联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打算。反过来说,当苏联希望埃及沿着苏联所设想的轨道前进时,埃及也未必同意这样做,埃及同样有自己的想法与打算。
埃及是不结盟运动的发起国,在国际上倡导不结盟运动。但苏联不但不予以支持,而且大泼冷水。1957年11月埃及政府代表团访苏时,苏联外交部中东司司长扎伊采夫对埃及代表团团长说,“不结盟是空想”,“不结盟像走钢丝一样,维持不了多久”。
1958年7月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以保护美国侨民为借口,派遣5000名海军陆战队员在贝鲁特登陆,对黎巴嫩穆斯林武装起义进行武装干涉。与此同时,英国也空运军队在约旦机场降落,力图帮助哈希姆王朝度过危机,以防止伊拉克革命的蔓延。正在出访南斯拉夫的埃及总统纳赛尔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转飞苏联,于7月17日同苏联领导人磋商,讨论对付美英军事干涉的途径。纳赛尔表示,如果局势进一步恶化(如美国唆使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巴格达公约组织成员国土耳其进攻叙利亚),埃及准备冒爆发一场大战的危险,派军队进入叙利亚,抗击任何侵略者。他希望苏联保证给予阿拉伯人以全面的援助,纳赛尔要求苏联向埃及提供中程轰炸机和中程火箭。赫鲁晓夫问中程火箭是指什么样的火箭,纳赛尔说是50—70公里的火箭。赫鲁晓夫说,我们设计的中程火箭射程为2000—4000公里,不适合你们的需要。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对纳赛尔说,“老实说,我们不准备对抗,我们不准备打第三次世界大战”,苏联至多只能在苏土边境举行军事演习,“不要寄托太多的希望”。苏联的这一立场自然使阿拉伯人感到失望。
1960年赫鲁晓夫在一封致纳赛尔总统的信中进一步阐明苏联的立场,并指责了纳赛尔。他说:“我们知道你感情用事。我们担心无限制地支持你的好斗情绪会促使你采取军事行动,而我们一直认为那是不可取的,但却会被你解释为我们同意你的军事行动。”“在我们不同意你提出的向埃及提供轰炸机和中程火箭的建议的时候,我们是有想法的,担心当时的形势会使你在激动的心情中,采取导致战争的不可取的行动。”赫鲁晓夫在信中还提到,在埃及当局怂恿下,在集会上出现“不要卢布,不要美元”的呼声,指责一些政客公开怀疑苏联援助是否大公无私。信中引用俄罗斯的谚语“不要朝井里吐痰,你可能还要喝水”,予以反驳。纳赛尔在复信中说:“你来信的内容使我吃惊。有些段落读起来,像是在读西方报纸上的文章。这些报纸歪曲事实,添油加醋,拿不出事实时就不惜编造。”
苏埃之间的另一个分歧出现在埃及一叙利亚合并与阿拉伯统一问题上。苏联不赞成埃及一叙利亚合并,不赞成泛阿拉伯主义。1959年纳赛尔访问叙利亚期间,赫鲁晓夫对埃叙统一突然发动猛烈攻击,埃及领导人不得不予以还击。1964年5月赫鲁晓夫首次访问埃及,他在16日举行的庆祝阿斯旺高坝首期工程完工的集会上,公开指责阿拉伯民族统一的口号,认为这是狭隘民族主义的表现。他说,“我愿意看到阿拉伯统一的口号被更正”,他要求在统一的阿拉伯世界中给苏联留一个位置。几天之后,即5月20日,纳赛尔在一次欢迎赫鲁晓夫的集会上反驳了这种说法。纳赛尔说,阿拉伯统一的口号“不是以种族性质的考虑为基础的,而是代表一个单一的物质实体、一个共同的良知和由于历史条件产生的单一思想”。
1967年“六·五”战争停火后两星期,波德戈尔内访问开罗,同埃及商讨提供援助问题。苏方提出在亚历山大港建立指挥中心和船坞,由苏联海军担任警卫,被拒绝。纳赛尔在会谈时发了火,他说:“这正是帝国主义”,“这意味着我们要给你们一个基地”。埃及只同意为苏联海军使用亚历山大港等港口提供便利。在纳赛尔看来,可以让苏联接管埃及的空防,但是不能让苏联在埃及设立基地。
埃苏之间在意识形态问题上,也存在分歧。埃及领导人不赞成共产主义,对国内共产党不予支持。苏联则希望埃及走非资本主义道路,甚至希望埃及领导人向共产主义者转化,对埃及领导人对国内共产党的政策进行指责。
这一时期埃苏之间虽有一些分歧存在,但是总起来讲,双方的关系大致还是说得过去的。这同埃及想在地区及以国际斗争中借力于苏联有关。特别是埃及在“六·五”战争中遭受失败以后,纳赛尔决定要使苏联尽可能深地卷入中东问题,让他们带头开展外交活动,以克服“六·五”战争的灾难性后果。当然,纳赛尔始终守住一条底线:要让苏联人卷入,但不允许他们控制埃及。P.66-68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62

版  次:1版

开  本:16/32开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79.5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