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
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


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

作  者:林徽因

出 版 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丛 书:林徽因作品集

出版时间:2010年10月

定  价:22.00

I S B N :9787511305831

所属分类: 文学  >  非小说  >  文学史论  >  研究与赏析    

标  签:中国文学作品集  中国文学  文 学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TOP作者简介

林徽因,我国二十世纪第一位杰出的女建筑学家及著名诗人、作家,曾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是一个极富人格魅力和文学才华的杰出女性,她那开阔的胸襟、绝顶的聪明、出众的才华和丰富的阅历,磨砺汇集成一股内在的精神气质,从她身上所透出的才气、美质与她的作品一样,都为世人仰叹。1931年4月,她的第一首诗《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以“徽音”为笔名,发表于《诗刊》第二期。以后几年中,她又在各类报刊上先后发表了几十篇作品。每篇作品都是她灵动思绪和满腹才华的凝结,语言温婉淡雅,如行云流水,又如拂面的春风。

经典是时间淘洗后留存的精品,它们是人性的画像,是人性的注解。经典的意义在于常读常新,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它们依然是读书人书架上不变的风景。林徽因的文字拥有超越时间的魅力,本书收录了她所有最经典最唯美最精致的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书信。此外,还精选了名家对林徽因的评论和回忆性文章以及徐志摩写给她的信和诗,让你邂逅一个更真实的林徽因。

从文艺界的“第一才女”到“中国现代建筑学的先驱”,林徽因以天然的才气、“精致的洞察力”,在文学创作领域、戏剧舞台美术设计的艺术领域以及建筑学领域均“留下自己的印痕”。让我们一起阅读林徽因的作品,惊奇世问这样一位不可多得的真正才貌双全的女子。

TOP目录

第一部分 谁知其人?谁解其文?
一代才女林徽因
怀念林徽因/何向阳
窗子内外:忆林徽因
梁思成、林徽因是
我最亲密的朋友
才貌是可以双全的林徽因侧影
倏忽人间四月天——回忆我的母亲林徽因

第二部分 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八月的忧愁
秋天,这秋天
情愿
雨后天
静坐
那晚

一首桃花
莲灯
深笑
激昂
病中杂诗
小诗(一)
小诗(二)
恶劣的心绪
写给我的大姊
一天
对残枝
对北门街园子
十一月的小树
忧郁
山中一个夏夜
微光
别丢掉
谁爱这不息的变幻
风筝
前后
去春
仍然
记忆
无题
时间
孤岛
展缓
人生
六点钟在下午
昼梦

深夜里听到乐声
年关
灵感
吊玮德
静院
过杨柳
空想(外四章)
你来了
“九一八”闲走
藤花前
旅途中
红叶里的信念
一串疯话
给秋天
十月独行
冥思
除夕看花
中夜钟声
城楼上
古城春景
古城黄昏

山中
黄昏过泰山
题剔空菩提叶
昆明即景
一 茶铺
二 小楼
哭三弟恒

第三部分 月在花飞处——散文

悼志摩
一片阳光
彼此
窗子以外
蛛丝和梅花
惟其是脆嫩
山西通信
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

第四部分 纤纤文中有风骨——小说

九十九度中
钟绿
吉公
文珍
绣绣
第五部分 情深怕说当时事——书信
致沈从文
致梁思成
致金岳霖

第六部分

徐志摩致林徽因的信
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诗
偶然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你去

TOP书摘

  一代才女林徽因

萧乾
我第一次见到林徽因是1933年11月初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沈从文先生在《大公报·文艺》上发了我的小说《蚕》以后,来信说有位绝顶聪明的小姐很喜欢我那篇小说,要我去她家吃茶。
那天,我穿着一件新洗的蓝布大褂,先骑车赶到达子营的沈家,然后与沈先生一道跨进了北总布胡同徽因那有名的“太太的客厅”。
听说徽因得了很严重的肺病,还经常得卧床休息。可她哪像个病人,穿了一身骑马装(她常和费正清与夫人威尔玛去外国人俱乐部骑马)。她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你是用感情写作的,这很难得。”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她说起话来,别人几乎插不上嘴。别说沈先生和我,就连梁思成和金岳霖也只是坐在沙发上吧嗒着烟斗,连连点头称赏。徽因的健谈决不是结了婚的妇人那种闲言碎语,而常是有学识,有见地,犀利敏捷的批评。我后来心里常想:倘若这位述而不作的小姐能像十八世纪英国的约翰逊博士那样,身边也有一位博斯韦尔,把她那些充满机智,饶有风趣的话一一记载下来,那该是多么精彩的一部书啊!她从不拐弯抹角,模棱两可。这种纯学术的批评,也从来没有人记仇。我常常折服于徽因过人的艺术悟性。
在我编《大公报·文艺副刊》期间,徽因一直是我的啦啦队。我每次由天津到北平举行约稿恳谈茶会,她总是不落空,而且席间必有一番宏论。她热烈支持我搞的《大公报·文艺副刊》奖金,还从已刊的作品中选编出一本《大公报小说选》。
徽因自己写的不算多,但她的写作必是由她心坎里爆发出来的,不论是悲是喜,必得觉得迫切需要表现时才把它传达出来。
徽因和丈夫梁思成一起,为他们钟爱的建筑事业,倾注了所有的心力。“七七”事变那天,这对夫妇正在五台山一座古庙里工作着,并由徽因从一座古寺罩满灰尘和蛛网的梁上,发现了迄今保存得最完整的古木结构的建筑年月。整个抗战期间,他们相当一段时间蛰居在条件艰苦,几乎没有生活必需品的李庄,坚持做学问。他们这种坚毅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前来探望的费正清。他说:“倘若是美国人,我相信他们早已丢开书本,把精力放在改善生活境遇上去了。然而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人却能完全安于过这种农民的原始生活,坚持从事他们的工作。”
徽因的文集要出版了,实在让人高兴。单从集中所收文学作品的数量上来说,同徽因从事文艺写作的漫长岁月确实很不相称。一方面,这是由于她一生花了不少时间去当啦啦队,鼓励旁人写;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她的兴趣广泛,文艺不过是其中之一。她在英美都学过建筑,在耶鲁大学还从名师贝克尔教授攻过舞台设计。我在她家里曾见过她画的水彩。1935年秋天曹禺在天津主演莫里哀的《悭吝人》时,是她担任的舞美设计。
我不懂建筑学,但我隐约觉得徽因更大的贡献,也许是在这一方面,而且她是位真正的无名英雄!试想以她那样老早就被医生宣布患有绝症的瘦弱女子,却不顾自己的健康状况,陪伴思成在当时极为落后的穷乡僻壤四处奔走,坐骡车,住鸡毛小店,根据地方县志的记载去寻访早已被人们遗忘了的荒寺古庙。一个患有残疾,一个身染重痼,这对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的夫妇就在那些年久失修、罩满积年尘埃的庙宇里,爬上爬下(梁柱多已腐朽,到处飞着蝙蝠)去丈量、测绘、探索我国古代建筑的营造法式。费慰梅在她的《梁思成小传》中曾引用梁思成于1941年所写而从未发表过的“小结”说:截至1941年,梁思成所主持的营造学社已经踏访了十五个省份里的两百个县,实地精细地研究了两千座古建筑,其中很大一部分徽因大概都参加了的。
我刚看过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梁思成谈论建筑的《凝动的音乐》,写得极精彩,帮我打开了一块我不熟悉的新天地。这次,独具慧眼的编辑们又把徽因谈论建筑的美文编辑出版。这两本书应是异曲同工,互为补充的。相信热爱这对夫妇的读者,热爱中国古典建筑的读者会像我一样,珍爱他们的文字,珍爱他们的文化情怀和文化操守!
P2-4

TOP插图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293页

开  本:16

加载页面用时:31.2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