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

作  者:钱文忠

出 版 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09月

定  价:16.00

I S B N :9787500694991

所属分类: 教育学习  >  中小学用书  >  按学年段分  >  小学通用    

标  签:中国哲学  哲 学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该书以钱文忠先生在百家讲坛所作同名讲座为基础,整理润色而成。

钱文忠先生讲解的蒙学读物,结合自身成长、教育的多年经验,突破了以往空洞翻译的弊端,言而有物,选用上百案例、故事,解决了近几十年来困扰家长、老师的教育难题。

为符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该书在原讲的基础上,重新编排,细致改写,力邀名家绘制插图,使之更加生动有趣,便于孩子们独立阅读。

TOP作者简介

    钱文忠,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上海复旦视觉艺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文化书院导师、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季羡林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大学《儒藏》精华编纂委员会委员。 

    1984年考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梵文巴利文专业,师从我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季羡林先生。大学一年级起,开始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获“季羡林东方学奖学金”一等奖。上世纪80年代中期,留学德国汉堡大学印度与西藏历史文化学系,师从著名印度学家A.Wezler教授、著名佛教学家L.Schmithausen教授、著名伊朗学家R.E.Emmerick教授,主修印度学,副修藏学和伊朗学。 

    著作:《瓦釜集》、《末那皈依》、《季门立雪》、《天竺与佛陀》、《国故新知》、《人文桃花源》、《玄奘西游记》、《巴利文讲稿》、《钱文忠内外学》、《医圣李时珍》、《汶川集》(合著),《钱文忠解读<三字经>》大陆版和台湾版,《我的老师季羡林之学生时代》、《钱文忠说即墨》、《戊子草》、《班墨传奇》。 

    译作:《绘画与表演》(合译)、《唐代密宗》、《道、学、政》、《梵文基础读本》(续补);另有资料编集与古籍整理十余种,发表各类论文二百余篇。

TOP目录

第一讲 规矩的作用
第二讲 入则孝之一
第三讲 入则孝之二
第四讲 入则孝之三
第五讲 入则孝之四
第六讲 弟之一
第七讲 弟之二
第八讲 谨之一
第九讲 谨之二
第十讲 谨之三
第十一讲 谨之四
第十二讲 信之一
第十三讲 信之二
第十四讲 信之三
第十五讲 信之四
第十六讲 信之五
第十七讲 泛爱众之一
第十八讲 泛爱众之二
第十九讲 泛爱众之三
第二十讲 亲仁
第二十一讲 余力学文之一
第二十二讲 余力学文之二
附录  弟子规注音版

TOP书摘

    提问时间:当我们认真反省自己的时候,会发现这四组看似简单的父母句,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做呢?为什幺首先要从“父母呼,应勿缓”做起呢?
    饱含深情的呼唤
    父母呼唤孩子,每一声呼唤里面是饱含深情的。在中国史籍当中,就记载着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曾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以孝著称。有一天,曾子进山打柴,他妈妈留在家里。突然,家里来了一个拜访曾子的客人,他妈妈见到一个陌生人来找自己的儿子,—下子不知所措,情急之下,就咬了自己的手指。这个时候在山上打柴的曾子,就感觉自己的心一抽、一疼,马上就想是不是妈妈有什么事?是不是妈妈在叫我?于是曾子赶紧背着打好的柴,急匆匆地返回家里,跪问母亲:母亲,我刚才心一抽一疼,是不是您老人家有什么事?妈妈就说,刚才有客人忽然来到,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又怕说得不好,让人家觉得不符合规矩,就只好咬着手指盼你回来。
    你看,有时候母子之间心灵相通,这一种呼唤,连声音都不需要。我们现在要学习、要考试,好像就有理由忽略父母的呼声,其实这是不对的。孝的第一步,就是倾听父母的需要。第二步,是尽量按照父母的需要努力去做,虽然不一定都做得到,但是要努力去做。
    提问时间:我们尽量按照父母的需要努力去做,但有时也不一定就能讨得父母的欢心,甚至还可能遭到父母的误解和责备,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幺办呢?
    无条件的“孝道”
    大家也许都听说过卧冰求鲤的故事,这是晋朝王祥的故事。王祥是公元185年生人,公元269年去世,琅琊临沂人,西晋的大臣。这个人曾经隐居深山二十多年,后来从温县的县令一路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王祥早年丧母,他的继母朱氏对他并不慈爱,经常在王祥的父亲面前进谗言、挑拨,说这个儿子不好,不孝顺。所以王祥从小也没得到过父爱。但是父母患病的时候,王祥依然衣不解带地伺候。继母朱氏时常想吃鲤鱼,虽然这个继母对他不慈爱,但王祥都拼命满足她。有一年冬天,河水都已经结了厚厚的冰,而继母依然想吃鲤鱼,王祥没有办法,只好赤身卧在冰上祈祷,突然,冰裂开了,跳出两条鲤鱼。对于对自己并不慈爱的继母,王祥仍然努力地满足她的需要,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国传统当中,孝是无条件的,孝不是交易,不是交换。
    现在我们很多人认为,孝是相互的,爸爸妈妈对我好,我要孝敬他们。那反过来说,爸爸妈妈如果出于某些主观原因,或者出于某种客观限制,对你稍微差一点儿,你就不孝顺父母啦?
    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有些很容易的事情我们做到了没有?或者再降低一些要求,我们起码应在父母呼唤时马上答应,抓紧完成父母交代的事情,耐心听一一下父母的唠叨或是教训,哪怕是委屈地顺承一一下父母,哪怕是父母误解的责备。当然,这么做,实际上也并不见得容易。但是我觉得,我们应该去尝试。
    提问时间:孝顺父母,尊敬长辈,这是我们应该从小就懂得的基本道理。但是在当代社会,很多父母在教育我们时,为了能让我们听话,常常采取“物质奖励”教育,那么这种做法究竟是对是错呢?
    巧克力比妈妈更重要
    在大家思考这个问题之前,我先给同学们说一个事儿,是一个朋友写在博客上的。说有一个星期天他到公园去玩,看见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在草地上又爬又闹玩得很开心,年轻的母亲跟孩子说:时间到了,宝贝,我们应该回家了。但是这个孩子就是不肯回去。这个时候妈妈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巧克力,对着孩子晃了一下,孩子的眼睛就盯住妈妈手上的这块巧克力,慢慢地站了起来。然后他就听见这个妈妈问:宝贝,想不想吃巧克力?孩子说:想。妈妈就跟孩子说:想吃就得跟我回家去吃。然后就看见这个孩子乖乖地跟妈妈回家吃巧克力了。这位朋友记完了博客,在后面发了一通议论。他说,这位母亲用巧克力可以让孩子服服帖帖地跟自己回家,而母亲的呼唤孩子却充耳不闻,在这个三四岁的孩子眼里,巧克力比妈妈还重要。那么当父母没有能力满足儿女日渐增长的欲望的时候,儿女很可能就会把父母丢弃在一边。
    说到这里,同学们是不是也曾遇到过这类情况:自己在家做一些家务,就会向父母提要求,要不就是多给些零花钱,要不就是给自己买什么好吃的,总之,白做家务心里是很不情愿的。但是,学完了今天这一课,我希望同学们自省,不要变成“巧克力比妈妈还重要”的孩子。
    P8-11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130页

开  本:32

加载页面用时:63.9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