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山中杂记——感悟名家经典散文
山中杂记——感悟名家经典散文


山中杂记——感悟名家经典散文

作  者:冰心 著,傅光明 主编

出 版 社:京华出版社

丛 书:感悟名家经典散文

出版时间:2005年07月

定  价:24.80

I S B N :9787807240914

所属分类: 文学  >  非小说  >  随笔/散文  >  中国现当代随笔    

标  签:名家作品与研究  现当代  中国  散文  儿童文学  名家作品  现代  中国文学  中国近现代  作品集  文学  中国现当代  名家作品及研究  综合  冰心  随笔杂文  中国当代  中国现代  散文随笔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冰心最喜爱的文学形式是散文,她的散文常给读者一种近似抒情诗和风景画的美感。母爱和童真的内容占重要地位,她的散文文笔清倩灵活,清新隽丽。《山中杂记》就是用孩子般的天真、固执、极端的语气,谈“海”与“山”的比较,从颜色,从动静,从视野,从透视力,力争“海比山强得多”,甚至诅咒发誓:“假如我犯了天条,赐我自杀,我也愿投海,不愿坠崖”!而对于诸如颜色的感受与思索却又是成熟的,在颜色的议论里包含了丰富的、哲学的、历史的,甚至心理学的内容,由此而产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评价完全是现代的,文中描写“海”的文字,最能显示冰心的散文艺术个性。

TOP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祖籍福建,后全家迁至北京。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毕业于燕京大学。1923年赴美威尔斯利女子大学作研究。她的作品多围绕着母爱、童心和自然美描述“爱的哲学”,代表作有散文、小说集《寄小读者》、《南归》、《往事》、《小橘灯》、《樱花赞》、《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拾穗小札》、《关于女人和男人》、诗《繁星》及翻译作品《印度童话集》、《印度民间故事》、《泰戈尔剧作集》等。文笔潇洒隽逸,感情真挚细腻,深得广大读者喜爱。

TOP目录

我做小说,何曾悲观呢?/1
遥寄印度哲人泰戈尔/3
“无限之生”的界线/4
除夕的梦/7
笑/9
我+基督=?/11
提笔以前怎样安放你自己?/13
文学家的造就/15
问答词/19
梦/21
往事(一)/23
往事(二)/39
山中杂记/61
寄小读者(通讯1~12)/73
寄小读者(通讯13~25)/103
寄小读者(通讯26)/143
寄小读者(通讯27~29)/146
寄小读者四版自序/152
南归/154
《冰心全集》自序/175
记萨镇冰先生/185
默庐试笔/190
我的童年/194
力构小窗随笔/198
再寄小读者(通讯4)/204
无家乐/207
给日本的女性/210
小桔灯/213
我的故乡/216
我的童年/223
童年杂忆/232
我入了贝满中斋/239
天南地北的花/245
童年的春节/248
我的大学生涯/251
漫谈赏花和玩猫/259
说梦/262
关于男人/264
(六)我的老伴——吴文藻(之一)/264
(七)我的老伴——吴文藻(之二)/270
病榻呓语/281
无士则如何/283
关于男人/286
(十)一位最可爱可佩的作家/286
我梦中的小翠鸟/288
咪咪和客人之间/289
我的家在哪里/290

TOP书摘

书摘
昨天下午四点钟,放了学回家,一进门来,看见庭院里数十盆的菊花,
都开得如云似锦,花台里的落叶却堆满了,便放下书籍,拿起灌壶来,将菊
花挨次的都浇了,又拿了扫帚,一下一下的慢慢去扫那落叶。父亲和母亲都
坐在廊子上,一边看着我扫地,一边闲谈。

忽然仆人从外院走进来,递给我一封信,是一位旧同学寄给我的。拆开
一看,内中有一段话,提到我做小说的事情。他说“从《晨报》上读尊著小
说数篇,极好,但何苦多作悲观语,令人读之,觉满纸秋声也。”我笑了一
笑,便递给母亲,父亲也走近前来,一同看这封信。母亲看完了,便对我说
:“他说得极是,你所做的小说,总带些悲惨,叫人看着心里不好过。你这
样小小的年纪,不应该学这个样子,你要知道一个人的文字,和他的前途,
是很有关系的。”父亲点一点头也说道:“我倒不是说什么忌讳,只怕多做
这种文字,思想不免渐渐的趋到消极一方面去,你平日的壮志,终久要销磨
的。”我笑着辩道:“我并没有说我自己,都说的是别人,难道和我有什么
影响。”母亲也笑着说道:“难道这文字不是你做的7你何必强辩。”我便
忍着笑低下头去,仍去扫那落叶。

五点钟以后,父亲出门去了,母亲也进到屋子里去。只有我一个人站在
廊子上,对着菊花,因为细想父亲和母亲的话;不觉凝了一会子神,抬起头
来,只见淡淡的云片,拥着半轮明月,从落叶萧疏的树隙里,射将过来,一
阵一阵的暮鸦咿咿哑哑的掠月南飞。院子里的菊花,与初生的月影相掩映,
越显得十分幽媚,好像是一幅绝妙的秋景图。

我的书斋窗前,常常不断的栽着花草,庭院里是最幽静不过的。屋子以
外,四围都是空地和人家的园林,参天的树影,如同曲曲屏山。我每13放学
归来,多半要坐在窗下书案旁边,领略那“天然之美”,去疏散我的脑筋。
就是我写这篇文字的时候,也是帘卷西风,夜凉如水,满庭花影,消瘦不堪
……我总觉得一个人所做的文字,和目艮前的景物,是很有关系的,并且小
说里头,碰着写景的时候,如果要摹写那清幽的境界,就免不了要用许多冷
涩的字眼,才能形容得出,我每次做小说,因为写景的关系,和我眼前接触
的影响,或不免带些悲凉的色彩,这倒不必讳言的。至于悲观两个字,我自
问实在不敢承认呵。

再进一步来说,我做小说的目的,是要想感化社会,所以极力描写那18
社会旧家庭的不良现状,好叫人看了有所警觉,方能想去改良,若不说得沉
痛悲惨,就难引起阅者的注意,若不能引起阅者的注意,就难激动他们去改
良。何况18社会旧家庭里,许多真情实事,还有比我所说的悲惨到十倍的呢
。我记得前些日子,在《国民公报》的《寸铁》栏中,看见某君论我所做的
小说,大意说:

“有个朋友在《晨报》上,看见某女士所做的《斯人独憔悴》小说,便
对我痛恨旧家庭习惯的不良……我说只晓得痛恨,是没有益处的,总要大家
努力去改良才好。”

这“痛恨”和“努力改良”,便是我做小说所要得的结果了。这样便是
借着“消极的文字”,去做那“积极的事业”了。就使于我个人的前途上,
真个有什么影响,我也是情愿去领受的,何况决不至于如此呢。

但是宇宙之内,却不能够只有“秋肃”,没有“春温”,我的文字上,
既然都是“雨苦风凄”,也应当有个“柳明花笑”。不日我想做一篇乐观的
小说,省得我的父母和朋友,都虑我的精神渐渐趋到消极方面去。方才所说
的,就算是我的一种预约罢了。

(原载1919年11月11日《晨报》)(P1-2)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91

版  次:1

开  本:16开

加载页面用时:75.6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