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动一动中国基础教育的基础:中国素质教育之辩
动一动中国基础教育的基础:中国素质教育之辩


动一动中国基础教育的基础:中国素质教育之辩

作  者:黄全愈 著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丛 书:黄全愈教育文集

出版时间:2010年08月

定  价:26.80

I S B N :9787300123790

所属分类: 教育学习  >  教育学  >  教育研究    

标  签:文教体育  教育总论  教 育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动一动中国基础教育的基础:中国素质教育之辩》内容简介:中国的基础教育注重让学生掌握知识量,要多学、多记;美国的基础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独立性思考,让学生多问、多想。这个“童子功”的明显差别造成美国的学生后劲更足;创造力更强。

《动一动中国基础教育的基础:中国素质教育之辩》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关于中国基础教育问题的一些观点、访谈和文章,不仅有理论研究,也有对实例的分析和探讨。

《动一动中国基础教育的基础:中国素质教育之辩》所有文章,集中展示了作者“要建立创新型国家,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从基础教育开始”的思想,这是作者对比中美基础教育之后的核心思想。从《动一动中国基础教育的基础:中国素质教育之辩》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旅美教育学家对祖国基础教育的思考及关注,体会到作者的爱之深,故而责之切。

《动一动中国基础教育的基础:中国素质教育之辩》收集了作者多种文体的文章,读者既能欣赏到作者理论文章的深刻犀利,又能领略到其杂文的嬉笑怒骂、随笔的轻松诙谐、散文的细腻感人……

TOP作者简介

黄全愈,旅美教育学家。生于柳州,1982年获文学学士学位,1988年赴美国讲学,1989年获美国维拉诺瓦(Villanova(3va)大学“人的组织与管理科学”理学硕士学位,1993年获美国迈阿密(Miami)大学“教育管理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任迈阿密大学院院长、中山大学客座教授。在中、美、英等国以及港台地区出版了20多部中英文论著、译著和词典,发表了上百篇学术论文。 在迈阿密大学荣获“重大影响奖”,并被提名为杰出教授。   

黄全愈先生长期奔波于中、美两国教育界,致力于中美教育和文化交流。所著中美教育比较系列图书,在中国教育界不断引起强烈反响,其中《素质教育在美国》曾被评为非文艺类第一畅销书。《黄全愈教育文集》首次全面、系统地介绍并且深刻地剖析发达国家的教育,其素质教育理念对中国现代教育改革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次文集出版,系作者所有教育理念和教育观点首次集中推出.新著《动一动中国基础教育的基础》将对中国基础教育未来的改革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TOP目录

代前言:黄全愈——教育的“修桶匠”
动一动中国基础教育的基础
——兼与杨振宁教授商榷
一流的学生从哪里来
——兼与北大校长许智宏院士商榷
改革高考之我见
——与中科大校长朱清时院士商榷
状元情结可以休矣
——质疑王极盛教授的“高考状元”研究
“牵”(黔)驴技穷
——答“驴文”
教育以“考”为本,还是以“人”为本
——论高考改革之路
高考何去何从
——再论高考改革之路
为什么“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兼答温家宝总理的提问
素质教育“靠”每-个人的参与
——素质教育靠老师还是靠体制?
教育更是-个好东西
素质教育不适用于狗
“状元”为啥就不能捡垃圾
“京剧进校”与“女足内讧”背后的观念混乱
创新教育VS.“注、疏、解”
我看复旦的“一面定终身”
可怕的教育“自慰”,兼答“草头将军”
——博客答辩
天底下哪有好的应试教育
——博客答辩
春考与作弊
——博客答辩
不要把本也属于自己的财富划归“霸权主义”
——博客答辩
“收徒”与“硬环境和软环境”
——博客答辩
我看米卢的“卢”山真面目
克劳琛“深”不可测吗
“辣辣”的印象
写给南宁的读者
《新京报》记者访谈
《南方日报》记者访谈
《中国书报刊博览》记者访谈
《中国青年报》记者访谈
《羊城晚报》记者访谈
《海外星云》记者访谈
《“高考”在美国》在北大校园引发教育观念大碰撞
素质教育在中国
——一位留美教育学博士对中国教育的思考
代后记:大爱无形

TOP书摘

汉代的强盛与“察举”(或称“荐举”)不无关系。但据说,双刃剑的另一刃也蛮锋利,后来就产生了科举(科举的另一刃,中国人不太在意)。
科举的宗旨是选拔贤能(书面考试是否能胜任选拔贤能的重任且不说);在选拔贤能的同时,“认分不认人”的科举也不得不附上淘汰非贤非能者(书面考试是否能胜任淘汰非贤非能的重任暂且不论)的功能。也就是说,科举的目的是选拔和淘汰。于是,科举产生后,中国的教育讲“学而优则仕”,以“选拔”和“淘汰”为己任,终于沦为为科举服务的工具。当教育背离其“教书育人”的初衷时,科举也就完成了它对中国教育的颠覆。
前面说的是古人的故事。那么,今天的高考从哪里来?
高考否定“文化大革命”的出身决定论,赋予每一个人神圣的公平竞争权利,让人们用“笔”来说话——表现自己的才能。在这个历史的关头,国家决定用书面考试来选贤举能,高考与科举一样,在推动历史前进的同时,也留下了缺乏合理性和存在局限性的先天隐患。
作为以选拔为目的的考试(即有些人称之为“选拔考试”的考试),高考的宗旨是选拔“好考生”;在选拔好考生的同时,高考也不由自主或者说身不由己地附上淘汰“差考生”的功能。因此可以说,高考的目的就是选拔和淘汰。于是,在以书面考试成绩为唯一的评价和选拔人才的标准的指挥棒驱使下,中国的教育讲“考什么,学什么”,讲“猜题”、“押题”,讲考分至上……
……

TOP插图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205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95.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