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全球通史4:征服与扩张1000年至1500年(彩图版)
全球通史4:征服与扩张1000年至1500年(彩图版)


全球通史4:征服与扩张1000年至1500年(彩图版)

作  者:郭方

出 版 社:吉林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10年06月

定  价:19.80

I S B N :9787546329826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中国史    

标  签:世界史  历史.地理  历史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全球通史》共分10卷,选取了600多个主题,1500余幅图片,打造出一种全息的历史镜像。从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洪荒时代,到文明之光始从大河流域喷薄而出、普照后世,再到今日人类的文明百花绽放异彩,宛如一幅波澜壮阔的世界历史画卷。

    本书为其中之一《征服与扩张》,书中详细介绍了1000年至1500年之间人类历史的故事。

TOP作者简介

    郭方,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在英国牛津大学研修,研究方向为欧洲中世纪史与英国史。曾发表有关学术论文数十篇,并有多部译著出版。

TOP目录

西欧的强权统治
  十字军东征的鼓吹者
  ——教皇乌尔班二世
  “和子句”之争
  ——东西教会大分裂 诺曼狂飙
  法国王权的加强
  ——腓力四世的强硬统治
  农奴制的崩溃
  ——英国泰勒农民起义
  农民起义的先驱
  ——意大利多里奇诺起义
  骑在马背上飞奔的骷髅
  ——黑死病的蔓延
  痛苦中的奋起
  ——法国扎克农民起义
  格林瓦尔德会战
  ——条顿骑士的悲歌
  英法百年战争的传奇
  ——圣女贞德
  伟大的复兴
  ——西班牙收复失地运动
  统治与反抗
  ——教会与异端的斗争
  专题:中世纪文明
  ——独特的教会乏化

东欧的烈焰
  人类文明的奇葩
  ——辉煌的拜占廷文明
  基辅罗斯的统治
  ——留里克王朝的兴衰
  夹缝中求生存
  ——波兰王国崛起
  “一代天骄”的铁蹄
  ——蒙古帝国的崛起及其西征
  巴尔干的战火
  ——塞尔维亚王国的兴亡
  廉价的教会
  ——捷克胡斯战争
  帝国陨落
  ——哭泣的君士坦丁堡
  伊凡三世
  ——统一的俄罗斯国家的奠基者

角逐亚非美
  西亚的“忽必烈”
  ——合赞汗的改革
  “黄金时代”  
  ——帖木儿的雄才大略
  雄霸一时的大帝国    
  ——奥斯曼土耳其    
  五百年的抗争
  ——埃及的独立之路
  劳动人民的地狱
  ——印度德里苏丹国的统治
  朝鲜半岛的中央集权
  ——朝鲜高丽王朝的兴衰
  武家政治的分与合
  ——日本幕府统治
  西非大地上的后起之秀
  ——强盛的马里帝国
  专题:美洲的耀眼明珠
  ——灿烂的印加文明

新航路的开辟
  东西方交往的使者
  ——马可·波罗
  肮脏的原始积累
  ——早期的殖民侵略
  专题:大航海的前奏
      西欧航海知识与造船枝术的增长{
  地理大发现的序幕
  ——迪亚士发现好望角
  “黄金真是一个奇妙的东西”
  ——哥伦布远航
  愚蠢的“权宜之计”
  ——“教垒子午线”的划定
  看,地球是圆的
  ——麦哲伦的环球探险
  从西欧到印度航路的开辟者
  ——达·伽马

文明的呼声
  古典文化的情怀
  ——意大利文艺复兴
  文坛三杰
  ——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
  艺术三杰
  ——独具匠心的艺术之魂’
  近代文明的传播
  ——文艺复兴的延续
  基督教改革的先驱
  ——威克利夫
  “因信称义”
  ——马丁·路德的呼声
  果敢的改革家
  ——“铁锤”托马斯·闵采尔
  反封建的号角
  ——波澜壮阔的德国起义
  “先定论”
  ——加尔文的改革风潮

TOP书摘

    正是东西方在宗教、政治权力、文化等方面的不同特点以及双方理解上的偏差,逐渐扩大了双方之间的裂痕。比如,东方教会使用希腊文本的圣经,而西方教会则使用拉丁文本的圣经;礼拜时,罗马公教为首的西方教会用的是无酵饼,而以东正教为代表的东方教会用的是有酵饼;罗马教士要独守其身,而东正教则认为没有必要,可以娶妻生子;罗马教廷坚持只允许主教涂油,而东正教则允许任何一个神父涂油,等等。东西教会在很多方面迥然不同的表现,预示了教会最终分裂的必然结局。
    历史发展中的必然性,总是通过一系列偶然事件而表现出来,东西方教会的分裂也不例外。但双方最大的分歧还是体现在对《圣经》的理解上,其中最尖锐的争辩就集中在“和子句”之争、基督的神性和人性之争以及关于圣像的崇拜这三个方面。
    东西方教会对《尼西亚信经》中“圣灵从何出”有着不同的解释,以罗马为首的西方教会认为“圣灵出自圣父和圣子”;而东方教会则坚持认为这种未经普世会议同意的说法是不对的,“圣灵出自圣父”,没有“和圣子”这样的说法。这就是著名的“和子句”之争。
    451年,基督教召开了卡尔西顿大公会议,确定了基督的二重性——完全的神性和完全的人性,却未赢得全埃及、叙利亚和亚美尼亚众多东方基督教信徒的认可。虽然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于544年)和赫拉琉斯(于680年在君士坦丁堡召开的第六次普世会议)都曾发表圣谕,确定基督有“神和人”的双重意志,但仍未真正赢得东方教会的认可。基督的神人二性也一直是双方争论的焦点。
    754年,利奥三世的继承者君士坦丁五世召开会议,正式确定了禁止图像崇拜,并将违反者定为异教,一场轰轰烈烈的“圣像破坏运动”拉开帷幕。这次运动使西方教会对东罗马政权的宗教政策极度不信任,直到伊琳娜女皇继位,情况才有所好转。她在得到君土坦丁堡牧首圣特拉乌斯和罗马教宗哈德良一世的支持后,于787年召开第七次大公会议,同意恢复圣像尊崇和东西教会的统一。东西方教会之间的关系才有所缓和,但是双方之间的裂痕始终存在。
    东西教会所代表的是不同的政治利益,二者之间的分歧和斗争自然也深受政治变化的影响。教义的争论只是双方分歧的表面现象,最根本的还是东西政治权力的争夺,包括对基督教主导权的争夺。自公元70年罗马军队占领耶路撒冷开始,基督教的中心就转移到罗马;再加上使徒保罗也曾在罗马居住了两年,并在此写下了表述教义核心的《罗马书》;另外,罗马的首位主教彼得殉道于罗马。因此,罗马教会在早期基督教会中有着极高的声誉。325年,在基督教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尼西亚宗教会议,正式将罗马教会列于各地方教会之首。显然,罗马主教在教会事务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但罗马主教独尊的地位随着基督教的发展愈来愈多地受到了挑战。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迁都到君±坦丁堡,随即召开基督教史的君士坦丁堡会议,会议决定将君士坦丁堡牧首的地位提高到仅次于罗马主教的地位。其后的卡尔西顿大公会议,则进一步将君士坦丁堡牧首的地位同罗马主教并列。虽然这样做的理由貌似冠冕堂皇:双方都是罗马的都城,理应享受同样的待遇。但西部教会则认为他们是使徒彼得的继承人,坚持认为自己的地位高于各地教会,所以拒绝承认这一决定。553年,查土丁尼召开了第二次君士坦丁堡会议,甚至将君士坦丁堡教会提至罗马教会之上,这更是罗马教会无法容忍的。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蛮族势力在西欧日渐兴起,势力壮大,它与东罗马帝国(后来的拜占庭帝国)展开了关于欧洲主导权的争夺。教皇曾为许多蛮族首领加冕,称为“罗马人的皇帝”、“神圣罗马皇帝”,引起自认正统的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的不满;而蛮族所建立的王国蒸蒸日上,拜占庭却逐渐衰弱。加上宗教又是各自的精神支柱,所以双方在欧洲主导权的争夺,最终自然通过宗教分裂的形式表现出来。由教皇组织发起的十字军东征,尤其是第二次十字军东征的目标便是拜占庭帝国。十字军攻占并洗劫了君士坦丁堡,使拜占庭元气大伤,也极大加深了双方的隔阂和怨恨。这样看来,东西方教会的较量,归根结底还是双方对欧洲主导权的争夺。  如果说双方之前的分歧都是暂时的话,那么863年至867年出现的所谓“佛希要分裂”和1054年的“色路拉里乌分裂”最终使得东西方教会分道扬镳。847年,才华横溢的佛希要代替被废黜的伊纳爵成为君士坦丁堡主教,但由于擢升太快,不满者众多。罗马教会乘此机会在863年宣布伊纳爵的陂黜令无效,引起佛希要的反击。他甚至擅自在君士坦丁堡召开会议,开除了教皇,此举让双方关系越来越紧张。但随后支持佛希要的皇帝遭人暗杀,佛希要也失去了坚强的后盾,被唛黜的伊纳爵回到君士坦丁堡,并再次成为主教。872年,在君士坦丁堡召开的第八次大公会议重新将东西教会统一,虽然佛希要分裂经历了短短的几年,但它却动摇了教皇的绝对权威,为以后的分裂埋下了祸根。
    1050年,教皇利奥九世要求废止渗透到意大利南部拉丁教会的希腊礼仪,君士坦丁堡牧首色路拉里乌针锋相对,要求君士坦丁堡的拉丁教会全部使用希腊礼仪,这被称为“色路拉里乌分裂”。1054年教皇利奥九世为弥合裂痕,派使臣去斡旋,但双方各执己见,绝不妥协,矛盾愈演愈烈,最终导致双方都使用了基督教最严厉的处罚手段——开除对方教籍。这样,东西方教会的分裂走上了不归路。
    东西教会的大分裂无疑是基督教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转折点,此后,东西方教会踏上殊途,各自按照不同的方式发展。不过,通过与东方教会、拜占庭帝国皇帝的斗争,教皇加大了对西欧的影响,教皇国的实力也越来越大,达到了天主教会权势的顶峰。长远看来,这也有利于基督教的传播。
    教会的武力迫害和宗教裁判所的行为强化了教皇统治的基础,加速了诸日耳曼王国的基督教化以及同拜占庭帝国的决裂。后来,基督教更加依赖日耳曼王国,并时常为他们加冕,加速了这些国家的封建化进程。如果从双方实力的对比来看,东西方教会的分裂实际上也反映了拜占庭帝国实力的下降和日耳曼王国实力的上升,为基督教此后的几次分裂埋下了隐患。一言以蔽之,双方的斗争目的都不是真正的“属灵”问题,而更多的是以宗教为外衣,争夺政冶权力。P9-11

TOP插图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191页

开  本:16

加载页面用时:58.6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