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图解周易大全(超值白金版)
图解周易大全(超值白金版)


图解周易大全(超值白金版)

作  者:贺华章 著

出 版 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04月

定  价:29.80

I S B N :9787561339190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哲学    

标  签:中国古代哲学  哲学/宗教  哲学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易经》被誉为中国文化之祖、华夏文明之源,被奉为经典中的经典,哲学中的哲学,智慧中的智慧。在中国历史上,研究它的专著多达三千余种,形成了人类文化史上独一无二的学术奇观。它历经数千年的考验,至今仍散发着无穷的魅力。《易经》传到西方后,被看成是一部神奇的未来学著作。西方人惊呼,印度瑜伽改变了他们的健身观念,而中国的《易经》则改变了他们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

《易经》蕴藏的哲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行之万世而不悖的。不管社会如何进步,科技如何发展,《易经》都可以其“天人合一”的理论框架囊括宇宙万物,没有任何事物能逃脱。就如同太阳和月亮,只要人们不主动躲避其光芒,无论走到哪,都将受到它们的启示。

本着使广大读者更全面地了解《易经》的目的,本书运用概念、图片、专题、提示等要素,全新演绎了这本古老的经典,使它的智慧光芒全新绽放。本书可称为易学初学者的最佳入门读物。
  
当代性——在忠实于原著的同时,汲取当代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使本书既可以深入,也可以浅出。

实用性——详细解读六十四卦,从每卦的卦爻辞入手,密切联系社会生活,阐发天地间隐藏的哲理。

可操作性——六百幅精美手绘插图,生动的图解表现形式,让我们可以用愉悦轻松的心态去学习易学。

TOP目录

本书内容导航
上部
 第一章 《易经》的起源
  1.伏羲画卦
  2.神农时代
  3.黄帝时代
  4.周文王拘而演周易
  5.神秘的爻辞
  6.易学流派
 第二章 《易经》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先秦的诸子百家
  2.秦始皇焚书独留《易》
  3.汉代盛世易学大发展
  4.唐、清盛世修《易》
  5.《易经》对中国文化的负面影响
 第三章 《易经》基础知识
  1.五行、天干、地支
  2.太极与八卦
  3.《易经》中的象、数、理
  4.《易经》中的占
  5.八卦与二十四节气
  6.朱氏九图
  7.《周易》卦歌
下部
 第四章 《周易•上经》
  1.卦一 乾
  2.卦二 坤
  3.卦三 屯
  4.卦四 蒙
  5.卦五 需
  6.卦六 讼
  7.卦七 师
  8.卦八 比
  9.卦九 小畜
  10. 卦十 履
  11.卦十一 泰
  12.卦十二 否
  13.卦十三 同人
  14.卦十四 大有
  15.卦十五 谦
  16.卦十六 豫
  17.卦十七 随
  18.卦十八 蛊
  19.卦十九 临
  20.卦二十 观
  21.卦二十一 噬嗑
  22.卦二十二 贲
  23.卦二十三 剥
  24.卦二十四 复
  25.卦二十五 无妄
  26.卦二十六 大畜
  27.卦二十七 颐
  28.卦二十八 大过
  29.卦二十九 坎
  30.卦三十 离
 第五章 《周易•下经》
  1.卦三十一 咸
  2.卦三十二 恒
  3.卦三十三 遁
  4.卦三十四 大壮
  5.卦三十五 晋
  6.卦三十六 明夷
  7.卦三十七 家人
  8.卦三十八 睽
  9.卦三十九 蹇
  10.卦四十 解
  11.卦四十一 损
  12.卦四十二 益
  13.卦四十三
  14.卦四十四
  15.卦四十五 萃
  16.卦四十六 升
  17.卦四十七 困
  18.卦四十八 井
  19.卦四十九 革
  20.卦五十 鼎
  21.卦五十一 震
  22.卦五十二 艮
  23.卦五十三 渐
  24.卦五十四 归妹
  25.卦五十五 丰
  26.卦五十六 旅
  27.卦五十七 巽
  28.卦五十八 兑
  29.卦五十九 涣
  30.卦六十 节
  31.卦六十一 中孚
  32.卦六十二 小过
  33.卦六十三 既济
  34.卦六十四 未济
 第六章 《易传》
  一 系辞上传
  二 系辞下传
  三 说卦传
  四 序卦传
  五 杂卦传

TOP书摘

今天的人们往往认为孔子所传的《易经》便是易学的全部,这是不正确的。有三个概念我们必须搞清,就是周易、《易经》与易学之间的关系。周易是周文王发明的后天八卦系统和周公参与编写的爻辞及相关文献,其功能是义理与占卜相结合,并且有强大的占卜功能,因为后世许多占卜术数多应用文王的后天八卦方位图便可证明这一点。而孔子所传的《周易》(汉武帝后被称为《易经》),以诠释《周易》的义理为旨归,沿袭授受,陈陈相因,既无开显,亦无创新。后来的儒家正是吸收了道家易(隐士易),使易学有了新的发展,如以京房为代表的象数易学主宰了汉世易坛。所以,我们今天所定义的《易经》应包括伏羲易、连山易、归藏易、周易、河洛理数、医易、焦氏易、杨雄易、邵氏易等几大部分,孔氏易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易学的范围则更为广泛。《易经》是易学研究的重要方面,但非易学研究的全部。易学的研究范围应包括干支学、四柱学、紫微斗数、阴阳五行学、六壬学、风水学、相学、《易经》、汉字学、星相学、符咒学、诸葛神数、星评江海、白鹤神数、祝由十三科、请箕法、灵棋经等十八大类。
  从上面可以看出,周易是《易经》的一部分,在概念的外延上是包容关系;而《易经》与易学并非概念外延的包容关系。一句话概括便是:周易是《易经》的一部分,《易经》是易学研究对象的一部分。
  认识周易、《易经》、易学的联系与区别,有重大的意义,表现在:一是有利于建立易学文化的完整体系。须知,易学文化是一个庞大复杂的体系,要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分门别类对易学文化的十八大类作系统而整体的研究,这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我们要好好珍惜它、研究它、发扬它,这是摆在易学研究者面前的一项神圣而庄严的重大课题。二是有利于易学研究人员选择研究方向、研究课题。因为人的一生精力有限,想对易学文化的十八大类作全面研究是不可能的,应选择适合自己兴趣、专长的方面去研究它,集众人之力则可对易学文化作整体的挖掘、归纳、完善、丰富和发展,达到弘扬易学文化的目的。三是可以使人戒骄戒躁,防止“一叶障目”的夜郎自大现象发生。须知,你是命理高手、六爻神算、风水大师,也不过是易学沧海之一粟,你没有认识、没有掌握的东西还实在太多太多,从而激发人奋发向上的热情与潜力。
  上述三者关系和认识其意义,是国际《易经》科学研究院和张阗老师对易学领域的重大贡献,其影响是深远的。
  理解了上述的三个概念,便明白现在易学流派之众。单就《易经》的流派,已是令人眼花缭乱。目前,有些学者通过考证,认为秦汉之前已出现了阴阳易、儒易、墨易、兵易、法易、名易、道易等易学流派。帛书《系辞传》很可能是各家易学流派的总汇。而《二三子》显然是儒易,《易之义》是为阴阳易。因为战国时期的儒、道、墨、法、阴阳五行、兵,等等各家,都有可能对《周易》作出自己的理解或解释。在承认学术上存在着百家争鸣的前提下,承认在易学领域中也存在着不同学派和不同流派的易学实在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相反,如果肯定社会上大的学术环境是百家争鸣,同时又单独认定易学领域中却是儒家的“一家独鸣”,这是不大合乎逻辑的。
  除以上这些学派,目前还有古史派、考据派、考古派等等派别。于是,派别之争便在所难免。义理派认为《易经》中的哲理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理论法宝,是“阳春白雪”,而其他则是“小术”而已,是“下里巴人”;考古派则认为义理派对《易经》原文理解有误—都不明白原文意思,还谈什么哲理?而象数派则认为“人能用易,是为知易”,义理派根本不懂得占卜,不是《易经》的正宗;而考据派则将现代的一些科技成果与《易经》联系起来,进行过分夸张《易经》的功能;古史派则认为都别争了,其实《易经》就是一部史书……举不胜举的派别之争,都存在片面的问题。
  其实,把《周易》分门别类的以“义理”、“象数”、“术数”等严格地划分开来认识、来研究,是后人“各取所需”而造成的。《易经》无所不包,后人有需便择,于是就把一个完美的整体人为地“割裂”开来。阔论“义理”者,唯此正确;呐喊“术数”者,独有无二。毫不相让,互相攻讦,孰不知最早的《易》就是“理术同系”的。所以说易学中的派别之争对易学的发展是不利的。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中国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百花齐放的研易热潮,涌现了一大批德易双修的易坛巨子。如朱伯昆、刘大钧、国际《易经》科学研究院领导成中英、唐明邦、李燕杰、郭志成、李廉、刘一恒、牛实为等均是义理研究的一代宗师;国际《易经》科学研究院领导张志春、邵伟华、张阗、费秉勋、霍斐然、吴明修、郭俊义、张志哲,已故北大教授张岱年等,均是“学”、“术”同修的易坛巨匠。同时,全国各地成立了众多的易学研究组织,出现了万马奔腾的喜人气象。在这种百花齐放的大好形式下,笔者认为,各个流派如果放弃门派之争,互相取长补短,将会使易学研究有更大的成就。因为,义理派的理论往往也是象数派的占卜依据;象数派的理论往往可以补充义理派的理论;考古派可以使人们对易学有更正确的认识;古史派则可以为易学注入新的内容;考据派则可以将易学与现代科技联系起来,为易学指明一个新的发展方向;阴阳易、儒易、墨易、兵易、法易、名易、道易等易学流派可以使我们懂得《易经》的博大精深,从而对《易经》有一个更为完整的概念……总之,易学各流派的融会贯通、取长补短,将会使我们更好地继承易学,更好地发展易学。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387

版  次:1

开  本:10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62.5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