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澳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文选•政治卷
澳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文选•政治卷


澳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文选•政治卷

作  者:余振 林媛

出 版 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丛 书:澳门研究丛书

出版时间:2010年03月

定  价:89.00

I S B N :9787509711279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政治    

标  签:政治  一国两制  澳门研究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作为一部全面介绍述评澳门政治的著作,本书对于澳门政治既有理论阐述,又有案例分析。在观照历史的同时,本书介绍评述的重点是进入过渡期以来的澳门政治,着重对澳门近代以来的政治体制设计和澳门回归后的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了评述。作者在这些评述中介绍了澳门政治发展的演变历史,分析了澳门政治体制的优缺点,预测了澳门政治发展的前景。本书的评述将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和理解澳门政治的视角。

TOP目录



                  目  录

             第一篇 “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
“一国两制”——现代宪法学与政治学理论与实践的一大创造…………………杨允中/003
“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杨允中/017
论“一国两制”在澳门成功实施的基本因素
  ——纪念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五周年…………………………………………骆伟建/027

               第二篇 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
澳门政体设计的比较与评论…………………………………………………………吴国昌/035
澳门行政权与立法权之间的制衡……………………………………………………叶志强/055
港澳政治制度比较:澳门的挑战……………………………………………………吴志良/077

                第三篇 政治发展
澳门政制的演变与前瞻………………………………………………………………吴志良/089
澳门的政党政治和民主发展的局限…………………………………………………伍成昌/095
从20世纪到21世纪澳门政治的发展…………………………………………………吴国昌/129
关于港澳特区政治发展中的冲突与和谐……………………………………………林 媛/161
民间社团、制度资源与澳门政治发展………………………………………………娄胜华/181

                第四篇 治理模式
澳门的市政传统、制度及其发展——兼谈香港的经验……………………………吴志良/193
“二元政治”的客观存在与重新整合
  ——兼议澳门特别行政区管治模式的构筑……………………………………冷 夏/205
澳门法团主义体制的特征分析………………………………………………………娄胜华/218
旧区重建、社区建设与社会发展……………………………………………………吴志良/245
利益团体政治模式的文化语境………………………………………………………陈震宇/255
社会合作主义与澳门治理模式的选择………………………………………………娄胜华/269

                第五篇 政治参与
澳门的选举制度与1992年立法会直选………………………………………………余 振/287
从社会行动看港澳两地的政治发展…………………………………………………莫荣添/297
澳门的政治参与:1992年立法会选举个案分析……………………………………郑玉群/315
政治参与及政治动员:1995年香港立法局
  及1996年澳门立法会选举比较研究…………………………………余 振 卢兆兴/330
建构澳门的市民社会…………………………………………………………………吴志良/347
港澳市民的政治参与和民主价值取向………………………………………………余 振/359
20世纪澳门社会的冲突、危机与秩序重构…………………………………………娄胜华/376

                第六篇 政治文化
香港和澳门的大众政治文化…………………………………………………………余 振/389
九十年代澳门大众政治文化纵向研究………………………………………………余 振/409
回归后澳门的大众政治文化…………………………………………………………余 振/422
港澳选举文化比较研究……………………………………………………余永逸 余 振/432

              第七篇 施政报告与参选政纲
何厚铧特首施政中关于“发展与改革”的理念与实践
  ——夜读何厚铧特首的四份“施政报告”……………………………………黄汉强/455
连续性与发展性
  ——何厚铧04《参选政纲》与99《参选政纲》文本比较……………………娄胜华/466
智慧的选择——对2005年施政报告的理论分析……………………………………苏东斌/474
从科学发展的视角解读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施政………………………………林 媛/492


TOP书摘



                前言:澳门政治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余振 林媛

  为了总结过往20多年来澳门政治研究的历程,《澳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文选•政治卷》收录了在本澳及其他地区已公开发表的30多篇中文论文,通过回顾过去并分析现状,探讨澳门未来政治研究的发展方向。本卷所收录的论文涵盖了“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澳门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政治发展、治理模式、政治参与、政治文化、施政报告与参选政纲等七个范畴,基本上梳理了自1980年代以来政治领域的主要学术观点。澳门政治研究是澳门研究(Macau Studies)或“澳门学”的组成部分。希望文选能够拋砖引玉,引起本地和境外学者关注澳门政治研究,发扬“澳门学”。

                  一 澳门政治研究的回顾
  在1980年代之前,很少有社会学家留意或研究澳门社会的状况,专题研究澳门政治制度或政治发展的学术文章更是凤毛麟角。相反,一些历史学家出自对葡萄牙文化在东方传播的兴趣,饶有兴致地透过历史的视角观察并研究澳门这个小城。自从1981年澳门第一间现代大学东亚大学(1991年改名澳门大学)成立以来,尤其是随着1970、1980年代澳门经济的高速发展,澳门这个小城开始吸引更多的社会学家与学者投入研究的精力。
  东亚大学于1987年成立澳门研究所(后改名澳门研究中心),翌年出版了所刊《澳门研究》创刊号。1985年,由澳门一班学者和文化界人士成立的“澳门社会科学学会”,亦有出版会刊《濠镜》。一些学者开始在《澳门研究》和《濠镜》上发表论文评论澳门政治。
  自从《中葡联合声明》于1987年4月签署后,澳门进入过渡期。《中葡联合声明》承诺给予澳门地区高度的政治自主权,并承诺1999年后不会将内地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延伸到澳门,澳门将会保留已有的社会、经济、法律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变。1993年3月全国人大正式通过澳门基本法,详细说明了未来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基本结构,但澳门回归后的政治发展还有很多不明朗的因素。澳门可以成功实施“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吗?澳门的政治文化是否与传统文化一样,过于依赖权威统治呢?政权移交后如何衔接和发展政府体制?如何增强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的认可性(legitimacy)和立法会的代表性?如何促进澳门民主政治的发展?出于对上述问题及对澳门政制和政治发展的关注,1990年代澳门政治研究开始蓬勃发展,涌现了不少专著或论文集,包括余振、刘伯龙、吴德荣(1993年),吴志良(1993、1995、1998年),魏美昌(1994年),李炳时(1994年),杨允中(1995年),余振(1993、1994、1998年)和卢兆兴(Lo Shiu Hing, 1995)等。回归前的澳门政治研究或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澳门政制的沿革与政治发展,或分析过渡期澳门的政治、社会现状及过渡期急需解决的法律本地化、公务员本地化与政制衔接等问题,或以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澳门的华人政治文化,亦有从比较政治学的角度比较香港和澳门两地区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发展。
  回归初期,有关论文和专著更聚焦在回归前后澳门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发展,可参考余振(1999、2001年),吴志良、陈欣欣(2000年),余振、李炳康、丘曼玲(2000年)和杨仁飞(2000年)。回归后,澳门的政治和社会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随着赌权开放后经济与社会的高速发展,政治领域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矛盾与新问题,引发了学者们的研究兴趣。研究焦点转向了探讨新时期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政制、政治发展与治理模式,可参考吴国昌(2003年),骆伟建(2003、2005年),吴志良(2004年),娄胜华(2006年)。吴国昌(2003年)回顾了澳门近一个世纪的政治发展,指出澳门21世纪的政治建制发展存在不少变数,要考虑民主参与的增加,由民间社会推动较高层次的民主政治改革。一直以来,社会上对于行政主导体制的争论不绝于耳。骆伟建(2003、2005年)曾就特区行政主导的特点及行政主导与立法、司法的关系进行了论述,指出行政主导是宪政实践的结果,是民主代议制的一种常态,并不是反民主的制度。对于澳门的治理模式,学者们也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吴志良(2004年)认为,历史上澳门有社群主义的传统,但鉴于社团组织的原子化、多元化扩散及其功能的扩展与分化,潜伏着的个人主义思潮已经对社群主义的传统造成冲击和威胁。由于社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刻,澳门有必要重温并重建社群主义传统。娄胜华(2006年)提出,回归后的澳门,在现实需求与基础条件等方面,均存在借鉴社会合作主义治理模式的现实可能性,值得进一步研究。也有学者注重比较回归后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的政治和社会发展(余振、余永逸、邝锦钧,2003年)。香港在政治民主化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对澳门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更令人欣慰的是,研究澳门政治的青年学者涌现,推进了澳门政治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这些青年学者的代表包括娄胜华(2004、2006年),聂安祥(2005、2006年),林媛(2005年)和余永逸(2007年)等。娄胜华与聂安祥两位学者以社团为切入点,深入探讨澳门和谐或协商政治的发展前景。两位学者都肯定澳门社团的政治作用,认为通过与政府互动,社团可以发挥传统“拟政府”的功能,构建和谐的社会。娄胜华(2006年)并建议,通过完善澳门现行的咨询制度,在澳门推行咨询式的民主制度。林媛探讨港澳特别行政区政治发展中的冲突与和谐,认为澳门应允许有限度的政治冲突,促进民主发展。余永逸则指出,澳门赌权开放后,代表赌场利益的政治势力,通过贿选,或利用澳门良莠不齐的社团,扩大他们的政治影响力,并意图影响政府的博彩政策,将对澳门政治发展添加不明朗和不稳定的因素。
  有些学者也对“一国两制”原则及在澳门的实践、对特别行政区政府历年的施政报告或行政长官的参选政纲等纲领性问题保持关注。这些学者包括杨允中(2004年)、骆伟建(2004年)、黄汉强(2003年)、苏东斌(2005年)等。对澳门落实“一国两制”经验及特别行政区政府施政理念的总结,有助于把握澳门社会的发展规律并提升治理理论,从而更好地发挥过往一些成功因素的优势,探索未来的发展道路。

               二 澳门政治研究的现状、局限与机遇
  由澳门大学澳门研究中心编辑,澳门基金会出版的《澳门研究》双月刊,是学者发表社会科学研究论文的主要渠道。另外,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行政暨公职局出版和编辑的《行政》杂志季刊,亦刊载不少有关澳门政治、公共行政和法律的论文。从发表的数量上分析,近三年来在《澳门研究》发表的有关澳门政治的论文共27篇,占论文总数的68%,略高于澳门公共行政(占50%),但远低于澳门社会(占106%),澳门历史、人物(占166%)和澳门经济(占207%)方面的论文(见表1)。这反映出澳门政治在澳门研究中的比重不高,而澳门历史和经济是“澳门学”的显学。近三年《澳门研究》所刊载的澳门政治论文取材各异,其中有正面评价“一国两制”的(共七篇,占政治论文总数的259%),也不乏纯学理探讨的学术论文,如上面提及的娄胜华(2006年)、聂安祥(2005年)和林媛(2005年)。另外台湾学者宋镇照(2005年)对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政治发展的分析很有创见、发人深省,而内地学者关红玲、雷强(2005年)对外资进入澳门博彩业可能带来的社会、政治影响的分析亦值得深思。但总的来说,近年有关澳门政治的论文不论在量或质方面都有待提升。
  通过统计2003~2006年在本澳举行的研讨会,笔者发现有关澳门政治的研讨会并不多,只有18次,分别只占2003、2004、2005和2006年举办的研讨会的18%、64%、19%和44%。严格来说,真正严谨的学术研讨会不多,其中以2004年5月15日由本澳政治团体“建设澳门联盟”主办的“香港澳门政制发展”研讨会的学术性比较强。该研讨会主要讨论香港普选和对人大释法的争拗,剖析和探讨两地政制发展的情况(见表2)。其他研讨会,如于2003年12月21日举办的“‘一国两制’下粤港澳地区的协调与发展”研讨会,2004年1月10~11日举办的“21世纪的机遇与挑战”研讨会,2004年6月20日举办的“全球化时代可持续发展中的地方公共行政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2005年4月15日举办的“当代公共行政管理趋势”研讨会及2006年10月31日举办的“21世纪的公共管理:机遇与挑战”国际研讨会,目的都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为现实的政治利益服务。至于由澳门基本法推广协会主办的“一国两制”研讨会,如分别于2004年4月15日举办的“依法治澳和特区的发展”学术研讨会,2004年12月18日举办的“‘一国两制’——澳门特区成功发展的保障”研讨会,2005年3月22日举办的“依法治澳经验与前瞻”学术研讨会及2006年3月31日举办的“基本法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学术研讨会,目的更明显是“非”学术性的,而是以宣传、推广澳门基本法及促进“一国两制”在澳门成功实施为主要目的。
  通过对近年在《澳门研究》发表的论文及在澳门举办的有关澳门政治的研讨会的主要内容分析,我们可得出下列几点观察:第一,澳门学术团体对严谨的、学术性和理论性强的政治课题兴趣不大,反映出澳门社会不重视学术研究和欠缺研究文化(research culture)。第二,澳门的政治研究过于功利主义,大多为现实的利益服务。第三,澳门的政治研究有“政治化”的趋势,宣传和统战的味道很浓,虽然有助于提升澳门人爱国爱澳的情怀,或有助于建立和谐社会,但对政治学的学科发展帮助不大。
  综上所述,澳门政治研究不只阐释性和批判性的成果非常缺乏(郝志东,2006:125),实证性的研究亦很少。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澳门政治研究受到不少客观因素的局限。第一,澳门地域狭小、人口不多,人口素质不高,严肃的学术专著缺乏市场。在实行资本主义的澳门,没有商业价值的学术研究,自然不被重视。第二,有关澳门政治的专著,也因缺乏市场,很少有国际出版社愿意出版;英文学术论文亦因被编者认为澳门是一个小地方,在大中华区微不足道,而不容易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第三,澳门相对于香港而言,国际知名度明显不足,学者的焦点多放在香港,如有关香港回归及政治发展的中英文专著不下数十本,但有关澳门同类题材的专著则寥寥可数。内地研究港澳特别行政区的学术机构亦多侧重香港研究。第四,政治研究题材比较敏感,由于澳门的传统,个别题材成为学术禁区。根据统计资料,近20年来内地大学有关澳门研究的博士论文,只有三篇涉及澳门政治研究,只占论文总数的85%。第五,如上所述,相对于经济发展、行政和法律改革及社会问题,澳门政府及社会不大重视对澳门政治的研究,投放的资源和科研经费亦相对不足。上述因素在不同程度上限制了澳门政治研究的发展。
  澳门回归后,特区政府励精图治。2002年赌权开放,澳门经济在龙头博彩业的带动下腾飞,高速增长,人均GDP于2006年超越香港,达28000美元。2006年9月访澳的内地“自由行”旅客首度超越香港。而澳门的赌场收入,在美资博彩业巨企的名牌效应推动下,在2006年超越了美国拉斯维加斯,成为世界第一赌城。近两年澳门的国际知名度骤升,成为外资投资和国际传媒争相报道的热点。澳门不再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城。随着外资尤其是美资大举进入澳门,海外雇员急剧增加,对澳门政治将添加不明朗的因素,造成一定的冲击(关红玲、雷强,2005年)。另一方面,在经济增长的带动下,澳门社会亦日渐多元化,中产阶层日渐壮大,对政治参与的诉求,要求民主的呼声日渐增强。根据余振教授于2002年6月在澳门进行的电话问卷调查,82%的受访者认同民主政制是最好的政治制度,76%的受访者更认为澳门已经有条件实行民主政制。澳门人不会再容忍一个行政效率低和缺乏政治问责的政府。特别行政区政府亦意识到政治改革的急切性,行政长官何厚铧在2006年11月16日发表《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2007财政年度施政报告》,承诺在2007年开始向社会公开咨询2009年第三任行政长官选举和第四届立法会选举的准备工作。澳门经济、社会和政治的急剧变化,澳门国际地位的提升,是从事澳门政治研究的学者难得的机遇。我们有没有做好准备迎接新时期的挑战呢?

                三 结语:澳门政治研究的几点思考
  社会科学研究的成果是积累而成的,未来的研究应建立在以前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除了要做好学术传承的工作,更要开拓研究的新领域和壮大科研队伍。笔者在这里提出对澳门政治研究的一些看法,还望各方不吝指正。
  第一,对澳门政治制度和政治发展的研究,可以沿着吴志良(1993、1995、1998年)的脚印,对澳门政制和政治发展作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并编写一本高质素的澳门政治教科书,作为大学本科通识教育课程及成人公民教育之用。
  第二,继续深入展开实证性的研究,如对政治文化、选举文化和社团文化的研究。探讨回归后政治、选举文化的延续和变化,并分析在新时期传统社团的政治角色定位。
  第三,深入研究博彩业开放后,可能带来的社会和政治冲击,包括外资博彩企业与本地博彩业有关团体的利益冲突,以及对政府政策可能作出的干预。当然,外资(美资)的进入亦可能带来正面的政治后果,如引入西方开放、公平竞争和民主的思想。我们对外资的进入不用反应过度,应该抱着客观的态度和平常心去分析外资可能带来的政治变化。
  第四,行政长官何厚铧曾在2007财政年度的施政报告中,指出民主社会的选举文化和政治对抗与“和谐社会”建设并不矛盾,更不会影响澳门正确落实“一国两制”的大局。我们应该根据澳门基本法,利用检讨2009年及以后政制发展的契机,提出澳门民主政治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第五,澳门是一个小地方,研究范围和内容相对容易控制,而且学术的圈子亦较小,不同社会科学学科的学者容易聚首一堂、互相交流,为跨学科研究创造机会。本地高等院校可起带头作用,成立科研小组,促进对本澳经济、社会、政治和其他人文学科的跨学科研究。
  第六,学术研究的延续和发展主要是靠学术接班人。本澳从事研究澳门政治的人才严重不足。建议澳门大学设置政治和国际关系学系,招收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本澳培养澳门政治和政治学研究的接班人。
  1970、1980年代澳门经济高速增长,澳门这个小城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引起社会学家关注。1990年代初,社会科学包括澳门政治学的研究,从无到有,实现了量和质的飞跃发展。进入21世纪,澳门赌权开放,百业兴旺,澳门的经济、社会和政治都遇到数百年难得一见的大变局。澳门国际知名度急升,将会吸引更多社会科学家和有关学术机构关注澳门的发展。我们相信澳门社会科学包括政治学的研究将会实现另一次质和量的飞跃发展。我们期望澳门和境外的政治学者,尤其是青年学者,从不同的视角,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实证、阐释、批判或哲学),深入分析澳门的本土政治,同时推动澳门的政治学研究。


TOP 其它信息

版  次:2010年3月第1版

开  本:16

加载页面用时:7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