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大家讲史:两晋南北朝史(上下卷)
大家讲史:两晋南北朝史(上下卷)


大家讲史:两晋南北朝史(上下卷)

作  者:吕思勉 著

出 版 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09年10月

定  价:79.80

I S B N :9787505726222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古籍  >  古籍与文献整理  >  古籍整理    

标  签:中国古代史  历史知识读物  历史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国学爱好者的国学普及读本,机关干部和管理者的治国理政参考、修身养性指南。
国学经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传世之作,思考和表达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

阅读国学经典,是一种以一当十、含佥量极高的文化阅读;
阅读国学经典,可以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
阅读国学经典,可以陶冶情操、增加才情;
阅读国学经典,可以改进思维、把握规律,增强哲学思考和思辨能力;
阅读国学经典,可以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
阅读国学经典,可以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TOP作者简介

 

TOP目录

出版前言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晋初情势

第一节 政俗之敝
第二节 戎狄之患
第三节 封建之制

第三章 西晋乱亡

第一节 齐献王争立
第二节 八王之乱上
第三节 八王之乱下
第四节 洛阳沦陷
第五节 长安倾覆
第六节 巴氐据蜀
第七节 张氏据河西
第八节 鲜卑之兴
第九节 荆扬丧乱

第四章 东晋初年形势
第一节 元帝东渡
第二节 北方陷没
第三节 东晋初年内乱
第四节 成康穆间朝局

第五章 东晋中叶形势上
第一节 刘石兴亡
第二节 后赵盛衰
第三节 冉闵诛胡
第四节 庾氏经营北方
第五节 桓温灭蜀
第六节 殷浩桓温北伐
第七节 桓温废立

第六章 东晋中叶形势下

第一节 秦灭前燕
第二节 秦平凉州仇池
第三节 秦平铁弗氏拓跋氏
第四节 肥水之战
第五节 后燕后秦之兴
第六节 秦凉分裂
第七节 拓跋氏再兴
第八节 后燕分裂灭亡
第九节 秦夏相攻

第七章 东晋末叶形势

第一节 道子乱政
第二节 孙恩之乱
第三节 桓玄篡逆
第四节 宋武平南燕
第五节 宋武平卢循谯纵
第六节 宋武翦除异己
第七节 宋武暂平关中
第八节 魏并北方

第八章 宋初南北情势
第一节 宋初内衅
第二节 拓跋氏坐大上
第三节 拓跋氏坐大下
第四节 宋初与魏兵衅
第五节 义民抗魏上
第六节 义民抗魏下
第七节 魏大武南寇

第九章 宋齐兴亡
第一节 元凶弑逆
第二节 孝武世诸王之祸
第三节 前废帝之败 
第四节 子勋败亡
第五节 宋失淮北
第六节 明帝诛戮宗室大臣
第七节 宋治盛衰
第八节 后废帝之败
第九节 齐高篡宋 

第十章 齐粱兴亡

第一节 齐武文惠猜忌杀戮
第二节 郁林王之败
第三节 明帝诛翦高武子孙 
第四节 齐治盛衰
第五节 东昏时内外叛乱
第六节 梁武代齐

第十一章 元魏盛衰

第一节 冯后专朝
第二节 孝文迁洛 
第三节 齐魏兵争 
第四节 梁初与魏战争

第十二章 元魏乱亡

第一节 魏政荒乱上 
第二节 魏政荒乱下
第三节 北方丧乱
第四节 尔朱荣入洛
第五节 粱武政治废弛
第六节 粱纳元颢
第七节 孝庄帝杀尒朱荣
第八节 齐神武起兵
第九节 魏分东西
第十节 东西魏争战

第十三章 梁陈兴亡
第一节 侯景乱梁上
第二节 侯景乱梁中
第三节 侯景乱粱下
第四节 江陵之变
第五节 陈武帝却齐师
第六节 陈平内乱上
第七节 陈平内乱中
第八节 陈平内乱下

第十四章 周齐兴亡
第一节 齐篡东魏
第二节 文宣淫暴
第三节 孝昭武成篡夺
第四节 武成后主荒淫
第五节 周篡西魏
第六节 周齐兵事
第七节 陈取淮南
第八节 周灭北齐
第九节 陈失淮南

第十五章 南北统一

第一节 隋文帝代周
第二节 陈后主荒淫
第三节 隋并梁陈

第十六章 晋南北朝四裔情形
第一节 东方诸国
第二节 南方诸异族之同化
第三节 林邑建国
第四节 海南诸国
第五节 海道交通
第六节 北方诸异族之同化
第七节 羌浑诸国
第八节 西域诸国
第九节 柔然突厥兴亡
第十节 东北诸国

第十七章 晋南北朝社会组织
第一节 昏制
第二节 族制
第三节 户口增减
第四节 人民移徙
第五节 各地方风气

第十八章 晋南北朝社会等级
第一节 门阀之制上
第二节 门阀之制下
第三节 豪右游侠
第四节 奴客部曲门生

第十九章 晋南北朝人民生计
第一节 物价工赀赀产
第二节 豪贵侈靡
第三节 地权不均情形
第四节 侈靡之禁
第五节 借贷振施

第二十章 晋南北朝实业
第一节 农业
第二节 工业
第三节 商业
第四节 钱币上
第五节 钱币下

第二十一章 晋南北朝人民生活
第一节 饮食
第二节 仓储漕运籴粜
第三节 衣服
第四节 宫室
第五节 葬埋
第六节 交通

第二十二章 晋南北朝政治制度
第一节 政体
第二节 封建
第三节 官制
第四节 选举
第五节 赋税
第六节 兵制
第七节 刑法

第二十三章 晋南北朝学术
第一节 学校
第二节 文字
第三节 儒玄诸子之学上
第四节 儒玄诸子之学下
第五节 史学
第六节 文学美术
第七节 自然科学
第八节 经籍

第二十四章 晋南北朝宗教
第一节 旧有诸迷信
第二节 佛教流通
第三节 道教建立

编后记

TOP书摘

第二章 晋初情势

第一节 政俗之敝
晋武帝以荒淫怠惰,遗患后嗣名。然帝在历代君主中,实尚未为大恶。所不幸者,则以仅足守成之才,而当开创之世耳。盖晋之王业,虽若成于宣、景、文三朝,然其所就者,实仅篡窃之事,至于后汉以来,政治、风俗之积弊,百端待理者,实皆萃于武帝之初。此其艰巨,较诸阴谋篡窃,殆百倍过之。虽以明睿之姿,躬雄毅之略,犹未必其克济,况如武帝,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承前世之积敝,而因受恶名,亦可哀矣。
武帝尝诏郡国守相,三载一巡行属县;泰始四年。申戒郡国计吏、守相、令长:务尽地利,禁游食商贩;泰始五年。临听讼观录囚徒;泰始四年、五年。守令有政绩及清称者,赐之以谷;王宏,夏谡,刘霄,梁柳。见《纪》泰始五年、咸宁元年。诏刺史、二千石纠秽浊,举公清;令内外群臣举清能,拔寒素;大康九年。又屡诏举人才;可见其非无意于为治。又尝增吏俸;泰始三年。班律令;泰始四年。平吴后即定户调式;罢军役;去州郡兵;则亦有意于更制垂后。然是时之所急者,非立法,乃行政;非文诰之频繁,乃督责之峻切;而帝于此,实最阙焉。伐吴之议,羊祜、杜预屡阵之,张华赞之,贾充始终沮遏,而帝仍以充总统诸军。孙皓降,充未之知,方以吴未可平,抗表请班师,谓“方夏江、淮下湿,疾疫必起,虽要斩张华,不足以谢天下”。其表与告捷同至。见《晋书·秦秀传》。王浑与王溶争功,诏责溶不受浑节度。溶言:“前被诏书,令浑、溶等皆受充节度,无令臣别受浑节度之文。当受浑节度之诏,以十二日起洛阳,溶十五日日中至秣陵,暮乃被符。”诏文及发至日时,无可诬罔之理,而帝皆无别白,为之下者,不亦难乎?帝当篡位之初,即开直言之路,置谏官以掌之。见《纪》泰始元年。以皇甫陶、傅玄共掌谏职。玄复历御史中丞、司隶校尉。刘毅亦尝为司隶。然毅终以峭直不至公辅。其所纠弹者,亦不能尽法惩治。刘颂言:“泰始之初,陛下践阼,其所服乘,皆先代功臣之胤,法宽有由,积之在素,异于汉、魏之先,未可一旦直绳御下。”此或亦出于不得已。然颂又言:“为政矫世,自宜渐出公涂。张正威断,日迁就肃;譬由行舟,虽不横截迅流,渐靡而往,终得其济”,此诚当日之急务也。朋党之弊,蠹政伤民,所恃在上者有以烛其隐,折其机,乃能破私交而彰公法。杜预论伐吴之计曰:“自顷朝廷,事无大小,异意锋起,虽人心不同,亦由恃恩不虑后难,故轻相同异也。”此武帝之宽所不当宽者也,而严所不当严,其弊尤大。愍怀大子之废也,阎缵舆棺上书,以理其冤,不省。及皇大孙立,缵复上疏曰:“昔汉武既信奸谗,危害大子,复用望气之言,欲尽诛诏狱中囚。邴吉以皇孙在焉,闭门拒命。后遂拥护皇孙,督罚乳母,卒至成人,立为孝宣皇帝。历观古人,虽不避死,亦由世教,宽以成节。吉虽距诏书,事在于忠,故宥而不责。自晋兴以来,用法大严。迟速之间,辄至诛斩。一身伏法,犹可强为,今世之诛,动辄灭门。昔吕后临朝,肆意无道。周昌相赵,三召其王,而昌不遣,先征昌人,乃后召王。此由汉制本宽,得使为快。假令如今,吕后必谓昌已反,夷其三族,则谁复敢杀身成义者哉?此法宜改,可使经远。又汉初废赵王张敖,其臣贯高,谋弑高祖,高祖不诛,以昭臣道。田叔、孟舒十人为奴,髡钳随王,隐亲侍养,故令平安。乡使晋法,得容为义:东宫之臣,得如周昌,固护大子;得如邴吉,距诏不坐,伏死谏争,则圣意必变,大子以安;如田叔、孟舒,侍从不罪者,则隐亲左右,奸凶毒药,无缘得设,大子不天也。臣每责东宫臣故无侍从者,后闻颇有于道路望车拜辞,而有司收付洛阳狱,奏科其罪,然臣故莫从,良有以也。又本置三率,盛其兵马,所以宿卫防虞。而使者卒至,莫有谨严覆请审者,此由恐畏灭族”云云。此过严之弊也。过宽之弊,由于武帝之纵弛,过严之弊,则其所由来者远矣。《晋书·阮籍传》言:“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由是不与世事,酣饮为常。”当时如籍者,盖不少矣。《易》曰:“栋挠之凶,不可以有辅也。”宣王之诛戮名士,不几于自戕其辅佐乎?
《晋书·何曾传》云:曾侍武帝宴,退而告其子遵等曰:“国家应天受禅,创业垂统,吾每宴见,未尝闻
经国远图,惟说平生常事,非诒厥身谋之兆也。及身而已,后嗣其殆乎?”《山涛传》:帝尝讲武于宣武场。涛时有疾,诏乘步辇从。因与卢钦论用兵之本,以为不宜去州郡武备。帝称之曰:“天下名言也”,而不能用。刘颂言:“陛下每精事始,而略于考终。故群吏虑事,怀成败之惧,轻饰文彩,以避目下之谴。人主恒能居易执要,以御其下,然后人臣功罪,形于成败之征,无逃其诛赏。”李重亦言:“建树官司,功在简久,阶级少则人心定,久其事则政化成而能否著。”当时相需最殷者,实为督责之术,固夫人知之矣。刘颂又言:“善为政者,纲举而网疏。近世以来,为监司者,类大纲不振,而微过必举。微过不足以害政,举之则微而益乱。大纲不振,则豪强横肆,豪强横肆,则百姓失职矣。大奸犯政而乱兆庶者,类出富强,而豪富者,其力足惮,其货足欲,是以官长顿笔,下吏纵奸。惧所司之不举,则谨密网,以罗微罪,使奏劾相接,状似尽公。而挠法不亮,固已在其中矣。非徒无益于政体,清议乃由此而益伤。”“错所急而倒所务”如此,欲以求治得乎?
武帝天资,本近夸毗,平吴以后,尤日即怠荒。史言其“耽于游宴;宠爱后党;亲贵当权,旧臣不得专任;彝章紊废,请谒行矣”。帝性好色。泰始九年,诣聘公卿以下子女,以备六宫。采择未毕,权禁断婚姻。使宦者乘使车,给驺骑,驰传州郡,召充选者。司徒李胤,镇军大将军胡奋,廷尉诸葛冲,大仆臧权,侍中冯荪,秘书郎左思,及世族子女,并充三夫人、九嫔。司、冀、兖、豫四州二千石、将吏家补良人以下。名家盛族子女,多败衣瘁貌以避之。大康二年,诏选孙皓妓妾五千人人宫。自此掖庭殆将万人,而并宠者甚众。帝莫知所适,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宴寝。宫人乃取竹叶插户,以盐汁洒地,而引帝车。及七年,出后宫才人妓女以下,仅三百七十人而已。怠荒如此,复何暇为久远之计哉?
凡功名之士,多非纯正之徒,故守成与创业异情,而栉风沐雨,共取天下之人,或不足以托孤寄命。然此亦随创业者之心量而殊,苟有安民定国之志,自亦有具公心,抱大志者,相与有成,如魏武帝之有苟文若,蜀汉先主之有诸葛孔明是也。晋之宣、景、文,则诚所谓欺人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者。党附之者,自多倾险之徒。贾充父逵,为魏诚臣,而充党于司马氏,嗾成济以成高贵乡公之祸。文帝新执朝权,恐方镇有异议,使充诣诸葛诞,阴察其变。充既论说时事,因谓诞曰:“天下皆愿禅代,君以为何如?”诞厉声曰:“卿非贾豫州之子乎?世受魏恩,岂可欲以社稷输人?”高贵乡公引王沈及裴秀,数于东堂讲燕属文。及将攻文帝,召沈及王业告之,沈、业驰白帝。荀勖者,钟会之从甥,少长会家。会谋反,审问未至,而外人先告之。文帝待会素厚,未之信也。勖曰:“会虽受恩,然其性未可许以见得思义,不可不速为之备。”帝即出镇长安。卫璀以知数杀钟会,又虑后患而戕邓艾,即杜预亦讥其将不免。然预父恕,与宣帝不相能,遂以幽死,而预尚文帝妹高陆公主,因此起家,以视王裒终身不应征聘,不西向坐,且绝管彦之婚者,能无愧乎?此外晋初元老,如石苞、郑冲、王祥、荀(岂页)、何曾、陈骞等,非乡原之徒,则苟合之士。此等人而可以托孤寄命哉?此晋之所以再传而即倾欤?刘颂论封建之利曰:“国有任臣则安,有重臣则乱。树国本根不深,无干辅之固,则所谓任臣者,化而为重臣矣。何则?国有可倾之势,则执权者见疑,众疑难以自信,而甘受死亡者非人情故也。若乃建基既厚,藩屏强御,虽置幼君赤子,而天下不惧,曩之所谓重臣者,今悉反而为任臣矣。何则?理无危势,怀不自猜,忠诚得著,不惕于邪故也。”其于魏、晋之兴替,可谓洞烛其情。晋初之众建亲戚,盖亦所谓“殷鉴不远”者。然逮八王之乱,而亲戚化为重臣矣。不惟圣人有金城之义,而恃私智以求安,庸可得乎?
……

TOP插图


插图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全2册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93.7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