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当代科学哲学的发展趋势
当代科学哲学的发展趋势


当代科学哲学的发展趋势

作  者:郭贵春 等著

出 版 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丛 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出版时间:2009年09月

定  价:58.00

I S B N :9787505884526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哲学    

标  签:哲学理论  哲学/宗教  哲学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全书首先考察了当代科学哲学面临的内在困境与受到的外在挑战,论证了近40年来科学哲学家围绕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展开的一系列争论,以及未来科学哲学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于如何为当代科学提供一种实在论辩护的观点;其次,通过科学实在论的基本问题、基本观点、历史演变及其基本走向的考察,对现有科学实在论论证策略与困难、反实在论的诘难与存在的问题、非实在论的诘难与存在的阿题以及对科学实在论陷入困境中的内在原因与可能出路的剖析,论证了科学实在论语境重建的必要性,阐述了语境概念的基本内涵、意义演变及其语境原则;第三,对语境分析的方法论意义与基本原则的阐释,以及对当代科学研究成果所体现出来的以统计因果性、非定域性与整体性为基础的语境论的科学实在观的揭示,系统地论证了语境论的真理观及其思维方式;第四,通过对科学隐喻的方法论特征与功能、语境论的科学观以及理论与实在之间的内在关系的分析,概述了语境实在论的基本原理;第五,根据语境实在论的观点,探讨一直困扰科学实在论者的非充分决定性论题,提出了科学发展的语境生成论模式;最后,借助当代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心理学领域中的案例研究,进一步印证了语境分析方法的实用性与语境实在论观点的合理性。
本书选题前沿、视角独特、资料丰富、论述脉络清晰、论证立场鲜明,是一本探索性的论著,适合于从事科学哲学与物理哲学的工作者,相关专业的大学师生,以及科学哲学爱好者阅读。

TOP作者简介

郭贵春,男,1952年8月出生,山西大学校长,科学技术哲学国家重点学科首席专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兼任教育部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教育部高校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名义副理事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高级咨询机构委员、《科学技术与辩证法》杂志主编等职。 主要从事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代表作有《科学实在论的方法论辩护》、《后现代科学哲学》等,上述两部著作分别获得第四届、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二等奖;指导的博土研究生学位论文获2004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TOP目录

绪论 走向语境论的科学哲学
一、当代科学哲学的现状与主题
二、当代科学哲学发展的首要问题
三、语境的基本特征
四、语境论的科学哲学研究纲领
五、语境论科学哲学研究纲领的优势 
六、本书的写作思路与基本框架 
第一章 当代科学哲学的困境与焦点问题
一、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观与影响 
二、当代科学哲学面临的内在困境
三、西方科学哲学受到的外在挑战
四、当代科学哲学争论的焦点问题 
五、结语:关注科学实在论
第二章 科学实在论的问题及其演变
一、科学实在论的基本问题
二、科学实在论的基本观点
三、科学实在论的历史演变
四、当代科学实在论的基本走向 
五、结语:超越经典实在论
第三章 当代科学实在论的辩护策略
一、“科学映像”的论证
二、“无奇迹”论证与“逼真”论证
三、“操作”论证
四、启迪与问题
五、结语:超越强实在论
第四章 当代科学实在论的困境与出路
 一、劳丹对科学实在论的批判
 二、范·弗拉森的建构经验主义
 三、柯林斯的相对主义实验纲领 
 四、非实在论者的诘难
 五、启迪与问题
 六、困境之因与出路所在
 七、结语:走向语境实在论
第五章 科学实在论的语境重建
 一、语境概念及其意义的演变
 二、语境的本体论性与结构性
 三、对科学实在论的反思与语境选择 
 四、科学实在论的辩护与语境要求 
 五、科学实在论的走向与语境原则 
 六、结语:方法论的重建
第六章 科学解释语境与语境分析法
 一、科学说明与科学解释
 二、科学解释语境的构成
 三、科学解释语境的功能
 四、语境分析的方法论意义 
 五、语境分析法的基本原则
 六、结语:实在观的重建
第七章 语境论的实在观
 一、统计因果性
 二、非定域性与整体性
 三、语境论的实在观
四、结语:真理观的重建
第八章 语境论的真理观及其思维方式
第九章 科学隐喻的方法论意义
第十章 语境实在论
第十一章 语境论的科学进步观
附录 应用案例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

TOP书摘

第一章 当代科学哲学的困境与焦点问题
  一、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观与影响
  在大多数科学哲学文献中,特别是在国内学术界,长期以来,对科学哲学的维也纳学派一直不加区分地混同使用着两个名称,“逻辑实证主义”和“逻辑经验主义”。为了避免混淆,在阐述问题之前,首先沿着学术发展的脉络,对其名称的由来进行考证,是有必要的。
  在哲学史上,经验主义有着悠久的传统,其基本口号是:“经验是我们知识的唯一来源”。17世纪和18世纪的经验主义观点主要以休谟(D.Hume)为代表。到19世纪,以马赫(E.Mach)为代表的“现象论”的观点成为主流。“实证主义”这个术语是由19世纪的科学哲学家和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A.Comte)提出的。“逻辑实证主义”是以数理逻辑为工具的语言分析与实证主义观点的结合。20世纪前半叶,逻辑实证主义成为经验主义的主要形式,也被称之为“维也纳学派”。这个学派第一次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是在1929年。这一年,以卡尔纳普(R.Carnap)为代表的维也纳学派的主要成员,为了纪念该学派的学术领导人石里克(M.Schlick)的奠基性工作,在布拉格于9月15日到17日举行的关于精确科学的认识论会议上联合发表了一个有影响的哲学宣言,标志着维也纳学派的诞生。……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397

版  次: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48.8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