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夏丐尊散文选集——百花散文书系•现代散文丛书
夏丐尊散文选集——百花散文书系•现代散文丛书


夏丐尊散文选集——百花散文书系•现代散文丛书

作  者:夏丐尊 著,欧阳文彬 编

出 版 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丛 书:百花散文书系·现代散文丛书

出版时间:2004年08月

定  价:21.00

I S B N :9787530608425

所属分类: 文学  >  非小说  >  随笔/散文  >  中国现当代随笔    

标  签: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学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夏丐尊和鲁迅在一师共事时过从甚密,思想上,文学上都受到鲁迅的影响。19O9年就参加了鲁迅、许寿裳等发动的反对尊孔复古的“木瓜之役”。后来又在鲁迅启发下提高对文学的兴趣。当时鲁迅还没有写小说,也没有用鲁迅的笔名,但已立志通过文学改造国民精神,并开始从事翻译。他见夏丐尊小说读得不多,曾以《域外小说集》相赠,使夏“眼界为之一片”,从此不断扩大阅读视野,还从日译本转泽西欧作,所以自称是“受他(鲁迅)启蒙的一个人”。
夏丐尊对艺术的兴趣可能还多少受到李叔同(弘一)的影响。李叔同多才多艺,于文学、戏剧、书法、篆刻、音乐、美术无一不精。1912年他到一师教图画、音乐,使这两门一向不受重视的功课引了全校学生。夏丐尊认为“这原因一半当然是他对于这二科实力充足,一半也由于他的感化力大。”甚至说:“我只好佩服他,不能学他。”但也承认:“他的一言一行,随在都给我以启诱”。他俩共事七,情逾手足,常在一起吟诗唱和,互赠印章。
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丰富的教学实践和人生经验,还有鲁迅、李叔同等良师益友的熏陶,对夏丐尊来说都是宝贵的积累,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准备了条件。他被迫离开一师后并没有为自己的遭遇抱屈,心里想的还是大局。《误用的并存与折中》一文表现了忧国忧民之情。“变法几十年了,成效在哪里?革命以前与革命以指,除一部分的男子剪去发辫,把一面黄龙旗换了五色旗之外,有什么大分别?”可是他把这种现象的病根归于祖先传下来的“中庸之道”,认为医治这种宿疾的药方是“极端”。

TOP作者简介

夏丐尊(1886~1946),原名铸,字勉旃,号闷庵,上虞崧厦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中秀才。翌年考入上海中西书院,一学期后,因学费无着辍学,回家自学。二十九年,考入绍兴府学堂,一年后辍学回家,代父任塾师。三十一年,筹措学费,赴日本留学。两年后,因学费不继,辍学回国。三十四年,经许寿裳推荐,任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通译助教,兼任舍监和国文教员。先后与鲁迅、陈望道、许寿裳、刘大白等同事。两浙师范学堂改为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后,仍任国文教员,并被选为校友文艺部部长,创办《校友会志》,加入南社。民国8年(1919),与经亨颐等编辑浙江教育会刊物《教育潮》,支持新文化运动,与陈望道、刘大白、李次九合称“一师”“四大金刚”。次年,“一师风潮”后,被迫离校,应湖南省第一师范之聘去长沙任教,与毛泽东共事。10年,应经亨颐之邀回上虞春晖中学任教,并在湖畔盖平房定居,取名“平屋”。约集朱自清、丰子恺、朱光潜等来春晖任教。13年起,兼任宁波浙江省立第四中学国文教员。利用课余时间,翻译、出版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爱的教育》,创作散文集《平屋杂文》等。14年3月,以全部积蓄与朱自清等在上海发起成立立达学会,创办立达学园、《立达季刊》及《一般》月刊。16年,应聘任上海暨南大学教授兼中国文学系主任。次年,任开明书店总编辑。19年起,创办《中学生》杂志,与叶圣陶合著《文心》一书,即在该刊连载。22年,为帮助失学青少年自学中学课程与谋生必需艺能,开办上海市私立开明函授学校,自任校长。25年,《新少年》杂志创刊,任社长。6月,中国文艺家协会成立,当选为理事,并被推为主席。民国26年(1937),抗战爆发,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机关报《救亡日报》创刊,任编委。27至29年,应邀在上海南屏女中任国文教员。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上海租界,拒绝为日伪办事。32年12月,被日本宪兵司令部逮捕,经友人内山完造等保释出狱。抗战胜利后,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发起组织中国语文教育会。35年4月23日,在上海病逝,墓葬上虞白马湖畔。4月27日,重庆《新华日报》发表社论《悼夏丐尊先生》,誉为民主文化战线的老战士,为文化运动和民主运动建树不可磨灭功绩。生平著译除《爱的教育》、《平屋杂文》、《文心》外,尚有《文章作法》、《近代日本小说集》等。

TOP目录

序言
读书与冥想
春晖的使命
传染语感于学生
教学小品文
《爱的教育》译者序言
“无奈”
《子悄漫画》序
怯弱者
闻歌有感
长闲

关于国木田独步
小说的开端
对了米莱的《晚钟》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关于《倪焕之》
《中学生》发刊辞
《续爱的教育》译者序
《鸟与文学》序
我的中学生时代
新年的梦想
命相家
光复杂忆
我之于书
白马湖之冬
灶君与财神
紧张气氛的回忆
春的欢悦与感伤
一种默契
良乡栗子
中年人的寂寞
两个家
送殡的归途
钢铁假山
试炼
阮玲玉的死
读诗偶感
坪内逍遥
早老者的忏悔
整理好了的箱子
《平屋杂文》自序
《十年》序
我的畏友弘一和尚
日本的障子
鲁迅翁杂忆
弘一法师之出家
与丰子悄论画信
读《清明前后》
寄意

TOP书摘

因为身体不好,关心到一般体育上的事情,对于早年自己的学校生活,发见一个重大的罪过。现在的身体不好,可以说是当然的报应。这罪过是什么?就是看不起体操教师。
体操教师的被蔑视,似乎在现在也是普遍现象。这是有着历史关系的。我自己就是一个历史的人物。三十年前,中国初兴学校,学校制度不像现在的完整。我是弃了八股文进学校的,所进的学校先后有好几个,程度等于现在的中学。当时学生都是所谓“读书人”,童生秀才都有,年龄大的可三十岁,小的可十五六岁,我算是比较年青的一个。那时学校教育虽号称“德育智育体育并重”,可是学生所注重的是“智育”,学校所注重的也是“智育”,“德育”和“体育”只居附属的地位。在全校的教师之中,最被重视的是英文教师,次之是算学教师,格致(理化博物之总名)教师,最被蔑视的是修身教师,体操教师。大家把修身教师认作迂腐的道学家,把体操教师认作卖艺打拳的江湖家。修身教师大概是国文教师兼的。体操教师的薪水在教师中最低,往往不及英文教师的半数。
那时学校新设,各科教师都并无一定的资格,不像现在有大学或专门科毕业生。国文教师,历史教师,由秀才举人中挑选;英文教师大概向上海聘请,圣约翰书院(现在改称大学,当时也叫梵王渡)出身的曾大出过风头;算学、格致教师也都是把教会学校的未毕业生拉来充数:论起资格来,实在薄弱得很。尤其是体操教师,他什]不是
三个月或半年的速成科出身,就是曾经在任何学校住过几年的三脚猫。那时一面有学校,一面还有科举,大家把学校教育当作科举的准备。体操一科,对于科举是全然无关的。又不像现在学校的有竞技选手之类的名目,谁也不去加以注重。在体操时间,有的请假,有的立在操场上看教师玩把戏,自己敷衍了事。体操教师对于所教的功课似乎也并无何等的自信与理论,只是今日球类,明日棍棒,轮番着变换花样,想以趣味未维系人心,可是学生老不去睬他。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48

版  次:2

加载页面用时:32.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