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2009版国家公务员 申论
2009版国家公务员  申论


2009版国家公务员 申论

作  者:车桂林 主编

出 版 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丛 书: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

出版时间:2008年10月

定  价:42.00

I S B N :9787801997302

所属分类: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近年来,公务员考试日益升温,报考人数不断增加,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竞考一个职位的状况已经屡见不鲜。据专家预测,这种激烈的竞争局面在未来几年内还将继续出现。在这种情况之下,如何能够在众多的考生当中脱颖而出,利用有效的时间、科学的方法取得优异的成绩,并最终被录用,已经成为每一位考生面临的重要问题。
  申论考试主要通过应试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申论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50分钟,满分100分。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应试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和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
  申论考试作为公务员录用考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考生所重视。申论分数比重较大,从历年的申论考试得分情况来看,申论的平均分数不高,大多数考生均在50分上下。再加上申论试题的主观性比较强,考查的能力比较多,因此历来是很多考生感觉难度最大的科目。申论俨然已经成为限制考生进入政府部门工作的“高门槛”,如何迈过这个门槛,这是每一个考生必须关注的问题。
  为了让考生能够更准确地把握申论考试,本编写中心在深入细致地研究了九年来申论真题的基础上,总结了申论考试的命题特点和趋势,希望对考生朋友备战200q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有所帮助。
  根据2000-2008年的申论真题来看,申论考试具有以下显著特点和趋势。

TOP目录

第一部分 申论理论知识
 第一章 申论基础知识
  第一节 申论的含义
  第二节 申论考试的性质
  第三节 申论考试的目的
  第四节 申论考试的地位
  第五节 申论考试的特点
 第二章 申论试卷与评分
  第一节 申论考试的测评要素
  第二节 申论考试的试卷结构
  第三节 申论考试的主要环节 
  第四节 申论阅卷流程解密
  第五节 申论评分标准及细则
  第六节 申论失分原因分析
 第三章 申论命题思路与趋势
  第一节 申论考试题材分析
  第二节 申论题目要求详解
  第三节 申论命题方式总结
  第四节 申论命题思路与预测
  第五节 2008年申论真题解析
第二部分 申论应试能力提升
 第一章 审读材料能力培养
  第一节 审读材料的含义与要求
  第二节 阅读材料方法指导
  第三节 审读材料技巧点拨
  第四节 审读材料能力速成
  第五节 技巧应用真题示例
 第二章 概括材料能力培养
  第一节 概括材料的能力层次
  第二节 概括材料的常见问题
  第三节 概括材料的“三字诀”
  第四节 概括材料的理论指导
  第五节 概括材料的方法指导
  第六节 概括材料的技巧点拨
  第七节 概括材料的注意事项
  第八节 技巧应用真题示例
 第三章 提出方案能力培养
  第一节 提出方案的初步认识
  第二节 提出方案的步骤解读
  第三节 提出方案的技巧点拨
  第四节 技巧应用真题示例
 第四章 对策分析能力培养
  第一节 对策分析的含义与要领
  第二节 对策分析的思维方法
  第三节 对策分析的命题类型
  第四节 对策分析的应试策略
  第五节 技巧应用真题示例
 第五章 论述问题能力培养
  第一节 论述问题的类型分析
  第二节 论述问题的立足点
  第三节 论述问题的谋篇布局
  第四节 论述问题的写作指导
  第五节 申论语言素养提高
  第六节 申论修辞技巧运用
  第七节 申论常见语病透析
  第八节 技巧应用真题示例
 第六章 申论应试方法与技巧
  第一节 申论解题方法
  第二节 向新闻学申论
  第三节 押题预测技巧
  第四节 申论备考策略
  第五节 申论高分诀窍
第三部分 文休精讲
 第一章 议论文
  第一节 历年申论议论文题型总结
  第二节 申论议论文题型要求
  第三节 议论文写作注意事项
  第四节 议论文题型应试技巧
 第二章 报告
  第一节 历年申论报告题型总结
  第二节 报告的写作方法
 第三章 讲话稿
  第一节 历年申论讲话稿题型总结
  第二节 讲话稿的写作方法
 第四章 演讲稿
  第一节 历年申论演讲稿题型总结
  第二节 演讲稿的写作方法
 第五章 其他文体
  第一节 意见
  第二节 请示
  第三节 短评
  第四节 述评
第四部分 申论热点
 热点一 政策理论
  科学发展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热点二 行政管理
  建设服务型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解读
 热点三 社会建设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热点四 经济问题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食品安全问题
 热点五 社会民生
  关注弱势群体
  公共服务均等化
 热点六 文化教育
  传统文化保护
  教育公平问题
 热点七 “三农”热点
  发展现代农业
  “三农”系列政策
  热点八报告解读
  党的十七大报告解读
  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第五部分 历年真题与预测试卷
 第一章 历年真题
  2008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参考答案及例文
  2007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参考答案及例文
  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参考答案及例文
 第二章 预测试卷
  申论预测试卷及参考答案(一)(服务型政府)
  申论预测试卷及参考答案(二)(社会保障)
  申论预测试卷及参考答案(三)(教育公平)
  申论预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四)(食品安全)
  申论预测试卷及参考答案(五)(新农村建设)

TOP书摘

第一章 申论基础知识
  第一节 申论的含义
2000年,在京郊某宾馆,对公务员考试的关于“写作”(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作文)方面的命题,有关领导和命题成员(写作命题组等)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讨论。在广泛借鉴了古今中外选拔人才有关“写作”方面考试方式的基础上,谈到“写作”、“应用写作”、“公文写作”、“案例分析”、“策论”、“政论”等,最后,经相关部门和领导批准,定名为“申论”,并在这次会议上确定了其基本形式和结构,由此也就产生了第一份完整意义上的“申论”试卷。2000年申论给定的材料是一桩噪音扰民事件,关注的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如何协调发展。从此之后,申论就成为中央到地方招聘公务员的重要形式之一。
根据人事部发布的《考试大纲》,其中对申论的介绍如下:
申论主要通过考生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
由此可见,所谓申论就是指对某个问题阐述观点、论述理由,合理地推论材料与材料以及观点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申论”一词,语出孔子的“申而论之”。“申”字有“说明”、“申述”之意,如“三令五申”、“重申前令”、“申明立场”等都取此意。这是“申”字的基本义项,也是其常用义。而“申论”一词,除了“说明”、“申述”之外,还要进行“论说”、“论述”和“论证”,亦即对事件、材料、问题、现象、事理等进行分析和说明。在“申论”试卷中,要求考生就所给定的背景材料,通过仔细阅读和系统分析,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展开有理、有力、有节的论述,论证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这既是对考生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也是国家公务员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涉及的内容。
我国汉代选拔官员的考试有一种定题目论证某项政策或对策的“策论”。比较一下汉代的策论与今天的公务员申论考试,对理解申论考试是有帮助的。
汉代的策论是根据国家的需要而采取的一种选拔人才的方法,当今的申论测试也是为了挑选人才;汉代策论不受文体的限制,当今的申论考试在服从目的需要的大前提下也没有严格的限定;汉代的策论所阐述的见解都是关于国家的政事,当今的申论考试也全部是涉及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等有关国计民生的内容;汉代的策论要求有远见卓识,且切实可行,当今的申论考试也要求有针对性,提出的方案要有可行性;汉代的策论要求文章有表现力,当今的申论也要求具有较强的文字表现力。
联系一下公务员工作实际,他们在进行科学决策、贯彻执行决策的过程中,时时要针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论证,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处理意见,并对所提出的方案进行论证,有的还需要写出书面材料。从这一角度来看,申论考试是根据目前国家机关工作的需要,对考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考查方法,全面考查考生搜集和处理各类日常信息的素质与潜能,充分体现了信息时代的特征,也是当今国家公务员实际工作的需要。
从考试大纲的规定及历年实际出题情况来看,申论考试为考生提供一系列反映特定实际问题的文字材料,要求考生仔细阅读这些材料,概括出它们反映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此问题的实际方案,最后苒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较详细的阐述和论证。申论的写作,避开了传统作文中那些未必适合用作考查公务员的因素,使必须考查的能力得到凸显。
对很多考生来说,他们对识记性的知识还比较有信心,但是一提到“论”,就有些底气不足,大有谈“论”色变的架势。因为高考作文差不多已经成了他们的最后“作品”,而今要作答申论,实在是有些勉为其难。其实,考生大可不必对申论考试过于担心。申论考试并不神秘,经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任何人都能够取得好成绩。
  第二节 申论考试的性质
在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有一种八股文考试形式,要求就给定题目论证某项政策或对策,撰写论文。八股文是明朝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八股文专讲形式、没有内容,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人们只是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分为破题、承题、起讲、人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等组成部分。如果仅从八股文的考查目的和写作方法来说的话,八股文与今天的申论考试有诸多相似之处。事实上,一些优秀的的八股文也是古代“申论”的典范之作。
随着时代的发展,“申论”一词开始朝着新的方向发展,具有了浓郁的现代色彩。l943年11月18目的重庆《新华日报》上刊载了一篇署名德君的文章,题目叫做《申论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之得失》,这篇文章申论了汪精卫之流的本质——无气节的投机叛变分子,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战斗性。这里的“德君”就是革命家梁启超。这是中国历史上一篇以申论为题的文章。原文如下:
申论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之得失
最近舆论界又看见两句很新颖的话,即所谓“左涂右抹”“东摆西摇”是也。说这话的,是对一部分“迷途”的人而写的:“你们在此伟大的局面与宏远的前途中,竟不知安置身心于何所,穷年累月,左涂右抹,东摆西摇,直至于烂额焦头而尚不能一悟。”这段文章很有几分斤两。
可惜该文作者在讲了一大篇仁义道德之后并未能明晰地指示出一条安置身心的道路。但是对于“左涂右抹”“东摆西摇”甚至到了焦头烂额的境地而不能觉悟,这一点的提出,倒是很值得我们来一番鼓吹并加以申论的。
号称为万物之灵的人,确实是一个奇特的存在。从历史上的人物到现前,你看人是多么不同呵!有的人真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有伟大的操守,忠于事业、忠于信仰,坚贞不移地奋斗。他们胜利的时候如此,失败的时候也如此,顺利的时候如此,困难的时候同样不改。这种人就是人类历史的脊梁。另外有一种人,是专门投机,看风使舵,一味自私自利。高官厚禄之下,可以认贼作父,但一旦另外有好的出处,又很容易翻脸无情,大肆抨击过去伺奉的主人为万恶魔王。这类人,是无所谓公道是非,只有私利,更无所谓气节,只有投机罢了。这种人的表现,就是“左涂右抹”“东摆西摇”者流,根本是没有羞耻可言的人,这类人便是人间的渣滓。
我们看看大名鼎鼎的变节分子汪逆精卫吧!“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何等悲壮的语调!到后来又大声说:“革命的向左转”,又是何等的革命呀!抗战初期,头一天尚在说抗战到底,第二天却悄悄逃跑,去投奔日寇建立所谓“东亚新秩序”去了。这是投机善变的典型人物,在其熏陶下的更不知其数了。
像这类“左涂右抹”“东摆西摇”的无气节分子,当他在东西摆动、左右涂抹中,可以看见他们颇真有些本领。尽管他的人格扫地,但摆来摇去,总是摇摆在上面,俨然还高人一等,而且满嘴还是仁义道德。你看汪逆精卫,当他潜伏在抗战营垒中时,固然对抗战到底的道理说得有声有色,即使逃出去投降叛国之后,他变了一套道理仍是吹得天花乱坠。不仅这样,最近愈变愈奇,叛国的可以自吹是如何爱国,一肚子男盗女娼的,可以成为卫道之士,就是自己东摇西摆的货色,反过来还可以骂人家“左涂右抹”,真是一片茫茫大雾,弄得乌烟瘴气,令人莫测高深,你能说这种人本领不高明吗?
然而我们读古今中外历史,可以得到一个真理,凡是“左涂右抹”“东摆西摇”的角色,总是少数人而已。一个伟大的革命者曾经说过:“领导者们有的来了,有的去了,但民众依然没有改变”,这是真理。民众是不会变的,他们厌恶变节者,厌恶摇摆者,所以拿“左涂右抹”“东摆西摇”来赠送给人民,似乎是有些看不清对象吧!
虽然这篇申论文章与现在意义上的申论不能相提并论,但是其论理的技巧还是值得借鉴的。
我们现在所说的申论与古代的“策论”及传统的作文有些类似,但又有很大的不同。申论考试的内容、方法及其产生的测评功能,涵盖了给材料作文和策论两种考试的基本方面。与古代的八股文及现代的给材料作文相比,申论要求考生摒弃那些套话、闲话,可以形式新颖、灵活,更不需要遵守八股文似的僵死格式,它要求考生分析、解决问题要更加透彻、全面、精辟、清晰,把阅读理解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够更好地展现出考生的综合素质。当然最重要的是,申论写作要求考生必须进行“角色扮演”,以政府公务人员或其他特定的身份对给定资料“申而论之”。
《申论》第一次进入公务员考试,是在2000年的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当年公务员考试的笔试部分由《公共基础知识》、《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申论》三部分构成。其中,申论部分是新增加的内容。此后的历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中,申论一直作为考查科目出现。2002年公务员考试分为A、B两大类,8类不参加申论考试,占报考人数大多数的A类考生都需要参加申论考试,而考试内容和形式基本上没有发生大的变化。2006年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考试大纲规定:公共科目笔试分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个科目。其中,综合管理类招考职位的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一)》和《申论》;行政执法类招考职位的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二)》和《申论》。 
  第三节 申论考试的目的
申论考试是根据目前机关工作的需要对考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进行考查的一种方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机关工作人员更需要具备搜集、分析、概括、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通常的写作考试基本上已形成固定的模式,难以真实地表现出考生的实际能力。
申论考试是从2000年开始的,设置申论考试的目的主要有两个。
(一)为了使公务员考试能够更准确地甄选出适合机关需要的公职人才原有的公务员录用写作考试存在功能不全、作用有限、针对性不强、准确性不高等缺陷,甚至还可能出现选错人才等问题。为此,有必要取消作文这种考试方式,寻找替代方式。在这种形势下,申论就成了最佳的选择。这是公务员考试录用方式在制度和实践上的一次改进和完善,也是国家人事行政改革在关键环节上的一次大胆探索与创新。
(二)为了使公务员写作考试更加贴近政府机关工作实际
从公务员录用考试改革的导向来看,申论考试在结构形式、操作逻辑上都紧扣政府工作实际。这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它扣住了政府面对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通常是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和政治问题,其实质就是公共政策问题、行政管理问题和国家治理问题。这在大前提上就决定了申论考试就在行政管理范围内,从而极大地增强了选才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其次,它扣住了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实际需要的专业化才干,即不仅要求考生具有普通人才具备的单纯写作能力,而且更要求他们具有解决考卷中给定的实际行政管理问题的各种能力。这些能力不是靠说、表演或其他方式来展现的,而是借助写作来证明的,这样就显著增强了测评成效,提高了申论考试的专业化程度和科学性。
最后,它通过给定的感性资料和考试要求,设置了一定的角色或虚拟身份,让考生进入相应的公务员角色,按照政府的实际做法、实际要求和实际运作规程来作出解决问题的反应。这样,就能选拔出具有行政管理才能、适合从事公职工作的人才。
继中央、国家机关之后,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录用公务员时也相继将“写作”科目改成了“申论”。
总而言之,申论考试的目的就是检测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法律、公共管理等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检测其阅读理解、综合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文字表达的能力。
  第四节 申论考试的地位
从2000~2008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考试大纲的变化趋势中可以看出,申论考试的重要性在逐渐加强。在2006年之前,只有报考综合管理类的考生才需要参加申论科目的考试,报考行政执法类的考生则不考申论。2006年,行政执法类职位首次加考申论,也就是说,从2006年起,申论成为公务员考试必考的笔试科目之一,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与文字处理能力。
我们来看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合格分数线。
从上表可以看出,要想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的成绩一般要达到60分左右,而从实际得分情况来看,要想取得这样的成绩绝非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对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来说,要从战略的高度上充分认识申论考试的重要性,重视申论考试的复习与备考。
  第五节 申论考试的特点
  一、内容广泛,形式灵活
申论测试的目的是选拔国家公务员,因此十分注重对考生的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测评。为反映这一要求,申论所给定的背景材料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涉及范围极广。
申论测试所提供的背景材料范围广,内容多为人们所熟知,所反映的问题大部分已有定论,也有一些问题尚无定论或存在争议,需要考生自己去理解、分析和判断,并作出结论。例如,目前人们关注的经济过热、救灾体制的建设与完善、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公共秩序的维护、“民告官”的行政诉讼等问题,都可以作为申论考试试题的选题范围。一般说来,申论考试常选择“中观”的而不选用“宏观”和“微观”的材料。
申论测试的形式也很灵活,除了所给出的材料部分外,其答卷一般情况下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概括部分;二是方案部分;三是议论部分。就文体而言,概括部分可能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中的某一种形式,也可能综合了多种文体形式;方案部分则是应用文写作;第三部分则是申论文章写作。该部分一般要求是议论文写作,但也有特殊情况,比如2003年和2004年要求写作的就是公文式申论文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申论测试既考查普通文体的写作能力,也考查公文写作能力,测试形式非常灵活、实用。
二、现场性强,贴近实际工作
 公务员考试所需要的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这是公务员考试的基本出发点和立足点。通过历年的命题情况我们可以观察到,公务员考试的命题思路是在认真总结公务员考试的改革情况,广泛听取中央有关部门、广大考生和相关专家的意见之后确定的。主要指导思想是更注重以能力素质的考查为主,注重针对性,更趋于公务员的实际工作。在此基础上改进题型、题量和结构,完善申论材料的选择和平分,确保新录用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350

版  次:1

开  本:大16开

加载页面用时:46.8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