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三版)——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三版)——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三版)——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作  者:高鸿业 主编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丛 书: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出版时间:2004年09月

定  价:28.00

I S B N :9787300033372

所属分类: 教育学习  >  教材  >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人文社科  >  经济  >  经济学读物  >  经济学理论、研究与通识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家教育部组织统编的高校《西方经济学》教科书。由中国人民大学高鸿业教授和吴汉洪教授、北京大学刘文忻教授、前武汉大学冯金华教授和复旦大学尹伯成教授,共五名教学人员组成编写组,高鸿业任主编。
  第三版主要修改和增删之处:
  第一,宏观部分的变动有下列六点:
  (1)删去原有的关于动态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部分,其原因在于有关这两条曲线的论述已经远远超过初等教材的范围,而且,即使略去它们,我们也能使用现有的静态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来对通货膨胀或收缩的问题大致加以说明。
  (2)第三版把失业纳入旧版的“通货膨胀”的一章,因为,它们分别属于整个宏观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短期问题。在该章的结束部分,我们通过对菲利普斯曲线的介绍把两大问题结合起来,从而使新版的章节安排比较合理。
  (3)删去按税率征取的税收及其乘数,因为,这一部分难以用简短的篇幅解释清楚,从而,它往往在西方的初级教材中也被省略掉。
  (4)删去动态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以及最优的增长途径这两个部分,因为,它们已经超过了初等教材的范围,从而,在西方也往往被纳入于中等程度的教材。
  (5)在宏观部分的伊始,即在新版的第十二章第一节中,我们增添了“宏观经学鸟瞰和本书的章节安排”的内容,其目的在于为整个宏观部分提供一个明确的轮廓;然后,根据这一轮廓,全部改写了第二版的第十八到二十三章(相当于第三版的第十七到二十二章)。
  上述改写的原因来自西方宏观理论的发展和演变。在过去,宏观理论主要研究总需求的方面;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对总供给方面的研究也受到重视。这样,原有的许多有关总供给曲线的一部分分歧虽然仍旧存在,但是,一些过去的含糊不清之处却得以澄清,从而,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框架要比过去明晰得多。目前,大多数西方的宏观教材已经采用了这一较为明晰的框架。作为一本介绍西方理论的教材,本书理所当然地应该反映这一新的发展;由于这一原因,新的发展也使本版宏观部分的章节安排条理较为分明和合理。
  (6)第三版扩充了对金融工具的介绍。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使得金融工具有了较多的品种。除了原有的股票和债券以外,衍生的金融工具也被逐渐引入。为了使读者能够得到较多的这一方面的知识,第三版适当地增加了金融工具的份量。
  第二,涉及整体部分的变动可以归结为下列四点:
  (1)为了节约篇幅,删去每章之末的“本章文献参考”和全书之末的附录一“主要参考文献”而代之以较为实用的“引用文献中英文对照表”。
  (2)把每章的结束语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总结每章内容的要点;后一部分则对每章的内容进行评议。这一做法应该有利于读者的学习。
  (3)对每章结束语中的评议部分,增添西方学者最新的研究成果。
  (4)对全书的图形,添增了红、蓝两种颜色,以便使图形的表达更为清楚。
  除了上面列出的各点以外,对全书的行文、符号以及印刷的不当之处均作了应有的修改。此外,我们即将出版一本与本书相配套的《学习与教学手册》。该手册可以使我们能把旧版中的较艰深的部分以及大量的资料置之于其中,从而使第三版的内容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总的说来,我们力图使第三版能够更加确切地表达西方主流经济学的面貌以及更加有利于对它的讲授和学习。
  本书被评为国家级教材并于2002年获得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TOP目录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
  第三节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第四节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第五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第六节 名义GDP和实际GDP
  第七节 结束语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一节 均衡产出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第三节 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第四节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第五节 乘数论
  第六节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第七节 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
  第八节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九节 结束语
第十四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第一节 投资的决定
  第二节 IS曲线
  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
  第四节 LM曲线
  第五节 IS-LM分析
  第六节 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
  第七节 结束语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第一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第二节 财政政策效果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效果
  第四节 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第五节 结束语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第一节 经济政策目标
  第二节 财政政策
  第三节 货币政策
  第四节 资本证券市场
  第五节 金融衍生品市场
  第六节 宏观经济政策及理论的演变
  第七节 结束语
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第二节 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第三节 长期和短期在国民收入决定中的特殊含义
  第四节 古典总供给曲线
  第五节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第六节 常规总供给曲线
  第七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第八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数学小结
  第九节 结束语
第十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一节 失业的描述
  第二节 失业的经济学解释
  第三节 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
  第四节 通货膨胀的描述
  第五节 通货膨胀的原因
  第六节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第七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
  第八节 结束语
第十九章 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概述
  第二节 国际贸易组织
  第三节 国际金融体系的演变
  第四节 有关倾销的基本知识
  第五节 政府调节国际经济往来的措施
  第六节 结束语
第二十章 国际经济部门的作用
  第一节 汇率和对外贸易
  第二节 国际收支的平衡
  第三节 IS-LM-BP模型
  第四节 资本完全流动下的IS-LM-BP模型
  第五节 开放经济条件的财政与货币政策
  第六节 调整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政策
  第七节 南-北关系的一种经济分析
  第八节 包括国际部门在内的宏观经济理论体系的数学小结
  第九节 结束语
第二十一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第一节 国民收入长期增长趋势和波动
  第二节 对经济增长的一般认识
  第三节 增长核算
  第四节 新古典增长理论
  第五节 内生增长理论
  第六节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第七节 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特征
  第八节 经济周期理论的简要回顾
  第九节 乘数-加速数模型
  第十节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第十一节 结束语
第二十二章 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
  第一节 从菲利普斯曲线到总供给曲线
  第二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
  第三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第四节 一个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AD-AS模型
  第五节 新凯恩斯主义形成的理论背景和特征
  第六节 名义粘性
  第七节 一个新凯恩斯主义的AD-AS模型
  第八节 目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
  第九节 博弈论在宏观经济政策中的应用
  第十节 本章和宏观经济学结束语
第二十三章 西方经济学与中国
  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科学吗?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对我国的有用之处
  第三节 在应用西方经济学时应加考虑的我国国情的特殊性
  第四节 科学主义
  第五节 对意识形态问题的隐讳
  第六节 广泛而庞杂的内容
  第七节 貌似新颖的形象
  第八节 全书结束语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TOP书摘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394

版  次:3

加载页面用时:109.3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