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09年新大纲北京公共基础知识
09年新大纲北京公共基础知识


09年新大纲北京公共基础知识

作  者:李永新,张永生 等主编

出 版 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丛 书: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专业教材

出版时间:2005年10月

定  价:38.00

I S B N :9787802083240

所属分类: 教育学习  >  考试  >  公务员考试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近年来.北京市公务员考试的常识判断部分灵活度增强,虽然仍旧是识记型题目为主,但却明显加强了对考生分析能力的考查,同时对考生的记忆准确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让更多的考生能真正找到应对北京市公务员考试的正确方法与策略,避免由于辅导书选择不当而误入歧途,作者将自己对北京市公务员考试的最新研究成果编撰成书,希望能帮助考生找到正确的备考与复习方法。
“我们并不完美,但我们追求完美”,这是我们始终把有的一种心态,本书也是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编著而成的。为了能够保证本书的质量,便于广大考生复习,使考生能在短期内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我们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不断完善、精益求精。
  本书具有如下特点:
 一、专家编著。解析精准。本书是目前北京市公务员考试培训界最富盛名的数位专家和学者精心打造而成的,并不像其他辅导书那样仅仅“以题解题”,每道题在设计时都尽量做到覆盖多个知识点,绝大部分试题均附有全面详尽的解析,使考生能真正做到掌握规律,融会贯通,胸有成竹。
二、最新最全。呈身打造。本书专门为2009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量身打造,针对考试的范围和要求,对各个部分均进行了增补和修订,尤其是增加了大量对最新知识点的解读,并针对这些知识点编撰整理了大量配套练习,配以详尽的解析。特别是法律基础部分收入了对2007年10月1日生效的《物权法》和2008年1月1日生效的《劳动合同法》的解读;针对热点问题考查力度明显加大.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本书的时事政治部分全部采用2008年1月至今的最新资料.力争使考生在第一时间全面掌握最新信息。
三、重点突出。事半功倍。本书体例新颖,内容丰富,重点突出,思路明晰,并配有大量总结式图表,可使考生形成全面的知识体系,避免因知识体系混乱而影响答题思路,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四、海量真题。画龙点睛。本书收录大量真题,书中无论是例题还是练习题,绝大多数都取自几年来的北京市公务员考试和中央及其他省份考试的经典真题。此外,我们还在难度比较大、考查比较灵活的法律基础知识等部分设计了典型真题详解板块,以期使读者能够对考试的难度和考查特点有更直观、更深刻的了解。只有研究真题才能洞悉命题思路和命题特点,才能真正地把握住考试。因此,本书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精华版真题集。

TOP作者简介

李永新,中公教育首席研究与辅导专家。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具有深厚的公务员考试核心理论专业背景,具有极其丰富的公务员考试实战经验,对中央国家机关和各省公务员招考有博大精深的研究,主持研发自成体系、独具特色、效果显著的公务员考试辅导课程和全系列教材。讲授深刻、系统、精彩,极受考生欢迎。

TOP目录

前言
第一篇 时事热点
第一章 十七大报告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第四章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第五章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第六章 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第七章 时事政治
第二篇 法律基础
第一章 法理学
精选真题练习
第二章 宪法
精选真题练习
第三章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行政处罚
第三节 行政强制
第四节 行政许可
第五节 行政复议
第六节 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七节 行政诉讼概述
第八节 国家赔偿
第四章 公务员法
  精选真题练习
第五章 刑法
精选真题练习
第六章 民法
第一节 民法总论
第二节 合同法
第三节 物权法
第四节 婚姻法
第五节 继承法
精选真题练习
第七章 经济法
第一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二节 劳动法
精选真题练习
第三篇 人文科技常识
第一章 科学常识
第一节 常考科技词条
精选真题练习
第二章 文学常识
第一节 中国古代文学部分
第二节 中国现代文学部分
第三节 中国当代文学部分
第四节 外国文学部分
精选真题练习
第四篇 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
第一章 管理概论
第二章 公共组织
第一节 公共组织概述
第二节 公共组织的结构
第三节 公共组织环境
第三章 公共决策
第一节 决策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行政决策体制
第三节 行政决策程序
第四节 公共决策中的群体决策
第四章 行政领导
第一节 领导与领导者
第二节 我国行政领导制度
第五章 行政执行
第一节 行政执行
第二节 行政沟通
第三节 行政协调
第四节 行政控制
第五节 行政监督
第六章 公共政策概述
第七章 公共政策体系与结构
第八章 公共政策过程
第九章 公共政策环境
精选真题练习
第五篇 公文理论
第一章 公文概述
第一节 公文的特点与功能
第二节 公文的种类
第三节 公文的格式与稿本
第二章 公文写作要则
第一节 公文的行文规则
第二节 公文的语言
第三节 公文的写作过程
第三章 常用公文的写作要点
第一节 法规性公文
第二节 决定、决议、通知、通报、批复、通告
第三节 请示、报告
第四节 函、会议纪要
第五章 公文处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收文处理的程序
第三节 发文处理的程序
第四节 办毕公文的处理
精选真题练习

TOP书摘

第一篇 时事热点
  第一章 十七大报告中的新心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一、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报告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写到主标题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这是报告的灵魂和标志。也是报告最大的新意和亮点。坚定地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一根本问题,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首次明确指出和深刻阐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首次完整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念,并首次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创新的成果加以整合,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5.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表述改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82年党的十二大首次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和任务,2002年党的十六大将这一表述改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七大将“建设”改为“发展”,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开始了新的伟大征程。
6.首次把“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写入党代会报告中。突出强调“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
  7.鲜明地、有针对性地评论改革开放的历史作用和重大意义。指出: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8.作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论断。
9.全面概括和论述改革开放的目的。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二、关于科学发展观
10.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确立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11.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完整概括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即: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2.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指出: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13.概括了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的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14.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中增加“信息化”一词,拓展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
15.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使用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表述。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6.提出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在继续强调“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统筹的同时,增加了“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和“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等内容。
17.首次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式写入党代会的报告之中。报告把“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要求,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18.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摆在突出位置。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提出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19.明确提出“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强调要“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这是党的根本宗旨和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和生动体现。
20.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明确要求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要求全党同志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
三、关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21.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由“总量”改为“人均”,且增加“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等前提条件。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十七大报告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即: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22.提出一系列新的明确目标: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等等。
  23.“生态文明”概念首次写入党的文件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到2020年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24.描绘了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的美好前景。指出到2020年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四、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和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
  (一)关于经济建设
 25.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经济发展“又好又快”的目标和要求。十六大报告提出要“继续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十七大报告提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6.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提法改变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作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的关键。
27.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作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28.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概念和目标。报告指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29.在党代会的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报告强调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30.“保护全球气候”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中。……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454

版  次:1

开  本:16开

加载页面用时:79.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