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湖北新民主革命史:中共创建与大革命时期卷
湖北新民主革命史:中共创建与大革命时期卷


湖北新民主革命史:中共创建与大革命时期卷

作  者:李良明,孙泽学 著

出 版 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年07月

定  价:32.00

I S B N :9787562236788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中国史  >  地方史志    

标  签:地方史志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通史  中国史  历史  党政读物  综合  中国政治  党史  中国共产党  政治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由李良民、田子渝、曾成贵编写的《湖北新民主革命史》丛书是湖北省“十一五”重点出版规划,从书一套四卷,分别是:中共创建与大革命时期卷,定价32元;抗日战争时期卷,定价28元;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卷,定价29元;解放战争时期卷,定价24元。   本书是其中一本,该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在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影响的大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在湖北的传播和湖北早期共产党组织的建立;湖北早期的工人运动;革命统一战线在湖北的建立及北伐战争在湖北的胜利进军;湖北工人运动的空前高涨;农民运动在湖北的蓬勃兴起、国民革命中的湖北青年运动、妇女运动和商民运动及统一战线的破灭与湖北新民主革命的挫折。   该书资料翔实、内容丰厚,其中有些史料是第一次与读者见面;在理论观点方面也不人云亦云,有作者自己的新观点、新见解,真正做到了史学创新。是研究湖北新民主革命不可多得参考书。

TOP作者简介

李良明,男,1947年生,湖北省孝感市人,1970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湖北省中共党史学会(中共党史人物研宄会)副会长、中国中共党史人物学会理事、《中共党史人物传》丛书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
孙泽学,男,1961年生,湖北京山人,法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现代史学会会员,湖北省中共党史学会、中共党史人物学会理事,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史、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的研究与教学。著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研究》(2004年),参编著作多本。在《中共党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毛泽东思想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社会主叉研究》、《理论探讨》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有多篇文章被《新华丈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或摘介。

TOP目录

第一章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十月革命对湖北的影响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二十月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湖北的影响

第二章五四运动在湖北
一五四运动狂飙
二五四运动在湖北的延续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在湖北的传播与湖北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一马克思主义在湖北地区的传播
二湖北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第四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湖北早期工人运动
一粤汉铁路工人和汉口人力车夫的罢工斗争
二湖北工人运动的高涨
三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第五章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革命新局面的开创
一在高压下继续斗争
二革命统一战线在湖北的建立
三革命新局面的开创

第六章北伐战争与武汉国民政府的建立
一北伐战争在湖北的胜利进军
二湖北在全国革命中心地位的确立

第七章湖北工人运动的空前高涨
一湖北工人运动的发展与工人纠察队的建立
二太平洋劳动大会和全国第四次劳动大会
三对于解散武汉工人纠察队的再认识

第八章农民运动在湖北的蓬勃兴起
一北伐战争前的湖北农民运动
二各级农民协会的建立与湖北农村大革命
三毛泽东举办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四大革命后期的湖北农民运动

第九章国民革命中的湖北青年运动、妇女运动和商民运动
一青年运动的发展
二妇女运动
三商民运动

第十章革命统一战线的破裂与湖北新民主革命的巨大挫折
一湖北地区的革命危机
二革命危机时刻的莫斯科、中共中央及鄂省党组织
三“七一五”政变与湖北新民主革命的挫折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TOP书摘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湖北的反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掠夺性的非正义的战争。这场战争的实质,正如列宁所说:“就是英、法、德三国之间为瓜分殖民地和掠夺竞争国而进行斗争,就是俄国沙皇政府和统治阶级图谋夺取波斯、蒙古、亚细亚土耳其、君士坦丁堡、加里西亚等地。”①
1914年6月28日,奥国皇太子裴迪南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爱国分子刺死,成为战争的导火线。8月,德、奥(同盟国)向英、法、俄(协约国)宣战。随后,卷入战争的国家越来越多。1917年4月6日,美国借口德国潜水艇击沉其船只,宣布对德宣战。同年8月14日,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授意下,段祺瑞政府宣布中国对德、奥宣战。但值得指出的是,日本开始是不同意中国参战的,它担心一旦中国对德宣战,会影响其取代德国在山东的权益。直到1917年初,日本同英、法、俄、意四国达成秘密谅解协议后,便立即改变了态度。这个牺牲中国主权的协议规定:四国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益;日本负责使中国对德宣战。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德、奥宣战后的段祺瑞政府,却没有向日本提出归还山东权益的要求,而且,为了得到日本的贷款,还把山东的权益向日本作了新的出卖,同意日本军队进驻济南、青岛。这些都成了后来在巴黎和会上日本拒不向中国交还山东的“理由”。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462

印  次:1

版  次:1版

开  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93.7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