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伟人的青少年时代 斯大林
伟人的青少年时代  斯大林


伟人的青少年时代 斯大林

作  者:郑春兴 主编

出 版 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07月

定  价:12.00

I S B N :9787538727548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传记  >  政治与军事  >  政治人物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伟人的青少年时代:斯大林》为该系列丛书之一,介绍的是斯大林的生平事迹。榜样的力量的无穷的,伟人的事迹更可以激励孩子的积极成长。他们或拥有崇高的理想,或拥有坚强的意志,或拥有勤奋的努力。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学习的他们的人生经验,远胜利于一切教育。“伟人的青少年时代”系列丛书正是基于目的而编辑成册的。

TOP目录

少年不幸
中学时代
《斗争报》
巴统受挫
初见列宁
两次重要的大会
在巴库被捕
又遭流放
接连被捕
在流放的日子
十月风暴
佣护列宁
传战沙场
故乡·起义
悼词·宣誓
有惊无险
“左翼”与“右翼”的论战
新的斗争
家庭悲剧
重臣之死
修改刑法
惩治凶手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不宣而战
初战失利
惨痛的代价
英明的决断
大反攻
三巨头
抢占柏林
对日宣战

TOP书摘

少年不幸
斯大林的原名叫“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朱加施维里”。
“斯大林”是他后来用的笔名之一,俄语是“钢铁”的意思。
斯大林还有个乳名叫“索索”。
他出生时间是:1878年12月6日。
出生地是沙皇俄国统治下的格鲁吉亚民族梯弗里斯省一个叫“哥里”的小县城。
他的父亲名叫“维萨里昂·伊万诺维奇·朱加施维里”。
他的母亲名叫“叶卡捷琳娜·格奥尔吉耶夫娜·格拉洋”。
他的父母原来都是农奴,在俄国废除农奴制后,他们才从乡下搬进哥里小城。
他们的房子是租的,又小又破,家具也十分简陋。
父亲维萨里昂到城里后,学会了修鞋,作为鞋匠的他像别的鞋匠一样,是个酒鬼,挣的钱只够自己喝酒,根本不管家里。
母亲叶卡捷琳娜替富人家洗衣服或烤面包,挣些微薄的收入来维持家中的生计。
斯大林是他们第四个孩子,前三个孩子都夭折了。家里生活很贫困,父亲还常常拿母亲和斯大林撒气,动不动又打又骂。母亲只能默默忍受,而斯大林试图反抗,他有一次想用小刀片扎父亲,幸好被母亲抱在怀里,才避免了父亲的一顿狠揍。
斯大林童年唯一的快乐就是到户外去玩,父母都没时间看管他,他完全是个野孩子,去河边玩水,去野地里追逐小动物,用小石子打树上好看的小鸟,有时候玩累了,就一个人躲在某个角落里睡一觉。
他对父亲没什么感情,有的只是怕和恨,当父亲心情好的时候也想抱抱他,但他总是躲开,因为他受不了父亲身上的那股酒气。
他更愿和母亲在一起,听母亲给他讲格鲁吉亚的民间故事。那些故事中的强盗被母亲描述成反抗俄国沙皇的英雄,常常让幼小的他听得入迷。
斯大林八岁的时候患了“天花”,病得很厉害,一连几天高烧不退,呕吐不止。
父母看着被病魔折磨得奄奄一息的儿子,心都碎了。
可是,他们没钱给儿子治病,父亲一边喝着低价的白酒,一边咒骂着:
“病死吧!都死吧!这鬼日子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在沙皇黑暗统治下的悲惨的下层贫民,除了咒骂,他们毫无办法。
母亲一声不吭地坐在床边守护着儿子,默默地流泪,不时地摸一摸儿子滚烫的额头。
儿子不哭,也不叫,紧紧地握着两只小拳头苦忍着,有时还安慰母亲说:“妈,你别哭了,我会好的,我一定会好的。”
听儿子这么一说,母亲哭得更厉害了:多么懂事而刚强的儿子啊。
不知是母亲对上帝的祈祷起了作用,还是儿子强壮的身体经受住了疾病的折磨,几天后,斯大林奇迹般地康复了。
但是,他愈后留在脸上的麻斑却伴他终生。
斯大林十岁时,进入哥里城一家教会小学校读书。
他也算挺走运,因为在废除农奴制之前,像他这样出身微贱的孩子是没权利上学的,而这所小学也刚刚允许他这样的儿童入学。
在上学前,母亲就告诉斯大林说:“好儿子,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啊!学习好了,长大就可以当神甫了,也可以替上帝做事了,我们家当然也可以不用再受穷了。”
斯大林懂事似的点了点头,说:“放心吧,妈,我一定好好学习,长大做个有出息的人,也可以不用你替别人家干活儿了。我挣很多很多的钱养活你!”
果然,斯大林学习非常用功,加上他天资聪颖,学习成绩在班里是数一数二的。
母亲从儿子身上看到了日后的希望,整日愁云密布的脸上也开始露出欣慰的笑容。
可是,她那酒鬼丈夫却要毁灭她的希望。
斯大林刚读了一年,父亲突然不想让他上学了。
一天,父亲和母亲大吵起来,说:“你想让我的儿子去当神甫?不,我无论如何不会同意的!鞋匠的儿子还应当是鞋匠,他已经能拿得动锤子了,应该像我一样挣钱了!我可不想让那个该死的教会学校耽误了我儿子!”
“你没权利这么做!儿子一直是我在养活,而你的钱还不够你喝酒呢!我再苦再累,宁可当牛做马,我也会供儿子上学,让他成为上等人!当鞋匠能有什么出息啊!”
母亲和父亲大声地争吵。
“这个家我是一家之主,我……”
父亲刚说到这里,就被母亲打断了。母亲说:
“你不要再说了,儿子的事你说了不算,你要敢不让儿子上学,我跟你拼命!”
尽管母亲表明了态度,可父亲两天后还是把斯大林从学校偷偷带到了他打工的鞋厂——父亲已经受雇到省城梯弗里斯的一家鞋厂当工人。
斯大林不敢不同父亲来省城,他怕父亲揍他。
父亲对斯大林说:
“别听你母亲的,咱们穷人永远都是穷人,那帮富人和有权有势的家伙们,不会让咱们抬起头来成为上等人的!那只是你母亲的幻想,我们只能一辈子给人家做鞋、修鞋!为什么不趁早学会手艺,多挣些钱呢!”
但是,父亲低估了母亲的坚决,就在斯大林来到省城的第二天,母亲找来了。
母亲对父亲瞪着喷火的眼睛,说:
“你是把儿子还给我,还是让我现在就撞死在你面前?!”
父亲没吭声。
母亲拉起斯大林匆匆地走出了那家工厂。
斯大林有些同情父亲,几次想回头看看父亲,终于忍住了。
他没想到,此后竟再也看不见父亲了。这一别,竟成永诀。
父亲是第二年去世的,斯大林听说父亲是酒后与人斗殴,被人用刀子刺死的。他问母亲是谁刺死了父亲,他要去为父亲报仇。
母亲却说:
“你听谁说的?你父亲是醉死的,酒精中毒!”
父亲真是醉死的?还是母亲怕他去惹事?
父亲去世时,斯大林十二岁。
尽管他和父亲没太深的感情,可一想到父亲是被人刺死的,他的心里就一阵阵火辣辣地疼。
他那些天经常背着母亲磨他的小刀片,复仇的火焰时刻烧灼着他幼小的心灵。
直到有一天母亲发现了他磨得异常锋利的小刀片,哭着劝说他,他才答应母亲不去干傻事。
丧父之痛刚刚平抚,斯大林又遭遇了一次不幸。
他十三岁这年,在放学时遇到车祸,左臂受伤,母亲给他贴了药膏,他也没当回事。
可是,康复之后,左臂却比右臂细,还弯曲不灵便,从此落下终生残疾。
脸上的麻斑,左臂的残疾,一度让斯大林感到很自卑,也变得孤僻起来。
而自身的缺憾更加激发了他用功学习,到1894年6月,他小学毕业时,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奖状和证书。
母亲看着儿子拿回来的奖状和证书,欣慰地笑了,但笑后却发出了一声长叹。
懂事的斯大林说:
“妈妈,你是不是犯愁没钱供我上中学啊?”
母亲坚定地说:
“妈不犯愁,妈就是靠卖血,也一定要让你上中学的。”
中学时代
格鲁吉亚的首府梯弗里斯距哥里有七十六公里,位于格鲁吉亚的西部地区。
梯弗里斯正教中学在格鲁吉亚乃至整个高加索都是很出名的,这里是当地知识分子主要的培养基地,在信奉东正教的格鲁吉亚人心目中有很高的声望。
1894年秋天,斯大林进人梯弗里斯正教中学。是哥里学校的校长和当地神甫帮助他获得的奖学金——当然也就不用母亲去卖血了。
来到梯弗里斯中学时,斯大林心情很激动,他决心好好学习,长大当个神甫,不但可以满足母亲的愿望,也可以为别人多做好事。
这所学校管理得非常严格,带有很大的强制性。
宿舍是大房间,每问屋子住二十多人。早7时起床,先祈祷,后吃早饭,铃声一响,就得进教室,一直上课到午后2时。
下午3时吃午饭,饭后经允许可外出,但在5时以前必须归校。
晚5时点名,以后禁止外出,8时吃晚餐,然后自习,至10时就寝。
课程除神学外,还有数学、希腊语、拉丁语、俄罗斯文学和历史。
学校强行推广俄语,因为格鲁吉亚已经成了沙皇俄国的殖民地。
学校里充斥着蒙昧主义和虚伪作风。老师讲的一切都是不容置疑的,学生对神学课本上的内容有一点批评都被看做是对神明的亵渎。
学校不允许学生到非教会图书馆借书看,只有经过修道士认可的书才能阅读。
凡是违犯校规的人都要被禁闭。
修道士们经常密切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一发现有可疑之处,就对学生的行李进行搜查,有时还偷听学生的谈话,严禁自由的进步思想出现。
斯大林听有的同学说,学校开除过许多“以自由主义精神上课”的教员,也开除过许多有反抗意识的学生。
按学校的规定和要求,在这里的教师和学生必须学会无条件的服从。
在正教中学的头两年里,斯大林很听话,学习也很用功,在老师眼里是个好学生。
第一年他成绩在全班列第八名。
第二年他成绩在全班列第五名。
老师对他的评价是:脑子反应快,有很强的记忆力,如坚持勤奋学习,前途不可限量。

TOP插图


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31

版  次:1

开  本:大32开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79.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