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申论真题分类强化训练与解析—2010年公务员录用考试辅导教材(实战宝典)
申论真题分类强化训练与解析—2010年公务员录用考试辅导教材(实战宝典)


申论真题分类强化训练与解析—2010年公务员录用考试辅导教材(实战宝典)

作  者:王甫银 主编

出 版 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05月

定  价:42.00

I S B N :9787010073323

所属分类: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为了给备考申论的应试者提供各种类型试题的训练平台,本书总结和分析了近几年中央机关和各地方的申论试题,从中精选了若干套体现各种类型的试题,并进行了精解。试题的选择基本涵盖了申论考试在“归纳概括”、“对策建议”和“论证说明”的全部类型。
本书具有资料性强、针对性强和实战性强的特点,应试者在使用本书时,首先应当独立训练,然后再看试题分析和精解,最后需要体验和比较各种类型申论要求的差异。通过各种类型试题的训练,掌握各种类型的试题的答题要求和写作技巧,在考试中就能“以不变应万变”,以优异的成绩胜出。

TOP目录

第一部分 阅读理解代表性试题训练
 一、案例型资料类(2000年中央机关试题)
二、汇编型资料类(2009年中央机关试题)
三、访谈型资料类(2006年中央机关试题)
四、日常事件型资料类(2008年中央机关试题)
五、突发事件型资料类(2003年中央机关试题)
六、混合型资料类(2005年山东省试题)
第二部分 归纳概括代表性试题训练
一、归纳概括内容类
(一)概括主要内容型(2007年北京市应届试题)
(二)概括部分内容型(2008年山东省试题)
(三)整理材料型
 整理呈阅材料(2006年江苏省试题)
  整理谈话内容(2006年中央机关试题)
  现状综述或情况反映(2006年北京市应届试题)
  编写提要或提纲(2009年黑龙江省试题A卷、2006年福建省秋季试题)
(四)归纳概念、定义型
  背景链接(2006年山东省试题)
  概念内涵与外延(2007年山东省试题)
(五)概述现状或趋势型(2004年中央机关试题)
(六)概括两者关系型(2007年下半年天津市试题)
(七)内容判断型(2008年上海市试题)
二、归纳概括问题类
(一)概括主要问题型(2006年云南省试题)
(二)概括某一问题型(2005年广东省下半年试题)
(三)概括多对矛盾性问题或主要问题型(2006年北京市社招试题)
三、归纳概括因果关系类
(一)概括影响型(2002年中央机关试题)
(二)概括原因型(2008年黑龙江省试题A卷)
四、归纳概括观点意图类
(一)概括思路型(2005年中央机关试题)
(二)概括目的、意义型(2007年中央机关试题)
(三)概述方针政策型(2005年中央机关试题)-
(四)概括观点型(2008年安徽省试题、2006年浙江省试题)
(五)概括主要措施型(2005年山东省试题)
第三部分 对策建议代表性试题训练
一、提出对策类
(一)角色明确型(2007年四川省试题)
(二)角度限定型(2008年北京市应届试题)
二、对策有效性分析类(2008年中央机关试题、2009年中央机关试题)
三、对策启示类(2006年黑龙江省试题)
四、建议类(2001年中央机关试题)
五、调研提纲类
(一)列举检查审查项目型(2007年中央机关试题)
(二)提出实施意见型(2005年上海市试题)
六、工作方案与发展规划类(2007年浙江省试题)
第四部分 论述代表性试题训练
一、普通论述类(2007年河南省试题、2007年北京市社招试题)
二、评价论述类(2008年中央机关试题、2006年吉林省试题)
三、公文论述类
(一)讲话稿型(2003年中央机关试题)
(二)报告型(2004年中央机关试题)
(三)演讲稿型(2007年江苏省试题)
(四)意见和措施型(2007年黑龙江省试题A卷)
附答题纸

TOP书摘

  第一部分 阅读理解代表性试题训练
  一、案例型资米斗类
  代表试题:2000年中央机关试题
  2000年中央机关试题:
 1.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对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然后按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2.给定资料
某省某市红星新村5号楼居民H状告X X印刷公司的事情,历时二年多,始终难以妥善解决,人们议论纷纷。这件事,关系到居民切身利益:涉及到方方面面,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省政府调研室经反复调查,全面了解各方面的情况,整理出如下材料;
(1)1998年10月17日,50多岁的H,在家中突发脑溢血,虽经抢救,还是留下了严重后遗症。市医学院法医学鉴定:H的后遗症达一级伤残,超标噪音是导致其脑溢血的诱因之一。于是,与“红星新村”大门距离不远的X X印刷公司,便成了众矢之的,红星新村居民原有的不满越来越强烈。
(2)红星新村,位于该市的城乡接合部。近十年来,这里日益成为人口密集的繁华地区。新村院内的5号楼,与X X印刷公司的车间大楼平行,相距仅1.8米,而且只隔一道砖墙。1997年2月,车间引进安装了四台最新设备,投产后,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但从那以后,沉重、刺耳的机器轰鸣声便令小区居民不堪忍受。
(3)在机器开动时,居民们多次向110报警。干警对居民们的烦恼非常同情,多次制止车间夜间作业。但干警们也表示,对此类纠纷,实在爱莫能助。一些住户,纷纷想办法搬走。其中有的还是X×印刷公司的职工家属。
(4)大多数搬不走的居民,只好求助于环保部门,不断向区环保局反应情况。区环保局在1997年6月和998年9月两次实地勘测,都表明噪音严重超标。于是正式向
×X印刷公司发出限期整改的通知,并限定夜22时至晨时6时不得进行作业。
(5)××印刷公司很快将车间临近新村的窗户全部砌砖封闭,并提交了一份设置隔音墙的设想,但居民并不满意。他们反应噪音没有减少,车间生产还常持续到凌晨两三点,也一直没见过建什么隔音墙,噪音仍是每夜的噩梦之源。
(6)1998年12月,H经抢救终于脱险,便与其爱人,向市环保局提交了《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处理申请书》,提出要求印刷公司依照环保法赔偿其各项损失12万元的申请。环保局作出处理决定,认定印刷公司应承担部分责任,赔偿H夫妇直接经济损失的30%,即21500元。但H夫妇迄今未拿到任何赔偿。
(7)由于不服环保局的决定,印刷公司于1999年6月首先诉诸该区法院,认为环保局的决定无事实论据,应予撤销。紧接着H夫妇也将诉讼状递到区法院,要求印刷公司赔偿各种经济损失74000元。
(8)经过四个月的调查,区法院于1999年10月对H一案作出一审判决:印刷公司的噪音影响周边住户是客观事实,但被告已经有所整改,而噪音也只是原告生病的诱因之一,两者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故决定驳回诉讼请求。
(9)H夫妇不服,立即上诉。他们的律师认为,区法院的判决是错误的。因为一个结果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H的脑溢血就属于这种情况,所以环保局的决定是合乎情理的;而区法院的判决存在矛盾,不能体现法律对公民的保护。
(10)印刷公司请的律师认为,红星新村地处市区,抛开印刷公司来说,其他噪音有的也已超标。没有直接证据可以证明印刷公司的噪音与H的疾病有直接因果关系。要严格按照法律办事,就不能让居民只从印刷公司一方找原因。该公司属国有大型企业,是经济改革的重中之重,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
(11)H案判决时,合议庭考虑到,如果H胜诉,住在××印刷公司附近的住户会纷纷效仿,雪片般的经济赔偿要求可能会把该公司逼上绝路。该法院正受理一起小区住户状告小区内建停车场,影响他们生活的案子,H案如胜诉,市区汽车停到哪里的问题可能立即带来更大麻烦。
(12)自1999年10月H夫妇向市中级法院提出上诉以来,又过去3个多月。市中级法院感到此案难度很大,至今没有开庭审理。
3.申论要求
(1)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应的主要问题。(20分)
(2)以省政府调研员的身份,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应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的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30分)
(3)就给定资料所反应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
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50分)
【答题解析】
1.整体浏览
(1)试卷的“注意事项”对申论的考试形式和时间等作了简短的说明,没有需要我们关注的其他特殊信息。(2)试卷的“给定资料”总体上来讲,篇幅不大,从形式上看是一组案例型材料,从内容上看是日常事件型材料。(3)试卷的“答题要求”分为三问,要求概括给定资料,解决问题,论述问题。
  2.阅读资料
  (1)略读
  通过略读可以了解到,该材料的主题是城市规划和建设不合理的问题。
 (2)精读
  第一段的篇幅并不长,它的关键信息就是段落本身,它的作用是给出“话题”。关键信息是“H的后遗症达一级伤残,超标噪音是导致其脑溢血的诱因之一。于是,与‘红星新村’大门距离不远的××印刷公司,便成了众矢之的,红星新村居民原有的不满越来越强烈”,它的作用都是给出“问题”。
  第二段的关键信息是“红星新村日益成为人口密集的繁华地区,与××印刷公司的车间大楼相距仅1.8米,沉重、刺耳的机器轰鸣声便令小区居民不堪忍受”。它的作用都是给出“问题”。
第三段的关键信息是“干警多次制止车间夜间作业,对此类纠纷,爱莫能助。一些住户,纷纷想办法搬走”,它介绍了事件过程,作用是给出“问题”、引导“对策”。 第四段的关键信息是“区环保局勘测表明噪音严重超标,发出限期整改通知,并限定夜22时至晨时6时不得进行作业”,它介绍了事件过程,’作用是给出“问题”、引导“对策”。
第五段的关键信息是“印刷公司很快将车间临近新村的窗户全部砌砖封闭,并提交了一份设置隔音墙的设想,但居民并不满意。他们反应噪音没有减少,车间生产还常持续到凌晨两三点,也一直没见过建什么隔音墙,噪音仍是每夜的噩梦之源”,它介绍了事件过程,作用是给出“问题”、引导“对策”。
第六段的关键信息是“环保局作出处理决定,认定印刷公司应赔偿H夫妇经济损失”,它介绍了事件过程,作用是给出“问题”、引导“对策”。
第七段的关键信息是“印刷公司诉诸法院,认为环保局的决定无事实论据,应予撤销。H夫妇也将诉讼状递到区法院,要求印刷公司赔偿各种经济损失”,它介绍了事件过程,作用是给出“问题”、引导“对策”。
第八段的关键信息是“法院判决:印刷公司的噪音影响周边住户是客观事实,但被告已经有所整改,而噪音也只是原告生病的诱因之一,两者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故决定驳回诉讼请求”,它介绍了事件过程,作用是给出“问题”、引导“对策”。
  ……

TOP插图


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404

版  次:2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47.7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