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简明语用学教程(复旦语言学系列教材)
简明语用学教程(复旦语言学系列教材)


简明语用学教程(复旦语言学系列教材)

作  者:熊学亮 著

出 版 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丛 书:复旦博学·语言学系列

出版时间:2008年05月

定  价:28.00

I S B N :9787309059816

所属分类: 教育学习  >  教材  >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标  签:综合  英语与其他外语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语用学涉及语言的使用规律、句法现象和语用因素的界面效应等方面。本书从生活中的一些言语实例出发,探讨词语意义在小语境和大语境中解释的差异,认为语词的意义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具有拓展的趋势,按照一定的规律运行。由于语用意义是语言符号意义与语境信息互动的结果,在介绍符号学的基本概念后,本书把原先不十分清晰的语境概念,界定成物理语境、语言语境和认知语境三种,认为认知语境是语言使用时交际双方默契的关键。认知语境有其运行的基本原理,包含语用者大脑中已结构化了的知识单位和连接知识单位的基本逻辑关系,体现在语篇分析中,就是命题行为的功能结构状态、世界信息在语流中的线形化策略以及语篇或话语信息的非线形认知解释方案。   在介绍格莱斯含义理论后面的语用学理论时,本书的重点放在对关联理论中若干关键概念的重新阐释上,特别是对一直未能弄清的“关联期待”概念,本书作了较为深刻的剖析,对介于字面意义和大语境介入后产生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特殊含义之间的言语隐性信息,如先设信息等,本书参照规约论等理论也作了颇有见地的探讨。   语言符号和语境信息互动产生语用意义,语用推理是关键。本书有关语用推理的章节,首先有代表性地介绍了常规的逻辑推导,把逻辑与符号的语义结构联系起来分析,体现出推理过程所涉及到的符号认知层次的换能变化。有代表性地介绍了微观推理和宏观推理的基本框架,力图使读者对语用推理的概貌有个最为基本的了解。   本书还对跨文化语用学、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中式英语现象以及句法现象中的语用因素作了点击式的分析和介绍。

TOP作者简介

熊学亮,1991年6月获文学博士学位,1995年5月破格晋升教授职称,1997年12月获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现为复旦大学教授(二级),外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外国语言研究所所长。是《现代外语》、《外语学刊》等十几种杂志的编委,兼任中国语用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副会长等职。早期研究英语传统语法,后转向生成语言学理论,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从事话语分析研究,获博士学位后,将研究范围扩大至语用学、跨文化交际学、认知语用学、功能语言学、理论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交叉和跨学科领域。迄今在英语教学、传统语法、生成语言学、话语分析、语用学、跨文化交际学、认知语用学、功能语言学、理论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领域内已发表论文180余篇,已出书13种。独立承担了国家社科、国家教育部、上海社科、上海教委、复旦大学等科研课题13项。

TOP目录

1 一般介绍
1.1 句法分析
1.2 词义的语用扩展解释
1.3 小语境解释
1.4 大语境解释
2 语用的符号学解释
2.l 符号的性质
2.2 符号在语境中的语用解释
2.3 符号的语境化
2.4 词汇语用学
3 语境发凡
3.1 物理语境
3.2 语言语境
3.3 认知语境
3.4 认知语境的运行
3.5 知识块的组构性和层级性
3.6 语篇认知语境
3.6.1 草案驱动的语篇理解
3.6.2 语篇超结构
4 言语行为
4.1 施为句和表述句
4.2 隐性施为句
4.3 语力
4.4 间接言语行为
4.5 语用习惯的认知固化(符号语境化再释)
5 会话含义
5.1 会话准则
5.2 含义的鉴别
6 命题行为
6.1 事态的命题模拟
6.2 宏观结构
6.3 世界信息的语篇线性化
6.4 语篇推理
6.5 语篇表征理论(DRT:discourse representation theory)
6.6 分解式话语表征
6.7 语篇的认知修辞逻辑
6.8 话语修辞结构和认知语境的互动
7 Grice后面的语用学理论
8 言语的隐性信息
10 语用推理
11 文化语用学
12 句法中的语用因素
参考书目

TOP书摘

第3章 语境发凡
  语言的使用是和语境分不开的,Malinowski(1923)认为,不把话语与语境结命,就很难理解说话人的意思,他认为语言是“行为的方式”,语言环境对于理解语言来说必不可少。Firth(1957)继承了上述思想,提出了自己的语境观,他认为上下文之间、语言与社会环境之间等关系,分别构成上下文和情景等语境因素,语境还包括语用人的特征、言语活动特征等方面。除了交际双方共同具备的语用知识外,语境还包括语用者在语言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语言活动发生的时间和空间、语言活动的情景、适合语言活动的话题、话语情景所归属的语域等。此外,话题对选择方言或合适的交际媒介也很重要(Lyons 1977:574),语境包含“话语的形式和内容、背景、参与者、目的、格调、交际工具、风格、互动规范等范畴”(Hymes 1972)。
  我国学者对语境也早有研究,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1971)一书就讨论了修辞与情境的关系,他认为情境是语用人撰文说话时所处的种种具体环境,包括“何故”(劝说或论辩?)、“何事”(日常琐事还是学术讨论?)、“何人”(谁对谁说?)、“何地”(写说者在城市还是在乡村?)、“何时”(写说的时间?)等。王德春(1983)把“使用语言的环境”明确化为“言语语境”,他认为语境就是言语环境,即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客观因素和使用语言的人的身份、思想、性格、职业、修养等使用语言的环境。张志公(1982)认为,对语义的影响最直接的,是现实的语言环境,即说话和听话时的场合以及话语的前言后语。语境可以大至一个时代和社会的性质和特点,小至交际双方个人的情况,如文化教养、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语言风格和方言基础等。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11

版  次:1版

开  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46.8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