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知识产权法(第5版)
知识产权法(第5版)


知识产权法(第5版)

出 版 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丛 书:高等政法院校法学主干课程教材

出版时间:2009年07月

定  价:34.00

I S B N :9787562018933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法律  >  民法    

标  签:法律教材  法律教材与法律考试  知识产权法  知识产权  民法  法律  法律专业  大学  教材教辅与参考书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知识产权法(第5版)》结合近年来法律建设的新发展,吸收国内外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的新成果、新经验,重新修订而成,努力做到科学性、系统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内容包括著作权法律制度、专利权法律制度、商标权法律制度、其他知识产权制度及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全面提高法律人才的素质,根据原国家教委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开设14门专业主干课程的通知要求,我们邀请政法院校和实际部门的法学教授及专家编写出版了这批教材。
这批教材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原国家教委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论证的意见,吸收国内外法学教育的最新成果,面向21世纪的法学教育,正确阐述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努力做到科学性、系统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TOP作者简介

吴汉东,法学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研究会副会长。著有《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无形财产权制度研究》(合著)、《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合著)等著作10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l00余篇。论著、论文曾获首届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司法部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教育部优秀人文社科成果二等奖等。

TOP目录

第一编 总论
第一章 知识产权法概述
第一节 知识产权的概念与范围
第二节 知识产权的性质与特征
第三节 知识产权的主体
第四节 知识产权的客体
第五节 知识产权的保护
第六节 知识产权法的概念、体系与地位

第二编 著作权法律制度
第二章 著作权法律制度概述
第一节 著作权的概念及演变
第二节 著作权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我国近现代著作权制度的发展与变革
第四节 著作权的性质
第五节 著作权与相关民事权利的区别

第三章 著作权客体
第一节 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
第二节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
第三节 计算机软件的法律保护

第四章 著作权主体
第一节 著作权主体的概念及分类
第二节 著作权的原始主体——作者
第三节 著作权的继受主体——其他著作权人
第四节 特殊作品的著作权主体

第五章 著作权内容
第一节 著作人身权
第二节 著作财产权

第六章 著作权取得和期限
第一节 著作权的取得方式
第二节 著作权的保护期限

第七章 邻接权
第一节 邻接权概述
第二节 表演者的权利
第三节 音像制作者的权利
第四节 广播组织的权利

第八章 著作权限制
第一节 合理使用
第二节 法定许可
第三节 强制许可

第九章 著作权利用
第一节 著作权转让
第二节 著作权许可使用
第三节 著作权合同

第十章 著作权管理
第一节 著作权行政管理
第二节 著作权集体管理

第十一章 著作权法律保护
第一节 著作权侵权行为的认定
第二节 著作权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
第三节 著作权纠纷的处理

第三编 专利权法律制度
第十二章 专利权法律制度概述
第一节 专利、专利权与专利法
第二节 专利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第三节 我国专利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第四节 专利制度的作用

第十三章 专利权客体
第一节 发明
第二节 实用新型
第三节 外观设计
第四节 不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

第十四章 专利权主体
第一节 专利权主体概述
第二节 发明人或者设计人
第三节 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工作单位
第四节 外国人

第十五章 专利授权条件
第一节 新颖性
第二节 创造性
第三节 实用性

第十六章 专利权取得
第一节 专利申请
第二节 专利申请的审查和批准

第十七章 专利权期限、终止和无效
第一节 专利权的期限
第二节 专利权的终止
第三节 专利权的无效

第十八章 专利权内容
第一节 专利权内容概述
第二节 专利权人的权利
第三节 专利权人的义务

第十九章 专利实施许可与专利权转让
第一节 专利实施许可
第二节 专利权转让

第二十章 专利权限制
第一节 不视为侵犯专利权的使用行为
第二节 专利实施的强制许可
第三节 专利的强制推广应用

第二十一章 专利管理和专利代理
第一节 专利管理
第二节 专利代理

第二十二章 专利权法律保护
第一节 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第二节 专利侵权行为
第三节 专利权的法律保护

第四编 商标权法律制度
第二十二章 商标与商标法概述
第二十三章 商标构成条件
第二十四章 商标权的取得
第二十五章 商标权
第二十六章 商标注册的无效
第二十七章 商标权的利用
第二十八章 商标权的保护
第五编 其他知识产权制度
第二十九章 反不正当竞争
第三十章 商业秘密权
第三十一章 厂商名称权
第三十二章 地理标志权
第三十三章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
第三十四章 植物新品种权
第六编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
第三十五章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概述
第三十六章 知识产权保护的主要国际组织
第三十七章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主要公约
第三十八章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新制度
参考书目

TOP书摘

第一编总论
一、知识产权的概念与范围
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是人们对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将一切来自知识活动领域的权利概括为“知识产权”,最早见之于17世纪中叶的法国学者卡普佐夫的著作。后来,这一概念被比利时著名法学家皮卡第所发展。皮卡第认为,知识产权是一种特殊的权利范畴,它根本不同于对物的所有权。“所有权原则上是永恒的,随着物的产生与毁灭而发生与终止;但知识产权却有时间限制。一定对象的产权在每一瞬息时间内只能属于一个(或一定范围的人——共有财产),使用知识产品的权利则不限人数,因为它可以无限地再生。”知识产权学说以后在国际上广泛传播,得到世界上多数国家和众多国际组织的承认。在我国,法学界曾长期采用“智力成果权”的说法。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颁布后,开始正式使用“知识产权”的称谓。我国台湾地区则把知识产权称为“智慧财产权”。
知识产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邻接权、商标权、商号权、商业秘密权、产地标记权、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各种权利。广义的知识产权范围,目前已为两个主要的知识产权国际公约所认可。1967年签订的《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将知识产权的范围界定为以下类别:关于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权利(即著作权);关于表演艺术家的演出、录音制品和广播节目的权利(即邻接权);关于人类的一切领域的发明的权利(即发明专利权及科技奖励意义上的发明权);关于科学发现的权利(即发现权);关于工业品外观设计的权利(即外观设计专利权或外观设计权);关于商标、服务标志、厂商名称和标记的权利(即商标权、商号权)。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424 页

版  次:第5版

开  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46.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