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

作  者:(春秋)孙武 著,江小涛 编著

出 版 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丛 书:中国传统文化读本

出版时间:1995年10月

定  价:26.80

I S B N :9787540201906

所属分类:   

标  签:兵家  子部  国学  古代兵法,战法  战略战术战役  综合  中国军事  军事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本书是面向全体国民的普及性读物。它从浩如烟海的文化古籍中精选出六十部在历史上影响至巨的经典,作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读书目,这特将读者在这方面的努力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TOP目录

导读
孙子兵法
 计篇
 作战篇
 谋攻篇
 形篇
 势篇
 虚实篇
 军争篇
 九变篇
 行军篇
 地形篇
 九地篇
 火攻篇
 用间篇
评价

TOP书摘

插图:




关羽大意失荆州
刘备从孙权手中借到荆州以后,就赖着不还,还派关羽镇守荆州,打算永远占据。关羽骄傲自大引起了孙权不满,于是孙权决定夺回荆州。他派大将吕蒙来完成这个任务。吕蒙把军队驻扎在陆口,他表面上拉拢关羽,暗中却在筹划怎样才能攻克荆州。
关羽也考虑到吕蒙可能发动袭击,因此在自己北上攻打魏国樊城的时候,留下一部分兵力防守在公安、南郡一带,又在长江沿线部署了监视岗哨。吕蒙看到这种情况,知道关羽有了防备,感到一时很难下手。于是他设计了一个初步方案:他经常有病,就以治病为借口,建议孙权把他调回建业,并且分散掉一些他的士兵,借以松懈关羽在荆州的戒备,然后再寻找攻打关羽的机会。
吕蒙对付关羽的计划只是一个轮廓,把这个计划真正贯彻到行动中去的是东吴的年轻将领陆逊。
吕蒙假装生病回到建业的时候,陆逊去拜望他,直率地把自己的看法告诉了吕蒙。他说,关羽自以为勇猛,看不起别人。目前,他在军事上节节胜利,更加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他听到你因病离职,一定会产生轻敌思想。我们就利用这个机会,打他个措手不及。这样,荆州就可以攻破了。
吕蒙同他的意见暗合。在见孙权的时候,吕蒙就转达了这个意见,并且推荐陆逊代替自己的职位。他向孙权说,陆逊才干出众,可担当重任。他年纪轻,名望不高,正好以此来麻痹关羽,你可以任用他。
于是孙权就任命陆逊为副将,代替吕蒙驻守陆口。
陆逊一到陆口,就写信给关羽,措词十分恭敬,把关羽围樊城取得的一连串胜利比作历史上有名的晋楚“城濮之战”和韩信“破赵之战”。信里,陆逊又谦虚地自称书生,没有经验,请求关羽指教帮助。
关羽果真落人陆逊的圈套,以为荆州安若泰山了。他放心大胆地抽调一部分守军,加紧对樊城的攻打。
正当关羽在樊城同魏军发生激烈战斗的时候,吕蒙已经率领大军从长江逆流而上了。
为了蒙蔽关羽的守军,吕蒙的战船冒充商船,兵士都躲在船舱里;摇船摆橹的兵士都穿上白色的服装,假扮商人。战船悄悄地沿江前进。关羽在长江沿岸布置的岗哨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被吴军挨个儿给消灭了。
吕蒙的战船不分白天黑夜地前进,一直开到南郡、公安。对于吴军的突然而至,蜀军将领来不及反抗,只好乖乖地投降了。就这样,没有经过战斗,吕蒙就夺取了荆州的首府江陵。
直到江陵失陷,关羽才得知吴军进攻的消息。看到自己势孤力弱,关羽不得已只好退守麦城。不久他从麦城突围时,被吴军活捉,遭到杀害。
兵者,国之大事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武这句话,其大意是: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对于地形上的生死之势,战场上的存亡胜败,这是不可不认真研究的。
这里集中讲了对待战争的态度问题,体现在一个“慎”字上。
战争是关系到国家战略全局的大事,关系着人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必须缜密考察,认真研究,不可轻率用兵。这是孙子重战慎战的思想。孙子对君主、将相提出:对待战争,要有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高度认识,要有战略意识和全局观念,态度要非常严肃,非常认真,非常慎重。这对谋划战争和指导战争都具有重要意义。
两千多年以前的战国时代,是一个战争空前激烈的时代。列国争强,经过多次相互争战拼杀,战国七雄各自的国力及军事的强弱次序逐渐明朗化了。当时,崛起于西方的秦国的优势渐渐明显,而山东六国在强秦的打击下,日益败落。山东六国为了避免落人被强秦蚕食而灭亡的命运,就联合起来,组成合纵阵线以共同抵抗秦国的猛烈进攻,而这一合纵政策的确也起到了阻止秦国东进的步伐。秦国为了打破山东六国的合纵,也以连横阵线破坏合纵阵线,并且成功的以远交近攻的政策对与秦相近的韩、魏等国的实力加以频频削弱。
到战国后期,山东六国以楚、齐、赵三国的力量相对强大一些。但是,到战国末年,楚国在秦国强大的军事打击下逐渐衰弱下去了,赵国经过与秦国的长平之战也实力大减。只有齐国的军事力量尚可。此时,强秦意图吞并山东六国,一统天下的目的已经是十分明显了。秦国的军事力量已经在东方卫国的旧地建立了根据地,用兵的主要方向是韩、魏等国,而韩、魏等国也忙于应付秦国的蚕食进攻,这就暂时使处在最东边的齐国战事大为减少,国内维持着相对平和的局面。同时,秦国的远交近攻政策也深深地影响了齐国。
齐王建元年(前264年),齐襄王死,齐王建即位。齐王建年幼,国家大事由他的母亲君王后听政。君王后的治国外交政策是:小心谨慎地侍奉秦国,与各国讲信义,自守其国,不参与列国之间的战争。齐国外交上采取的这种孤立主义的政策,正是秦国日夜渴求的,促使秦国加紧对山东各国步步蚕食,势力不断地向东方推进。
齐王建六年,秦进攻赵国的长平(今山西高平两北),齐国与楚国计划救援赵国。秦国得知这一情况后,它的决策者们就分析当时的情况:齐国和楚国出兵救援赵国,如果他们之间的关系亲密,我方就退兵,如果他们之间的关系不和睦,我方就加紧攻击赵国。其时赵国军粮短缺,遂向齐国请求救援一些粮食,而君王后和齐王建则不同意。齐国的谋士周子劝说齐王救援赵国:“我们不如听从赵国的救援请求以迫使秦国退兵,如果不听从赵国的请求促使秦国退兵,那样,秦国的计谋就得逞了,而齐国、楚国的计谋就失败了。并且赵国对于齐楚两国而言,是齐楚的前沿屏障,如同牙齿有嘴唇的保护一样,嘴唇没有了,牙齿就感到寒冷了。今天如果秦国灭亡了赵国,明天的祸患就轮到齐国和楚国了。救援赵国是当前的要务,刻不容缓。而且救援赵国,那是显示我们高义的行为,如果能迫使秦国退兵,正是我齐国提高声誉的大好时机。仗义救援将要灭亡的赵国,同时威退强秦的军队,我们不将注意力用在这一点上而一定要爱惜粮食,当政者的决策就是错误的。”周子的建议最终没有被当政者采纳。赵国是当时惟一有力量与秦国抗衡并抑制秦国东进的国家,而齐国在赵国进行顽强抵抗时,见死不救,既失去了道义,同时也助长了秦国的气焰。赵国长平一战,实力大损,这就加快了秦国灭亡山东六国的步伐。
齐王建十六年(前249年),君王后死,齐王建亲政,他懦弱无为,不思进取,依然奉行母亲的“谨事秦”的政策,不修战备,也不帮助其他五国。齐王建十八年(前247年),秦国派蒙骜伐魏国,魏国屡次失败,魏国公子信陵君就向各国求援。燕、赵、韩、楚等国家纷纷出兵救魏,然而齐国却没有出兵。齐王建二十三年,秦国的势力进入东方,建立了东郡(治所在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国土已经与齐国接近。山东各国感受到了强秦的空前压力。齐王建二十四年(前247年),赵国将军庞媛组织山东各国军队合纵攻秦,此时的齐国依然不参加其他国家的反秦活动,也不积极加强自己的防备。
秦国从齐王建三十五年(前230年)开始,展开了吞并六国的军事大进攻,此年,秦国灭亡韩国。次年,秦灭亡赵国,赵公子嘉逃到代郡,自立为代王。齐王建三十八年(前227年),秦进攻燕国,次年,燕国灭亡,燕王逃到辽东。齐王建四十年(前225年),秦灭亡魏国,兵锋已经到达齐国的历下。齐王建四十二年(前223年),秦灭楚。第二年,秦将赵、燕的残余势力彻底消灭。就在秦国大举东进消灭山东六国的进程中,齐国内部力量急剧腐败,齐相后胜接受秦国的贿赂,多次派遣宾客出使秦,秦对齐国的使臣大加贿赂,这些使臣就做了秦国的间谍,回国后劝齐王建不要参加合纵,应该侍奉秦国,齐国遂不修攻战之备,也不帮助五国攻秦。山东五国相继灭亡,最后灭亡的命运终于轮到齐国了。齐王建四十四年(前221年),秦国轻而易举地就灭亡了齐国,将齐王迁到共(今河南辉县)地,齐王后来被活活饿死。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152

版  次:第2版

开  本:32开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110.8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