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蓝印花布
蓝印花布


蓝印花布

作  者:吴元新,吴灵姝 编著

出 版 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丛 书:中国民俗文化丛书

出版时间:2009年06月

定  价:25.00

I S B N :9787508719412

所属分类: 艺术  >  美术  >  工艺美术    

标  签:织染/刺绣/编织  工艺美术  艺术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蓝印花布是一种曾广泛流行于江南民间的古老手工印花织物。她那朴拙幽雅的文化韵味,在我国民间艺术中堪称独树一帜,千载之下散发着东方文化魅人的芳香。
蓝印花布采用全棉、全手工纺织,全天然植物染料(蓝草),刻板、刮浆印染工艺,精心制作而成,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不仅蓝白分明,而且质地纯朴,品格高雅,端庄秀丽。
本书主要对对蓝印花布的起源与发展、工艺制作程序、应用功能及图案造型、工艺特性和纹样的文化内涵、故事传说、传承与现状及蓝印花布的主要产区艺术特色等进行简单的介绍。

TOP作者简介

吴元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南通大学研究员,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馆长。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传承入”,“中圈民同文化杰出传承人”,中国民间美术遗产保护与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出版《中嘲蓝印花布纹样大全》,创新的作品连续三届荣获“山花奖”。
吴灵姝,江苏南通人,吴家染织第六代传人,收集、整理古旧蓝印花布、夹缬等实物资料近千件,论文在《民俗研究》和《东吴文化遗产》书中发表。现就读于北理工大学设汁艺术学院。
丛书主编简介:
刘魁立,著名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哲学博士(俄罗斯)、研究员、教授、博导,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闲民俗学会理事长。,
张旭,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群众文化》、《文化月刊》主编,现为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

TOP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蓝印花布的起源与发展
蓝印的起源与发展
蓝印花布防染技法的历史渊源
印花版的发展变革
棉花的种植与纺织业的革新,推动了蓝印花布的发展
制作靛蓝工艺“打蓝调”的流传

第二章 蓝印花布的工艺制作程序
染料的制作
蓝印花布的制作程序

第三章 蓝印花布纹样解析
蓝印花布纹样概况
蓝印花布吉祥图案寓意

第四章 蓝印花布的应用功能及图案造型
蓝印花布分类
蓝印花布图案造型
第五章 蓝印花布的工艺特性和纹样的文化内涵

第六章 蓝印花布主要产区艺术特色
江苏南通蓝印花布
浙江桐乡蓝印花布
山东蓝印花布
江西瑞昌地区蓝印花布的艺术特色
湖南蓝印花布
湖北天门蓝印花布

第七章 蓝印花布的传承与现状
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
启东工艺品印染厂
通州市二甲印染厂
桐乡蓝印花厂有限公司

第八章 蓝印花布的故事与传说
蓝印花布图案的故事
参考文献
后记

TOP书摘

插图:




第一章蓝印花布的起源与发展
棉花的种植与纺织业的革新,推动了蓝印花布的发展
中国种植棉花历史悠久,汉代沈怀远撰《南越志》谓“桂州出古终藤,结实如鹅毛,核如珠珣,治出其核,纺如丝锦,染为斑布。”唐高宗时(650年-683年),李延寿《南史·高昌传》中记载:“有草如兰,中丝细户,名日白叠,取以为帛,甚软白。”《南越志》中所指的桂州是现代的广西桂林、高昌是新疆吐鲁番地区,由此可知,我国汉唐之时,棉花种植就从印度和中亚南北两路传至我国的海南、两广等地区以及新疆。宋代谢枋得的咏棉诗日:“嘉树种木棉,天何厚八闽,厥土不宜桑,蚕事殊艰辛,木棉收千枝,八口不忧贫,江东易此种,亦可致富殷。”可知南宋末年福建已广种棉花。长江流域和中原地区植棉,大致始于十二世纪末与十三世纪初。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曾设置浙东、江东、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专司木棉推广事。由以上史乘记载可知,十三世纪末叶,我国长江流域已深知植棉之利,大事推广。
元代以来,随着棉花种植不断扩大,家庭纺织业也得以成熟和发展。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13

版  次:第1版

开  本:16开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106.4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