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新宋学之建构:从陈寅恪钱穆到余英时
新宋学之建构:从陈寅恪钱穆到余英时


新宋学之建构:从陈寅恪钱穆到余英时

作  者:候宏堂 著

出 版 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丛 书:博士文库

出版时间:2009年03月

定  价:42.00

I S B N :9787533652807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哲学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余英时先生,是当今最有影响力的中国史研究大家,他从史学的立场去认识与诠释中国思想文化传统的民族特色、内在变迁与现代价值,试图为中国文化传统的现代更新与重建奠定历史与思想的基础。余英时先生在宋代以来的中国思想史研究、中国知识分子问题研究、儒家思想文化研究等领域都成就卓越,在中国人文学术界已经并将继续产生越来越深广的影响。余英时学术,富于独立与自由精神,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文化承当精神,以中国传统学术为立足点,在承传先辈学术的基础上超越发展,又具有历史的视野与世界的眼光,走出了一条融贯中西、化传统为现代的人文学术研究之路。余英时先生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而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余英时学术以其现代的精神而为中国现代学术之发展树立了典范。

TOP作者简介

侯宏堂,1971年生,安徽定远人,文学博士,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美学、中国近现代学术思想。在《国学研究》、《近代史研究》、《文艺理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TOP目录

引论 从“新宋学”看余英时学术的典范意义
一、余英时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从陈寅恪、钱穆到余英时:学术因缘与薪火相传
三、“新宋学”:余英时学术的重要观测点
上篇 陈寅恪、钱穆对“宋学”的现代诠释——余英时“新宋学”建构之基础
一、陈寅恪对“宋学”的现代诠释
(一)民族本位的文化理念
(二)独立自由的思想精神
(三)尊德崇节的人文理想
(四)续命河汾的学术使命
(五)通古鉴今的史学方法
二、钱穆对“宋学”的现代诠释
(一)融释归儒的宋学血脉
(二)开创近代的宋学地位
(三)明体达用的宋学精神
(四)综汇贯通的宋学气象
(五)天人合一的宋学境界
下篇 从“宋学”诠释到“新宋学”建构——余英时“新宋学”之渊源与理念
一、从援释入儒到中西会通
(一)援释入儒
(二)中西会通
二、从内外连续到文化重建
(一)内外连续
(二)文化重建
三、从天下己任到社会承当
(一)天下己任
(二)社会承当
四、从经典诠释到释证结合
(一)经典诠释
(二)释证结合
五、从朱陆之争到内在理路
(一)朱陆之争
(二)内在理路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TOP书摘

上篇陈寅恪、钱穆对“宋学”的现代诠释——余英时“新宋学”建构之基础
一、陈寅恪对“宋学”的现代诠释
陈寅恪先生1943年在《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中曾对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趋势作出了一个大判断:“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将来所止之境,今固未敢断论。惟可一言蔽之日,宋代学术之复兴,或新宋学之建立是已”。其实,早在1919年,他和吴宓纵论中西文化问题时已明确指出:“宋、元之学问、文艺均大盛,而以朱子集其大成。朱子之在中国,犹西洋中世之Thomas Aquinas(按,即托马斯?阿奎那),其功至不可没。而今人以宋、元为衰世,学术文章,卑劣不足道者,则实大误也。”直至晚年的1964年,他依然坚持:“天水(按,即赵宋)一朝之文化,竟为我民族遗留之瑰宝。”可见,寅恪先生一生对宋代学术文化的肯定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并贯穿始终。
寅恪先生的宋学观,在20世纪中国学术文化界发出了最强有力的声响。宋史专家邓广铭先生在谈及寅恪先生为自己的《<宋史职官志>考证》所写的序文时,这样说道:“当其时,我虽已致力于宋代史事的研读,然而对于宋代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所据有的地位,我们对于宋化文化应给予怎样的评价,却是有些茫然的。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436

版  次:1版

开  本:16开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86.9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