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进入空气稀薄地带
进入空气稀薄地带


进入空气稀薄地带

作  者:(美)克拉考尔 著

译  者:张洪楣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丛 书:花时间——7

出版时间:2008年04月

定  价:39.80

I S B N :9787300091662

所属分类: 生活  >  旅游/地图  >  旅游攻略  >  户外探险    

标  签:自然科学总论  科学与自然  登山运动  其他体育运动  体育  综合  纪实文学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珠穆朗玛峰探险亲历记。   乔恩·克考尔受《户外》杂志的派遣,为考察珠峰商业化问题参加新西兰著名领队罗布·霍尔的商业登山队。他自身没能抗拒登顶珠峰这个“男人和男孩们”的梦想,拒绝了杂志社让他只到大本营的设想,决定尝试登顶。   珠峰究竟是不是有了向导、夏尔巴人和65000美元就能征服的?这部珠峰历险记会将读者引领向无穷的思索。

TOP作者简介

乔恩.克拉考尔 (Jon Krakauer)
美国畅销书作家、《户外》杂志专栏作家,登山家,以户外和登山报道著称。亲历珠穆朗玛峰山难后,他在《户外》杂志发表的分析报道(后来扩展为本书)获“美国国家杂志奖”。
除了本书,乔恩.克拉考尔还著有《荒野生存》(Into the Wind)《爱格尔峰之梦》(Eiger Dreams)和《天堂的旗帜下》(Under the Banner of Heaven)等。其中《荒野生存》出版后,长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达两年以上,为他赢得杰出探险类作家的赞誉。
“我没有认识到攀登对我灵魂的操纵,抑或是她赋予我原本毫无目的的生活意义”。

TOP目录

第一章 珠峰峰顶 1996年5月10日 海拔8 848米
第二章 印度 台拉登 1852年 海拔680米
第三章 越过北印度 1996年3月29日 海拔9 140米
第四章 帕克丁 1996年3月31日 海拔2 650米
第五章 罗布杰 1996年4月8日 海拔4 940米
第六章 珠峰大本营 1996年4月12日 海拔5 360米
第七章 1号营地 1996年4月13日 海拔5 940米
第八章 1号营地 1996年4月16日 海拔5 940米
第九章 2号营地 1996年4月28日 海拔6 490米
第十章 洛子壁 1996年4月29日 海拔7 130米
第十一章 珠峰大本营 1996年5月6日 海拔5 360米
第十二章 3号营地 1996年5月9日 海拔7 320米
第十三章 东南山脊 1996年5月10日 海拔8 410米
第十四章 珠峰峰顶 1996年5月10日下午1∶12海拔8 848米
第十五章 珠峰峰顶 1996年5月10日下午1∶25海拔8 848米
第十六章 南坳 1996年5月11日早晨6∶00海拔7 920米
第十七章 珠峰峰顶 1996年5月10日下午3∶40海拔8 848米
第十八章 东北山脊 1996年5月10日 海拔8 700米
第十九章 南坳 1996年5月11日早上7∶30海拔7 920米
第二十章 日内瓦横岭 1996年5月12日早上9∶45海拔7 890米
第二十一章 珠峰大本营1996年5月13日 海拔5 360米
跋 西雅图 1996年11月29日 海拔80米
附 言
后 记
1996年春季珠峰攀登者名单
译者后记

TOP书摘

费希尔队中的记者布罗米特每日通过电话给“户外在线” 提供报道。但她不是顾客,因此未被允许攀登大本营以上的地方。而费希尔队里的另一名网络记者计划随队登临山顶,并一路为美国国家广播公司的互动媒体做每日新闻报道。她的名字叫桑迪?希尔?皮特曼。她在珠峰上的行为无人能望其项背,而且招来的流言蜚语也是无人能及的。
皮特曼是一位附庸风雅的百万富翁登山者,这是她第三次尝试攀登珠峰了。这一年她无比坚定地要登上峰顶以完成她令人瞩目的七大峰攀登计划。
1993年皮特曼参加了一支由向导带领的探险队,试图从南坳和西南山脊登顶。当她带着9岁的儿子博和保姆出现在大本营时,引起了一阵小小的轰动。皮特曼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她只到达海拔7 310米的地方就返回了。
1994年皮特曼重返珠峰,这一次她筹集了25万美元的赞助,以确保支付北美最出色的登山家们与之同行:布里希尔斯(他当时与美国国家广播公司电视台签约,为其拍摄这次登山活动)、史蒂夫?斯温森、巴里?布兰查德和亚历克斯?洛。洛——这位颇具争议的世界优秀的登山多面手被高薪聘为皮特曼的私人向导。这四个男人事先在珠峰西藏一侧最困难、最危险的东壁上固定好登山绳。凭借洛的大力帮助,皮特曼沿着固定绳攀登到海拔6 710米的地方,但在到达峰顶前又一次被迫放弃。这一次是由于状态不稳定且危险的积雪使得整支队伍偃旗息鼓。
在前往大本营的路上我在戈勒谢普峰偶然遇见皮特曼,我们之前从未谋面,虽然我对她耳闻已久。1992年,《男人》杂志(Men’s Journal)派我同詹恩?温纳(Jann Wenner)一道撰写一篇有关驾驶哈雷-戴维森摩托车从纽约到旧金山的报道。詹恩?温纳是《滚石》杂志(Rolling Stone)、《男人》杂志和《我们》杂志(Us)等刊物的出版商,他极具传奇色彩又非常富有。在他的几位有钱的朋友中就包括罗卡?希尔(Rocky Hill)、皮特曼的兄弟和她的丈夫MTV的共同创始人鲍勃?皮特曼(Bob Pittman)。
詹恩借给我的是一辆震耳欲聋、外壳镀着铬、黄色的大摩托车。整个旅程令人毛骨悚然,不过我的有钱的同伴们倒也十分友好。而我与他们毫无共同之处,并且始终无法忘记自己是詹恩雇来的帮手。鲍勃、詹恩和罗卡在餐桌上大谈特谈他们各自拥有的私人飞机(詹恩向我推荐“湾流IV”是目前市场上理想的私人飞机),讨论他们在乡间的产业,还谈到皮特曼(她当时碰巧在攀登麦金利峰)。“嘿,”当鲍勃得知我也是一名登山者时建议说:“你和桑迪应该聚在一起共同攀登一座山。”四年后的今天,我们如愿以偿。
身高1米82的皮特曼比我还高5厘米,她假小子式的短发即便是在海拔5 180米的地方看起来也是经过精心梳理的。生长在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的她热情而直率。在那里,当她还是一个小女孩的时候父亲就教她野营、远足以及滑雪的技巧。出于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登山的喜好,大学期间及后来的生活中她一直坚持户外运动,即使是在20世纪7O年代中期由于第一次婚姻失败而搬到纽约这种登山机会很少的城市。
皮特曼在曼哈顿做过各种工作,当过邦威特?特勒公司 的采购员,在《小姐》杂志(Mademoiselle)做过商业栏目的编辑,在《新娘》杂志(Bride' s)做过美容编辑。1979年她和鲍勃?皮特曼结婚。作为一名对公众效应的不倦追求者,皮特曼时常让自己的名字和照片出现在纽约的社会新闻栏目中。她曾与布莱恩?特朗普 、汤姆?布罗考 、梅雷迪恩?布罗考 、艾萨克?米兹拉希 以及玛莎?斯图尔特 共饮。为了能在他们富庶的康涅狄格州庄园和西中央公园大道那充满艺术情调且有身着制服的佣人服务的公寓之间往来穿梭,她和丈夫买了一架直升机,并学会了驾驶。1990年,皮特曼和她的丈夫被冠以“闪婚夫妻”的头衔出现在《纽约》杂志(New York)的封面上。
此后不久,皮特曼便开始实施她那耗资巨大且大张旗鼓的计划:成为第一位攀登七大峰的美国女性。然而这最后一座山峰——珠穆朗玛峰被证明是困难重重的。1994年3月,皮特曼在这场竞赛中输给了47岁的阿拉斯加登山者、助产士多利?勒菲弗(Dolly Lefever),但她仍义无反顾地继续攀登珠峰。
贝克?韦瑟斯有一天晚上在大本营里这样描述道:“当桑迪决定攀登一座山峰时,她跟你我都不一样。”1993年,韦瑟斯在南极洲参加由向导带领攀登文森峰的探险队,当时皮特曼在另一支探险队里攀登同一座山峰。韦瑟斯边吃吃地笑边回忆道:“她在巨大的行李袋里装满各种美食,这个大袋子要四个人才能提起来。她还带了一台便携式电视机和一台录像机,这样她就可以在帐篷里看电视了。嘿,你不得不承认能像桑迪这样高调登山的人确实不多。”韦瑟斯说皮特曼慷慨地与其他队员分享她带上来的珍贵物品,并且“与她为伍是件令人愉快而有趣的事”。
皮特曼在1996年的珠峰之旅中又搜罗了一堆在登山者的营地里不常见的装备。在启程前往尼泊尔的头一天,皮特曼在给美国国家广播公司互动媒体的第一份报道中洋洋洒洒地写道:
我将所有的个人物品都打理好了……看起来我的电脑和电子设备跟我的登山装备一样多……两台IBM笔记本电脑、一台摄像机、三架35毫米相机、一个柯达数码相机、两台打字机、一个CD播放器、一台打印机和足够的(我希望如此)太阳能电池板及电池……当然,我无法想像,如果没有足够的丁?德露卡牌混合威士忌和咖啡壶,我怎么能离开这座城市。因为我们要在珠峰上过复活节,所以我还带了四只裹着巧克力的彩蛋。在海拔5 490米的地方寻找一只复活节彩蛋?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那晚,社会新闻栏目的作家比利?诺威奇(Billy Norwich)在曼哈顿的尼尔斯为皮特曼举行了告别晚会。出席晚会的客人中包括比安卡?贾格尔 和卡尔文?克莱恩 。钟情服饰的皮特曼在晚礼服外面套上了冲锋衣,并配以高山靴、冰爪、冰镐和一排铁锁。
到达喜马拉雅山之后,皮特曼仍极力维护上层社会的礼节。在前往大本营的途中,一个名叫边巴的夏尔巴人每天早晨为她卷起睡袋,并将她的帆布包整理好。4月初,当她和费希尔的其他队员到达珠峰脚下时,她的行李中还包括一叠供大本营上的人们阅读的有关她的报道的剪报。在后来的几天里,夏尔巴信差定时将通过DHL全球特快专递寄至大本营的皮特曼的邮件送来,这些邮件包括最新出版的《时尚》(Vogue)、《名利场》(Vanity Fair)、《人物》(People)和《诱惑》(Allure)等杂志。夏尔巴人总是对女士内衣广告着迷,并且认为洒了香水的带子是件滑稽可笑的东西。
费希尔的队伍是一个志趣相投且具有凝聚力的团体。大多数队员对皮特曼的特异性格都能泰然处之,并将之视为他们中的一分子。“桑迪会让人感到筋疲力尽,因为她总想成为注意的焦点,并且不知疲倦地自吹自擂。”布罗米特回忆道。“但她并不消极,她不会扫大家的兴致。几乎每天她都精力充沛且乐观开朗。”
尽管如此,与皮特曼不在同一探险队的几位著名登山家还是将她视为哗众取宠的业余爱好者。在她1994年攀登珠峰康雄壁失败后,一则为凡士林特效润肤露(此次探验活动的主要赞助商)拍摄的广告将皮特曼称为“世界级登山者”,她因而受到几位世界公认的登山家的嘲讽。但皮特曼本人尚未这样公开自居过,实际上,她在为《男人》杂志撰写的一篇文章中强调指出,她希望布里希尔斯、洛、斯温森和布兰查德能“明白,我并没有将自己作为一名爱好者的能力与他们所具有的世界级的技巧混为一谈”。
而皮特曼著名的1994年的登山伙伴们对她并没有发表过任何蔑视的评论,至少在公共场合如此。事实上,在那次登山活动之后,布里希尔斯成为了她的亲密朋友,斯温森也几次站出来为皮特曼招架责难之辞。“你瞧,”斯温森从珠峰回来后不久在西雅图的一次社交聚会上向我解释道,“桑迪可能不是位出色的登山者,但在珠峰康雄壁的冰面上,她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没错,亚历克斯、巴里、戴维还有我做了所有的探路和固定路绳的工作,但她也以自己的方式为此做出贡献,她情绪饱满、筹集资金并应付媒体。”
不过,对皮特曼持贬损态度的还是大有人在。许多人对她过分炫耀财富和不知羞耻地追逐公众瞩目的做法深恶痛绝。如乔安妮?考夫曼(Joanne Kaufman)在《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上这样写道:
在某些高级社交圈中,皮特曼女士更像是一位社会地位攀登者,而非真正的登山者。她和皮特曼先生是各类社交晚会和慈善活动的常客,也是所有闲话栏目的热门人物。“许多燕尾服上也曾留下过桑迪?皮特曼的指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皮特曼先生曾经的生意伙伴说道。“她感兴趣的是公众效应。如果让她默默无闻地做这些事情,我想她是不会登山的。”
无论舆论是否有失公允,皮特曼将她的贬损者归结为是对迪克?巴斯将七大峰世俗化,继而损害了世界最高峰尊严的做法的谴责。被金钱、受雇者和妄自尊大包围起来的皮特曼对于别人的愤恨与蔑视毫不在意。她像简?奥斯汀 笔下的埃玛一样健忘。

TOP插图


插图
插图
插图
插图
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26

印  次:1

版  次:1版

开  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125.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