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落泪是金
落泪是金


落泪是金

作  者:何建明 著

出 版 社:新世界出版社

丛 书:报告中国丛书

出版时间:2009年06月

定  价:32.00

I S B N :9787801872531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社会科学  >  纪实/报告文学  文学  >  非小说  >  纪实/报告文学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何建明自己说过,他的作品是为百姓写的,是写给百姓看的,是希望让百姓喜欢的作品,因此他的作品的一大特点是口语化和情感化。阅读后我们感受到的,是一颗当代知识分子对时代和民族所怀有的那份炽热爱情的赤子之心,是一颗随着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发展和进步而在猛烈燃烧与剧烈跳动之心。阅读他的作品,我们会情不自禁地跟着他的笔去抒情怀感,褒正鞭丑,对国家、民族和百姓升腾起无限的爱,对现实生活中那些丑陋的人和事产生出切齿的憎愤,对未来世界多出一份冷静的思考和美好的憧憬。

TOP作者简介

何建明,当代著名作家,苏州人。文学和哲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在部队工作15年。全国劳动模范。现为作家出版社社长。

三届中国文学最高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两届“徐迟报告文学奖”得主;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中华优秀读物奖获得者,代表作有:《永远的红树林》、《根本利益》、《国家行动》、《落泪是金》、《中国高考报告》、《共和国告急》、《国家日记》、《何建明文集》《六卷)、《破天荒》、《中国农民革命风暴》、《国色重庆》等。已出版文学著作四十余部,电影电视作品八部。

TOP目录

引子 白鹿原下的祭奠

第一部 失泪大学城


第一章 九月,独木桥前“状元泪”
第二章 儿女,从母亲的“十字架”上走来
第三章 千里打工,乞讨为求大学“入门卷”
第四章 失落的“天之骄子”
第五章 学生工作部里的“灰色档案”

第二部 生存自救歌

第六章 校园上岗:留下我们的羞涩与光彩
第七章 校外打工:我们欢乐,我们流泪
第八章 女生“有点想哭”
第九章 垒筑精神家园
第十章 朗朗书声之中有条路

第三部 感受阳光与挚爱

第十一章 来自团中央的内部消息
第十二章 流金的呵护
第十三章 驮在车轱辘上的丰碑
第十四章 为了祖坟的那棵“弯弯树”

第四部 中国大学“希望工程”咏叹

第十五章 大学是什么?
第十六章 咏叹之一:走来的一个与溃退的九十九个
第十七章 咏叹之二:漂泊的高级盲流与依旧的贫瘠山丘
第十八章 咏叹之三:日进斗金的学府与举目无授的校族
第十九章 世纪涅槃歌

生命如歌,文学如歌

TOP书摘

第十三章  驮在车轱辘上的丰碑

我知道白芳礼老人的事是从团中央学校部一位负责人口里听得的,他告诉我,在天津有一位蹬三轮车的老人现已八十五六岁了,十几年来靠自己蹬三轮车赚来的血汗钱,资助了近200个大学生的学费与生活费,曾受到江泽民、李鹏、李瑞环等领导的赞誉和接见。初听这事,我除了强烈的震惊外,心里怎么也不太容易接受这个事实。我觉得让一个八十几岁的老人而且还是蹬三轮车的老人,用自己那么一脚一蹬踩出来的血汗钱,去供那么多青春年少的大学生吃饭、穿衣和上学,实在太残酷了,也太……总之我心里有种说不清的滋味。
去采访之前,我给天津团市委打了个电话,请他们帮助找到这位老人。5月19日,我正在北京参加一次文学研讨会,会的中途传来天津方面打在我寻呼机上的消息:“天津无你打听的那个白大爷……”这怎么可能!我走出会议大厅,急忙给天津方面打去长途电话,要求他们继续帮助寻找。下午对方告知“已找到”,这才使我悬着的心放了下来。第二天一早4点我就睡不着了,5点“打的”赶到市郊的赵公口长途汽车站,因为来得太早,白自在晨露中等了一个多小时才启程到天津。
9点半左右,市学联的一位同志带我在大街上转来转去走了好多路,来到了天津火车站。
“白大爷就在那个大广告牌后面。”学联的同志指着火车站西侧的那块巨型广告,对我说,“白大爷平时没有固定地点,到处都走。为了今天你的采访,昨天下午我专门来了一趟,让他今儿在这个地方等着。”
越过川流不息的车潮和熙熙攘攘的人流,我们来到巨型广告牌后面的一个三角地。我远远看到在那个三角地的路边,堆放着一摊破破烂烂的东西,有各种瓶瓶罐罐、纸屑废桶等,在这些废品堆放物的中央,有一个用旧编织袋片搭成的只有半人高的小棚棚。在棚的后面,只见一位衣衫穿着极为破旧的老人在一只小盆里洗刷着两顶旧鸭舌帽……
“这就是白大爷?!”
“是他。”
这时,老人正抬起头。我心头一颤:这不是油画《父亲》的翻版吗?瞧那一道道刀刻般的深深皱纹和充满沧桑的脸……
“你是北京来的作家?”老人直起身子,那张黑黝黝的脸盘顿时绽出那憨厚的歉意:“看看,我嘛没干,又让上面重视了。”
老人家原来是个一开口就叫人能见得着底的人哪!
“可你这阵来看我啥都不像了……”老人皱起眉头,指指点点地对我说,“以前我在这儿有13个小卖铺,前阵子政府号召要整治车站、街道环境,我们这些小卖铺、小亭子都得拆掉。我是劳模,当了几十年的老劳模,得带头响应政府的号召呀,所以我就让政府先拆了我的这些小卖铺。13个小铺哩,他们那天来了三十多辆车、一百多号人哪,拆了近一天,全给拆掉了。现在我就成了这个样,一点不像样,以前可不是这样的,生意好着呢!”
老大爷还是个做过大生意的人呢,这也是我没想到的。
“哎,以前生意大着呢。”老人一提起这,顿时神采飞扬。他说他这儿是前些年张立昌市长亲自给他批的一块地用来让他建小亭子,卖些水果、包子什么的。“我是老劳模,嘛事就得想多为国家做点事,多做点贡献。你等着,我给你看看材料……”
老人转身钻进那个小棚棚,很吃力地拎出四个塞得满满的包包给我看。“都是材料,写我的,还有照片。好多好多呢。我当劳模十几年,你想十几年了给我写的材料有多少!多去了,家里还有好多好多……”质朴的老人拿起一张张皱巴巴的、早已发黄了的各式各样有关介绍他的报纸和新闻图片,如数家珍似的给我看,那张沧桑的脸上露着一种童真般的笑容。而我正是从这些早已发黄和模糊了的点点滴滴材料上,了解了这位蹬三轮车老人的事——
白芳礼老人生于1912年,祖籍河北沧县白贾村,祖辈贫寒,他从小没念过书,如今也不认得几个字。1944年,因日子过不下去逃难到天津,流浪几年后当上了一名卖苦力的三轮车车夫。从那时起,他一跨上三轮车就没停过,一直到五十多年后的今天。解放后的白芳礼,靠自己两条腿成了为人民服务的劳动模范,也靠三轮车拉扯大了自己的四个孩子,其中三个上了大学。从小不认字的老人,对自己能用三轮车滚出的汗水,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大学生感到欣慰。1986年,相当于绕地球蹬了几十圈的74岁老人正准备告别三轮车时,一次回老家使他改变了主意,并重新蹬上三轮,开始了新的生命历程。
娃儿,大白天的你们不上学,在地里泡啥?老人在庄稼地里看到一群孩子正在干活,便问。娃儿们告诉这位城里来的老爷爷,他们的大人不让他们上学。这是怎么回事?老人找到孩子的家长问这是究竟为啥。家长们说,种田人哪有那么多钱供娃儿们上学。老人一听,心里像灌了铅,他跑到学校问校长,收多少钱孩子们上不起学?校长苦笑道,一年也就百儿八十的,不过就是真的有学生来上学,可也没老师了。老人不解,嘛没老师?校长说,还不是工资太少,留不住呗。老人顿时无言。
这一夜,老人辗转难眠:家乡那么贫困,就是因为庄稼人没知识,可现今孩子们仍然上不了学,难道还要让家乡一辈辈穷下去?不!其他事都可以,孩子不上学这事不行。
“有件事跟你们说一说我原打算回老家养老享清福,可现在改变主意了,我要回城重操旧业。”家庭会上,白芳礼老人当着老伴和儿女们宣布道,“另一件事是,我要把以前蹬三轮车攒下的5000块钱全部交给老家办教育。这事你们是赞成还是反对都一样,我主意已定,谁也别插杠了!”
别人不知道,可老伴和孩子们知道,这5000元钱,是老爷子几十年来仅存下的“养老钱”呀!急也没用,嚷更不顶事,既然老爷子自己定下的事,就依他去吧。家人无可奈何地叹了几声气,孝顺的儿女们担心的是父亲蹬了一辈子三轮车,如今这么大年纪了,本该享享清福,可他……唉,阻是阻不住了,老爷子的脾气家人最清楚。
“爸,咱再说别的啥是没用了,您老可悠着点,腿脚感到有点累了就早点儿回来歇着。”像往常一样,儿女们在老爷子出门时,给他备好一瓶水、一块毛巾,一直目送出街的尽头。
白芳礼呢,这回重新蹬上三轮车虽然还是那么熟悉,那么转圈圈,但心里却比过去多装了一样东西,那就是孩子们上学的事。是的,毛主席都解放我们几十年了,咋还有念不下去书的?!不能,绝不能让小娃儿们再像我不认得几个字而只能蹬三轮车。74岁的老人想到这里,他的双腿重重地提了一把劲,而就是这么一提劲,又整整绕地球转了六圈……

TOP插图


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317

版  次:第2版

开  本:16开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93.7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