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中国近代公司治理(1872~1949年)
中国近代公司治理(1872~1949年)


中国近代公司治理(1872~1949年)

作  者:高新伟 著

出 版 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丛 书:河南大学经济学学术文库

出版时间:2009年06月

定  价:39.00

I S B N :9787509708293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管理  >  管理读物  >  企业管理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对近代公司治理结构的制度设计、运行情况进行介绍,并对制度设计与运行情况之间的差异进行说明。由于公司制度在近代中国有一个逻辑演进的过程,治理机制的变化较大,为了更好地把握各个时期的不同情况,书中将近代公司的发展划分为3个阶段,分别对每个阶段有代表性的公司的治理机制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对近代公司治理进行总体评价,并揭示近代公司治理在总体上失效的根本原因。本书的最后,对公司治理在中国成功的可能性进行了理论性探索,认为制度创新应基于中国国情,以集体主义取代西方的个人本位。而其关键点则在于人民公告的培养,因为任何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背后都有道德方面的诉求。

TOP作者简介

高新伟,1969年生,河南商水人,1993年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经贸学院,取得经济学学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郑州大学文博学院,取得历史学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取得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河南大学经济学院教师、河南大学产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主要成果:在《天津社会科学》、《人文杂志》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一部,并参与多项省部级课题。

TOP目录

导论
一 基本概念界定与选题意义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二)选题意义
二 研究现状及不足
三 指导思想、研究方法与可能的创新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应用
(二)研究方法
(三)可能的创新
(四)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章 晚清时期的公司治理机制(1872-1911年)
一 中国公司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近代中国面临的危机及对“富强”的追求
(二)西方公司的示范效应与华商附股行为
(三)传统民营企业中的公司制因素
二 政府控制下的官督商办与官商合办企业
(一)公司制度的移植与官督商办模式的选择
(二)官督商办企业的制度安排
(三)官督商办企业中的官商矛盾
(四)多元权力博弈下的官商合办企业
三 清末民营公司的初步实践及其治理机制
(一)清末国家工商政策的调整及《公司律》的颁布
(二)清末民营公司的发展状况
(三)清末民营公司的治理机制

第二章 民国中前期的公司治理机制(1912-1936年)
一 投资环境的变化与私营经济的扩张
(一)投资环境的变化
(二)私人资本的扩张
(三)私人资本投资近代公司的状况
二 近代家族公司的治理问题
(一)核心家族的利益保障机制
(二)家族内部的利益调节
(三)中小股东的权益保障
(四)企业集团法人控股治理的探索
三 北洋政府时期官僚参股公司的治理问题
(一)官僚投资近代企业概况
(二)北洋政府时期官僚资本投资公司的治理机制
第三章 民国后期的公司治理机制(1937-1949年)
第四章 近代公司治理机制的总体评价与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TOP书摘

第一章 晚清时期的公司治理机制(1872—1911年)
晚清时期,在外国公司的示范效应下,经过商人与政府的博弈,先后产生了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及商办几种公司形式。由于传统政治的影响,这些公司在进行经营时,并没有完全按照西方公司的模式进行治理,并出现了种种弊端。不过,问题的出现,也对公司的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促进了公司治理机制的创新。
一 中国公司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
公司在近代中国的出现,并非中国经济逻辑发展的结果,而是通过移植西方的制度实现的。“中国初无公司之名,公司之法创自泰西。”近代公司在中国的产生,是在西方公司的示范效应下,进行移植的结果。当然,公司制度的移植,是以特定的历史条件为背景的。只有深刻地理解这一背景,才能更好地把握公司制度在中国的发展、演变,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其治理特点与不足。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55

版  次:1版

开  本:20开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93.7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