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诸子百家名句鉴赏(套装上下册)
诸子百家名句鉴赏(套装上下册)


诸子百家名句鉴赏(套装上下册)

作  者:李永田 编著

出 版 社:当代世界出版社

丛 书:古典文学名家名作鉴赏丛书

出版时间:2009年06月

定  价:68.00

I S B N :9787509003596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哲学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诸子百家学术观点纷呈,其思想在当时来说非常激进,是我国哲学思想的宝库。在中国思想史上,像先秦“百家争鸣”这样的文化奇观确实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以至于后世数千年人们只能去研究诸子、运用诸子,却无法超越他们。直到今天,诸子的思想仍然给我们以智慧的启迪。诸如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荀子等先贤圣哲们对宇宙自然的体悟,对人生世界的深刻认识,对治理国家的独到见解,对人伦天理的创造性的理解和阐述,等等,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思想和智慧的结晶。他们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的作品备受人们推崇,已成为历数千年而不衰的人类经典。

TOP作者简介

 

TOP目录

儒家类

《孔子家语》
《荀子》
《新书》
《孔子集语》
《新语》
《盐铁论》
《新序》
《说苑》

法家类

《韩非子》
《商君书》
《管子》
《晏子春秋》
《邓子》
《尸子》

道家类

《老子》
《庄子》
《列子》
《阴符经》
《关尹子》

墨家类

《墨子》

杂家类

《公孙龙子》
《尹文子》
《慎子》
《鬻子》
《子华子》
《计倪子》
《于陵子》
《鬼谷子》
《鹗冠子》
《吕氏春秋》

兵家类

《孙子兵法》
《司马法》
《六韬》
《吴子》
《尉缭子》
《素书》

TOP书摘

司马迁《史记·吕不韦列传》中说,吕不韦“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日《吕氏春秋》”。班固在《汉书·诸子略》中说有《吕氏春秋》26篇后,自注日:“秦丞相吕不韦辑智略士所作。”并把它归入杂家类。可见,司马迁和班固都认为《吕氏春秋》是集体创作,而非出自吕不韦一人之手。到今天,《吕氏春秋》成了现存最大的杂家著作。吕不韦在此书编纂的过程中起到了组织者、指导者和整理者的作用,故而我们有必要对他做个介绍。
吕不韦是出生于阳翟的大商人,“家有千金”,生年不详,死于秦王政十二年。他在赵国都城邯郸经商时,结识了作为赵国人质的秦国太子安国君的庶子子楚,认为“此奇货也,不可失”。当时安国君宠幸的华阳夫人没有儿子.吕不韦想把商业上的投机应用到子楚身上,进行政治投机,他花大量的金钱帮子楚收买宾客和讨华阳夫人的欢心。华阳夫人收子楚为嫡子后不久,安国君就登上了国君之位,立子楚为太子。一年后,安国君死去,子楚继位,为了感谢吕不韦,便以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三年后,子楚死去,其子继位,即后之秦始皇。他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吕不韦显贵后,就召集门客,大约于公元前239年左右编成《吕氏春秋》。后来吕不韦与太后私通,并进献大阴人缪毒供太后淫乱。缪毒事发后,不韦被罢官。他害怕被诛,喝毒酒自杀,因投机而“泽可以遗世”的结果只是留下一部((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虽辑百家九流之说,组织上却有它的系统,理论上有它的体系。吕不韦曾明白宣称:“上揆之天,下验之地,中审之人。若此则是非可不可无所遁矣。”
《吕氏春秋》保存着原本有分歧的各家学派学说,而不加以齐同,并没有割裂百家,任凭自己来折中齐合。其中以道家为主,儒家为辅,兼收并蓄。可以说《吕氏春秋》是受天下统一这个大趋势、大潮流的影响而编著成的。
除了保存了先秦各家各派各种不同的学说思想外,此书还有不少古史旧闻、古人遗语、古籍轶文及一些古代科学知识(主要是医学和农学)。其中不少内容为他书所无,对于先秦学术研究,有很大的价值,大量的名言隽语更使我们在学习工作中受益匪浅。无变天之道,无绝地之理,无乱人之纪。
【注释】《孟春》。绝:断。理:犹道。乱:违背,违反。纪:纲纪。不要人为地改变自然规律,不要违背人伦纲纪。
【鉴赏】当时人们已经知道了违背“天道”、“地理”、“人纪”产生的危害,所以本书第一节 《孟春纪第一》中人们以春天为例,说春天是万物生发的时期,禁止伐木,不倾覆鸟巢,不杀幼兽幼禽,祭祀不用母畜,不可以用兵等等。并说如果孟春行夏令,便会风雨不时,使得草木早早枯干;行秋令,便会疾风暴雨数至,使得藜莠蓬蒿并兴;行冬令,便会霜雪交加,使得庄稼颗粒不收。这些说法虽然不够科学,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
【注释】《本生》。最初生出天性和生命的是天;培养天性与生命成长并使之得以保全的是人。
【鉴赏】人的生命是上天赐予的,这种说法不够科学。人一生下来便有天性,这却有一定道理。人一生下来,什么都不知道,但此时他有自己的自然需要,要吃要喝要人照顾。及至长大,有了意识,他的需求也便提高了,需要生命安全的保障,需要自我价值的实现,需要他人的尊重等等。而这些需求无不需要个人努力和他人的帮助,没有这两方面,人的天性是不能够得以成长保全的。所以说:“养成之者,人也。”水之性清,土者捆之,故不得清。人之性寿,物者捆之,故不得寿。
【注释】《本生》。前一“捆”即泊,混浊的意思;后一“扫”是乱的意思。水的本性是清冽的,是土使它混浊了。人的生命是长寿的,是物使它缩短了。
【鉴赏】二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发现了物质的占有与生命的长久并非成正比这一规律。他们在肯定物能养性的同时,提出物“非所以性养也”,并为“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的态度而焦灼万分。认为他们“不知轻重”,“重者为轻,轻者为重”,并断言,“若此,则每动无不败”。

TOP插图


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全二册

版  次:1版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109.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