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韩非子
韩非子


韩非子

出 版 社:广东旅游出版社,广州出版社

丛 书:中国古典名著·家庭书柜

出版时间:2008年01月

定  价:19.90

I S B N :1234567890123

所属分类: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标  签:法家  子部  国学  韩非子  名家作品及研究  法家哲学  先秦哲学  中国哲学  哲学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韩非子》旨在为普通读者提供一个通俗易懂的读本。 全书以清代王先慎的《韩非子集解》为底本,个别地方参校其他版本。“集解”中的研究成果酌情采用,未作特别说明。《韩非子》全书二十卷五十五篇,因篇幅所限,《韩非子》择其精华加以注译。在取舍上,侧重于故事性强、可读性强的《说林》、《内储说》、《外储说》等,并依据原文设立小标题,以便于读者理解。《韩非子》注释力求简洁,译文力求准确、通俗易懂,以直译为主,适当辅以意译。

TOP目录

爱臣/6
主道/8
有度/13
二柄/20
扬榷/24
十过/33
孤愤/52
说难/58
和氏/66
亡征/70
饰邪/75
说林上/84
说林下/98
观行/111
守道/113
用人/117
功名/123
大体/126
内储说上七术/129
内储说下六微/147
外储说左上/159
外储说左下/176
外储说右上/191
难势/204
问辩/211
问田/214
定法/217
六反/221
八说/229
八经/238
五蠹/251
显学/269
忠孝/278
人主/284
饬令/287
心度/290

TOP书摘

主道①
[原文]
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是以明君守始以知万物之源,治纪以知善败之端。故虚②静③以待:令名自命④也,令事自定也。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有言者自为名,有事者自为形⑤,形名参⑥同,君乃无事焉,归之其情。故日:君无见其所欲,君见其所欲,臣自将雕琢;君无见其意,君见其意,臣将自表异。故日:去好去恶,臣乃见素⑦;去旧去智,臣乃自备⑧。故有智而不以虑,使万物知其处;有行而不以贤,观臣下之所因⑨;有勇而不以怒,使群臣尽其武。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群臣守职,百官有常,因能而使之,是谓习⑩常。故日:寂乎其无位而处,漻⑾乎莫得其所。明君无为⑿于上,群臣竦⒀惧乎下。明君之道,使智者尽其虑而君因以断事,故君不穷于智;贤者敕⒁其材,君因而任之,故君不穷于能;有功则君有其贤,有过则臣任其罪,故君子不穷于名。是故不贤而为贤者师,不智而为智者正⒂。臣有其劳,君有其成功,此之谓贤主之经也。
[注释]
①主道:做君主的原则。
②虚:客观。
③静:清静。
④命:命名。
⑤形:实践。
⑥参:验证。
⑦素:真实的一面。
⑧备:谨慎对待。
⑨因:依据、遵循。
⑩习:因袭遵循。
⑾漻:通“寥”,虚无。
⑿无为:出自道家的思想,即无所作为。这里的“无为”指“虚静”的治国态度。
⒀竦:惶恐。
⒁敕:表现、发挥。
⒂正:师长。
[译文]
道,是万物的源泉,是非的准则。因此,圣明的君主只要把握住这个本原,就能了解万物的来由,只要把握这个准则就能了解成败的缘由。所以,君主应以客观、平静的态度去对待,让名称由它自己本身来命名,让事物由它本身的规律来确定。客观地看才能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心情平静才能判断行为的善恶。陈述政见的人会有自己的主张,处理政事的人会有自己的具体实践,只要他们的主张和实践相符合,君主就可以不用亲力亲为,而使事物恢复到他们真实的一面。所以说:君主不要表现出自己的欲望,如果君主表现出自己的欲望,大臣们就会精心掩饰自己;君主不要表现出自己的意愿,如果君主表现出自己的意愿,大臣们就会表现出与实际不一致的现象。所以说:君主掩饰自己的爱好和憎恶,大臣们就会表现出他真实的一面:君主掩饰自己的智慧和成见,大臣们就会自知谨慎。所以君主有智慧也不用思虑,使万物保持它们原来所处的位置;有才能而不用施展,要观察臣下的言行依据;有勇气也不用逞能,要使群臣尽力发挥他们的勇武。所以君主摒弃智慧而却显得更明智,不用才能却能取得成效,不用勇气却能变得更强大。大臣们坚守自己的岗位,百官都有固定的法度,君主依据他们的才能来任用他们,这就叫做遵守常规。所以说:清静啊!君主好像没有处在他的地位上;虚无啊!臣民没有谁能确定他的所在。英明的君主在上面无为而治,大臣们在下面诚惶诚恐地尽职。英明君主的治国之道,就是让智慧的人尽力发挥他们的谋虑,君主根据他们的谋虑来决断政事,所以君主的智慧是无穷的;使有才能的人,尽力发挥他们的能力,君主才能根据他们的才能来任用他们,所以君主的才能是无穷的;有成就的君主就获得贤名,有过错的下臣就承担罪名,所以君主的名望是无穷的。因此君主不贤能却能成为贤能人的老师,没有智慧却能成为有智者的师长。大臣付出了他们的辛劳,君主则享受成就,这就叫做英明君主的治国之道。
[原文]
道①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虚静无事,以暗见疵。见而②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知其言以往,勿变勿更,以参合阅焉。官有一人,勿令通言,则万物皆尽。函掩其迹,匿其端,下不能原③;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④。保吾所以往而稽同之,谨执其柄而固握之。绝其能望,破其意,毋使人欲之。不谨其闭⑤,不固其门,虎⑥乃将存。不慎其事,不掩其情,贼乃将生。弑其主,代其所,人莫不与,故谓之虎。处其主之侧,为奸臣,闻其主之忒⑦,故谓之贼。散其党,收其余,闭其门,夺其辅,国乃无虎。大不可量,深不可测,同合刑⑧名,审验法式,擅为者诛,国乃无贼。是故人主有五壅⑨:臣闭其主日壅,臣制财利日壅,臣擅行令日壅,臣得行义日壅,臣得树人日壅。臣闭其主,则主失位,臣制财利,则主失德;臣擅行令,则主失制;臣得行义,则主失明;臣得树人,则主失党。此人主之所以独擅也,非人臣之所以得操也。
[注释]
①道:驾驭群臣的方法。
②而:通“如”,好像。
③原:推测根源。
④意:推测。
⑤闭:门闩。
⑥虎:比喻篡谋的权臣。
⑦忒:过失。
⑧刑:通“形”。
⑨壅:阻塞。
[译文]
君主把握的道是不能被臣子捉摸到的,用道也要使臣子察觉不到。君子要保持客观、平静无事的态度,要以隐蔽的方法去了解臣子的过失。看到了好像没看到,听到了好像没听到,知道了也要假装不知道。君主知道了臣子的言论以后,不要变动和更改,要用验证比较的方法去检验臣子们的言论是否符合实际。每个官职只有一个人任职,不要让官员们串通得到消息,那么万物都会真实地表露出来。君主掩饰自己的心迹,隐藏事情的苗头,臣子们不能推测出事情的根源;君主摒弃自己的智慧,不显示出自己的才能,臣子们就不能推测出君主的心意。君主坚守自己的意向去考察臣子们的言论是否与实际相符,谨慎地掌握国家的权力并且牢固地把握它。杜绝大臣们的不良动机,破坏臣子的欲望,不要让臣子谋求君主的权力。如果不小心留意门闩,不牢固地关好大门,篡国的权臣就会存在。如果君主不谨慎行事,不掩饰好他的真情,叛贼就会存在。他们敢杀掉自己的君主,代替自己君主的位置。没有人不畏惧顺从他,所以称他们为虎。侍奉在君主的左右暗中窥伺君主的过失,所以称他们为贼。君主如果解散奸党的集团,捉拿奸党的余孽,封闭奸党的私门,铲除奸臣的帮凶,国家就没有恶虎了。君主的治国之道大到不可估量,深得不可探测,考核臣子的言行是否一致,考察和检验臣子们的活动是否合法,如果他们犯了法就要给予惩罚,那么国家就没有不法之徒了。君主有五种被臣子蔽塞的情况:臣子蒙蔽了君主的耳目,是第一种蔽塞;臣子控制了国家的财政,是第二种蔽塞;臣子擅自发号施令,是第三种蔽塞;臣子窃得君主的恩泽,是第四种蔽塞;臣子私底下培植党羽,是第五种蔽塞。臣子蒙蔽了君主的耳目,君主实际上就名存实亡了;臣子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君主就丧失了财富的来源;臣子擅自发号施令,君主就丧失了控制的权力;臣子窃得君主的恩泽,君主就丧失了理智;臣子私底下培植党羽,君主就丧失了拥戴他的党徒。这些权力都是君主自己掌握的,而不是臣子可以掌握的。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92 页

版  次:1版

开  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47.3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