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越洋查寻失落的记忆
越洋查寻失落的记忆


越洋查寻失落的记忆

出 版 社:中国档案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年01月

定  价:35.00

I S B N :9787801667809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社会科学  >  纪实/报告文学  文学  >  非小说  >  纪实/报告文学    

标  签:历史与社会史实  中国  纪实  中国文学  文学  综合  纪实文学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张建国同志长期从事档案工作,现任威海市档案局局长,是一位档案学者。这部书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他那份深深的档案情和厚重的历史责任感。那是1996年9月初,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在北京召开,他抓住参加会议的机会,与同在会议上的英国国家公共档案馆馆长萨拉·泰克女士商定了查档事宜,启动了这项“查寻”工程。时至今日,正好十周年。十年来,张建国同市里的领导、局馆的同志们四次到英国,一次去南非,先后访问了20多个海外藏档机构,并拜访了数十位历史学者、在威海生活过的英国人或
其后裔,与英国、美国、南非、加拿大、澳大利亚及台湾、香港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位专家学者以及其他国际友人,诸如首位到威海卫的洋商邓肯·克拉克的孙子小邓肯,研究“洋儒”骆克哈特和庄士敦的权威施奥娜,以及研究威海卫法律制度的英国学者陈玉心等,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了一个多方位的档案搜集网络。现在已收集到英租威海卫历史档案40000多页,照片3000多张,以及相关的史料和威海卫区旗等文物。不但丰富了馆藏,而且大大改善了馆藏结构,填补了那段断代的历史、流失的记忆。

TOP作者简介

张建国,1953年3月出生,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人。从事教育工作多年,1984年进入党政机关工作,1992年起历任威海市档案局(馆)副局(馆)长、局(馆)长。1996年开始致力于流失海外档案文化遗产的搜集抢救,先后五次赴英国、南非查找英租威海卫档案,填补了威海40多年的历史空白。2002年与人合作出版《米字旗下的威海卫》。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历史研究文章十余篇。

TOP目录

历史性的机遇

档案人的困惑 /3
五分钟敲定 /6
意外的惊喜 /9
首访英吉利 /11
英国国家档案馆 /14
友城彻特纳姆 /17
珍贵的历史照片 /19
侨领陈素勇 /22
北洋水兵墓地 /24
再晤萨拉·泰克 /27

又过英吉利海峡

展览引起轰动 /31
再度赴英遇麻烦 /34
弗尔哈姆的忘年交 /37
热情的罗纳德 /40
德恩垂共济会 /43
潜艇博物馆 /46
锡镶工艺品 /49
苏格兰国立图书馆。/52
麦西瓦和他的摄影师 /55
“胜利大逃亡” /58
吉尔与沃森学院 /60
骆克哈特的私人收藏 /63
在吉尔家做客 /66
索尼亚博士 /70
牛津大学图书馆 /73
伦敦大学东方学院 /76
三会萨拉·泰克 /79

在爱丁堡过春节

接受新任务 /85
伦敦的“家庭办事处” /87
行政长官的坎坷仕途 /89
克拉克家族 /92
考文垂初会 /95
庄士敦的书信 /98
大年初一在爱丁堡 /100
人逢佳节倍思亲 /102
凭吊诺莱特华工墓 /105

海外办展的日子里

筹备越洋展出 /111
意外挨了一刀 /114
艰难的旅程 /116
在伦敦的首次推介活动 /119
潘宁顿的“促进会” /123
充满活力的彻特纳姆 /126
友好城市的“威海日” /129
在伯明翰的宣传推介活动 /133
挥之不去的阴霾 /136
苏格兰图书馆的情殇 /139
约见导游汤姆 /142
“袖珍博物馆”的变迁 /145
在施奥娜家包饺子 /148
出人意料的馈赠 /151
再访牛津大学图书馆 /155
再次忍痛挨“宰” /159
四访英国国家档案馆 /162
帝国军事博物馆 /165
伦敦古玩市场 /169
意料之外的收获 /172
查找比尔的女儿 /176
格林威治海军博物馆 /180

追寻南非华工的足迹

目标转向南非 /185
黄金矿城 /187
南非国家档案馆 /19l
凯伦·哈里斯教授 /195
价值连城的博物馆 /198
驻南使馆的关照 /201
感受南非的治安 /205
南非国家图书馆 /208
初识开普敦 /211
在开普敦档案馆 /215
开普敦公共图书馆 219
走近好望角 /223
云空随想录 /226

被激活的记忆

唐纳德的录音 /233
婚纱照里的新郎 /240
找到比尔的后代 /245
邓肯的出生地之旅 /250
柯大卫的童年记忆 /269
施奥娜梦想成真 /273
与西奥多仓促会面 /283
情系威海的“老外” /287

不落的回声

英租威海卫历史博物馆 /297
走进央视《新闻会客厅》 /302
打开全新视窗的学者 /307
关于档案的反思 /311

后记 /315

TOP书摘

书摘
北洋水兵墓地
陈素勇事先为我们搜集了当年北洋海军的一些文字资料,14日下午,又
陪于秘书长一行到圣约翰墓地,拜谒长眠于此的北洋水兵。
纽卡斯尔不仅是一座山区旅游城市,而且还是一座港口城市、工业城市
。发达的军工企业是这座工业城市的主要特点,曾以生产军舰闻名世界。位
于这里的阿姆斯特朗·密切尔船厂,有近200年的历史,英国皇家海军的大
多舰船均出自该厂。百余年前,这个厂还为中国建造过多艘军舰。
密切尔船厂最早为北洋海军制造的龙升、虎威两艘炮舰(排水量各319吨
),于1875年9月动工,1876年下水。同时还为南洋海军建造了飞艇、神天两
舰,也是1876年下水。接着又建造了镇东、镇西、镇南、镇北四艘炮舰(排
水量各440吨),1879年下水。1880年1月又开始建造超勇、扬威两艘快舰(排
水量均为1350吨),1881年7月下水。此后又为北洋海军建造了镇中、镇边、
镇海三舰(排水量均为440吨),1881年下水。这些舰艇是早期北洋舰队的主
力,其中超勇舰一度成为北洋舰队的旗舰。
当年,每逢舰船下水之前,中国方面都要派一些水兵赴英学习驾驶、训
练操作,并把舰艇驶回国内。舰船下水或离港前,一般都有盛大的庆典活动

1881年4月,邓世昌率240名接舰官兵到英国接超勇、扬威两艘快舰。由
于厂方拖延了工期,致使接舰官兵在密切尔船厂对面的小岛上“训练”了4
个多月。8月9日,超勇、扬威两舰启航离港时,舰上彩带飘飘,礼炮齐鸣,
水兵列队致礼;岸上人山人海、礼乐高奏、鞭炮齐鸣。当地媒体报道了这一
空前盛况。
但那次庆典却引起了当地妇女的抱怨和抗议,原因是庆典活动不让妇女
参加。当局禁止女人出门,理由是“女人看了会给舰船带来晦气”。没有资
料说明那是否由中方提出的要求,那种观念也许只有东方人才具备。超勇、
扬威两舰于11日抵达朴茨茅斯港,抵英访问的丁汝昌在此登舰回国。两舰由
大西洋、经地中海、过苏伊士运河、越印度洋,于10月底回到中国,经香港
、广东、上海驶入天津大沽口。
长眠在英吉利的中国水兵,基本都是当年前来接舰的士兵。这些水兵到
英国后,有的因水土不服而染病身亡;有的是航程艰苦积劳成疾,因医治不
及时而死亡,不得不就地下葬。在纽卡斯尔的圣约翰墓地埋葬的中国水兵,
已在此地沉睡了120多年。
圣约翰墓地位于纽卡斯尔市区的一座小丘上,入口处一间守墓人居住的
旧房,两排高高的铁栅栏,墓地中央的小教堂引人注目。教堂中部为呈四棱
体的尖塔,塔的下方为一拱门,拱门上方曲线呈抛物线状。进出墓地必须经
过这道拱门。拱门两侧各有一处丁字状房屋,房子的拱窗与拱门同向,三道
拱门窗均匀排开,漂亮、美观。教堂破损严重,当时正在维修。
墓地一片绿茵茵的草坪,不太多的树木无规则地散立着,形状各异的墓
碑就竖立在草坪上。就是在这片墓地上,葬着当年染病而亡的中国水兵的尸
骨。尚不清楚究竟有多少水兵客死他乡,三尊墓碑清楚地记载着那段已被人
们淡忘的历史。
墓碑的正面,用中文竖刻着水兵的姓名与籍贯。他们分别是:大清故勇
福建福州府侯官县陈受福;大清故勇福建福州府闽县陈成魁;大清故勇山东
登州府荣成县袁培福。右边是首次立碑的时间,左边是重新修墓竖碑的时间
。陈受福的立碑时间是“光绪十三年闰四月十五”,陈成魁的立碑时间是“
光绪十三年闰四月十八”,山东荣成的袁培福的立碑时间是“光绪七年四月
二十六”。他们三位墓葬地的重修时间均为“宣统三年闰六月”。陈受福、
陈成魁的墓碑还是站立着的,、而袁培福那尊碑已仰卧在草地上,看样子已
躺了好久。据推算,袁培福大概是随邓世昌一起接舰的水兵。
我们无法知道袁培福家乡的详细地址,也无法将袁培福目前的墓碑状况
告知其亲属,也许他的亲属根本就不知道,在这远离家乡的异国土地上,居
然还埋有他们先祖的尸骨。这些客死异乡的北洋水兵,虽然不能与那些战死
疆场的英雄相比,但是他们都是龙的子孙,都是为国防的壮大、国家的强盛
而远离故土的,所以同样值得后人纪念。
可堪慰藉的是,生活在这里的华人华侨并没有忘记他们。每到清明时节
,总有人送来鲜花以示悼念。陈素勇告诉于兰模秘书长,华人华侨已多次捐
款对墓地进行了整修。又到了整修的时间了,他们正准备再次发动捐款把碑
竖起来,让那几位中国水兵在那里永远是站着的。
P24-26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317 页

版  次:2006年1月第1版

开  本:16开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46.8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