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2014年12月26日 来源:百道网
时间:
1995年的春天,一个画画的朋友,从北京捎给我一个封信,说南京有一个搞哲学的朋友,花了十年的时间,从大量古典藉里面,翻译、整理出千余则哲学家的轶闻及格言,其中很多都是鲜为人知的。他想找人为文字配上插图,问我是否“有这个兴趣。看过随信带来的几页设文字稿,我马上就应了下来,一则不忍拂朋友的美意,二则那些文字也确是很好,况且,我感觉我的画配那文字也蛮合适。
我这里很快答应了,利用一个夜班的时间,画了30多幅。记得那是关于昔勒尼学派阿里斯提卜(ARISTIPPUS)的一些非常有趣的逸闻。我们的合作就这样开始了。
后来,由于我的原因,这项工作给耽搁了一年多。从1996年4月份到10月的半年时间里,我共画了十本千余幅画。每画完一本,我把画寄到南京,交给他“过目”。我的这个合作者在评点这些配画时,绝对是把自己放在第一流的美术家批评家的位置上,他丝毫不会顾忌自己的意见是否会给对方造成什么伤害。那会儿,我们尚无一面之雅。天晓得一向颇为自负的我,何以会那样接受一个陌生人的“轻慢”。说心里话,当时我对这过个“ 王博士”并无好感,好在这个苛刻的合作者倒是个心地厚道的人,当然,这是我后来去了南京才知道的。
我的朋友告诉我,王玉北所做的是一项“大的工程”。他的这一套“画说”系列,上溯到古腊,下至近、现代,共计30余本书,从泰勒斯、巴门尼德到康德、尼采,大大小小百余名哲学家都在书中露了面。这是一本很别致的书,它并没有像前人编撰哲学史时,按照严格的编年顺序,使书中充斥着数不清的时间、地点、事件。那样做的人太多了,那样的书也太多了。王玉北有足够的聪明。他选择了另外一条路,他让哲学家自己讲话,并试图通过哲学家的言论及轶闻、折射出其哲学及演进的过程。翻开书,那些蓄着长髯,穿着长袍的古代哲学家便笑盈盈地走到你眼前,随手拉过一把椅子,坐下来,跟你聊天。这样的书,就是看上一整天,也不会觉得累。这就是王玉北的聪明。看起来,同是一块肉,交给不同的厨子做,味道可是大不一样。其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这一则则轶闻、格言,看起来轻松,可王玉北为整理这些轶闻所做的披沙砺金的工作,可绝不轻松。这十年中,他无数次去北京,在首都图书馆查阅了大量的外文资料,包括许多希腊文。至于如何使那些“蟹行文字”一一变成我们都能读得懂的方块字,看起来还要蕴藉、雅驯,一如古希腊、古罗马时斯的散文,这些,还是让他自己说好了,我想他也一定乐意跟你道来的。
古人曾说过,文之余赋诗、诗之余填词,对于王玉北这个搞纯哲学的博士而言,这套“画说”系列,比起他那些发表在国内外重要哲学刊物上的有关“元哲学”(metaphlosophy)及论述维根斯坦、罗蒂卡尔纳普尔等学术思想的纯学术文章来,不过是一首首“小令”罢了,不过,写得煌煌大文章的,未必填得小令。王玉北倒是对于自己这方面的“才具”颇为欣赏的。当然,谈论起自己来,他的心情总是很好。
不管怎么讲,这也算得上是“十年磨一剑”吧!如今,那柄剑已经磨成(虽说锋利与否尚不可知),需要我做的事情,只是在那剑体上镂刻些许花纹罢了,这是一件费力气的活儿,弄不好倒成了狗尾续貂,糟蹋了剑。我倒后悔当初轻易就应也了这件事。
给那些文字配画,我基本上遵循这样的原则:既不拘泥于文字,又不太游离于文字。二者的关系并不像毛与皮那样,附丽得那么紧凑。它们应该像飘浮在山峰上的烟岚,氤氤氲氲,若即若离。
对于书中的画,我想作几点说明。
这套书,叫西方哲理漫画。我画的那些画,看起来也许不像平时看惯的那种卡通式的漫画,这不要紧。一幅画,究竟应该叫漫画,还是别的什么,这并不重要,正如你可以把斯坦伯格那些绝妙的作品连同哥雅、杜米埃,甚至荷加斯的东西通通叫做“漫画”。尽管,这样做实在有些荒唐。名称,不过是人们为了“方便”而发明出来的。用库尔贝的话说“它从来不能代表真正的意义”。话是刻薄了些。当然,莫奈等人被叫做“印象主义”画家,他们好像也并不为此生气。我这里饶了半天舌,并不想附庸大师什么,只是想提醒诸位在看画时,不要太在意它们像不像漫画,你完全不必理会这种纯粹在“语义上”的把戏。怎么画,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画了什么。
这一千多张画,我不敢说画得好,但每幅都是下了很大的工夫的。由于所画的事件及人物年代久远,我又不很熟悉,虽参照了不少资料,但“关公战秦琼”一类的错误,也许会有的,甚至还会不少,还望诸位多多包涵。
您看画时,也许觉得有些构思或许在什么地方看到过,但不要轻言“剽窃”什么的。画画嘛,想法近似甚至相同,也没有什么奇怪的,我不会去做一个鬼鬼崇崇的“文抄公”。因为,我对于自己的“才具”也是颇有信心的。
这套书中,有百十余则古希腊神话及寓言,给它们配图,着实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差事。道理很简单,往前看,有古希腊陶瓶画,优雅得不能再优雅;朝后看,有布莱克的北子弗拉克斯曼(Flaxman)所做的百十幅神采飞动的线描。在前述作品面前,我再怎样画,也是徒劳的,在这里,“才具”与“自信”是没有用的。这个自知之明,我还是有的。但既然现在需要我来画,我只好硬着头皮画下去。
当您发觉画面与文字表达着不尽相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意思时,也不必惊讶。哲学上的事,向来是扯不清楚的。有人说:我思,故我在。也有人说:我在,故我思。还有人既不承认“在”,也不承认“思”,这些都不要紧。看事物的角度不一样,得出不同的结论是很自然的;在哲学这座丰赡的花园里,我们都是平等的,谁也不会笑话谁。在这套书中,哲学家的原文,可能代表一种观点:王博士的诠释,或许代表另一种观点,而做为本书的配画者与作为读者的您,可能有着与前二者完全不同的见解,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哲学、不是宗教,应该具有很在的包容性才对,无论对于方家,还是对于头脑单纯的门外汉,哲学的大门应该是永远洞开的。
眼下,市场上“画说”哲学一类的书出了不少。在我一“大的工程”时,市场上这一类的书尚属鲜见。由于种种原因,我们这套书未能按当初设想的那样,“及时”推向市场,这使人感到有些“起大早,赶晚集”的遗憾。不过,只要书好,迟出也没有什么关系,应该沉得住气才对。只是在眼下“画说”风刮得正劲的当口,加入到“画说”浩浩荡荡的行列中去,未免有“凑热闹”、“赶时髦”之嫌。不过,契诃夫曾说过:大狗叫,小狗也要叫。我们这只“小狗”,不求它叫得声音大,只求它叫得与众不同。
本文系《韦尔乔西方哲学系列绘本》作者序。《韦尔乔西方哲学系列绘本》(黄5册),中信出版社2015年版
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及其平行公司北京百道世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下属的网络媒体平台百道网、百道网微信、帮书店微信,以及百道学习APP和小程序等平台上发布的文章,版权属于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所有,或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著作权人共同拥有,严禁转载。任何纸媒、网媒或社交媒体需要发布或转载,请与版权专员联系(service@bookdao.biz),获得授权后,方可转载。对于任何未经授权的转载,我们将依法追究其侵权责任。
扫描二维码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