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收藏 (2)条评论
分享到微博:【百道编按】浸淫书业多年的文学代理商安德鲁•威利不改往日犀利的风格,就自己亲历行业变革所得给作者、代理人和出版商送上了短小精悍的箴言。那么,究竟一个书业老江湖对现在的出版有什么看法呢?
安德鲁·威利
关于书业,安德鲁•威利(Andrew Wylie)有太多的话要说,而且是一贯的词锋犀利。在国际作家节的主题演讲中,这位马丁•艾米斯(Martin Amis)和萨尔曼•拉什(Salman Rushie)的国际知名代理商奉上了个性十足的言论,他称《格雷的50道阴影》的出版是“西方文化最尴尬的一刻”,还不客气地说自助出版就好比“告诉所有人,洗澡时唱歌的人能在斯卡拉大剧院登台”。
尽管近年来许多数字内容融入到出版业中,威利对这种尝试的兴趣却不大。他对作家的建议是什么呢?“写得更好。”对代理人的建议呢?“更加努力。”对出版商呢?“立场坚定。”
以下我们分享安德鲁演讲中的精彩段落:
80年代,我去一家出版商找一份编辑的工作,人家问我在读谁的书,我说:“修昔底德”。会议中他们问:“詹姆斯•米切纳(James Michener,美国作家——编注)呢?“我说:“不读。”他们向我解释说如果想在出版业发展,你就得读畅销书。我看了看畅销书排行榜,心想,“如果这真的是进入这个行业必须要做的事情,我不如投身银行业。”想是这样想,但我对银行业兴趣缺缺,所以就在考虑,撇开畅销书榜单而专注于做那些写得很好且充满智慧的书是否可行。我就这样按自己所想的做了,35年过去了,现在我可以回答说,是的,你可以这样做。
实际上,现在发生的事情是此前发生的一系列事情的延续。到目前为止,亚马逊这家数字运输公司在出版业有着主导话语权,整个业界卑躬屈膝,任亚马逊予取予求,唉声叹气地过日子。现在这一切该停止了。阿歇特设置了一条不可逾越的底线,功劳很大。西蒙舒斯特公司与亚马逊所达成的协议,没人知道具体细节,但总的来说是回归到了代理模式。这对作者而言是好事。在我看来,这是一个警告亚马逊的好机会,“你要么按照我们的规矩来,要么我们就会拓展其他分销渠道。”
我们唯一采纳的投稿是扎迪•史密斯(Zadie Smith)写的《白牙》。《纽约客》的传奇编辑威廉•麦克斯韦(William Maxwell)给我上过一课。我告诉他我对两本书比较看好,一本我读了200页,第二本读到80页。他问:“第二本书的第一段是什么,愿意读给我听吗?”我读给他听了。他又问,“第一句是什么来着?”我又读了一遍。最后他问,“这本书的名字是什么?”我告诉了他。他说:“不错。”我从中学到了怎么阅读投稿。你能从第一段判断出好的作品,也能从第一段判断出差的作品。
你可以在服装市场买衣服,也可以在爱马仕买衣服。你必须确定你想要的是什么。我认为,一种文化所依恃的是其精华部分,同理书业的延续取决于最好的书。正是那些经久不衰的书维系着这个行业,而那些在股东利益和压力驱使下进行高风险投资而来的书只能获得短期利益。
(本文编辑 晨瑾)
作者:朱莉·巴尔达斯;严榕 编译
来源:百道网
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及其平行公司北京百道世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下属的网络媒体平台百道网、百道网微信、帮书店微信,以及百道学习APP和小程序等平台上发布的文章,版权属于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所有,或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著作权人共同拥有,严禁转载。任何纸媒、网媒或社交媒体需要发布或转载,请与版权专员联系(service@bookdao.biz),获得授权后,方可转载。对于任何未经授权的转载,我们将依法追究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