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百道编按】创立于1993年的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的第一本大书叫《图片中国百年史》。一家新社揣着18斤重的见面礼闯入图书出版圈,既得益于编辑团队做摄影杂志的图片功夫,更得力于跑全国各地找老照片的笨功夫。6000多张照片只用了2700多张,剩下的怎么办?《老照片》便是答案。
我调入北京三联之前在山东画报工作。山东画报出版社成立于1993年,在出版社建制之前只有山东画报杂志社。山东画报杂志创刊于1943年,是党的刊物,由山东军区创办。我在杂志社工作了9年,到1993年申请成立出版社后,我可以出书了。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作者:张筱强,刘德喜,李德锋 等
出版时间:1998年12月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作者:本社 编
出版时间:2002年06月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作者:冯克力 主编
出版时间:2014年02月
出的第一本大书叫《图片中国百年史》。出版社当时有18个人,用了18个月做了这么一本书,这本书的重量是18斤,大8开,上下两册,用了2700多幅照片,讲述1894到1994年这100年的历史。在这之前,中国的历史研究中没有以图片为主要内容的著作。为做这本书,我刚才讲了3个18的概念,但实际上下的本钱还要大。按理说,我们当时作为一家新生的出版社没有能力做这么一本书,可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就那么雄心勃勃地上马了。作者主要是中央党校的一帮学者,有一位副主编是中国民国史方面的第一位博士李继锋,他是江苏省委党校的老师,现在经常作为中央电视台关于民国史节目的顾问。当时他没有什么地位,就是通过这本书让大家认识了他。
我们做了很长时间,到全国各地找照片。照片来源一部分是南京的中央第二档案馆,也是过去的国民党中央档案馆,民国时期的历史照片很多收藏在这里;第二部分是新华社的“中国照片档案馆”,在这里我们找和革命有关的照片,包括中共领袖的照片。此外,我们向一些省一级的博物馆买照片,也从很多摄影家手里买照片,如李振盛、李晓斌等。收集照片花了很大的精力。《图片百年中国史》1995年初出版,总投资160万,定价1480元。这个投资和这个定价,当年都是够高的。这本书出版后,当年就得了“五个一”工程奖,而且许多出版单位,杂志社、报社、出版社,包括电视台都买了这本书,用里面的资料。因为独一无二嘛。出版后很长时间里,这本书的销售都是我们主要的经营成果。后来,中央电视台专题部的陈晓卿和肖同庆还根据这本书与我们合作,摄制了100集 的《百年中国》专题片。李继峰就是那时候由我介绍给他们的。
这样去做一本书,使足了笨劲。花20万买了6000多张照片,但是只用了2700多张。为什么?《图片百年中国史》定位是严肃的历史著作,有些照片特别精彩、特别珍贵,但不合适用在里面,比如蒋介石和陈洁如的照片。陈洁如是蒋的第三位夫人,而公认的蒋夫人是宋美龄,如果把蒋介石的四位夫人都放进来,就会牵扯到许多领袖人物,他们都有好几位夫人。所以,决定只收一位与该领袖人物关系最密切的夫人。但是蒋介石和陈洁如那张照片质量很高,现在你拍黑白照片拍这么清楚也很难;蒋介石时年28岁,很潇洒;陈洁如只有15岁,个子很高。
类似的照片很多,而且花了大钱买来,不用很可惜,但是怎么用?
起初,有文化界的朋友建议再出一本《图片中国百年轶事》,可是,既然是“轶事”,带有休闲、掌故的味道,就不适合做一本18斤重的大画册。另外,作为画报杂志的编辑,我们善于用一组照片和一篇文章,图文并茂的讲述一件事情或一个人物;而《图片中国百年史》以照片为主,许多照片背后的故事没讲透彻,令我有些遗憾。我动议把这些珍贵的照片化整为零,一组一组的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其形式则模仿《读书》杂志,有栏目,小开本,连续出版。如蒋介石与陈洁如的照片,一共有3张,其中一张他俩的合影,一张是陈洁如到檀香山的时候,挂着的横幅写着“欢迎蒋夫人”。后来蒋介石不承认她是他夫人,但是这张照片很明显证明陈曾经就是蒋夫人,这就需要讲故事,要有文字。这个选题构思是我提出的。当时设计了一些栏目,如“私人相薄”、“名人一瞬”、“故时风物”、“秘闻片影”等等。这算是一件使巧劲的事。照片是现成的,无非是讲讲故事。
一开始我起的题目是《照片与往事》,但总觉得不像一个连续出版物。苦思冥想,在一天清晨四点梦醒,忽然觉悟:就直接叫《老照片》,里面一切都有了。第二天上班告诉大家,大家一致叫好。第一期做得很困难,做了一年多,1995年10月提出选题,1996年12月才出第一期,而且第一期几乎有一半是我们自己写的,采用化名。我写了4篇,后记用了真名,其他都是假名字。版式的的设计都学《读书》,而当时《读书》的版式是丁聪设计的,他的设计准则是不浪费,题目绝对不占大地方。夹缝间有广告。一些具体的栏目也学《读书》,比如说《读书》有一个栏目叫“抒臆集”,是整个《读书》杂志严肃文章之外直抒胸臆的、比较随意的部分。我当时设了一个类似的栏目叫“凝望集”,意即凝望一张照片产生联想。再如,当时《读书》每一期有一个栏目是读者评点《读书》,叫“说读书”,我们设的栏目很土气,叫“再品斋”,再品一下上一期内容的意思。这都是模仿《读书》。页码也和《读书》一样,但是纸张质量好一些,因为要印照片。第一期印了1万册,拿到北京来找人来看,找到万圣书园的刘苏里,他看了说不错,并说:“怎么就印1万,应该印2万,2万肯定能卖出去。”结果第一期卖了30万,他也很吃惊。
《老照片》选题的产生,可以说是在使了笨劲的(《图片中国百年史》)基础上,才顺理成章使上巧劲而产生的。当然这也和我们本来就是做摄影杂志的有关。
这是否可以算是编辑的笨劲和巧劲的一个例子?如果你不下笨劲,你就不可能有这个东西。一般人不知道《老照片》和《图片中国百年史》有这样一种关系。《老照片》第一期封面上的那片树叶,是冯克力在外头捡来树叶拍的,因为是12月出的第一期,正好有落叶,给人一种怀旧感。设计者是蔡立国,现在他是三联书店的美编室主任。山东画报出版社的好几个人都到北京来工作了,刘瑞琳在北京贝贝特做出了“理想国”品牌,蔡立国主持三联书店的设计品牌。冯克力仍在山东画报出版社做《老照片》,已经出到93期。后年《老照片》就二十岁了。
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及其平行公司北京百道世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下属的网络媒体平台百道网、百道网微信、帮书店微信,以及百道学习APP和小程序等平台上发布的文章,版权属于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所有,或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著作权人共同拥有,严禁转载。任何纸媒、网媒或社交媒体需要发布或转载,请与版权专员联系(service@bookdao.biz),获得授权后,方可转载。对于任何未经授权的转载,我们将依法追究其侵权责任。
扫描二维码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