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收藏 微博评论
分享到微博:【百道编按】有关阿亚之争的焦点再次落到了电子书的定价与分成上,事关分成,作者作为与分成有关的第三种利益体,事情自然变得复杂得多。这一次阿亚之争中,作者及其代理人很坚定地站在了阿歇特的一边,但是,如果僵局无从化解,作者能陪着玩多久?寻求作者利益最大化的代理商又将何去何从?
我们在“阿亚之争观察"的第一篇中谈到,作为阿歇特反垄断和解协议的一部分,亚马逊可以继续对电子书打折两年,协议已经到期,双方重谈电子书定价和利润分成。相比较起两年前由此引发的针对五大出版商的价格垄断诉讼案,伊凡·休斯在他的文章《击垮阿歇特》中指出,亚马逊在此次事件中变得更为强大了。
他的文章最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指出了这次争战中事实上存在着三股力量。通常,人们认为出版业是作为一个整体与亚马逊相抗衡,但实际上这其中包括了两种主要力量:出版商和作者。
现在站在阿歇特一边的作者,他们会倒戈吗?大牌作者和新作者之间,对待两者之争,谁将逃逸得更快?这对于出版社来说,与亚马逊的利益之争,即便从渠道处赢得了利润空间,但增幅部分会被作者夺走吗?要知道,作者与出版商之间早就存在分成之争,二者并非铁板一块。
作者对于出版商在电子书分成上的不满,常常通过代理人直抒胸臆。一直以来,出版商在与作者的电子书分成,尽管比起纸书力度要大许多,但并不能让作者及其代理人感到称心。当美国和英国的电子书1.0市场相继取得成功之后,电子书版税越来越成为作者看中的收入来源。很多文学经纪人早在2011年便和出版商商讨要求浮动版税率。因为在头一年亚马逊的数字出版平台便以三七分成的利好条件,从出版商处分化作者队伍。而美国作协组织则在电子书试运行两年并见到市场稳定之后,向出版商提出将分成提高到至少30%的要求。
休斯在他的文章里举了一个近期的例子,哈泼•柯林斯是数字出版业务发展比较成功的公司,在去年的一场报告会上向其投资者夸耀其数字业务的盈利能力,而文学经纪人Brian DeFiore则当场指着其中的一页幻灯片表示,新书作者在交易中处于弱势。在主要代理人协会的博客上,DeFiore发表了一篇题为《电子书和盈利——我们的诉求被出版商一再否定》的文章。他指出,哈泼的报表清楚地表明,对于某一确定的作品而言,数字版本的盈利比精装本更为可观,因为作者从电子书中拿到的利润分成降低了。
“看一看哈泼自己的数据,”DeFiore写道,“售价27.99美元的精装本为出版商带来的利润为5.67美元,向作者支付的版税为4.20美元。而由代理制定价为14.99美元的电子书却能为出版商带来7.87美元的利润,作者从中抽取2.62美元版税。”
这个数据让出版商很被动,因为算下来作者的分成比例还不抵两成。作者们的情绪难免糟糕透了。甚至会有作者认为在和出版商打交道以来,就没有一桩合约是划算的。由于版税率从未得到调整,作者们只能猜度并放大出版商们在数字业务的丰厚利润。
对于亚马逊来说,对电子书市场渠道的掌控力,让它颇有闲情施展对出版商有意无意的打击,最简单的做法就是玩上一招,让你的利润空间被打碎。贝佐斯的精僻语录是:你的利润就是我的机会。向读者低价,永远是政治正确的;因此而挤压出版社的分成空间,可谓一石三鸟,其一取悦读者;其二抽打出版商;其三分化作者。
阿歇特的大牌作家帕特森在美国书展上公开谴责亚马逊,美国的代理商行业组织也写信斥责“亚马逊此举无异于人质绑架和勒索”,看起来这一次阿亚之争中,作者及其代理人很坚定地站在了阿歇特的一边,但是,如果僵局无从化解,作者能陪着玩多久?寻求作者利益最大化的代理商又将何去何从?
不用说阿歇特主动让步,只要亚马逊拖着不松口,就算占了上风。如果亚马逊占据上风,让出版商按照它的章程办事,亚马逊成功地抽了出版商的耳光,但并不见得就此驯服出版商;从代理制诉讼之前的麦克米兰发飚,到不情不愿的和解期的相处,俟和解期一结束,阿歇特便做了出头鸟,强大的平台商与不示弱的出版商之间总是别别扭扭。
亚马逊占据上风也不见得可以就此一劳永逸收编作者,焦虑必定伴随叛逃的作者。焦虑不是来自道义上的,而是经济效益之使然。事实上,几年来,亚马逊的出版平台吸纳得最多的是那些被代理人嘲讽为”有抱负的作者“们,越是大牌的作者,越是有他们自己的出版商。如果出版者因为利益空间压缩无法吸引作家代理人将电子书授权给他们的话,这不光是出版商的灾难,也是作者的灾难。原因很简单,作者之依靠出版商,并非只在意将内容出版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更看重内容经过专业机构的包装和营销,其价值得以最大程度的传递,到达更广泛的读者,这并不是一进入亚马逊出版平台便可以自动到达的,而这正是出版商的核心能力所在,是出版商近几年来借助数字化工具更加强化的一种能力。
当作者眼里只有电子书的版税率时,当然会选择亚马逊,出版商再怎么慷慨也拿不出七成分给作者。但作者冷静下来综合盘算,在情绪不满时所表达的那种没一桩划算的话头也未必当得真。公平地说,在今天这个时代,出版商所具备的数字营销能力,是维系出版商在产业链中稳住脚跟的大能之一。经此波折之后,正如“阿亚观察之二”一文中表达的一个重要观点,出版机构要重视通过自己的传统互联网站或手机网站、移动应用来直接经营读者,扩大对读者的直接销售,重视读者数据库的建设。事实上,这也是百道网近两三年来一直呼吁的一个主张:出版商只有抓住读者,才能稳住作者。
话分两头,如果阿歇特这次幸运占了上风,与亚马逊平台达成它所期望的七三分成,那么,在出版商与作者之间的电子书分成势必将会成为之后的焦点。
作者:吴妮、杨潇
来源:百道网
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及其平行公司北京百道世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下属的网络媒体平台百道网、百道网微信、帮书店微信,以及百道学习APP和小程序等平台上发布的文章,版权属于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所有,或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著作权人共同拥有,严禁转载。任何纸媒、网媒或社交媒体需要发布或转载,请与版权专员联系(service@bookdao.biz),获得授权后,方可转载。对于任何未经授权的转载,我们将依法追究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