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资讯
收藏 微博评论
分享到微博:图书出版品种总量同比增长10.22%,新书同比增长近13%,这是实行书号实名制后书号控制宽松的结果,也反映了业界知识生产能力的增强,以及大众文化消费结构的多层次和多元化。有专家认为,今后图书品种年增长率达到10%将成为常态,但不同类别会有差异。单品种印数持续下降,说明一本书大规模销售的时代已经结束。此外,产业年度报告首次引入行业总产出、增加值、营业收入等新概念,这释放了新的信号和理念,具有丰富的产业内涵。报告显示,总体指标增长,但是专家们认为还要去了解一些更加细微的指标,如库存比例,以及转企改制后出版社有没有完成既定的指标。同时作为一份官方、权威的数据,对于数字出版的鉴定,以及它所带来的产业规模和格局的变化,数据应该更细致、逻辑应该更严谨。
不应仅仅停留于总体指标
■刘筱燕 原台湾图书出版事业协会秘书长
产业分析报告中,关于图书出版的各类指标的增长是正常的,是可以预见的。但是我们的注意力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这些总体的指标上,要去了解一些更加细微的指标,例如库存比例等。事实上,库存比例每年在大幅度增加。这项指标也能够反映出这个行业所存在的问题。由于去年有很多出版社完成转企改制,运作更加市场化,各家社都制定了相应的指标,所以还应该考察出版社有没有完成既定的指标。
在报告中,新书品种增加了近2万种,这表明了传统出版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反而会借着数字出版的浪潮不断成长,扩展更多的出版内容。目前数字出版还在成长的过程中,但还没有形成真正成熟的数字出版模式。在中国,教辅教材与大众图书出版其实是两部分市场,所以要根据具体的图书品种,在不同的出版类别中更多地引入数字出版。
产业分析报告中增加了行业总产出、增加值、营业收入等新的统计指标,这些指标的引入更加直观地表达了出版产业经济成长性的概念。以往的报告都是用图书定价总金额等指标来概括行业发展的情况,这项指标受纸张价格等一些因素影响,并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行业发展的状况,也不利于与往年对比。而行业总产出这项指标扣除了一系列价格变化因素的影响后进行核算,从而能更加客观地反映出新闻出版行业的价值总量。
结合上半年的行业发展,趋势应该是上升的,但是速度会平稳很多。虽然,图书的总品种数量在增多,但图书的首印量在萎缩,这对整个行业的数据会造成一定的影响。(采写 / 盛娟)
品种增加反映出生产能力增强
■谢寿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
图书总品种数增长,反映了我国知识生产的能力大增。各种知识消费的需求和结构多样化发展,需求和能力两者结合,必然是增长的态势。前几年图书品种增长慢,主要是书号被控制,10%左右的增速是比较正常的。未来品种增加是一个客观趋势,读者需求分化,知识生产能力提升,从事知识生产的人员数量也在增加,国家对科教事业投入加大,最后也表现在图书出版的品种数量上。
从单品种印数不断下降中可以看出,靠一本书实现大规模销售的时代已经结束,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这是一种普遍趋势。数据也反映出目前整个产业还是一种粗放式的发展,总体素质和水平比较低,缺少按照专业化的方式来组织出版活动,出版的泛化、非专业化比较严重,在教育、专业、大众这三大出版领域,应该有不同的逻辑规则、运行方式、消费特点和消费渠道。
预计今后每年保持10%以上的图书品种增速是一个大趋势,但各个细分类别会有差异,满足小众阅读、特定需求的门类会增长,大众阅读类平稳下降,但不明显,互联网的发展会为内容创作带来大量作品。(采写 / 刘超)
理清新闻出版业的产业链
■孙庆国 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图书品种增长较快是近年来中国图书零售市场的一大重要特点。市场增长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就是品种拉动,而品种拉动的背后就是各大出版集团追求规模效益。投入增加了,新书上市多了,整体市场的品种增加了。集团追求规模,加大投入也是市场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增长的另一推动力就是畅销书效应。大家在不断地推进畅销书,带来了营销推广活动的频繁举行,它对拉动读者、影响销售有重要作用,是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部分。
产业分析报告梳理了新闻出版产业的基本产业链,这一点比较好。我也得出了一个看法:不要简单地说数字出版超越了传统出版。出版的价值链非常长,如果再往前延伸还有造纸,还有印刷企业,往后还有发行行业的物流、文化地产等。数字出版,只是我们抠出的一块内容。它包括了数字阅读、网络阅读等。看了这项报告,我觉得简单地说数字出版超过了传统出版这个说法是需要纠正的。现在业内一说起数字出版,似乎觉得它很大,可一做起来又很小,仅集中在电子书上。其实,网络出版、网络阅读,不可忽视。互联网对传统出版的影响,首先是免费阅读,未来的主要阅读都将是免费的。现代阅读是一种时间消费,阅读的主要时间、精力都会被互联网占用。传统出版要面对的就是互联网大量的免费内容。免费阅读,是难以抵御的大趋势。我们必须在这个前提下,解决出版业的问题:要从充裕中去创造稀缺,选择推敲、打磨出精品信息,不免费还要高价。
出版业的核心,一直立足于内容编辑。现在关键是要解决出版业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创造产业、实现赢利、促进发展。我们都在讲数字出版项目,但简单地将传统书转换成电子书,那还是圈内人的自我陶醉。未来的真正影响,最大的来自互联网的免费阅读。例如Google的模式,通过免费提供海量的内容,用广告来获利,其他的内容提供者都可能被拉入免费的轨道。
现在,传统图书业已经进入低增长的时期,市场态势平稳,增速放缓。图书零售业,市场表现比较平淡,但网络书店依然活跃。出版业过度依赖教材的时代可能要过去。由于互联网信息的丰富、阅读形式的变化,教材领域发生变化是完全有可能的。至于速度有多快,现在还很难判断。预计五到十年之内还会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采写 / 鞠大伟)
传统、数字未对接
■周蔚华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总编辑
2009年的新书品种有这样的增长率在意料之中。近年来,新书品种一直保持着10%左右的增速。前几年对书号在总量上有所控制,去年实行书号实名制后,管理上相对宽松,品种增长率有所上升实属正常。分析报告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指标,希望有更详细的说明。虽然数字出版总产出超过传统图书出版,但由于一个统计口径宽(包括网游等多种形态),一个统计口径窄,因此在数字出版中真正和传统出版有关的板块并不多,如果加上报纸、期刊,传统出版还是比数字出版的规模要大。(采写 / 刘超)
新指标有新内涵
■骆丹 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副总裁
新书品种增加提速,与读者需求多样化、出版工作者和出版单位满足多层次的文化需求所做的努力密不可分。图书品种的多样化,反映出图书寿命变化与更新速度;伴随教辅图书的重印率降低,在数据上也有所反映。
出版业总产出突破万亿这个数据,在反映出版业的走势中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它包含了很多新的内容,出版集团大规模的收购、扩张,为总产出作出了贡献。此外,一些出版集团积极寻求上市,积极发展自己的主业,促进了生产各方面的增长提速。此外,外部资金的进入推动门店数量和一些书店的卖场规模,提高了总体的供货量。数字出版渠道丰富,在总产出中比例可能会进一步扩大。对于行业总产出、增加值、营业收入等行业统计新指标纳入,顺应了出版集团多元化经营的趋势,大量的数据调查反映了行业的整体情况和新变化。(采写 / 鞠大伟)
作者:盛娟,鞠大伟,刘超
来源:出版商务周报
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及其平行公司北京百道世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下属的网络媒体平台百道网、百道网微信、帮书店微信,以及百道学习APP和小程序等平台上发布的文章,版权属于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所有,或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著作权人共同拥有,严禁转载。任何纸媒、网媒或社交媒体需要发布或转载,请与版权专员联系(service@bookdao.biz),获得授权后,方可转载。对于任何未经授权的转载,我们将依法追究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