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收藏 微博评论
分享到微博:【百道编按】美国国家书评奖成立于1974年,是美国最具声望的文学奖项之一,每年都会推荐和评选上一年度自传、传记、评论、小说、非虚构以及诗歌六个类目中最优秀的书籍。1月13日,30本入围2013年度美国国家书评奖获奖图书新鲜出炉,权威的书籍编辑和文学评论家们再次为读者们奉上了文学的饕餮盛宴。最终的获奖名单将于3月12日宣读。
奇玛曼达·恩格兹·阿迪切《美国史迹》(Americanah)
在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的一所中学里,Ifemelu和Obinze对彼此互生好感,坠入爱河。此时的尼日利亚处在军事独裁统治之下,人们都在尽己所能离开。漂亮、自信的Ifemelu前往美国继续学业,她经历过失败和成功,获得又失去了爱情和友情,但从始至终都无法摆脱种族的枷锁,这也使她从未想过回到故土;而性格安静、很有思想的Obinze想要追随女友去美国,但美国在911之后拒绝了他的入境请求,他转而去了英国,在伦敦过着危险、堕落的生活。
爱丽丝·麦克德莫特《某人》(Someone)
戴眼镜的小姑娘玛丽正在一家商店前等着爸爸下班回家。在等待中,她与年轻女子佩金无意中的相遇是这本苦乐参半的小说正式的开场。佩金自认是个傻瓜,她在与玛丽搭话后不久就从自家地下室台阶上摔了下去。该小说的魅力在于告诉我们,每个人都会因或这或那的原因在某一方面表现得像个傻子。
哈维尔·马里亚斯《迷恋》(The Infatuations)
在每天吃早餐的咖啡馆,玛利亚·多尔扎被一对同样天天都来光顾此店的夫妇所吸引。她很难解释清楚原因,只是观察这对夫妻“清白”的生活让她暂时从自己的忧郁情绪中走出来。但有一天突来横祸,那个男人在街头被刺身亡,玛利亚前去看望未亡人,从一个置身事外旁观者变为了剧中人。在这对夫妇的家中,她爱上了对这起犯罪案件知情的另一个男子。小说以玛利亚的口气来叙述,试图为爱与死亡、偶然与巧合、犯罪等问题寻求答案。更吸引人的是不可捉摸的真相,以及真相慢慢呈现的方式和过程。
露丝·尾关《时间的故事》(A Tale for the Time Being)
居住在日本的小说家露丝在海边偶然发现了一个被海浪冲上岸的Hello Kitty便当盒,可能是2011年海啸中留下的残骸。随着盒子里所装的秘密逐步打开,露丝随之被拉入过去,走进了一个名叫Nao的16岁女孩的生活。
唐娜·塔特《金翅雀》(The Goldfinch)
故事的主人公是名叫西奥·德克尔的13岁男孩,是一次意外的幸存者。他的妈妈在那次意外中死亡,爸爸遗弃了他。随后,德克尔被一户有钱人家收养。新家的陌生和复杂,学校同学带来的困扰,还有思念妈妈的痛苦,让德克尔把所有的寄托放在一幅神秘画作上。这幅画不仅给予他精神上的慰藉,还把他带入了一个陌生的艺术世界。
凯文·卡伦 雪莉·墨菲《白毛·巴尔杰:美国头号通缉要犯》(Whitey Bulger:America's Most Wanted Gangster and the Manhunt That Brought Him to Justice)
詹姆斯·约瑟夫·巴尔杰,绰号“白毛·巴尔杰”,是美国南波士顿势力最大的黑帮分子,名列FBI十大要犯名单之中,仅次于本·拉登。《波士顿环球报》记者凯文·卡伦和雪莉·墨菲追踪了巴尔杰从青少年时期盗窃到抢劫银行、成立帮派、参与多起谋杀的犯罪生涯。
雪莉·芬克《纪念医院的五天:飓风摧毁后医院中的生死》(Five Days at Memorial:Life and Death in a Storm-Ravaged Hospital)
这是雪莉·芬克普利策获奖作品。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美国。风暴肆虐的地区电力供应中断,温度上升,医院里筋疲力竭的医务人员指定了部分特定病人与他们一起等待救援。几个月后,好几名医生被起诉,他们面临的犯罪指控是在很多病人体内注射药物加速他们的死亡。本书再现了事件经过,带读者重回这所医院,并引发关于医疗保健定量配给等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大卫·芬克尔《谢谢你们的效劳》(Thank You for Your Service)
芬克尔在本书中讲述了这些年美国部队中男性和女性的精神问题。不同与以往,此次芬克尔的着眼点选择在受访者退役之后、参与战后创伤治疗的过程中的精神状态,他和他们分享了治疗期间很多最私密、痛苦和充满希望的时刻,刻画和描摹了这些士兵及其家人的真实生活,而且探讨了PTSD(创伤后精神紧张性精神障碍)的种种表现和治疗方法。
乔治·帕克《解密新美国秘史》(The Unwinding: An Inner History of the New America)
本书记录了多个美国人的真实生活——在南部农村新经济中受益的烟农的儿子迪恩·普莱斯,在夕阳工业区苦苦挣扎的工人塔米·托马斯,在政治理想主义和金钱诱惑中间摇摆的华盛顿内部人士杰夫·康诺顿,还有质疑互联网意义的硅谷亿万富翁彼得·蒂尔。乔治·帕克把他们的故事和时代公众人物纽特·金里奇、说唱歌手杰斯等的传略穿插在一起,广泛搜集了报纸头条、广告标语以及反映社会现实的歌词,以此把握时代脉搏的跳动。
劳伦斯·赖特《拨开迷雾:科学论、好莱坞和信仰的牢笼》(Going Clear: Scientology, Hollywood, and the Prison of Belief)
劳伦斯·赖特通过多年的档案研究、调查和对两百多位科学论派教徒的采访,揭开了教堂内部工作的面纱。
弗兰克·毕达特《形而上学之犬》(Metaphysical Dog)
在《形而上学之犬》中,毕达特探索了语言与性、艺术和肉体的关系。他的诗歌是一趟无畏的心灵与情感之旅,展现了诗人以及我们每个人的外在生活和心灵的内在冲突。
露西·布罗克-布罗伊多《幻觉,请留下》(Stay, Illusion)
布罗克-布罗伊多创作诗歌如蜘蛛吐丝,她用一根根无形的银线将诗行串联,织入网中。她的诗歌充满了叛逆的语词和喜剧性的反讽。
德妮思•杜哈茉《熄灭》(Blow Out)
在诗集中,这位佛罗里达诗人承认她是个“热恋中的傻瓜”。她欣赏小丑以及塔罗牌中的愚人的大愚若智,也正是这一点成就了她的独特诗风。
鲍勃·希科克《感恩挽歌》(Elegy Owed)
希科克打破了哀悼固有的形式,赋予了它新的面目。他写就的“挽歌”含着忧伤,这种忧伤被音乐、色彩、欢乐和智慧放大,带着觉醒的力量。
卡门·吉梅内斯·史密斯《纯洁与肮脏》(Milk and Filth)
吉梅内斯的诗歌中运用了犀利而幽默的双关语,时而自嘲,时而讽刺这个后现代的世界。诗人用韵律、想象、情感来表现叙述者的个性,带给读者不寻常的阅读体验。她的诗歌中还不乏对性别和民权问题所阐述的幽默、机智的看法。
索纳里·德拉尼亚加拉《海浪》
2004年,东南亚海啸夺走了索纳里·德拉尼亚加拉包括父母、丈夫、儿子在内的所有至亲的生命。只有索纳里在这场灾难中幸存,得以为我们讲述他们的故事。在这本书中,她从亲历者的角度描述了这场海难及其后续的影响。
亚历山大·黑蒙《我的生命之书》(The Book of My Lives)
萨拉热窝是亚历山大·黑蒙生命的起始地,他的童年是在街头足球和与兄弟姐妹的打打闹闹中度过。在那里,年轻人的生活无非是绕着美国音乐、颓靡的诗歌以及报刊新闻打转。27岁那年,黑蒙去了芝加哥,这次旅行对他的影响是颠覆性的。美国成为他另一次生命的起点,在这里,他远观了波斯尼亚战争的爆发,正是这次战争让他们与故土分离。
瑞贝卡·索尔尼特《既远又近》(The Faraway Nearby)
瑞贝卡·索尔尼特在书中讲述了自己和母亲的生活经历,叙述的过程同时也是再一次经历的过程。除此之外,书中还穿插了其他故事,有关极地探险者、切·格瓦拉、玛丽·雪莉的《弗兰肯斯坦》,有关温暖和冷漠、痛苦和善意、衰落和改革,有关艺术创作和如何塑造自己。
杰西曼·沃德《我们收获的男人》(Men We Reaped)
五年时间里,杰西曼·沃德身边相继失去了五位男性亲友,他们或死于意外,或死于毒品、自杀以及贫穷。在一个一个送他们离去时,杰西曼不禁自问:这都是为什么?于是,与这些人最后相处的经历成了她笔下的文字。在书写的过程中,她渐渐地意识到了令人窒息的真相:黑人所背负的沉重的种族历史以及现实的经济压力破坏了他们的家庭和爱情,也将他们推向了毒品。
艾米·威伦茨《再见,伏都教!来自海地的一封信》(Farewell, Fred Voodoo:A Letter from Haiti)
本书是一位外国记者对海地人文风情的温暖记录,有光明干净的一面,也不避讳黑暗肮脏的角落,在明暗交迭中,写出了这个美丽海岛的生命。这是一趟灵魂之旅,也是一张风情之画。
司各特·安德森《阿拉伯的劳伦斯:战争、谎言、帝国丑闻和现代中东的形成》(Lawrence in Arabia:Deceit, Imperial Folly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Middle East)
用托马斯·爱德华·劳伦斯的话说,一战期间反抗土耳其人统治的阿拉伯起义是“一连串的小事所引发的”。深厚矛盾是由那么一小撮冒险分子和远离权力轴心的下级官员慢慢累积起来的。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同名史诗电影的映照下,这本传记同样散发出别样的光芒。
利奥·达姆罗施《乔纳森·斯威夫特:他的生平与世界》(Jonathan Swift:His Live and His World)
乔纳森·斯威夫特因传世名著《格列佛游记》而为人们熟知。事实上,在文学创作之外,斯威夫特还写过很多其他有影响力的著作。在他所生活的时代,斯威夫特还是一位政治家和宗教人物,因强烈反对英国人的扩张而成为爱尔兰的民族英雄。在这些成就背后,我们对这个谜一样的男人所知为何?他的小说中是否映射了其真实人?生在三十年研究发现的基础上,作者利奥·达姆罗施全新阐释了斯威夫特的生平。
约翰·艾略特·加德纳《巴赫:天堂之乐》(Bach:Music in the Castle of Heaven)
历史学的背景让加德纳有信心以学术和音乐表演相结合的方式描摹巴赫的音乐人生。这本传记旨在让读者体验到巴赫进行音乐创作时的经历和感觉。
琳达·利维尔《倒挂:玛丽安·摩尔的生活和工作》(Holding On Upside Down:The Life and Work of Marianne Moore)
这是有关美国女诗人玛丽安·摩尔的首部传记。公众眼中的玛丽安一头白发,戴着一顶三角帽,娴雅高贵。她与母亲住在一起,直到后者去世,终生未嫁。在这一表象之下,玛丽安是一位生活在真诚侍奉母亲和渴望个人自由夹缝之中,充满热情的机智女性。
马克·汤姆森《出生证明:达尼洛·基斯传记》(Birth Certificate:The Story of Danilo Kis)
达尼洛是塞尔维亚和南斯拉夫小说家、诗人。他的父亲是匈牙利犹太人,在大屠杀中失踪;母亲是信仰东正教的黑山人。达尼洛在对铁托主义的敌视中成长为一名反共的世界主义者。这部传记细致记述了他的生平和创作。
希尔顿·阿尔《白人女孩》(White Girls)
《白人女孩》是希尔顿·阿尔继《女人们》之后所出的第二本书,汇集了他在文学、艺术、音乐方面的睿智评论,充分体现了他在种族、性别、历史上的洞察和见解。
玛丽·比尔德《直面古希腊和罗马:传统、冒险和创新》(Confronting the Classics:Traditions, Adventures, and Innovations)
本书是玛丽·比尔德三十年教授、研究和著述古希腊和罗马历史的成果,全景描绘了一个古典世界。我们不仅可在其中遭遇埃及艳后、亚历山大大帝和尤里乌斯·凯撒等历史名人,还可以了解到古典时期罗马帝国的普通民众、奴隶、士兵、女人们的世俗生活。
卡尔·克劳斯 著;乔纳森·弗兰茨、保罗·赖特、丹尼尔·凯尔曼 译《克劳斯计划》(The Kraus Project)
一百年前,卡尔·克劳斯是欧洲最具远见卓识的作家。在他自费出版的杂志《火炬》(Die Fackel)中,克劳斯以其睿智之见抨击了大众媒体对事实的操控,批判了消费资本主义,以及没落的奥匈帝国所编织的爱国主义幻梦。尽管拥有卡夫卡、沃尔特·本杰明等杰出的追随者,克劳斯在某种意义上仍然是一个寂寞的先知。时至今日,熟知他的著作的人不多,但好在不是一个都没有。
珍妮特·马尔科姆《四十一个失败的开始:艺术家、作家随笔》(Forty-One False Starts:Essays on Artists and Writers)
珍妮特·马尔科姆在本书中汇集了几十年间她在《纽约时报》、《纽约时报书评》等媒体上发表的评论文章。她把“镜头”对准画家、摄影师、作家和评论家,表述了她对这些艺术家及其工作的看法。
弗兰科·莫雷蒂《间隔阅读》(Distant Reading)
在这一辑所收录的十篇文章中,弗兰科·莫雷蒂重建了他有关“间隔阅读”哲学的知识轨迹。
作者:韩玉 编译
来源:百道网
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及其平行公司北京百道世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下属的网络媒体平台百道网、百道网微信、帮书店微信,以及百道学习APP和小程序等平台上发布的文章,版权属于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所有,或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著作权人共同拥有,严禁转载。任何纸媒、网媒或社交媒体需要发布或转载,请与版权专员联系(service@bookdao.biz),获得授权后,方可转载。对于任何未经授权的转载,我们将依法追究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