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专栏
【百道专稿】盘点2012年的书店动态,事实上是既揪心,也振奋。实体书店的撤离和退出仍在发生,但我们看到了不少知名书店张灯结彩,继续用书店的灯光温暖寒气、驱除暗色。因此,感受书店释放的正能量,成为百道本年度书店盘点的核心主题。
一位百道网友在微博上曾留过这么一段话,令人印象深刻:“打开百道网,总是看到书店倒闭的各种坏消息。”实体书店的坏消息从2009下半年开始,悲催之声声声逼人。到了2011年,国内的光合作用、国外的鲍德思两家连锁书企倒下,将闭店风潮推向高点。2012,自年初到岁末,大家明显能感受到政府和民间为保留实体书店在努力、在行动。两会期间,陈万雄、张抗抗等代表们大声疾呼;下半年,杭州、上海、北京等城市相继提出救市方案,落实资助资金;版署在积极调研,保店行动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整个社会一起参与,同时书店要如何适应城市化发展和不断变化的读者需求, 阎晓宏说:“这种思考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积极而主动,抱怨声反而少了很多,这是非常好的现象。”因此,感受书店释放的正能量,成为百道本年度书店盘点的核心主题。
好书店,大家守护
进入盘点的第一家书店带给我们的故事仍然伤感,但我们一开始就说它,是祈愿:我们和2012告别,但不希望向一个美好的书店说再见。百道11月转载文章汉源书店:上海文化人曾经的客厅,让我们心存悬念,汉源书店在上海田子坊的分店已经与读者作别,绍兴路上的汉源书店是否能保住,还是一个问号。这家很会选书又崇尚怀旧的文艺书店一向名流往来,但房租“一旦再涨,就超出了我的承受能力。书店恐怕不保。”店主尔东强没有向上海政府申请扶持基金,用他的话来说:“我觉得如果一家书店要靠政府补贴,打伸手牌,也不是办法,所以就没有申请。我经营书店,能做的就做了,没办法做也不硬撑下去”。
2012年是书店迁址年。和汉源书店一样,很多知名书店的租约快到期时,每一篇报道都让人们为书店的去留捏一把汗。于是很自然,当唐宁、单向街、小朱书店、万圣书园等书店的新租约落听,搬迁的日子自然成了热心读者们的小型狂欢节。这些书店没有退市,也没有被挤到背旮旯里。我们依据时间轴和地理位置,将这些著名书店的开业记录如下:
3月,成都,首家格调书店开门营业 定位做都市文化客厅;
7月,广州,继方所牵手太古汇后,唐宁书店进正佳广场;
8月,香港,台湾诚品书店首次落户香港;
9月,南京,先锋书店总统府民国书院开张
10月,北京,单向街书店朝阳大悦城重张开业
11月,北京,万圣书园东迁三百米
提到书店迁址,万圣书园作为全国民营书店和学术书店的风向标,300米的搬迁距离备受关注,为我们还原出背后感人的真实故事:
书店业不景气,这是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这时候,书店本身坚持不懈,并向社会积极寻求帮助,东西方都在探索新方。单向街众筹可以成为中国书店发展史上的一个案例。美国纽约的书店同业也求助于众筹,纷纷向社会集资以求生存。虽然人们对众筹模式褒贬不一,但它切实有效地解决了当前的问题,吸引来社会大众关注书店困境。当一家书店成为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时,它的去留已经不仅仅是店家的经营行为,经营者对城市担负一种自觉的文化责任,大众也有意愿与它共同担责。
好书店,需要大家一起来守护。
寻找书店之美
实体书店成为弱势企业和濒危物种,当它们在地球的四面八方一个个倒下时,唤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每年都会有评选书店的活动,但今年年初,由一家娱乐网站Flavorwire .com评选出2012全球最美的20家书店,反响空前。各大小网站蜂拥转载,百道网也不甘落后。资深出版人俞晓群以一个爱书人的敏锐眼光和快速反应,写了书店:“朝阳之美”还是“落日之美”一文,虽流露出书店之美的落日情怀,却在文末兴致勃勃地为全球二十美再添本土五美:北京的万圣、三联韬奋中心、时尚廊,上海的2666,深圳的尚书。
西人评选的2012最美20家书店,有4家位于亚洲,其中两间就在北京。尽管很多人感叹这两家书店的资方是外国人而不是中国人,但无论如何,书店坐落在中国的土壤上,让中国人民感受到好书店的美好,享受着好书店的福利,这本身的意义就很重大。书虫和蒲蒲兰到底美在哪里,探访北京“全球最美书店”。
百道收录的文章介绍了一些远在他国、美好的、有秘密的书店 ,在此不一一具名。 它们经年累月驻守乡土,在2012年机缘巧合地出现在我们视线里。但像Hay-on-Wye:传说中的书香小镇,似专为旅行的爱书人准备,自然名声远扬。这个位于英国威尔士的小镇,常驻人口只有几千人,每年却迎来世界各地络绎不绝的淘书者。很多在英国的留学生或旅行者,对这个小镇一定不会陌生,这是英国文化与商业的骄傲。如果要向英国人咨询旅游胜地的意见,不少英国人开出来的单子里面准少不了Hay-on-Wye。
回到我们自己的城市,是否可以找到心中最美的书店?盘点有助于发现。我们看到,起源于贵州遵义的西西弗书店在成都、重庆的扩张得到了当地人的认同;杭州的枫林晚成为“一家开在企业又比学而优幸运”的书店,做了阿里巴巴的文化管家、企业推广阅读的策源地;长春学人书店坚守不抱怨;上海博库书城试新招增加书店的体验感,大众书局尝试开通宵店,惊现选书师;沈阳新华书店做强自己。方所、字里行间、PAGE ONE等排场漂亮、定位明确的书店成为入驻城市时新的书店样本。这个清单要往下拉还有,我们点到为止。
好书店集中在北京、广州、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自然体现了书店作为一种生意,向资本与人流集中的地方汇集。同时,书店作为文化符号,需要让小城市、小村镇的人民,也能领受到书店之美和书巻气味,这需要政府力量的介入和主导。在过去一年,由中央政府下达12亿专项资金,扶持农家书屋工程密织网络,触脚伸向四面八方的偏远地区,成为向占据全国人口三分之二以上的人民进行阅读推广的底层但中坚的力量。
不久前,宁波网友发起“占领书店”活动,号召书友利用长假,走近身边的实体书店,用手机拍照上传微博,独乐乐,不如与人同乐。我们有必要在此把活动发起人的名字和机构提一提,占领书店活动由微博网友@何镇飚发起,由宁波枫林晚书店和香樟树书店联合开展。
真好,占领书店,再让书占领心灵。
我们为什么要有书店
今天网购已成习惯,大的网店都会加设图书品类,并标榜自己在图书品类上的竞争力。即便不去书店,我们也有买书的去处,一样进行阅读。在网店繁荣的时代,实体书店除了成为寄情的对象以外,于我们真的无用了吗?可以不要书店吗?我们要说,不!
· 没有书店托底,出版社会失去话语权
对于经营实体书店的人来说,读者的弃离令人心焦,而一向视为伙伴的出版商悖离,会更令书店愤愤不平。谁让我们失去了实体书店?是亚马逊、当当、京东等强势网络书店挤压了实体书店的市场份额,但是出版商在推波助澜。一部分过去没有得到传统渠道礼遇的出版商把销售的希望寄托在新的网店渠道,在发货折扣甚至在渠道选择上向网店渠道倾斜,使得网店可以利用巨大的折扣空间和地面店没有的品种,将人流从实体书店带向网店。正因为此,发生了实体书店联合抵制出版社的事件。
但事实上,单一地依赖网店,出版社会失去话语权。在网店大行其道的时代,社店关系变得复杂多元,新渠道的加入有利于形成均势力量。在百道策划的2012网店营销专题中,出版机构表达了关注新渠道的多个理由。不同的出版社对新渠道倚重程度并不同,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出版机构影响传统渠道的力量有多大。在百道专稿黎波:经营的人是“诗人”一文发布之后,很多人记住了黎波的一句话:帮书店,就是帮自己。
· 书店让你为生活的城市骄傲
为自己生活的城市骄傲,其中有一项理由得之于书店的话,那这个城市有福了。生活在偏远贵州的读书人,提到西西弗可以很自豪,除了茅台和习酒,我们有西西弗。当诚品书店入驻香港时,台湾大雁出版基地如果出版公司的总编辑王思讯自豪地说:香港给我们黎智英,我们给香港诚品。诚品入驻香港,有无数个理由,但其中之一是:诚品书店欲让香港慢下来,声称“贩卖香港长期缺货的‘文化情怀’才是抢手货”。香港人马家辉接龙回应:香港早有好书店。
据说万圣的老板刘苏里不主张店员对读者笑,不用伺候读者老爷,这一招有用。因为万圣的选书和醒客的咖啡,是要让人理性和清醒。北京因为有了万圣,外地迷书人到北京,万圣书园成为“不可不去的地方”。
· 书店要贴心温暖读者,我们为什么要拒绝?
2012年是字里行间可资纪念的一年,在北京悄然成长两年之后,它大张其鼓进入北京人的生活,在北京已经有了六家门店,第七间正在装修中,第一间分店在本年度实现盈利。和万圣的硬性子、牛皮气不同,字里行间的定位是要成为一家有温度的书店,“让读者找到主人的感觉。”这种感觉从何而来,陈绍敏说,“我们字里行间除了人不卖,其他所有商品都可以卖,包含货架,包含各种你看好,你看中的东西,我们都可以提供给会员。”
这是新派书店的宜家手法,坐下来喜欢,只要付钱都可以带走(除了人,宜家也会这样做的),当然应该常去坐坐,既保店,又爱家,何乐不为。让我们把眼光转到一家具有历史感的老书店身上,2012年是中国书店60年。这家全国唯一集出版与书店于一体、专注古旧书市场的老字号,让念古怀旧的读者仍然可以找到老样式、老传统的踪迹:“古旧书买卖中传统的眼、看、手摸方式,现在仍然很普遍,在琉璃厂、中国书店等古旧物件市场,许多人仍喜欢直接鉴别书的品相、内容、纸张。”爱书人的摩挲,这家老店最懂不过。
· 发现新书的地方
读者如何发现新书?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现在的人比从前有了更多发现新书的地方。但逛书店仍是获取新书信息首要途径。
很多人会质疑,通过微博,通过报纸或网络的书评、书讯,很多新书信息扑面而来;更何况逛网店,空间不受实体店面书架的局限,有多少书都可展示出来。没错,今天,我们有更新鲜的发现新书工具,比如,Booksai想要通过人工智能帮你发现新书。但是,如果要论新书展示的空间,诚实地说,即便是一家二十平店的迷你小店,也甚过无远弗届的网络空间。
作为网店的用户,我们越来越切身体会到首频和频道首页的展示空间是多么有限,所谓无限空间是 “深藏”和“沉积”,如果事先不知道那本书,不借助搜索,你只有很少的机率和它相遇。在书店里却是不同的景象,只要能上架,一切都在面上,就算是只有薄薄的书脊对朝我们,也能获得被发现的机会。
实体书店的倒闭,从更深远的意义来说,是对推广阅读的最大损耗。我们通过各种图书营销的力量,将读者带往书店,他们除了买走预先想买的书以外,常常会因为在书店里的逗留带走更多的书。让实体书店留存下来的理由中,这一条听起来也许最不具有宣讲的力量,但对于书界而言,其实是最实在的一个理由。
· 别以为有了电子书,你可以和书店说再见
实体书店的萎缩不利于电子书市场的扩大。“辛巴信息发布的数据表明,大多数的消费者仍在购买纸质书,并且电子书的发现依然与其对应的纸质内容的物理可见性紧密相关。这份报告还指出消费者所能接触到的零售渠道越多,他们成为图书消费者和休闲读物的读者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既然如此,读者会坐视实体店和纸质书的灭绝吗? 作者有理由相信,读者不应该坐视书店消失,即便是将实体书店作为电子书市场的展厅,实体书店因其橱窗功能而存留。有谁又会天真地相信,电子书来到这个世界,只是一心要做纸质书的杀手呢?
实体书店的未来
百道网CEO程三国对于书店未来有一个说法,他以三家书店为例表明了未来书店的三个走向:诚品向左走,巴诺向右走,香港商务是向前走。此处不妨借用。
· 向左走
诚品书店这两年成为国内新华书店同行竞相学习和模仿的模式,最重要的原因是其文化推进地产经营的理念,很容易在大陆的新华书店渠道找到认同。吴清友在诚品书店立基于生命而非生意一文中这样解释诚品模式:“让诚品当'二房东',除了书店本身的一万平方米之外,三万平方米作为商场,全都租出去给其他品牌。"“商场是一个娱乐环境,书店却是文化环境。”
· 向右走
十五年前我们说巴诺,是探讨它的超级连锁模式;但现在,媒体对它报道最多的是NOOK。NOOK作为巴诺向数字发行和数字出版平台的转型利器,虽然在当下巴诺的业务模块中位列第三,但毫无疑问,它是巴诺未来的重中之重。
传统书店的数字化转型筚路蓝缕,中小书店尤其艰辛。它们借助大型数字平台慢慢地向数字世界靠扰,却随时有可能被大平台扔下,美国的例子十分鲜活。美国独立书店在书商协会的指导下,从2010年开始与谷歌合作,通过谷歌平台销售电子书,这曾经带给独立书店赢取未来的希望。但谷歌今年年初宣布2013年1月不再给独立书店提供平台,电子书没了谷歌平台,美国独立书店会怎么样?情形当然不理想,美国书商协会专门发表申明,为独立书商们打气,积极寻找代替谷歌的新平台,8月底,Kobo替代Google,与美国独立书店结盟卖阅读器和电子书。
· 向前走
香港商务之所以让香港人骄傲,是因为他们经营书店的专业精神和专业能力。陈万雄先生在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谈香港文化的“根”,其中探讨了书店业态的发展,他以香港书店为例,强调书店经营要越来越重视专业性,开专门店,他说:
向前走的书店要走向专精,除了要有经营专门书店的专才,还要有连通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新技术的专才,才可以在往前走的路上继续走好。香港商务在利用新技术强化书店业务方面的努力,一直引领书店业潮头,其主导开发的书店触屏终端走在国内同等技术的前列。纽约大学书店的例子也让我们看到:借助新技术,书店转型的用户思维得以实现。读者们喜欢比价,喜欢买二手书,那好吧,就让他们乘心如意,他们还是书店的顾客。
向左走是用心经营实体空间,向右走是用心布局虚拟空间,向前走则两者皆要有。以上三条路,去往不同的方向,但核心精神是一致的:在实体书店需要提气的年代,书店要想有未来, 尤其需要勇气,需要能力,需要重拾图书销售的傲气,还需要在喧嚣都市中甘做文化守望者。不仅要有战略上的布局,还要有因应现实的对策。
全世界的人都在一起想辙,在欧美市场,大家思考独立书店如何活在亚马逊的阴影下;甚至提出了拯救书店的28条对策; 在我们这片网战硝烟弥漫的土地上,热忱年轻的媒体研究者蒋巍从京苏大战探实体书店求生之道,书店出身的资深行业观察者三石提出了用“忠诚度营销”制胜实体书店未来,学人书店学而优的掌门人陈定方则大喝一声:转型图书馆,书店新出路,引发出很多共鸣。
转型思考,可以漫无边际;要立足生存,则要计较经营的细节,着眼书业和阅读的大局。 2013年,愿书店释放出的正能量可以憾动人心。
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及其平行公司北京百道世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下属的网络媒体平台百道网、百道网微信、帮书店微信,以及百道学习APP和小程序等平台上发布的文章,版权属于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所有,或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著作权人共同拥有,严禁转载。任何纸媒、网媒或社交媒体需要发布或转载,请与版权专员联系(service@bookdao.biz),获得授权后,方可转载。对于任何未经授权的转载,我们将依法追究其侵权责任。
扫描二维码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