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选刊》发行量再创新高 向12万目标冲击
作者:田 太 时间:2012年10月29日 来源:文学报
订阅《新出版日报》 分享到微博:收藏
微博评论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2012年,《小说选刊》发行量再创新高,在突破10万大关的基础上,目前向着12万的目标发起冲击。近年来,大多数文学期刊处境艰难,《小说选刊》是如何实现突破的呢?
《小说选刊》主编杜卫东介绍,发行量这个“硬指标”其实是“软指标”的具体体现,。这个“软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读者评价,自2006年改版以来,刊物收到了大量读者来信,这些读者来信,绝大多数是表扬我们的,这表明我们的工作得到了绝大多数读者的肯定,俗话说得好,金杯银杯不如读者的口碑,这个“口碑”就是我们心中最重的“金杯”,这让我们兢兢业业,殚精竭虑,把刊物办好。二是作家的评价,文学百花园之所以百花齐放,离不开作者的辛勤耕耘,文学期刊就是为作家料理“花园”的,自2006年改版以来,我们一直按照办刊宗旨,精益求精地编选稿件,争取把优美的小说奉献给读者,把优秀的作家推介给读者,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广大作者的认同,有的作者甚至称《小说选刊》是当代小说界的风向标,我们知道,这是朋友们对我们的鼓励和期待,我们也始终要求自己向着这个方向努力。三是期刊界同仁的理解和支持,客观地说,尽管有个别不和谐音,但绝大多数原创文学期刊的同仁是理解并支持我们的工作的,这让我们既感动又高兴,我们愿意与他们一起努力,把文学的事业做强。四是社会各界的支持,比如《小说选刊》是入选“中国邮政发行畅销报刊”目录的唯一一家纯文学期刊,比如《小说选刊》是入选“农家书屋”最多的文学期刊,比如世纪金源、茅台集团等国内优秀企业与《小说选刊》在多个向度上进行合作,这表明《小说选刊》在他们眼里是个响亮的品牌,是值得合作的伙伴,甚至是值得信赖的朋友……杜卫东表示,《小说选刊》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确定了“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即通过抓刊物质量促进发行,通过抓社会效益促进经济效益。
各方面的反映也印证了杜卫东的看法。马正是北京大学中文系当代文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多年来一直关注文学期刊。他认为《小说选刊》多年来的实践一直秉承着茅盾先生的题词精神:“披沙拣金,功归无名英雄;金榜题名,尽是后起之秀”,选稿上精益求精,发稿上以作品说话,因而佳作迭出,新老人才辈出,在文学界和社会上有良好的反响,不是偶然的。在记者采访时,季栋梁、吴克敬、吴君等作家也都表达了对《小说选刊》支持与感谢,认为《小说选刊》是他们在文学世界里远行的良师益友。许多原创文学期刊的编辑也表达了与《小说选刊》携手并肩,把文学事业做大做强的意愿。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