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2024年02月01日 来源:百道网
时间:
2024北京订货会在1月13日顺利结束。这是这个行业一年一度最盛大的集会,出版人参加展会的心情,一个综艺里的一句话,大概可以这样说:我把这一年的好书都攒了起来、捧了出来,希望这一年能有个好收成。但我也有些多余的担心,这样一次集中亮相之后,下一次,下下一次我们又该有哪些新的不一样的东西呢?
一年之计在于春。1月是出版业新一年大计的开始,也是过去一年的盛大总结。这个月,众多的出版社都亮出了自己的年度图书榜单,名字不一样,但都冠之以“好书”,或畅销、或有口碑。好书是一次总结、一种鼓励,但可能更应该是一种复盘、一种新的开始。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世纪好书”和机械工业出版社的“金齿轮”好书评选都是第二届。前者说,好书评选不仅是一个榜单,更是一项出版战略,要通过评选流程,抓好精品生产的内生动力,推动编辑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好选题的形成,未来将帮助提高集团好书在大众市场的占有率。后者表示,活动举办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引导编辑聚焦于策划和出版高品质的内容产品,给优秀的作者以表彰,也帮助读者选择出优质的内容,更好地提供知识支持和服务。我在网络上找到十六个字,“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应该就是这个意思了,评选如果只停留在发发证书,确实就失去了更大的意义。评选之后,是否还有对应的承接举措,把评选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难点解决掉,并在后续的选题策划和出版流程中有所提升和改善,才更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一月份在线看了两个视频。
一个是360红衣教主周鸿祎在冯仑的风马牛年终秀上的演讲。他说,他其实不喜欢做各种预测和判断,因为没有人记得,等过一年大家又开始新一轮的预测。AI在他的公司成为了核心目标,他特别提到了一个词“AI信仰”,要求所有的员工面对AI的时候都要从内心里认知到这项技术的革命性和颠覆性。我当时心想,对于出版行业来说,是不是可以改成“内容信仰”?内容应该是我们这个行业的初心和信仰。面对所有的变化和创新,内容都是必须坚持和守护的根本。
另一个视频是新榜的年度大会直播。在这场大会上,有一位演讲嘉宾打出了一页PPT,上面写着几个打字“2024,内容还是一门好生意吗?”他最后给的结论是,内容是好生意。他总结的理由有以下这些:内容产业供给端持续繁荣,变现规模相当可观;内容行业催生新职业群体,以精细化分工赋能产业;视频化表达是下一个十年内容领域的主体,图文依旧有不可忽略的优势;AIGC技术知识平权,将为内容行业带来更多可能性;微短剧热潮席卷海内外,横店变“竖店”,应用排名超TikTok;微短剧监管趋于常态化,推动市场健康化发展;内容出海2.0,突破地域限制,多方位挖掘市场新增量;互联网大厂全面开启内容化时代,尝试改善增长焦虑:市值前五的互联网大厂都在做内容;内容变现格局改写,抖音突围,小红书、B站成为直播电商新生力量;依托优质内容,本地生活服务带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文旅复苏,多个城市爆火出圈,CityWalk、特种兵旅行等成内容热点……
乍一看,这两个视频,和出版行业没什么关联,但仔细一思考,讲的都是内容。
在新榜的大会看下来,还有另外一个感受:我们把新媒体平台当作了什么?大会上的嘉宾上台讲,都是自己如何围绕新媒体平台的用户开发内容和产品、做好服务、挖掘流量变现,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内容创作平台。出版业把新媒体渠道更多地看作是渠道,一个销售自己传统产品的渠道。这些传统产品并不是针对特定渠道用户的,也不是围绕平台生态创作的。我们把平台当作了什么,我们就只能得到什么。
新榜的这场大会很有意思,我看着他们关注的主题从早些年的公众号图文,到有声、知识付费、直播短视频、内容出海。内容在每一个不同的阶段都呈现出多样化的生存状态,都与最新的技术、最新的产品密切相关。出版业对内容的理解,可能还是相对狭隘了。在今年的这一次大会上,内容其实很丰富,并不能完整呈现。另外还有两个提法很有意思,也顺便分享一下。一个是“做科普是违背人性的,降低作品门槛非常重要”;一个是内容与生意有四个阶段的变迁,分别是“内容插播广告、内容植入广告、广告就是内容和内容直接完成转化”。
一月份还有一个事件和一篇文章很火。
一个事件是董宇辉直播带货《人民文学》杂志,4个小时,直播间最终成交数据共计销售8.26万套,99.2万册,成交金额1785万,销售码洋1983万。有人感叹,纯文学的风口来了。但可能也没有那么乐观。这场直播并不是作家访谈和《人民文学》能吸引这么多观众,而是董宇辉能吸引这么多观众。大家买的,不是文学也不是作家,是董宇辉。所以,他就是卖空气罐,肯定也能创纪录。回到内容建设和消费的层面看,去年的双十一,杂志铺成为京东图书销售的榜首,其实也多少揭示了当下的阅读现状。尽管我们不愿意承认碎片化阅读,但读者确实已经在碎片化的道路上了。没有多少人能够耐心下来读大长篇,杂志短篇加上更加丰富的内容生态无疑更符合消费习惯。这一点从网络文学也可以找到佐证,知乎的短篇崛起之快,与传统网文网站大长篇之难,几乎是同步的。
一篇文章是关于电子书的。一位出版社的编辑写了一篇文章,大呼电子书对纸书的冲击之大超乎大家的想象。作为一个十余年前就开始从事电子书的人,我只能摇头一下,毕竟立场不同,电子书现在的生存都成问题,哪里还能谈得上冲击。电子书的业务们都还在到处找新的渠道弥补kindle离开带来的大坑。另外有一个出版社编辑的话,可以有一些参考,“电子书的对手根本不是纸书,电子书和纸书更不是此消彼长的跷跷板,电子书最大的对手是短视频。绝大部分电子书(包括网络小说),本质都是争夺用户时间的,一个人一天只有24小时,既然短视频和网游占了大头,那电子书只能靠边了。”还有人佐证,电子书和纸书是相辅相成的,马亲王的《长安的荔枝》纸电同步上架,在电子书对纸书销售起到了很好的加成作用。我印象里,之前某家平台有过一组数据,买过电子书的人有60%多去买了纸书,但买了纸书的人只有10%多一点的人还会买电子书。现阶段的大众阅读类电子书,可能纸书和电子书从业者都得承认,除了销售收益,电子书在引流、导流上的价值同样值得关注和重视。
根据洛图科技最新报告,2023年全球电子纸平板出货量为1254万台,同比增长17.2%。其中,中国市场销量达到了123万台,同比增长20.6%,占全球整体的9.8%。受Kindle销量急剧下滑影响,阅读器和办公本、学习本市场呈现了此消彼长的替代效应。2023年,电子纸学习本线上销量为9.7万台,同比增长870%,市场份额为12.7%,较2022年大幅提升11.2个百分点,市场均价为3581元,同比2022年增长12.0%。学习本的暴涨主要来源于单品牌的爆发,小猿在2023年上半年推出的学练机新品,成为学生和家长追捧的教育硬件终端。有业内人士表示,在学习本的这个市场上,讯飞第一,好未来第二,小猿都只能排到第三。
在我们可能并未关注到的一些角落,电子书相关的产品依然风生水起。我们对于电子书的理解,是不是也过于狭隘了?
AI和数字融合发展可能依然会是接下来的重点关注领域。
掌阅表示,公司将生成式AI能力与阅读场景相融合,已推出国内阅读行业首款对话式AI应用“阅爱聊”。新经典近期接受投资者调研时称,公司以项目组的方式在探索和推动AI与业务的结合,小组成员包括编辑、设计、技术等跨部门同事,大家在积极尝试相关运用,目前已经在封面设计、插画制作、系统开发等方面积极应用,公司将持续关注和推动AI技术的发展和相关工具的迭代,为业务赋能。
江西首款一站式AI内容创作平台——“文书守正”正式上线。该平台是基于江西新华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教育出版行业基座大模型——领思大模型而研发出的一款行业级应用平台。在办公、学习及日常生活场景中,文书守正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各类文本自动生成服务,可通过具备省媒专业敏感词库的审校系统实施三审三校流程,并支持一键发布至办公OA等多样化平台:仅需输入关键词或有限文字,文书守正便可自动创作出高质量的文章,颠覆了传统的写作模式;能在短时间内高效地检查并纠正文本中的语法、拼写及标点等26类错误,确保文档的准确性和规范性;用户只需轻点鼠标,即可将文档发送至多个自媒体平台,让宣传工作者轻松应对繁琐的发布工作。
也或许如红衣教主所说,去年看大模型像原子弹,今年再看像茶叶蛋。AI语言大模型已经走下神坛,如何结合行业特点展开应用,是必须尽快赶上的事情,不然又只能赶个晚集了。
在1月26日举行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周大旺表示,发展数字教育,推进教育数字化,推进教育现代化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也是改革所向。截至2023年底,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累计注册用户突破1亿,浏览量超过367亿次,访客量达25亿人次。其中,中小学平台覆盖教材65个版本565册,配备了1.5万套习题;高等教育平台已上线慕课7.68万门,汇聚优质慕课2.7万门,开设341门次全球融合式课程;职业教育平台汇聚了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超过1万门。下一步,教育部将继续坚持应用为王,走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道路,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为依托,以国家教育数字化大数据中心为重点,着力统筹应用、共享与创新,全面赋能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校治理、教育创新和国际合作,以数字化支撑引领教育强国建设。
前两天见到一个老朋友。聊起他所在单位的数字出版项目,每年几千万、总投入数亿元,十年了终于勉强看到了盈利。他感叹,数字出版转型不是愿不愿意,而是投不投得起。我补充说,还要看等不等得起。现在很多出版社、出版集团,一年投个几千万,咬咬牙还是投得起。但你要告诉他,可能要持续投入十年,而且十年可能不盈利,就没多少人愿意干了。毕竟,十年社长可能都换了两个了。
读者传媒在证券互动平台表示,近年来,公司积极探索实施“点·线·端+全民阅读”的“读者方案”,推进读者小站、读者书房等建设运营,助力书香社会建设。为了进一步提升“读者小站”等文化空间的服务水平和品牌影响力,为书香阅读增添仪式感,在部分读者阅读空间提供咖啡饮品等,并植入文化元素,目前公司正在申请“读者咖啡”商标。未来,公司将继续推进“读者小站+”建设运营模式,通过文化体验营造、文化元素植入、休闲业态布局、阅读服务提供,促进书香社会建设的“读者方案”不断发展。
与此同时,安徽新华发行集团在合肥市元˙书局举办企业IP形象发布仪式,集团自主研发的第一个时尚文化类IP——“元小鳌”正式亮相。未来元小鳌的产品矩阵将包括阅读系列、文创系列、研学系列和主题乐园。这是安徽新华发行集团“四本书”中IP书的精彩一页,是安徽新华发行集团自主研发的第一个时尚文化类IP。在此之前,2022年8月19日,广州新华书店的两个IP形象“阅阅”“嘟嘟”在2022羊城书展地标阅读嘉年华活动中首发亮相。云南新华书店自有IP“小豌豆”于2019年就已正式注册上线,开发了绘本图书+文创系列,用“小豌豆”IP开发了旅行咖啡、毕业季定制产品,以及纸品、印刷品到针织品等几十种周边文创。
之前和一位年轻的行业记者聊天,行业媒体的稿件,能上几万、十万阅读量的,都必须“破圈”,要么是形成了社会热点,要么是话题本身打破行业限制。放到出版业来看,要想有突破性的提升,“破圈”或许也是必经之路。但如何让“破圈”的效果更持久,并用完善的机制、体制承接住带来的流量,完成流量的留存和转化,是“破圈者”应该提前思考的事情。
1月的最后几天,书业上市企业陆续发布2023年的业绩快报,大多是营收增速稳健,利润增长很可观:中文在线营收预计12~14.5亿元,同比增长10.21%~22.93%,净利润7000万元~1.05亿元,同比增长119.34%~129%。业绩变动原因是,报告期内,公司小程序微短剧及相关授权业务迅速增长,公司文化业务整体收入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显著增加;时代出版预计2023年度实现净利润50,853.62万元到57,740.04万元,同比增加16,421.52万元到23,307.94万元,同比增长47.69%到67.69%。主要原因是2023年度,公司积极推进线上和线下销售渠道的开拓,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扩充出版主业产品品类,丰富产品矩阵,加强收款管理,整体盈利情况有所提升,以及税收优惠政策变动影响;中南传媒预计2023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36.2亿元,同比增长9.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39亿元,同比增长31.44%。主要原因是公司主营业务的增长带动的利润增长以及其税收优惠政策变动影响所致;天舟文化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亏损5500万元~7500万元,上年同期为3.3亿元,主要原因是公司的游戏业务不及预期,公司优化游戏团队,确认相应离职补偿金费用。
但对出版上市机构来说,可能有两件事情也是比较头疼的。
一是注册资金从认缴改为实缴,要在五年内按认缴资金缴纳完成。中文传媒公告,公司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部分社会公众股份,用于注销并相应减少公司注册资本。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0.5亿元且不超过1亿元,回购价格不超过15元/股。这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二是国家明确考虑将市值管理纳入负责人考核,也已经有出版上市机构表示接到相关通知。第一个事情大家都一样。第二个事情,出版业可能是最不关注自己市值和股价的行业,很多机构上市多年股价一直徘徊在10块甚至几块钱,不管怎么呼吁都巍然不动。接下来,他们可能要花更多的心思来解决这个问题了。上市,并不是简单地把钱融进来就结束,也不是把钱躺在账上做理财挣利息就安然的事情。给股东交代,不能是一句空话。
2024年1月的最后一天,1月31日,青海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青海新华民族印务有限公司、青海省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和青海省电影发行放映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组建的成立青海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在西宁挂牌成立。集团的成立,标志着青海省出版传媒领域的资源整合、改革重组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走上了融出版、发行、印刷、影视等行业的新发展之路。集团将整合各类资源,形成“一主多元”发展态势,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聚焦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民族团结进步等重大部署,助力现代化新青海建设。深耕青海文化沃土,依托守护中华水塔的生态文化、探源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挺起民族脊梁的红色文化、构筑精神家园的民族文化、展现时代精神的高原文化等丰富资源,实施重大出版、原创精品工程,提升原创能力、打造特色品牌。推动传统出版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电子音像、数字出版等新型文化业态。将立足青海、面向全国,借助全国和青海重大文化活动,推动出版传媒“走出去”,更好展现青海文化魅力,使企业朝着“西部有影响、全国有特色、世界有声音”的目标迈进。
最后,要感谢那些埋名出现在我前述文字中的朋友、业内人士,谢谢你们的分享和输出。
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及其平行公司北京百道世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下属的网络媒体平台百道网、百道网微信、帮书店微信,以及百道学习APP和小程序等平台上发布的文章,版权属于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所有,或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著作权人共同拥有,严禁转载。任何纸媒、网媒或社交媒体需要发布或转载,请与版权专员联系(service@bookdao.biz),获得授权后,方可转载。对于任何未经授权的转载,我们将依法追究其侵权责任。
扫描二维码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