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2021年12月13日 来源:百道网
时间:
【百道编按】在作为国内发行量最大的杂志《读者》里,几乎每期都有一位画家的作品,他叫李晨。认真的性格、不知疲倦的动力让李晨在《读者》插图的园地耕耘17年。在他的观念里,只有小幅的插图,没有小幅的意境。今年是《读者》杂志创刊40周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最美经典·李晨×<读者>·函套本》系列丛书,向《读者》献礼的同时,也致敬李晨这位一丝不苟的插画艺术家。李晨是怎样成为一名专业插画师的?他的新书《最美经典·李晨×<读者>·函套本》如何落地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对于想成为出色插画师的年轻人,他将提供哪些经验与建议?百道网书面专访李晨,在他返回的自述文章中,我们来一起找寻答案。
李晨
我的学生时代正处于中国连环画和插图最鼎盛的时期,那个时候尤劲东、何多苓等连环画家的作品正在盛行,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捧着连环画爱不释手。可以说,我们这代人是在连环画、插图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
1984年,我从鲁迅美术学院毕业。我最初在杂志社从事美术编辑的工作,当时没有时间创作大篇幅的画作,却可以见缝插针地创作一些插图作品。把桌面上的东西挪走,腾出一方平面,铺上张纸就可以创作。那个时期的插图需求量很大,好的插图作者和作品也被各杂志的编辑所熟知。当时插图画家和连环画家的社会地位很高,除了是受人尊重的艺术家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他们有固定的工资收入,创作插图和连环画还有稿费收入。
当时我既给自家期刊画插图,也给其他的刊物画插图。由于工作关系,我接触到了很多优秀的中国传统插图,如苏联《星火》杂志的插图,还有一些平常很难见到的美国画家的插图,这些作品在我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也为我创作插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和《读者》杂志结缘是17年前的事。2004年,当时《读者》杂志的编辑任伟先生在展览中看到我的插图、连环画,便委托人邀请我为《读者》杂志画插图。《读者》是中国文化类杂志的领军刊物,发行量和影响力也是最大的,当时很多优秀的艺术家像俞晓夫、夏葆元、张守义等先生的作品都经常出现在《读者》上。为《读者》画插图也一直是我的心愿,所以当中间人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我时,我非常痛快地就同意了。心愿达成,与读者结伴算是一个惊喜,岁月荏苒,时光流逝,我这一画就画到了现在,还在继续地创作下去。
我给《读者》画了17年的插图。17年的时间,一个孩子也差不多快长大成人了,可以行成人礼了。这些年经常会有学生告诉我说,他是从小看着我的插图长大的。在公众号上也常会看到有留言说:“李老师,正是因为看了您的插图,我才决定参加艺考走上绘画这条路的。”还有人跟我说:“李老师,我是因为喜欢您的画才一直跟着读者走下来……”也许正是这样的情结,使我和《读者》成了朋友,《读者》又把读者和她的插画作者变成了朋友。
格列佛
一次偶然的机会,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总编辑邱孟瑜与我在上海举办的一个展览活动上见面,期间聊起我为《读者》杂志创作的插图,她非常感兴趣,当时就拍板说要给我出一套插图集。邱总编是雷厉风行的性格,谈话之间就把这本书的样式、体例以及其他细节问题都梳理清楚了。
从那时起到今天这本书的面世,凝聚了这些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众多编辑的心血和汗水。之前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也曾出版了我的连环画《边城》。在《边城》的推广交流会上,很多读者们都惊讶于这本书的精良制做,称这本书做得暖心,做得用心,给读者精神上的享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追求品质的精神一直让我感动,也让我不敢松懈,争取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最美经典·李晨×<读者>》这本书荟萃了180余篇中外名家的文章,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每篇文章皆配以“最美插图”一幅,来配合文章的解读。插图文章的题材选择上,我会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共同商量决定,集聚王安忆、郁达夫、鲁迅、徐志摩、查理斯·兰姆等中外名家名作,也会结合时事热点或流行元素。比如《建党百年》热播时,他们希望把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物加进去,我曾画过200多张民国人物的肖像,所以文章内容和插图内容的增加对我是游刃有余的。由此也可见平时积累的重要性。
鲁迅
胡适
丰子恺
我的插图以人物为主,传记文章中的历史人物和当代人物都是大众所熟悉的,所以我试着从模拟他们真实的生活状态去构思,让读者充分领略人物的魅力。我希望让插图在读者眼中不会是补白,让插图与读者心目中的想象相契合,读者一眼看到,觉得真是那么回事,让插图的功能得以完整地体现,这是我们插图工作者的责任。
安娜·卡列尼娜
我给文章配插图前一定先通读文章,领会作者的心意,文字的表面意义可以不用太过理会。插图画家要做的是用绘画表现出文字不能传达出的内容,或者说在文字的基础上,给读者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通过绘画这种形式,可以表现出更为丰富的情节或更加具象的细节,与文字相得益彰,妙趣横生。
雾都孤儿
这本书无论从开本、版式设计、标题选择还是插图的选择都是编辑和设计师精心策划的。插图作品是编辑们一张张从散落在我电脑中的600多幅《读者》插图中精选出来的。呈现在读者面前这三册精美的书,凝结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各位编辑的心血,体现了出版社的诚意。
画插图能够练就出观察生活的能力。我收集素材时经常会随手将有意思的事情拍摄下来、记录下来。学生常常会问,老师您记录这东西有用吗?当时我也说不好有没有用,可多少年后,我收集的所有素材几乎都出现在了我的画面当中。如果你画得多了、涉猎面广了,所有的素材都会变成你绘画当中真正的素材。这些年我插图中的人物形象大多取材于身边人,我的学生、邻家小妹、隔壁老王……周围很多熟悉的面孔都曾出现在《读者》的插图当中。以至于有一段时间,大家拿起《读者》的时候特别开心,猜想李老师下期插图画的会是谁。
插图,就是给一篇好的文章插了一张图,用这张图解析重构文章中作者用文字构筑的场景,帮助大家理解认识文章里的人物,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具象的形象,用图和文的相得益彰来感染读者。画插图画习惯了就会影响主题画的创作,导致无论是重大的历史题材,还是表现英雄人物、历史名人,总忍不住把事件当成故事来讲,把人物画得像生活在自己身边的人。总觉得可亲、可信的人物和有环境背景的情节更容易引起共鸣,更能打动人心,这种插图思维也不知道是好还是坏。
插图画多了,就不再是简单地为别人的文字配张图,而是认真地把它当成独立的作品来创作。我的一些插图被单独拿出来展示时,很多人都说像主题画。所以早在十多年前吉林美术出版社就把我给《读者》画的插图出了两本插图集。回望自己的插图生涯,画了这么多故事,有民国的,有今天的,有国外的,也有儿童的,还有少数民族的……一路下来俨然把自己练成了一个“杂”家。
从大学毕业到现在,我始终在坚持创作。现在我手里的选题很多,有很大一部分是关于主题人物的连环画和绘本插图。在刚刚出版的《王进喜》《叶圣陶》《邓稼先》《郭永怀》《于敏》《王淦昌》等作品中,既有英雄人物,也有教育家,还有为“两弹一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等等,人物众多,主题庞杂,年代之间的跨度也很大。目前这些作品都已和出版社签约。
如果说你想做一名出色的插画家,那么我想给你一些建议:插画家必须有扎实的绘画技术、良好的艺术素养,除此之外,插画家还应该是个杂家,肚子里是间杂货铺,或者说胸怀锦绣;画家不光要拓展阅历,懂得观察生活,运用经验,也会熟练地应对文字,而且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对当下新媒体互联网熟悉了解。
当下插图连环画正处蓬勃兴旺发展的时期,优秀高质量的绘画、期刊越来越多,而与数字媒体相结合的电子插图和连环画等绘画形式,都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因此,我对中国的插画事业充满信心,我相信作为插图画家,创作题材、创作形式和创作空间会越来越宽广。
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及其平行公司北京百道世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下属的网络媒体平台百道网、百道网微信、帮书店微信,以及百道学习APP和小程序等平台上发布的文章,版权属于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所有,或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著作权人共同拥有,严禁转载。任何纸媒、网媒或社交媒体需要发布或转载,请与版权专员联系(service@bookdao.biz),获得授权后,方可转载。对于任何未经授权的转载,我们将依法追究其侵权责任。
扫描二维码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