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暂停营业的光合作用书房被供应商告上法庭。继第三极、风入松之后,京城又一家知名书店濒临危局。
环球同此凉热。
事实上,全球范围内的实体书店危机正在上演:7月22日,美国第二大的传统图书连锁店博德尔宣布关闭旗下399家门店;英国著名的水石书店宣布2010年利润同比下滑70%。
《书店传奇》一书作者钟芳玲曾逛了西方上千家书店,但近两年的回访却发现,书中近五分之二的书店,都因不景气而停业了,令人震惊又遗憾。
书店,始于哪里?又将去向何方?
书店始于“科举”
最早从卖手抄本开始
中外书店,都因考试类图书应运而生,大约已有2200年历史。
西汉汉武帝时期,京师兴太学,郡国立学校,为适应学生读书,书肆应运而生。西汉文人扬雄在《法言·吾子》一文中说:“好书,而不要诸仲尼,书肆也。”这是中国现存古籍中最早提到书肆。
手抄本是当时的图书形态。起初,书肆出售的书籍,是将文字抄写在竹简、丝织品上的抄本。纸张发明后,则抄在纸上,这大大促进了书肆发展。南北朝时期,书肆已遍及洛阳、长安、大同、安阳、南京、成都、江陵等地。唐代抄本书盛极一时,书肆兼售书画。唐《尚书故实》载:“京师书肆孙盈者,名甚著:盈父曰仲容,亦鉴书画,精于品目,豪家所宝,多经其手,真伪无所逃焉。”
在西方,书店也是从手抄本开始的。公元1、2世纪,希腊也有了抄书出售的书店。在中世纪的欧洲,书店是大学的附属设施,而大学又附属于基督教会。书店除自销抄本书外,还批发给流动书商,让他们到各地出售。
抄书人,也成了一个特殊的职业。魏晋南北朝时期称经生。有些书肆主人就是抄书人,自抄自卖。
1744年,乾隆皇帝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内府所藏元版《千家注杜诗》、宋版《古列女传》等书,书末标有“勤有”二字印记。他想弄清其来历,下令闽浙总督查明勤有堂出处。
结果发现:勤有堂这个深藏在闽北山中的书坊,居然是余氏家族从北宋时就开始经营的,跨越南宋、元、明三个朝代,历700多年不衰。
勤有堂是一家出版、发行于一体的书店。关于书店,各朝代还有书林、书铺、书棚、书堂、书屋、书籍铺、书经籍铺等名称,它既刻书又卖书,这些名号,除统称书肆外,宋代以后统称为书坊。书店一名,最早见于清乾隆年间。在中国近代史上,书店也叫书局。
勤有堂只是当时古代书坊的一个缩影。自宋到明,福建书坊林立,雕印业发达,经营有方,刻书数量居全国之首。此外,刻本图书还与瓷器、丝绢、金银铜铁一道,在泉州港装船出发,漂洋过海,以换取暹罗的人参、布匹。自宋迄清,福建刻本足迹遍及日本群岛、南洋群岛,远至欧洲、非洲、北美洲,深受当地人喜爱。
与出版分离
近代书店的专业之路
近代意义的书店,始于19世纪。
当时,欧洲的书店迅速发展,并逐渐从出版中分离出来,形成一些专门从事图书发行的书店。
这一切,都是以技术革新为背景。
唐初发明的雕版印刷,再一次促进了中国古代书肆的发展。唐代后期至五代时期,在成都、长安书肆林立,利用雕版印刷日历、佛经、字书、文集以及阴阳占卜等书出售。两宋时代书坊出售的雕版书基本代替了抄本书。
15世纪中叶,德国的谷登堡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技术以后,教会、政府、大学、改革家和急进派都利用印刷术出版书籍,宣传自己的主张。这时的书店则成为作者、印刷商和书商结合在一起的经营机构。1786年,英国政府在伦敦成立了女王书局,主要出版和销售官方文献和议会文献,在伦敦、爱丁堡、贝尔法斯特设有分店,销售图书。
目前,欧洲现存最古老的书店已经有279年历史。1732年,法国人皮埃尔在葡萄牙里斯本创办了这家书店。在这家书店的橱窗公布栏上,有一张小小的黑白色海报,上面用英文写着这么一句话:“我们目睹了一场地震,一场内战,9个国王,其中一位被刺杀,16位国家总统,48位总理,三代共和国诞生与交替,6次政变,2次世界大战,柏林墙的倒塌,欧洲的统一,欧元的启用……噢,别忘了,我们还卖书!”
作为一种经济形态,书店街也进一步产生。明代,北京、南京、苏州、杭州成为全国“四大聚书之地”,即图书集散地。那时的书坊,主要刊刻和出售民间喜闻乐见的文艺书、日用书、医书以及供科举考试用的策论、字书、韵书、类书、文选、经书、子书等;清代北京琉璃厂、南京三山街、苏州阊门形成较为繁荣的书店街。
至今,世界上还有英国牛津宽街、东京神田书店街、开封书店街等著名的书店街,并成为城市的地标建筑。
危局突然降临
书店正在渐行渐远?
9月的伦敦,人们发起了一场以“不用就会失去”为口号的护店宣传活动。
护店的对象,是即将关门停业的旅游书店。这家书店是电影《诺丁山》里的关键场景,在这部电影里,休·格兰特扮演的书店老板,与女星朱莉亚·罗伯茨扮演的女作家发生了一场爱情故事。
其实,同一场景早就在另一个书店上演过。伦敦查令十字路是全英国驰名的二手书店街,最著名的查令十字路84号过去曾是一家二手书店。上世纪70年代,美国女作家海伦娜·汉芙出版了一本《查令十字路84号》的书信集。汉芙热爱英国文学,更对旧书有收集的癖好,可是她手头拮据,买不起在美国出售的古董书。1949年她写了一封信给远在英国伦敦查令十字路84号的二手书店订货,居然得到物美价廉的圆满服务。于是,她开始跨海和这家小书店鱼雁往返,展开了和书店主管弗兰克·杜尔长达20年的通信情谊。1987年,《查令十字路84号》被改拍成电影,电影加强了对情爱的演绎,宣称这部片子“旨在反映两种爱情,一是汉芙对书的激情之爱,二是她对杜尔的精神之爱”,硬是在书缘和情缘之间系上了一丝红线。
书店关闭,原因早在1998年的电影《电子情书》中就有描述,影片是以“街角小店”的独立儿童书店与大型连锁书店竞争为背景的爱情故事。而现实的情况是,面临大型连锁书店的威胁,以及房租不断上涨的压力,许许多多独立书店倒闭。根据统计,1993年全美仍有4700多家独立书店,到了去年12月,只剩2500多家。
书店达人钟芳玲出版的《书店传奇》,介绍了一些独特、有品位的书店,在最近两三年的继续拜访中,这些书店,竟然有将近五分之二都因不景气付不出店租而停业了。
有中国媒体称,过去10年,近五成民营书店倒闭,而且倒闭趋势仍在加剧。今年8月,新书《独立书店,你好!》刚上市,就被爆出封底上的铁驴书社已经关门大吉。有评论说,这分明是:独立书店,再见!
“古色古香的独立书店满足的是现代人对浪漫的一些幻想”,英国利兹大学媒体研究所研究员蔡明烨说,在现实生活中,除了浪漫还需要更多其他的元素才能确实维系书店的生存。
不可否认,习惯图书网络购物的人越来越多,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图书音像制品占网购市场消费总量排名的第三位,购买用户占全部用户的比例达31.4%。有专家指出,每个企业都要找到自己的最佳经营模式。网络购物,只是企业经营的一种形态,因此,运营良好的传统企业如果能顺利植入网络基因,将会插上翅膀。我们相信,实体和纸本书店还是不会完全绝迹,爱书人的热忱和体验,也会使好书店继续留存。
延伸阅读
当阅读进入多元化
在办公室和家里,我们可以用电脑或书本阅读;回家的路上、等公交等那些碎片化时间里,平板电脑、智能手机、Mp4、电子书等等,我们阅读的选择更多。
有人说,平板电脑会取代电子书,但数据却显示:今年5月美国成人市场中电子书阅读器的拥有率为12%,比6个月前提高1倍,已超过平板电脑的8%。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迎建认为,电子阅读器“专业”的特性和平板电脑“丰富”的特性将形成互补。
也有人预言:十年后,大部分书报刊将实现无纸化,纸本书籍价格将更贵;十年后,大部分书报刊将免费化,发行机构主要靠广告模式盈利;十年后,书店将变成类图书馆式的结构,消费者在此选看纸本书籍,但实际购买则通过书店提供的接口下载电子书;十年后,书报刊内容多媒体化,有更强、更丰富的表达性能,阅读体验大大超越纸本书籍;十年后,学生用的教材和笔记本等将实现无纸化;十年后,部分电子书具有手机和记事的功能,成为人们随身携带的必备工具……
无论如何,我们的阅读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未来,我们的阅读生活也将更加精彩。
作者: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