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人士称书店唱挽歌 不如开拓服务
作者:金力维 时间:2011年11月10日 来源:北京晚报
订阅《新出版日报》 分享到微博:收藏
微博评论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不久前, 中国最大的民营连锁书店——光合作用书店的关门,为民营实体书店的前景蒙上了更加浓重的阴影。过去4年里,全国已有上万家民营书店倒闭。
11月6日,中关村图书大厦迎来了八岁生日,当天大厦电子书店宣布开张,8万种各类电子图书上线。八年来大厦已拥有近130万会员读者队伍。
从2007年到2009年,中国民营书店就减少了10000家。2011年,全国民营实体书店更是集体跌入寒冬,不少行业佼佼者,都因经营困难不得不缩小规模,甚至面临关张窘境。
第三极书局宣告倒闭,季风书店举步维艰,风入松停业搬迁……如今,光合作用书店也因资金链断裂而倒下了,每隔一年半载就有这样“不幸”的新闻让人唏嘘感伤。上周末,中关村图书大厦迎来了八岁生日,为庆祝这个特殊的日子,中关村图书大厦电子书店揭幕,宣布8万种各类电子图书同时上线。在这样一个开业大吉的日子,学者和出版社、书店、读者的座谈会上,大家都绕不开光合作用的倒闭,绕不开实体书店萧条的前景。
齐声共唱的挽歌
如果只是一家书店的倒闭,如果只是一个夹缝中的冬天,如果只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现象,都不至于让业界如此感伤,然而,现在实体书店可以预见的前景暗淡,内外环境交困,没有一条利好消息可以鼓舞士气。一个个民营实体书店的倒下似乎还只是引爆点,座谈会上,有专家直率提出,如果不做一些改变,新华书店也前景堪忧。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新闻1+1》中也曾直言不讳,“新华书店之所以过得好,那是托毛主席的福,占据了每个城市最好的地理位置。”而迫使民营书店先倒下的最大压力是,不断上涨的房租。出版人路金波表示,人工和房租这两大成本达到书店成本的50%以上。新华书店没有房租之困,但人工成本、运营成本和网络书店价格优势对实体书店的冲击与民营书店无异,如果只是安于现状,任多米诺效应继续传导下去,新华书店同样岌岌可危。
服务或能留住读者
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黎波认为,光合作用书店的经营方式有几大偏颇之处值得同业警醒。其中最重要的是,选址在商场等繁华商圈,承受了高昂的房租,吸引来逛街的人到书店走马观花,这些人未必真正是对书店有需求的读者。
如今,网上图书销售市场规模正不断扩大,在当当、卓越之外,越来越多的商家正在进入这一领域。10月31日,苏宁易购的图书频道正式上线,图书种类号称有60万种;以家电网店发家的京东商城经过一系列价格战后,2011年音像销售额超5亿,单月复合增长速度超过10%。“光合作用”创始人孙池提供的数据则是,“光合作用”的销售已经连续4年下滑,2011年下滑了40%,销售和成本两头夹击。先在实体书店看书、挑书,再去网上书店买书,正在形成一种消费习惯,实体书店成了自付店租的网上书店“展厅”。
改变这种现状的唯一出路,黎波提出实体书店应该加强服务。“很多人都觉得光合作用垮掉是读者需求萎缩,可另一个现象是,二、三线城市有大量想读书的人还买不到想读的书。实体书店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在英法德的社区书店都有送货服务,长期以来培养了读者对书店的依赖性需求,这种需求把读者消费绑定在书店上,有数据显示,麦当劳和肯德基在拓展送货上门服务后,很多店的营业额都增长了40%。但我观察新华书店的思路还是在繁华商业区做‘文化MALL’,在基层、社区的服务跟不上,没有真正跟读者的需求连接,如果再不调整服务和销售模式,光合作用的命运难保不落在新华书店上。”
据介绍,中关村图书大厦开业八年以来,已拥有130万会员读者,在出版社以及广大读者的鼎力支持下实现销售的稳步攀升。同时,图书大厦的公益活动已形成文化品牌,科技文化节、学术著作节、文化艺术科普讲座、名师讲堂、名人签售等活动,每年举办近300场。除了电子书店开张,“传播文化经典 展望书业未来”——读者·出版社·书店三方座谈会、“店庆八周年满100送10”优惠活动、庆祝中关村图书大厦开业八周年百家出版社图书联展、公益讲座、名人签售等活动将在店庆期间陆续与读者见面。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