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百道研究
收藏 (1)条评论
分享到微博: [百道研究] 就在亚马逊公布其电子书销量超过纸本书的那一天,多伦多一家刚刚获得大奖、受人喜爱的儿童文学书店对外宣布了其将破产的消息。加拿大《国家邮报》以此为话题做了一期访谈,详情如下:
今年5月份,亚马逊首次公布其电子书的销量已超过纸本书。这一消息传出的同一天,多伦多一家受人喜爱的儿童文学书店The Flying Dragon的拥有者也对外宣布了在6月底将破产的消息——而前不久它才刚刚获得加拿大书商协会授予的2011年“年度最佳专业书商”的头衔。
在《国家邮报》(National Post)此次的“文化俱乐部活动中”中,《国家邮报》图书编辑Mark Medley邀请三位嘉宾共同回答这样一个问题:独立书店将何去何从?
参加探讨的三位嘉宾是:
- Mark Leslie Lefebvre,加拿大书商协会主席、加拿大麦克马斯特(McMaster)大学Titles Bookstore的经理。
- Alana Wilcox,Coach House Books的编辑部主任。
- Becky Toyne,效力于多伦多的Type Books书店,同时他也定期为多伦多Open Book和CBC广播电台撰稿。
以下是对话节选:
Mark Medley:
没有独立书店出版业能健康发展吗,或者由纸本书到电子书的转变抹杀了独立书店的重要性?
Mark Leslie Lefebvre:
我认为独立书店的数字定位的转变和趋势比以往任何时候来得更为重要。毕竟,找内容来读是一回事,找到好的内容来读是另一回事。越多不一定意味着越好。你可以到世界最大的自助餐店用餐,但你可能需要确认品尝哪些菜,否则即便你将盘子装满食物,却也只有口福享受到盛宴中的一小部分。对于书店而言更为紧要的是他们在这场比赛中如何定位(如果这些人还想参与到这场比赛中)。
对于我而言,当像亚马逊一样的机构发布不提供任何确切数据支持的类似声明时,我常常表示怀疑。毫无疑问,数字市场正蓬勃增长。(我提到这一点的意思是,星期一我卖了一本书、星期二我卖出了两本,我就可以说我书店中某一本书的销量翻番了。)但这是无关紧要的,因为尽管我有疑惑,但我对亚马逊在数字图书领域的销售增长并不怀疑。一家与互联网和虚拟信息系统相关的在线公司在虚拟领域取得巨大成就是完全有可能的。实体书店在有能力并面向消费者提供电子书的同时,也有可能继续在他们已经稳定经营的业务领域获得可观增长,获得成功。
Alana Wilcox:
我想借Mark先生的观点进一步谈谈我的看法。独立书店的功能不仅在于帮助你在其精心挑选的图书中发现值得阅读的内容,还能帮助你找到你所喜欢阅读的内容——这就像是个社区,如果你是某家书店的常客,书店的工作人员就必然对你和你的喜好很熟悉。他们举办各类主题书会并为读者创造了诸多社交机会——我不会轻易走进当地的独立影院,除非恰巧遇到至少三个熟人。所幸的是,我已经找到了提供这样机会的网上书店。
独立书店的存在有助于厘清数字谜团。大部分的网上书店仅提供《纽约时报》排名前50的畅销图书——这些信息仅当你明确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时才有用。但是我个人的最佳书单都是在逛书店时在书架上偶然发现的,而在电子书世界中,如果你没有检索词,那么找到好书的可能性极低。
作为一名出版人,我钟爱透过独立书店这一间接途径来了解我们的读者。我们派发图书至书店,但从不能掌控读者常常驻足于哪一个书架的详实数据。但是,通过与独立书店负责图书销售的朋友的定期交谈让我们了解了哪些读者购买了我们的读书,以及他们购买的动因。
Becky Toyne:
我认为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不过我这么说并非出自己对于纸本图书的怀旧之情,也并非否定时代在变革。在我看来,这两者正朝着两个截然相反的方向运动。一方面,数字技术(这里指的是各类出版,并不仅仅指电子书出版)为促销、分享和跨越地域限制的交流图书信息创造了机会。另一方面,本土化阅读的兴趣日渐增长,在一定区域内,具有极强社会化联系的独立书店对于促进销售的作用至关重要:本土作家撰写的关于本土话题的图书通过本土的书店销售。
当你没有同亚马逊相匹敌的大宗购买力时,图书的利润对于独立书店而言是微薄的,独立书店也别指望在这一领域足以与之抗衡,他们也不应该这么做。我认为独立书店将会发生演变,特别是那些已经成功树立了特有品牌、拥有足够多追随者的独立书店而言。英国伦敦的Daunt公司已经尝试出版自有版本的图书以靠其品牌赢利。我不希望它是最后一家做类似举动的独立书店。
Medley:
我想谈谈Becky提出的观点,那就是书店转型为出版商。Alana,那你是如何看待书店跨界做出版呢?这么做是否使两者变成竞争关系,而不是同盟关系?另外,Mark,在你看来是否有些东西是大部分书店共同感兴趣做的呢?
Lefebvre:
是的,我认为更多的出版商将会对按需印刷出版所带来的商机感兴趣。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是:尽管在McMaster的书店早在2008年就有能力利用我们的Espresso Book机器实现按需印刷,我们从来没有将主题书店(Titles bookstore)看作是出版商——在我的印象中,他们做的就是与卖书相关的事,不同的仅仅是改变了将这些书传递到读者手中的方式。
与其将这一趋势看做是书店和出版商间的竞争还不如将其看作一个崭新的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出版商和书店有独特的新机会,得以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共同合作将图书推送到全国范围的区域书店。
正如前面Alana 和 Becky所探讨的,书店结合存在的实物,为特定顾客和人群提供个性化的知识服务——与此同时,出版商提供专业知识和合适的图书装帧使图书呈现最美的一面。除去部分与实体发行相关的前期成本投入和挑战(以及挑战出版产业的退货游戏),我认为出版商和书店之间的创新性合作还是机会良多的,在合作的过程中,两者都将发现新的赢利点、获得新的成功。在我勾勒的蓝图中,此“愿景”将使作者、出版商和书店将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出于一种竞争割裂的状态。这对于每一个人而言都是即将到来的息息相关的机会。
Wilcox:
我赞同Mark的观点。除了某些目前正从事“出版”业务的大型出版商,我认为目前大部分书店在做的事情都接近于印刷业务。这是一个从未由出版商主导的领域。我们从事编辑、设计和营销。印刷和发行业务在未来的几年可能发生巨变。越来越多的书店将有能力在公司内部完成印刷业务,排除所有巨大的运输和仓储成本(近几年,运输公司恐怕是唯一能在出版业中赚钱的参与者了!)。但这种模式并不总起作用——例如,并不十分适用于Coach House,因为Coach House使用昂贵的纸张和海德堡印刷机,于是印刷业务是其主要的盈利渠道——但不管怎样,这越来越成为一项可行的选择方案,特别是对再版书而言。一般来说,出版商和书店所面临的压力将是记住他们在统一战线,应找出通力合作、互惠双赢的解决办法。
Toyne:
我同意现有的生产和发行模式跨界发展的说法。尽管我更多地提到生产原创内容的独立书店,而不是按需印刷。Daunt书店正争取版权,同时多伦多图书坊(Toronto’s The Book Bakery)提出这样的想法:本土作家的原创图书的按需印刷。这是一种竞争吗?或许是,然而这一基础模式在出版业早已存在。小型出版商获得成功并发展壮大,它们或者通过与其他公司兼并或者被跨国出版集团收购,而后一轮新的创业激情又卷土重来。越多的东西发生改变就有越多的东西维持现状。
Wilcox:
由我参与工作的图书坊(the Book Bakery)的角度来看,我并未觉得在Coach House与图书坊两者间所做的出版业务存在本质冲突。多伦多图书坊的图书定位于本土读者群,特别针对短期业务,这使它们可以避开传统出版商们所从事的业务,比如编辑和促销。
我乐于看到“规则”被打破,这为大家参与的各个门类的工作,从the Book Bakery、Type Books、Coach House Books、Titles Bookstore,到兰登书屋还有亚马逊,都提供了发展空间——一个完整的体系。一旦我们每个人开始尝试思考做什么业务能发挥优势、如何整合这些资源,无限的可能性就向我们开启了。
作者:Mark Medley;郑珍宇 译
来源:百道新出版研究院
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及其平行公司北京百道世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下属的网络媒体平台百道网、百道网微信、帮书店微信,以及百道学习APP和小程序等平台上发布的文章,版权属于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所有,或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著作权人共同拥有,严禁转载。任何纸媒、网媒或社交媒体需要发布或转载,请与版权专员联系(service@bookdao.biz),获得授权后,方可转载。对于任何未经授权的转载,我们将依法追究其侵权责任。